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
是鸟巢、水立方、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 。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水立方作为一个摹写水的建筑,水立方纷繁自由的结构形式,源自对规划体系巧妙而简单的变异,简洁纯净的体形谦虚地与宏伟的主场对话,不同气质的对比使各自的灵性得到趣味盎然的共生。椰树、沙滩、人造海浪……将奥林匹克的竞技场升华为世人心目中永远的水上乐园。
长城是世界的奇迹,是个伟大的奇迹,因为它深受各国人民的仰慕和赞叹。 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还山、连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2. 建筑物的画法
画树法树在山水画里也称为林木,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画树,也能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初学者应从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一)树枝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于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于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树皮,树根树的面貌,个性和特征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或墨较浓),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或墨较淡),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画完枝干以后即画根部,至于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一推即倒的感觉。
(三)树叶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下图的十二种树叶是台湾常见的。大自然的数木是最佳的画谱,变化多端,让我们画之不尽,平时应多做观察,勤加写生。古人画树以夹叶(勾叶法)首先被广泛的使用,将每一片叶子用两笔以上的线勾出后再填上色彩。水墨兴盛后,夹叶渐少,单叶(点叶法)逐渐增多,简化以一笔象征一片或一组叶子,并依其形状有胡椒点、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等许多不同的符号,然而这些符号都是前人从自然的观察里提炼而成,既概括又写实,并非凭空捏造。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征不甚明显者,通称为杂树。点叶时需注意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通常较稀疏。
(四)松树画法松树象征人类之君子风度与长寿。古人多喜爱画松,表现出松之挺拔苍劲,顶天立地的气概。松皮呈鳞状,画松皮要苍劲,毛而不光,忌讳太规则的排列。松叶如针状,有半圆、圆形、马尾形、锯齿形等多种不同的画法,松干本直,生于石隙崖丛则曲。
(五)柳树画法古人常说: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一画便出丑。柳树体态妩媚,有向水边倾斜的特征,柳干苍老而柳条柔嫩。画柳条要微带粗细,不露锋芒,笔缓势连,柔中带刚,如点柳叶,要蓬松富有变化。
(六)竹林画法山水中的竹,多以竹林(丛林)之形态出现,叶可分下垂竹叶与上仰竹叶(晴林新篁)等两大形态。画时可先画竹干,枝干皆略成弧状,注意疏密穿插,竹叶的排列不宜态工整,须考虑整体之意趣、虚实与远近的关系。
简单的说欣赏一幅建筑效果图就和欣赏一幅有主题的画是一样的道理。
1。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光影关系。而建筑效果图还要注意远中近景处理的好坏。
