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明朝什么时候选择定都北京
扩展阅读
北京哪里招聘保洁员 2025-07-13 05:54:03
上海退休人员找什么工作 2025-07-13 05:51:18

明朝什么时候选择定都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9-03 10:07:00

‘壹’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在哪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改北平名为北京。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

以下为史籍记载:
永乐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及属国使。乙酉,享太庙。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楩旧封。以北平为北京。《明史 成祖纪》

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明史 成祖纪》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什么

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

朱棣获得大明江山之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影响了中国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那就是将大明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在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内,开始筹划迁都的事情,其中包括建立宫殿、改善行政系统、吸引富商等等,期间一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朱棣才将都城迁到北京。

迁都的原因

其实早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就有着迁都的想法,只不过最后没有实现,朱棣当上皇帝做出迁都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其父亲的意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其实,朱棣迁都到北京是和北京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北京是当时的中心,如果将北京作为都城的话,朱棣完全可以控制天下四夷。

‘叁’ 中国明朝时是哪一年建都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明”,改南京为应天,1421年,朱棣定都北京

‘肆’ 明朝在哪个皇帝迁都北京的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的。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4)明朝什么时候选择定都北京扩展阅读

明成祖迁都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其一,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其二,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唯恐结怨太深,有损执政基础。从稳固皇位考虑,返回其发迹之地似乎更为有利。

‘伍’ 明朝迁都于北京始于哪一时代

始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正式下令迁都北京。因为朱棣以前是燕王都城就在北京,后来不满削藩才造反的。所以自然迁都北京。
你可以看一下《百家讲坛-永乐大帝》

‘陆’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

明朝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北京,又称永乐迁都。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自938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在汉族政权的控制之下;而靖康之难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永乐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于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成祖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北元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明军覆灭及皇帝被俘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鞑靼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

‘柒’ 明朝从什么时候就迁都北京故宫的

就是明成祖朱棣取代他侄子朱允炆做了皇帝以后,搬到北京故宫的。
在未成为皇帝之前,朱棣的封地在现在的北京——当时是“燕京”,那是朱棣就是燕王

‘捌’ 明朝什么时候迁都

明朝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又称永乐迁都。

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相当明显。北平的营建使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但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师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大运河从江南转输。因此在明清两朝,漕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

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临清和沧州等,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8)明朝什么时候选择定都北京扩展阅读:

这朱棣受他老子朱元璋奢杀成性的性格和理论的影响,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杀人魔王。根据“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的原则,对那些直接参与抵抗运动的男性反革命分子,所采取的惩罚方法或剥皮,或油炸,或水煮,搞得整个南京城鬼哭狼嚎,哀声一片。

与此同时,那些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妻女、姊妹、儿媳、乃至外甥媳妇等等一切沾得上边的女人,统统弄到妓院里充当妓女,包括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在内。

以上的惨景有的发生在南京,有的延续到北京。自从朱棣称帝后,一是觉得南京的血流得太多,在明代故宫的广场上,近自朝廊,远及附郭的雨花台,无不是血迹斑斑,这使得新上任的皇帝难免目击而心有不安。

在这种刺激下,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二是由于朱棣镇守北平多年,深知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便毅然决定将明朝的首都搬过来。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平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不知当时的杀人魔王朱棣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

‘玖’ 明朝是哪年迁都的

1421年迁到北京。因为南京城地势是南高北地,在南京明故宫中山东路以北很低洼,都是用打梅花桩填土的方法解决的,时间一长还是出现建筑低陷的情况,迁都北京也是个方法,这是自然因素。还有战略眼光,因为南京地处南方,北方发生战事鞭长莫及,所以迁都北京刻不容缓。

‘拾’ 明朝开始的首都在哪里

明朝时期的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日夜围攻,用了十天的时间,把元末重镇集庆(江苏南京)拿了下来。当他称帝后,就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作为自己的都城,同时把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陪都。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10)明朝什么时候选择定都北京扩展阅读: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郑和从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启航,率领2.7万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