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为什么称北京为老北京
扩展阅读
深圳哪里有5升奶茶买 2025-08-06 09:44:37
福州东街站在哪里 2025-08-06 09:27:20
北京大雪要持续多久 2025-08-06 09:26:44

为什么称北京为老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7-29 05:21:21

⑴ 关于“老北京”和“老北京人”

“老北京”就其是个地方名称来说,其中的“老”,怎么理解,怎么定义?其概念非常非常宽泛,甚至宽泛得没边没沿,根本就无从下笔。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y-s-y-z

⑵ 老北京是什么

可以指地域,也可以指北京人,也就是在北京生活很久的人

⑶ 老北京是什么意思

老北京是指古都北京的传统风俗。北京作为七大古都之一,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们对衣着打扮都相当重视。清朝入关后,过去的宽袍、大袖和蓄发的传统装束被逐渐改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北京人的穿着打扮。

⑷ 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北京,为什么总以为自己是老北京

谁说北京只有几百年,秦朝时就已是一个除首都外的一个算得上的大城市

⑸ 北京人都爱说老北京,老北京是指什么年代

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发展,养虫几乎成了一种传统,自然也就是北京民俗的一部分,民俗总有其深邃厚重的东西。关于养虫就有不少讲究,这里略谈几点常识,窥豹一斑,算是帮助那些不了解北京民俗或知知之甚少的人启蒙吧(当然也包括我本人,这叫助人自助)

养虫讲究很多,譬如在夏天玩蝈蝈儿讲究用笼,冬天要用葫芦。一位养了几十年鸣虫的老人说:鸣虫从份到养,从点药到葫芦,处处都能看出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此话当然不假。

冬日蓄虫,多用葫芦,每虫一式,大小长短均须适于虫之体。蝈蝈儿葫芦式必长圆,子口间须用铜丝蒙子,以防戳须。油葫芦葫芦,式稍短而下部稍阔,下底须用三合土砸实成坡形,宛如野穴。蟋蟀葫芦又小于油葫芦葫芦,体式相同,亦必砸底,金钟儿葫芦,扇形阔体而不砸底。冬日酷寒,故养者常将葫芦揣入棉袄以本身之体温,暖秋虫以听其鸣。翁偶虹先生在《冬日话秋虫》一文中叙述得更引人入胜,有嗜虫而不愿揣入怀中者,别出水暖法,以大圆笼(木制)中置锡壶,壶内沸盛水,可达半日而犹温,晚饭后,再易沸水一次,可温通宵。

“份”是玩虫人的行话,就是人工繁育的意思。再长寿的草虫儿到了冬天也得死。“份”蝈蝈是门技术,老北京专门有“份”蝈蝈的人,行话叫“虫儿把式”。秋天到山里去逮母蝈蝈,放到罐里养着。罐里放上土,蝈蝈生的卵都在土里,入冬以后,把土放在暖炕上,每天撒点水,用棉被盖上,过不了半个月便从土里出来,白的像蛆,放点蔬菜叶,晒几天,便开始长腿和翅膀,慢慢变黑。蝈蝈前后要脱7次壳,7天脱一次壳,七七四十九天,蝈蝈也就长成了脱一次壳,它便长一点,而且要把自己的壳都吃掉。蝈蝈脱层皮,脱下的壳里有钙质,它不吃掉就要得病,而且特别有意思,它吃哪儿补哪儿,不吃哪儿哪儿就出毛病。比如脱大腿,它没吃,长大以后,大腿就掉。

关于本叫与点药,本叫,乃天然鸣声,它原来怎么叫就怎么叫;怎么让它变音,或者让它叫得更好听?北京人发明了一种点药术,点药则点在翅上,以变其音响。药一说是由松香、柏油、黄腊加朱砂熬成;一说是用朱砂、铜渣、松香等制成。色鲜艳似火漆,遇热即融,凉又凝固而酥脆,虫在连膀后约半月,翅干透,音也定型,才可用药点。其实点药的作用就在借异物之着翅以降低其震动频率,改变鸣声。

蟋蟀盆,或称蛐蛐罐。是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蛐蛐罐有瓷制、陶(泥)制、玉器、石器、漆器等等,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比较常见的是葫芦虫具(用葫芦做出的装虫器具),大致可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4种,葫芦虫具除去葫芦本身外,还讲究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养蝈蝈的还要在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盖又分为高蒙芯、平蒙芯、低蒙芯,高蒙芯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得玲珑剔透,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

⑹ 老北京的人,为什么叫老北京是四九城

四九城是皇城的四个城门、内城的九个城门的总代称。
所以,有的北京人就把“北京城”叫“四九城”。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可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四九城现在已经不仅仅指朝阳、宣武、崇文等城区,已被引申为北京。四九城饱含了人们对北京文化、情怀以及安静和谐氛围的怀念。

⑺ "老北京" 是什么意思

不同语境有不同含义,一是指事物,文化,风俗习惯等,二是指人,几辈久居北京的人。

⑻ 那些北京人口中的“老北京”到底指的是哪里

不是指哪里,而是说三代都是北京人的人(主要是说80后自己是北京人,80后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北京本地人,不是外迁进京入户的)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50到80年代大量外地人建设北京最后都给了房子和北京户口,他们下一代就都是北京人(但很多人户口本籍贯还是外地),就是目前年代每年也有上万外地人因为各类特殊情况给转了北京户口(他们孩子和未来父母全转北京户口全成了北京人,这部分人肯定不能算是老北京本地人了)

⑼ 北京的别称

北京的别称有:蓟、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师、宛平、京兆以及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

一,蓟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二,幽州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三,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四,日下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五,幽都

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六,燕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七,春明

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八,京城

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九,南京

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十,燕山

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十一,中都

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十二,大兴

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十三,大都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十四, 汗八里

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十五,北平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十六,京师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十七,宛平

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十八,京兆

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⑽ 老北京指什么

老北京

老北京的概念很宽泛,既指老北京城(四九城),也指老北京人、老北京民俗礼仪等。

老北京的一般界限为1949年。

老北京网
http://www.oldbeij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