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个区
扩展阅读
北京特产糕点有哪些 2025-07-28 02:48:23
杭州自助售药机怎么加盟 2025-07-28 02:41:15
深圳小车年审要多少钱 2025-07-28 02:36:59

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个区

发布时间: 2022-08-05 11:47:18

⑴ 北京八大胡同简介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地址:百顺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百顺胡同的东口是陕西巷,西口开在大百顺胡同,与它并行的北面是韩家胡同,南面是东壁营与西壁营胡同。

2、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全长100米,宽约5米巷。其北口开在百顺胡同,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有东壁营与西壁营从中穿过。现残存长仅有三四十米,胡同虽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这几个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地址:北口开在百顺胡同,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3、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明朝时,有一韩姓大户人家在此居住,宅园里修建有大水潭,因而人们称之为韩家潭。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与铁树斜街、堂子街、五道街汇合相通。建国以后,改称为韩家胡同。

地址: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

4、陕西巷

从干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清吟小班并不只是皮肉生意,她们更多的是陪客人吃茶、宴饮、抚琴弹唱,弄曲填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社区

5、石头胡同

石头胡同在上世纪70年代时全长448米,宽5.9米。门牌:1-129号,2-80号。现在因为修两广路拆除近30米。胡同内原有望江会馆、盂县会馆、严陵会馆、龙岩会馆。

地址:门牌:1-129号,2-80号

6、王广福斜街

王广福斜街,曾叫王寡妇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东连大、小李纱帽胡同,西接石头胡同,这条胡同的房屋较为破旧。从前,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

地址:前门外西南,在大栅栏街西口往西大约半公里处

7、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在早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 处等。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清风巷、清风夹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窑子的聚集地,不过没有“八大胡同”名气大。

地址:北京西城区

8、李纱帽胡同

这条胡同不大,总共有21个门牌号,但是在老北京,妓院就占了近20个院子。这里的妓院主要是三等,有名的有双凤楼、鑫美楼、永全院、天顺楼、泉生楼、连升店下处等。因这条胡同离一些戏园子和饭庄较近,所以也有几所二等妓院。

地址:离一些戏园子和饭庄较近

(1)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个区扩展阅读

八大胡同的沧桑岁月虽然与罪恶、堕落和烟毒,有着如影随形的关系,但它却也见证了满清末年列强入侵的暴行和民国初年政权物换星移的悲哀。

走过樱桃斜街,和八大胡同一街之隔的琉璃厂,虽仅有盈尺之遥,但却来到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琉璃厂一地的由来,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在元朝时,就在这里设置的琉璃窑厂。明成祖永乐皇帝移都北京后,在建筑北京城时,需要大量的琉璃瓦和相关的构件,因此在元代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琉璃窑厂的设立规模。

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⑵ 少许北京胡同的名称及地址

北京的胡同都在市区,最中心的地区,除了海淀镇、沙河镇两处。

本人在宣武区,就介绍几个宣武区的吧:

1、老墙根街(现也叫“老墙根胡同”):牛街-菜市口之间路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名称由来是其中部的一处辽代城墙遗址。

2、校场口胡同:老墙根街东面相连,曾经是清代镶蓝旗军官居住的地方,后来该地区形成了校场头条-校场五条,校场大小六条-九条等一系列胡同

3、潘家胡同:虎坊桥路口西南角,本来是一条河,称为“潘家河沿儿”,后河被填平,形成居民胡同,清代形成

4、西砖胡同:菜市口路口西南角,一直向南延伸到南横西街,南口的法源寺是其标志,西砖胡同民宅非常具有特色

5、九弯胡同:珠市口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北口在校尉营胡同,东口在铺陈市胡同

6、一尺大街:琉璃厂东口,是北京最短的胡同,西口和桐梓胡同相接,东口和陕西巷相接,全长6米

7、钱市胡同:前门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最窄处仅50厘米宽

8、米市胡同:菜市口路口东南角,向南直通南横东街,是陶然亭地区的南北主干道,康有为故居坐落于此,便宜坊烤鸭店的原址也在此地

⑶ 北京的胡同哪里好玩

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定要逛逛胡同。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东城区和西城区。以下就是老北京胡同中的代表,趁春光正好,有空就去逛逛吧!

