Ⅰ 有谁知道青铜方尊的历史价值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这件商代的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此器通高58.3厘米,1938年于湖南省宁乡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造型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才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很发达,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ding),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
先秦时期,青铜还被用来制造乐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一种以编钟与鼓为主要乐器所演奏的音乐)。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量的文物中,以整套编钟最珍贵。编钟共有64件,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整套编钟音律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它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今天依然能用它来演奏音乐
Ⅱ 三星堆3号坑科学提取国内首件完整圆口方尊,这方尊有什么特点
三星堆文化自从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就备受人们瞩目,三星堆文化遗址被人们关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而是很久的事情了,这个时间真的很久,因为在上一次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个时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了,一个中年人都可能已经步入老年了。而在1986年对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也已经在三星堆博物馆展览了 很多年了。那时候,只是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前两个坑进行考古发掘,也就是一号二号祭祀坑,一号二号坑出土了很多文物,尤其是在二号坑,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青铜神树,有青铜大立人像,有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文化遗址真是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惊喜,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相信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三星堆文化遗址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Ⅲ 四羊方尊的价值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 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Ⅳ 三星堆提取出完整圆口方尊是什么样的
4月12日,三星堆“聚宝盆”3号坑在再次传来好消息,一件完整的圆口方尊被成功提取,这也是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完整首件圆口方尊。三星堆提取出的完整圆口方尊造型独特,器身为方形,器口为圆形,腹部饰以兽面纹,方腹四个角的部分饰以对称的带冠大鸟纹饰,肩部有立鸟装饰。
专家透露,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出土的方尊口部和腹部一般都为方形,像这种圆口方腹的极为罕见。目前,这件圆口方尊正在发掘现场的应急保护实验室内做初步处理,随后会被送到修复中心做进一步修复,未来将向社会公众展出。
(4)北京博物馆圆口方尊值多少钱扩展阅读
三星堆“上新”的文物去向:
随着三星堆不断“出圈”,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上新”的文物去哪儿了,何时能向公众亮相,也成了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目前,新发现的重要文物就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库房中,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联合建立一个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预计4月试运营,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开放,经过修复的三星堆‘上新’文物就将在这里展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Ⅳ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有什么文物价值
http://ke..com/view/51515.htm,现已正式正名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据学者称之所以称此鼎为“后母戊鼎”,是因为其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个铭文,那么这三个铭文究竟何意呢?
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一时。在当时,鼎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谓“藏礼于器”,青铜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成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绩。而古代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贵族死后又常常用鼎来随葬。
http://ke..com/view/33146.htm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Ⅵ 青铜方尊的介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尊也是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肩部四周各饰有立体的大象,象鼻高高翘起,庄严中略带诙谐。尊的四角有镂雕棱脊,雕工精细。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