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问明朝建国是哪年啊在南京做首都又做了几年
明朝建立是在公元1368年,首都就定在了南京。53年后,也就是1421年,朱棣才把首都迁到了北京。
Ⅱ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
明朝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北京,又称永乐迁都。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自938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在汉族政权的控制之下;而靖康之难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永乐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于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成祖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北元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明军覆灭及皇帝被俘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鞑靼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
Ⅲ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什么
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
朱棣获得大明江山之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影响了中国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那就是将大明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在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内,开始筹划迁都的事情,其中包括建立宫殿、改善行政系统、吸引富商等等,期间一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朱棣才将都城迁到北京。
迁都的原因
其实早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就有着迁都的想法,只不过最后没有实现,朱棣当上皇帝做出迁都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其父亲的意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其实,朱棣迁都到北京是和北京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北京是当时的中心,如果将北京作为都城的话,朱棣完全可以控制天下四夷。
Ⅳ 明朝建都北京两百多年,为什么还不如建都十几年的南京
在北京,很多街巷和地名都与清代息息相关,而除了十三陵与明代相关的就比较少了。清代入主北京后,数百年的统治和可以的抹杀,明朝在北京留下的印记已经逐渐淡去;而明朝虽然迁都北京,南京却保留了南直隶省级行政单位和南京六部等机构,因此南京是除了北京以外明朝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明代以后。现在北京的明代气息被抹去了,那么南京的明代气息自然也就上升到了第一位。
三 南京和北京,分别成为明和清的缩影
大浪淘沙,后来的沙粒总会掩盖前面的浪潮。历史也是如此,时间总是偏爱新的后来者。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在南京建都的封建王朝,南京无疑保留了最多的明代气息;而最后一个在北京定都的清王朝,也成为了清代最集中的缩影。
Ⅳ 明朝在南京建都多少年
明朝在南京建都277年。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国号大明。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都署驻地。
(5)明代首都在南京多少年北京多少年扩展阅读: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为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Ⅵ 中国明朝时是哪一年建都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明”,改南京为应天,1421年,朱棣定都北京
Ⅶ 南京在哪一年成为明朝的都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皇帝位,南京成为明朝都城。
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从公元3世纪至6世纪曾有六个王朝建都于此,前后达三百余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开始就旧城扩建,并建造宫殿。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皇帝位,南京成为明朝都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终于完成了南京作为明帝国首都的格局,全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7)明代首都在南京多少年北京多少年扩展阅读:
南京城的修建历时达二十一年,洪武十九年(1387)始告完工。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和防卫的需要,南京城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
城周号称九十六里,实测约六十七里。城垣高度一般为十四至二十一米,基宽十四米,顶宽四至九米,以石为基,上砌特制的大砖,垛口一万三千六百一十六个。
开有十三个城门,以聚宝门最为宏伟,城墙内有藏兵洞二十三个,可供三千士兵驻守,二十二年又在都城外围建外郭城,号称长一百八十里,实际为一百二十里,大部依天然地形以土垒成,约四十里以砖砌成,开十八门。
外郭城墙已于早年被毁,都城城墙则保留至1949年以后。皇城位于城东,平面呈方形。内有宫城,即紫禁城。皇城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自洪武门至承天门筑有大街,东侧为礼、户、吏、兵、工五部,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宫城内依中轴线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和乾清、坤宁二宫,是皇帝举行大典、处理朝政及居住的场所。
Ⅷ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
朱棣在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内,开始筹划迁都的事情,其中包括建立宫殿、改善行政系统、吸引富商等等,期间一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朱棣才将都城迁到北京,要知道,当时南京也是一个富庶之地,并且还是一个各种设施完善的都城,在硬件条件上,南京完全“碾压”北京,但是,朱棣还是没有继续选择南京,而是选择了北京。
相关资料
其实早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就有着迁都的想法,只不过最后没有实现,朱棣当上皇帝做出迁都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其父亲的意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其实,朱棣迁都到北京是和北京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北京是当时的中心,如果将北京作为都城的话,朱棣完全可以控制天下四夷。
从政治原因上看的话,北京是朱棣的“老巢”,有着自己的势力,如果选择南京作为都城的话,那就意味着,朱棣要从北京跑到南京当皇帝,虽然朱棣当时是“铁血手段”当上皇帝,但是朝廷中的一些官员难免有不服的心理,而且刚刚当上皇帝的朱棣在南京哪有自己的个人势力,如果有人像朱棣一样谋反,朱棣很有可能招架不住,所以,不如就将都城迁到北京,这样,朱棣也好控制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