1、南锣鼓巷(北京最火爆的胡同)
南锣鼓巷是近年来北京最热闹的胡同区,也是最时尚的胡同区,是中外游客到北京旅游的热门选择。

2、八大胡同(北京最风情万种的胡同)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3、烟袋斜街(北京城最老的一条斜街)
烟袋斜街是北京城最老的一条斜街,因为旧时一家连着一家的烟袋铺而得名

4、北京大栅栏(北京的地标建筑)
大栅栏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着名的商业街建筑,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现也泛指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个地片,周围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条胡同。

5、五道营胡同(充满小资文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五道营胡同是一条充满小资文艺的胡同,是北京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一些创意达人和喜爱老北京的外国商人发现了五道营,陆续在此开办起个性小店,各式风格,各类布置,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有独立品牌的设计店,各种稀奇古怪的文创店,还有永远不会重样,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屋,以及藏在胡同里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吧等。

6、东交民巷(北京最长的胡同)
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的那个时期。当时,江南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抵元大都,就在这里卸放,这条小巷就被称为江米巷。

7、国子监街(最有历史文化氛围)
国子监街是北京十大胡同中最有历史文化氛围的胡同,这条街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孔庙和国子监是最为出名的两个景点,还有松堂博物馆、北京老物件陈列室等见证着老北京历史的建筑,走进这条街你就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古朴味道。

8、帽儿胡同(感受老北京城气息)
帽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东边最北头的一条胡同,这里有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菊儿小区的城区改造是北京城区改造的孤例,成为南锣鼓巷难得的一处风景。

10、杨梅竹斜街(老北京“追星”胡同)
位于前门外西南,在大栅栏街西口往西大约半公里处,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明代称“斜街”,因为该街的走向自东北向西南倾斜而得名。

⑷ 北京的八大胡同分别是哪八个

分别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最初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大多改为民居。山西太平会馆建于清干隆年间,初称太平会馆,后改名太平试馆。

着名藏书家、山东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馆内。咸丰年间,移馆王广福斜街,定名“太平试馆”。馆匾为大青石料。

6、王广福斜街

王广福斜街,曾叫王寡妇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东连大、小李纱帽胡同,西接石头胡同,这条胡同的房屋较为破旧。

从前,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

7、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在早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 处等。

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清风巷、清风夹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窑子的聚集地,不过没有“八大胡同”名气大。

8、李纱帽胡同

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每每代表了它的历史背景,因胡同内以王姓寡妇开设妓院最为显赫而得街名。清末民初,为三等妓馆的集中地。

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东北起大力胡同(原大李纱帽胡同),南北至石头胡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大胡同

⑸ 北京最大、最小、最宽、最窄、弯最多、历史最悠久胡同是那些

1、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

位于北京市珠宝市街西侧,临近大栅栏商业区。一直是历史上和现在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长55米,平均宽仅0.7米,最窄处仅0.4米,两人走过都要侧身而行,街内南北共有九组建筑。 推着自行车就难以通行。

2、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的,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自东向西分别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单大街三条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东端和府右街相交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为东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与西单大街相交叉。

3、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着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4、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上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只有一尺长,而是长约30余米。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具有明显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5、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


九湾胡同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

6、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的砖塔而得名。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元朝就有了。

⑹ 北京现在人人皆知的胡同是那些胡同

北京最长的斜街
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
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

拐弯最多的胡同
拐弯最多的胡同,是东城北新桥的九道弯,弯弯曲曲,名叫九道湾,却有20多道弯;现在把它分成东、西、南、北、中五巷,分别叫九道湾东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
前门外西珠市口南边铺陈市里西边的九弯胡同一共弯了13道弯,是今天保留的最完整的。
西城区也有一条九道湾胡同,不过现已改名为百代胡同了,其它处的九弯胡同,长而散,有时很勉强。

最宽的胡同 最宽处32.18米
灵境胡同东起府右街,西止西单北大街。元、明两代是安富坊和小时雍坊的分界处。明代因灵济宫在此称灵济宫。又称宣城伯后墙街,因街南系宣城伯卫颖宅园的后墙得名。清代称灵清宫。民国改称灵境胡同。后沿用至今。胡同西端南侧有清洵贝勒府旧址。

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门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近又有人关地踏勘,发现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虽然东口宽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间最窄处却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两侧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阶伸出占了地方,在这个地方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最古老的胡同

三庙街胡同
在众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远的就算三庙街胡同了,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叫“檀州街”,北京城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可三庙街胡同始终保持着900年前的姿态,静静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观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变,这个数百岁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见证。
三庙街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三百米、宽约四至六米的大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此街据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考证,早在唐朝就已经成型,辽、金时最为繁华。
明朝因这里有紫金寺,故又名为“紫金街”。从清朝干隆时期的地图看,此街被命名为“三庙街”。“文革”期间一度叫“立新街”,后又恢复三庙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头庙尚存,二庙已改为民宅,三庙原址在三庙街今23号,毁于上个世纪40年代。 中统元年(1260),蒙古兵攻破中都城池,宫阙遭到毁灭性破坏。忽必烈到燕京,目睹一片瓦砾残垣,遂放弃了在旧址建都的念头,将大都中心定在“金中都”之东北部。辽南京、金中都的中心即位于今宣武区之内,而三庙街一带是辽、金时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其位置相当于今日之西单、王府井。

