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的元大都在哪里
元大都在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元大都城垣遗址在北京市朝阳区健安东路。
元大都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北京元都市长垣遗址公园分为海淀段和朝阳段。它有十多公里长。它是北京市区最大的带状公园。它集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休闲旅游于一体。
(1)北京元大都垣城遗址在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元代大都的名称,在源自汉语的“大都”之外,还大概源自畏兀儿语的Khanbaliq,khan是汗,baliq是城市,Khanbaliq就是汗之城,音译为“汗八里”或“汗八里克”。
这个词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各种西文译本里有两种拼写形式,Cambuluc和Kanbalu,所以这两种形式都常见于当时的西文文献。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蒙古人只说“大都”、“上都”,Khanbaliq这个词可能并不为蒙古人所用,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蒙古语词汇。汗八里是包括畏兀儿在内的突厥语和伊朗语各分支语言人群所使用的,他们甚至到明代还用汗八里称呼北京。
后来元朝北撤,蒙古人仍然保留着对大都的记忆和怀念,并继续用“大都合托”(Dayi Qota)一词来称呼明朝都城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大都
⑵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哪里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
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
(2)北京元大都垣城遗址在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 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以成功地解决文物保护、园林绿化、污水截流等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
⑶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
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⑷ 元代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哪里
元代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朝大都城在辽朝南京、金朝中都的基础上,正式奠定了现在北京城天下独尊的地位。最早提出定都元大都的人元朝将军霸突鲁。霸突鲁提出幽燕地势雄伟,北连大漠和东北,南制中原及江淮。如果想征服天下,只能定都于燕。忽必烈大悟,这才将都城定于元大都。
⑸ 元大都遗址位于哪里
元大都遗址,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
汗八里城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现今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西街24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的相关建筑结构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
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元大都遗址
⑹ 元大都的遗址在现在的哪儿
元大都遗址位于北京市的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元大都平面呈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城墙全长60里又240步,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被附会为哪咤“三头六臂两足”。营建大都时,先在全城的几何中心位置建“中心之阁”,然后以此为基准向四面拓勘城址。元大都城防体系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墙是夯土筑成,周长60里240步(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基宽20至24米,顶宽10至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