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坛建于哪个朝代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干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2018年7月12日消息,天坛公园将再增加2.24公顷开放面积。2018年9月,下调公园每日最大承载量,5.8万人调至5万人。
(1)北京天坛祈年殿是什么朝代的扩展阅读:
天坛公园的建筑特点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着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
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
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2. 清代皇帝为什么要建造北京天坛祈年殿
天坛不是清朝建的,而是明朝永乐年间建的。
天坛祈年殿是祈谷的专用建筑
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古代皇帝有很多祭祀活动,因此北京也有很多”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等等。
3. 关于"祈年殿"的典故有什么故事
每年孟春(正月)亲自到该殿举行祈谷大典, 祈祷上天以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世间虽然已大变,朝廷虽然已更迭,可这殿内的一龙一凤只顾谈情说爱,对外面的巨变却浑然不知,依然我行我素,一天,这对情侣正专心在圆石上约会, 突然殿门大开,皇帝在百官簇拥之下,步入殿内,径直走向大殿中心,在圆石位置对天地行跪拜礼。
这龙凤情侣毫无准备,躲避 不及,被皇帝跪在腿下,压在了石上,不能动弹了,从此这块圆石上,就有了一龙一凤的纹样了,这圆石,也就被人称作“龙凤 呈祥石”了。与其相对应的殿顶也由“金龙藻井”变成了 “龙凤藻井“。
(3)北京天坛祈年殿是什么朝代的扩展阅读:
祈年殿的建筑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
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
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
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4. 天坛的祈年殿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
祈年殿建于1420年,当时取名大祀殿,是一座宽12间、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
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的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了三重顶的圆殿,取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1751年,大享殿修缮后,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当时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1889年,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而焚烧了。因楹柱为檀香木,而燃烧时香飘数里。
据传,当时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的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的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
后来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之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第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后来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重建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
祈年殿为砖木结构,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28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
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28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这就是祈谷坛。台基分三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气势巍峨。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
从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
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井”,龙井柱则是描金彩绘。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
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
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
祈年殿原来在1889年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了浅黑色,凤纹被烧得模糊不清了。
祈年殿前有东、西配殿各9间,称东庑和西庑,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库房。在原来明代祭天时,除祭祷皇天上帝外,还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岳,五小岳的五镇,四海四湖、风云雷雨、山川、太岁、道教等各神祗和历代帝王等。
祈谷坛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
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尽管祈年殿已历经350年,但殿宇不斜,木架不朽,巍然屹立,真可谓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建筑史上杰出的工程!
雄伟壮观的祈年殿
5. 天坛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它有着怎么样的发展历史呢
天坛最初修建好的时间是在1420年,也就是明永乐18年,天坛主要是指天坛公园,它是北京市境内国家级的旅游景区,它被评为国家级五A旅游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天坛这个古建筑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6. 天坛祈年殿的建筑特色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十二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6)北京天坛祈年殿是什么朝代的扩展阅读:
一、建筑历史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前身为“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嘉靖十九年(1540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成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二、建筑结构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
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
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三、相关报道
天坛文物修缮工程被分为八个修缮项目,即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及祈谷坛台面、祈年门、祈年殿东西庑及其围墙、南砖门及成贞门、皇乾殿和外坛西墙,耗资达77万元(法币)。
在修缮圜丘坛时,施工人员将地坪翻开,剔除杂草与树根,重做了三合土基础,并将残损石块换掉,找出排水坡度,使整个圜丘坛的3034块石面平整密缝。皇穹宇虽然在清干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过,但效果不佳。
工作人员对梁柱、墙面等原有装饰进行了彩绘,将柱子沥粉贴金,墙面花边纹样照原样补齐。同时,皇穹宇前的三阙门和圆形围墙、琉璃、砖瓦等也一一精确磨制对缝。遗憾的是,1934年被大风吹折的望灯杆,因木料稀缺,未能修复。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曾焚毁于雷火,此后清政府虽用了七年时间重修,而未能完成。此次修缮,施工人员从地面到宝顶搭起脚手架,先将屋面全部卸下,修整三层外檐。
宝顶用铜皮焊成,磨光镏金,套在雷公柱外,修理时工人钻入宝顶,两人在内操作,把歪斜的雷公柱修正,使宝顶端正地落在由大块琉璃砖拼成的须弥座上。
殿匾额经当时市政府同意,仅留下了“祈年殿”三个汉字,略去了满文。此外,祈年门、东西配殿(木料均系楠木)和宰牲亭等建筑也修缮一新。
7. 祈年殿的建筑历史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前身为“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嘉靖十九年(1540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成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8. 祈年殿是什么做的
祈年殿的用途: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位于北京天坛的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的建筑历史:
祈年殿前身为“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嘉靖十九年(1540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成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9. 天坛中的祈年殿是什么时候建的
祈年殿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干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