2。是否突出里画面的主题,也就是建筑主体的特点。是否有把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细小缺憾和不和谐的地方用艺术的处理方式遮盖或弱化掉。毕竟建筑表现主要还是表现建筑特点的艺术画。将特点突出,缺点弱化是基本的常识。
3。以何种方式表现,表现的方式大概有意境(偏重与艺术表现,主要借鉴一些山水画,西方画法等)和写实与夸张特效(如加强视觉冲击力的渐变景深效果)的。主要看表现的手法是否更好的突出里建筑的特点,符合建筑主体的文化内涵。打个比方,就好比一天现代化的商业街,如果用山水画等的艺术表现手法就不如写实或夸张特效的表现手法有张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判断一幅效果图的好坏主要看表现的手法是否符合建筑的主题,构图是否符合建筑的形体趋向,环境颜色是否协调好了建筑主体颜色,近中远三景的处理是否将画面的层次表现出来。
3. 怎样画好建筑物
用0.2的针管笔最方便,一次性的针管笔不会担心墨水的问题,我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不知道楼主是不是也喜欢。
4. 求世界各国标志性建筑的简笔画
如图所示分别是:帕特农神庙、自由女神像、大本钟、狮身人面像、伦敦塔桥、莫斯科红场、泰姬陵、罗马角斗场、天安门
5. 北京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北京标志性建筑物有: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
1、人民大会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6. 画北京的建筑,我要看图片
各种软件画出来的图形颜色显示不一样,有些软件一些特殊形状的构件画不出显示不出。
7. 颐和园着名建筑物的简笔画步骤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干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干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 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她的后湖景区,依*后湖使万寿山形成三面环水的格局,后湖起到了观赏、游览和防火的三个功能,特别是将防火功能巧妙地与园林设计巧妙地相结合,其作用类似于城墙四周的护城河。 颐和园造园艺术很有特色,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颐和园的大门叫东宫门。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中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在颐和园里,几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筑的形式,亭台楼阁、殿堂厅室、廊馆轩榭、塔舫桥关,应有尽有,除了木建筑以外,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主要建筑有:佛香阁、排云殿、仁寿殿、十七孔桥等。
8. 怎样做古建筑绘画
你说的是古建彩绘。在古代汉族建筑中,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而古建彩绘就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绘制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寿命。
古建筑彩画颜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图案大面积使用的颜料,彩画行业称之为大色;一部分是绘画部分用量较少的颜料,彩画行业中称之为小色。大色全是矿物质颜料,小色有矿物质颜料也有植物质颜料和其他化学颜料。