在宣武区象这样的元朝以前的街巷胡同还有几条,如现今广安门内大街上的北线阁街、南线阁街、宣外的下斜街东边的老墙根街等。
据清朝光绪年间的《天咫偶闻》所记,线阁街是辽代旧名燕角的传讹,或俗讹为烟阁。老墙根街根据三十年代张江裁在《燕京访古录》一书中记载:宣武门外老墙根有一段半截的废城,长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砖坚固,基石如新。有一块白石长四尺八寸,宽二尺,平嵌在上面。上刻隶书“通天”二大横字,左边刻“辽开泰元年”五字,右边刻“北门”二字,都是隶书。在它的残破的城砖上,又有一铁方砖平嵌在砖上,方一尺二寸,厚七寸,上镌“龙翔凤舞”四个大隶字,它的上面横镌“大辽开泰殿陛”六个小隶字。这个地方想是辽时内城的东北隅。由此看来,这些地方都是元朝建大都城以前就有的了。
北京城还有一条形成于元朝的斜街,不过现今已不叫斜街了,斜街是它在明朝时的称呼,现叫鼓楼西大街。

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在西城区,东起于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西止于太平桥大街。 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着《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着《宸垣识略》(成书于干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
砖塔胡同在元、明、清三代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因为胡同内有很多戏园子和小剧场,吹拉弹唱终年不断、丝竹弦乐不绝于耳,因而名噪一时,号称“勾阑瓦肆”。元代的杂剧大师关汉卿在砖塔胡同内长期生活过,并创作出了《窦娥冤》等传世剧本。近代作家鲁迅也在此地居住过,写出了《祝福》等名作。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解放初期曾暂住过砖塔胡同,当然他写下的不是文艺作品,而是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文献。

最长的胡同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最短的胡同
北京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十来米长,东西走向,听一位老人讲胡同里原有几家门店,路北是刻字店,路南的店铺已记不清为何了,虽叫一尺大街,其实是条胡同,现已划入杨梅竹斜街,成了小街的西段。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着《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最近有人又发现,就在这儿附近,有一条更短的胡同,叫贯通巷,只有20多米长,可算是北最短的胡同。

胡同中尚存的木牌楼——国子监街东口成贤街牌楼
成贤街又名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也是北京城内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
街口的二柱三楼式牌楼上,宝蓝底的匾额,有“成贤街”三个大金字。街上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国子监左右各一座,横额上题“国子监”。两侧路北均有石碑,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尚存的拱门砖雕—东棉花胡同15号院内的拱门砖雕
东棉花胡同东西向,明朝属昭回靖恭坊,当时叫棉花胡同,清朝沿用,解放后曾改名为交道口南七条,大跃进路三条、棉花胡同。
东棉花胡同15号院内的拱门砖雕,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圆形门,从金钢墙以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走兽,顶部有朝天栏杆,栏板上雕着岁寒三友松、竹、梅,拱门外两侧雕有多宝阁,阁内雕着暗八仙图。整个拱门布局严谨,凹凸清晰,做工精美实属罕见。

⑺ 北京八大胡同都有哪些胡同

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大力胡同,曾用名大李纱帽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起于煤市街止于棕树斜街,东西走向,全长110米,均宽5米。

⑻ 八大胡同在北京什么地方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唯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官员常来此地。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8)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个区扩展阅读:

胡同探秘

北京的八大胡同是男人寻花问柳必去之地,从前若听到男人窃窃的说,要去逛八大胡同,绝对是色心大开、情欲喷张。

八大胡同也叫八大端口,位在北京前门大街、大栅栏附近,离紫禁城不远,离天安门约1公里。八大胡同包括,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大力胡同。

清朝时,由于北京内城禁止开妓院,因此,妓院纷纷转战“八大胡同”开业,且都是四合院式建筑,清初兴起,由于属高档妓院,清末爆红,就连八国联军的官兵,为满足兽欲,也成为座上宾。

住在八大胡同的女人,千娇百媚,最富盛名者,就属“赛金花”,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因贫困下海,后嫁给状元洪钧,当三姨太,曾随夫出使德、俄、荷、奥欧洲四国,成为大使夫人,周旋于上流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大胡同

⑼ 北京最窄的胡同在哪里

1、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

位于北京市珠宝市街西侧,临近大栅栏商业区。一直是历史上和现在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长55米,平均宽仅0.7米,最窄处仅0.4米,两人走过都要侧身而行,街内南北共有九组建筑。 推着自行车就难以通行。

2、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的,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自东向西分别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单大街三条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东端和府右街相交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为东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与西单大街相交叉。

3、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着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4、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上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只有一尺长,而是长约30余米。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具有明显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5、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

九湾胡同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

6、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的砖塔而得名。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元朝就有了。

⑽ 北京都有哪些着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着名胡同:
1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干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干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干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着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干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着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干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干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着名文化街。清干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着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干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文革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着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干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现寺原建筑多不存。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干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约1080米。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干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