彩画在绘制前颜料分为若干层次,同一种颜色,分为深浅不同的几个层次,其中在原颜料中加白调和成的较浅的颜色称为晕色;加入白色较少,比晕色深的颜色称为二色。晕色、二色用量较大,但不称为大色,用在体量小的部位上则称为小色,同样是由矿物质颜料调成。
颜料种类
(一)白色
1、钛白,化学性能稳定,遮盖及着色力很强。由于质地优良,现在彩画中常作为主要白色运用。
2、铅白,不溶于水和稀酸,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国产铅白粉具有很好的质量,为区别于立德粉,彩画中称为“中国粉”。传统彩画以这种白色用量最大。
3、立德粉,遮盖力比锌白强,次于钛白。
(二)红色
1、银朱,具有相当高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及高度耐酸、碱性。彩画对银朱的用量较大,因其色彩纯正,是主要的红色颜料。国产银朱有上海银朱和佛山银朱及山东银朱。
2、章丹,又名红丹、铅丹,色泽鲜艳,遮盖力强,不怕日晒,经久不褪色,彩画中大量运用。
3、丹砂,又名朱砂。大者成块,小者成六角形的结晶体。彩画中做小色用,使用时研细,现有成品出售。
4、胭脂,红色颜料之一。现均用市场出售的成品。
(三)黄色
1、石黄,又名雄黄。彩画用石黄出产与我国广东、云南、甘肃等地,现在彩画中对一些色彩纯正、细腻、遮盖力强价格低廉的矿物质黄颜料称为石黄。
2、藤黄,植物质颜料,有毒,可以直接用水调和,耐光性差,彩画中做小色用。
(四)蓝色
1、群青,半透明鲜艳的蓝色颜料。彩画中对这种颜料使用量很大。市场出售的广告色群青,色彩灰暗,彩画中很少用。
2、石青,天然产铜的化合物,色彩鲜艳美丽,遮盖力强,经久不褪色,是古代彩画的主要蓝色颜料,现在彩画中做小色。国画颜料中的头青、二青均可。
3、普兰,又名铁蓝,色彩深重而艳丽,在彩画中做小色。
4、花青,植物质颜料,由靛蓝加工而成。颜色深艳,沉稳凝重。
(五)绿色
1、巴黎绿,又名洋绿,产于德国。色彩鲜艳,明度高,遮盖力强,用于室外经久不褪色。巴黎绿是目前彩画大量涂刷绿色的主要品种。
2、砂绿,比巴黎绿色彩发黑,耐日晒,价格便宜。彩画中一般不用原品种砂绿,多用洋绿或佛青调和替代砂绿。
3、石绿,又名孔雀石,颜色鲜艳。将石绿捣研成细末,用水漂之,分轻重取用。色淡的为绿华;稍深的为三绿;更深的为二绿;最重的为大绿。在彩画中做小色。
(六)黑色
黑色,又名乌烟、黑烟子。遮盖力强、耐气候性强、耐日晒,在彩画中运用有悠久的历史。
项目二、彩画颜料调配训练
一、大色的调配
彩画所用大色均用原单一颜料加胶调配。但因大色的性能不同,所以调配方法也各异。彩画在施工前首先调各种大色,其他色如二色、晕色、小色可用大色相互配对,调配彩画颜料的方法取决于颜料的相对密度,一般相对密度大的颜料为中国粉、章丹、洋绿、红土子、群青(佛青)等色,相对密度小的颜料主要指炭黑烟子、银朱两色,但有些相对密度较大的颜料也因颜料性能不同,在调用时可先进行某些处理。
1、群青调配
调群青方法极简单,将颜料放入容器加入适量胶液,由少至多逐渐搅拌成稠糊状,之后再加入足够的胶和少量的水稀化,即可使用。
2、洋绿调配
传统调洋绿色之前,都用开水将其冲解,之后静置数小时再将水澄出,加胶。目前调巴黎绿均不用水沏,直接加胶与颜料调和,方法同调群青。
3、章丹调配
传统认为章丹中含有某些有害成分,故加胶前也用开水沏,有时沏二至三遍,之后漂净浮水,再加入胶液,目前多直接加入胶液,开始量少,搅和均匀后,再加足量胶液。
4、中国铅粉调配
中国原箱铅粉,内为块状与粉状颜料混合体,所以事前需将其碾碎、过筛,再加胶调和。调中国粉有多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使颜料与胶能很好结合,细腻好用。传统方法为:将中国粉与少量胶液揉合均匀,如同和面,之后搓成条或团,放入清水中浸泡,在浸泡过程中胶水与颜料会进一步结合,使用时浮去部分清水,将颜料捣解、搅拌均匀。这种方法如果用热胶揉合中国粉,效果更好,揉成团后同样放人清水中浸泡。存水中浸泡时间约一日即可。用这种方法调和的颜料,有时表面浮起一层泡沫,影响使用,需用纸将浮起的泡沫刮、粘、滤掉。另一种方法,可不将中国粉块事先砸碎,而直接用入量的开水沏,粉块随即瘫解,静置数小时,水凉之后浮去清水再加胶即可使用。如果粉块纯正,其中无杂质,可全部化开,也不需过箩,可直接使用。
5、黑烟子调配
黑烟子体质极轻,极易飘散,而且不易与胶结合,故在加胶时应先少加,可从占黑烟子体积的5%~1 0%的胶量加起,之后轻轻用木棍搅和,也如同和面,使胶液将黑烟子全部粘裹其中,再加足胶液并加适量清水稀释之后使用。丌始时少入胶液为调配黑烟子的关键,否则黑烟子极轻,漂在胶液上面就很难与胶结合。
6、银朱调配
银朱加胶方法介于黑烟子与佛青之间,银朱多体松轻,所以入胶量也先由少到多。银朱加胶量的多少影响银朱的色彩,加胶多,色彩浓重,反之色淡而轻飘,所以彩画俗有“要想银朱红,必须入胶浓”的说法。
7、氧化铁红(红土、广红土) 调配
氧化铁红调法同佛青,直接加胶即可。
8、石黄调配
方法同氧化铁红。
9、香色调配
香色即上黄色,有深浅之分,彩画不直接用土黄色颜料加胶调制,而是用石黄加少许红、黑或蓝调成烧的香的颜色,因此无固定色标,常分深香色与浅香色两种。香色既可以作为大色用于大量的底色涂刷,也可做小色运用,浅香色也可以与深香色对照做为晕色运用。
10、石山青调配
即浅蓝、偏绿的蓝色,用绿加群青再加适量白调成,石山青不常做大色调配,只在某种彩画需要时调用。
二、晕色及小色的调配
晕色比人色浅若干层次,当然要与白色有明显的差别,晕色都是用已调好的大色加已调好的白配制,晕色包括三青、三绿、硝红、粉紫、浅香色等。
1、三青调配
与国画颜料(小色)中的三青不同,是用群青加白调成,三青晕色不宜偏重,否则彩画画面色调不明快。
2、三绿调配
也不是国画中的三绿,是用洋绿,现指巴黎绿加白调成,三绿晕色不宜太浅,否则发白,色略比三青重,涂上可使彩画更加艳丽,故彩画调晕色有“浅三青、深三绿”之说,但是晕色应与原绿有明显的色差。
3、硝红调配
即粉红色,用银朱加白调成,色不宜过重。
4、粉紫
有两种配法:一种用氧化铁红加白调制,一种用银朱加群青再加白调制,前者方法简单,但色彩不鲜艳,后者色彩鲜艳,近似俗称的藕荷色,后者由于其中红与群青的比例不同,有偏蓝与偏红两种紫的效果。
彩画中的二色实际也是晕色,但运用中不称晕色,称二色,比晕色深,所以加白要少,调法与晕色相同,常用的二色为二青二绿。其他绘画用的小色传统多用原颜料研制,如研毛蓝、研赭石、泡藤黄块、泡桃红等,由于费工费时,现已改用各种成品绘画颜料,如广告色和国画色中的赭石、藤黄、酞青蓝、朱砂、朱膘、胭脂等,主要用国画颜料。
颜料调配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彩画中的很多颜料含有毒性,有些甚至为剧毒品,如洋绿、藤黄、石黄、铅粉、章丹等,其中洋绿和藤黄毒性最大,从材料调配时就应注意,对于质量差的绿,传统需将其碾压,过箩之后再用。加工过程中,吸入粉尘会使人口鼻发干、流血,接触后,会对皮肤某些部位如汗腺产生过敏反应,红肿骚痒,因此要注意防护。如筛绿时将其放在特制的箱子里进行,必须带手套、口罩,穿防护服,并随时注意洗手等。一旦入口,严重者会致死。
2、彩画的胶传统多为骨胶,骨胶及其骨胶所调制的颜料在夏季炎热天会发霉变质,产生腐臭味,故在运用时应按需分阶段调用,不可一次调制过量,如有用不完的胶,每日均需重新熬沸。用不完的颜料需出胶,出胶方法是将颜料用开水沏,再使颜料沉淀将胶液澄出,使用时再重新入胶。另外,由于夏天天气炎热,胶的性能也随之改变,即黏性减弱。有时不出胶,材料也无腐味,使用前也需另补少量新胶液,以保证其黏度。
目前彩画大量使用乳液胶调各种大色,乳胶色不会霉腐变质,因此不需出胶,但剩余的乳胶色干后不能再用。这是因为干后的乳胶色用水泡不开,所以也应按需配制,以免浪费。
3、各种颜料入胶量按层次而定,一般底色胶量可大些,上层色的胶应小些,否则易出现起皮、崩裂。
彩画施工中的色彩标识
彩画图案由多种色彩间杂排列,彩画图案繁密复杂,种类较多,施工时什么地方涂什么色很容易出现差错,传统彩画施工无设计图纸,什么部位涂什么色不能照图“施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和表达设计人的色彩安排,传统常在构件的图案之间和谱子花纹之中标以色彩加以说明。人们使用中用文字、数字和偏旁来代替汉字表达各种色。彩画用的色有青、绿、香、紫、黑、白、红、黄、章丹、金色,分别用七、六、三、九、十、白、工、八、丹、金表示。对于较浅的色如三青、三绿,可用三七、三六表示,但彩画施工时遇这种情况多不标注,即使标注仍用六、七表示绿青,施工中根据图案的形式就可确认应涂(先涂或后涂)深色或浅色,标注浅色代号只在进行浅调子的彩画时运用,如“新式彩画”,多为浅调子,如用浅蓝可标三七、二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