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海桥下的古井真的是海眼吗
希望对你有帮助北海水精域古井是老北京五大古井之一,历史非常悠久。它坐落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西坡“水精域”殿内,“水精域”是琳光三殿中的第三座殿宇,其西侧依山势向下排列着甘露殿和琳光殿,这组建筑是琼华岛西麓的重要建筑景观。提起水精域古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 老北京人相传北海水中有一“海眼”,“海眼”指的就是这眼古井。记载古井最早的史料是《元氏十三世祖记》,文中提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七月,选温石浴室蠃州(琼岛西坡上一个亭子)西,汤池后有万丈井,深不可测。”这眼古井在当时用处可大了,一是为“温石浴室”提供水源;二是用古井经戽斗水车,提升到琼华岛山顶曲流弯转,经石刻蟠龙口喷出,构成层层叠落的水池、喷泉、瀑布等水景点缀。这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含水,水环山的奇特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比较少见的。 清干隆年间,干隆皇帝从干隆七年(1742年)至干隆四十四年(1779年)对北海进行了长达37年的营建,期间发现了这眼废弃多年的古井。干隆皇帝非常喜欢琼华岛迷人的仙境,为恢复革新元时水景,于干隆十八年(1753年)在古井上建起“水精域”保护古井,在其西北修建了亩鉴室及两个水池,用暗沟(管)将井水引至阅古楼和亩鉴室后水池内,然后从琼岛北面漫坡流下,注入太液池内。干隆皇帝非常欣赏琼华岛的水景,还特意亲自题写了一篇《永安寺古井记》,刻于水精域北山墙上,即古井的出水口处。干隆十九年(1754年),干隆帝又令人重新修复了此古井。 关于这眼古井知道的人甚少,一是它处于皇家御园之内无人知晓;二是早已废弃多年,从未对外开放过。古井位于“水精域”石室内,井口在室中心偏北些,井台呈四方形,为长条石所砌。井口直径约1.3米,井深约30米,俯临井口,凉气袭人,深不见底,提手电筒向下张望隐约能看到水面在微微地波动。要想深入到井下可真不容易,首先要用一个小筒带着点燃的蜡烛垂入井内,测试含氧量。由于年久失修,与世隔绝,古井内的气味实在令人难以呼吸,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特意找来气泵向井内输气、换气。由于古井井口较窄小,一次只能下去一个人,不过到了井下就能容下两名工人同时作业了。经过十几天的维修,仅从井中打捞上来的垃圾泥土就落成一个半辆小汽车大小的小土山。清淤只是前奏,而后要做的就是把井壁四周松动的砖石进行加固处理。维修过程中发现水井井壁中还垫有不少起加固用的木料,可见后人也曾对古井进行过简单的维护。任明杰
Ⅱ 海口5名孩子到村内古井玩耍,有一人不幸溺亡,为什么古井旁没有安全设施
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杨森村,有5名孩子到村里的古井里玩耍,其中一名8岁男孩不幸溺亡。这口古井直径约有十几米,水深约有3米,距离村民活动广场并不远,事发时,附近也有不少村民,并没有听到有人呼救。
家长和老师应该反复强调不要靠近水,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深水对人的巨大危险。孩子们必须去河边玩耍,大人必须陪伴或阻止他们,让孩子们在专业游泳机构学会游泳。只有当孩子们意外掉入水中时,才有机会生存。有些井它没有围栏,存在危险,建议把那该保护的要保护,确实不能用的该填平就填平,保护的井口要围起来。对于涉事的古井,镇政府将尽快做好围挡。同时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杜绝溺水事故再次发生。
Ⅲ 中国五大淡水湖各是多少米
1、鄱阳湖: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4125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指湖区内的景点及自然保护区整体。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
2、洞庭湖:最大水深5.5米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
3、太湖:平均水深1.89米,最深处也只有2.6米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
4、洪泽湖: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5、呼伦湖:水深一般在4米左右。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当地牧人称它为“海一样的湖”。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 为构造成因的矿化度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淡水湖。
(3)北京古井水深多少米扩展阅读:
中国的知名淡水湖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呼伦湖、巢湖、高邮湖、微山湖、洪湖,衡水湖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是丹江口水库,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Ⅳ 故宫古井共72口,井中的文物为何不打捞
故宫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木制结构的宫殿,有着很多的历史故事以及历史文物,现如今故宫的文物开始进行修复和展出,但是在故宫中有72口古井却没有进行打捞,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也是我最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不打捞故宫72口井中的文物是因为如今的打捞技术以及文物修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早时故宫的井为了防止人们掉下去,仅容一人通过。首先你不能保证打捞人员的安全,其次,如果人在下去的过程中,由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破坏了古井中的文物,或者人员出现安全问题,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更多的出于安全的考虑,有文物的安全,有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现在故宫的72口古井并没有进行打捞,而是选择将它封闭起来,像珍妃井一样,作为一个景点,供大家观赏,防止有安全隐患发生,体现它最大的价值。
Ⅳ 关于传说中北京的四口古井
传说中北京的四口古井(海眼)
1·玉泉山海眼,在大庙下,大庙镇着
2·北海海眼,在白塔下,白塔镇着
3·北新桥海眼,在北新桥下,铁链镇着
4·崇文门海眼,在护城河桥下,铁龟镇着
Ⅵ 为什么说北京的锁龙井底有一个海眼
听北京的老人讲,北新桥有一口锁龙井,井底下就有一个海眼,据他说,这口井一直通到海底去了,这就是大海伸到陆地上的眼睛。
朱元璋治下,原来都城为南京,后来朱棣政变,这才把都城迁至北京,所以时间和空间上根本对不上号。
即便锁龙井来历有些不清不楚,但锁龙井确实有常人难以理解之处,首先这口井根本不知道深浅,就算是往下扔石头,都听不到回声,所以确实有些可怖。
再有,锁龙井的那两条锁链,也不知长短,曾经有人试图把那条铁链从井里拉出来,但耗时耗力,那铁链就好像可以自由伸缩一般,根本探不到源头!
锁龙井里真龙现身吓跑日本人?
当年曾经有日本鬼子在北新桥附近巡查,他们怀疑这口古井里藏有八路军和爱国青年,于是就鬼子准备把铁链拉从古井里拉出来,这样就能困死八路军和爱国青年。
但当鬼子开始拉动铁链,可是一连拉了好几天铁链还是没有尽头。不仅如此,在拉动铁链时不断从古井里传来诡异的声音,十分恐怖。
结果这群鬼子恐惧不已,最后只得乖乖把铁链放了回去。此后一段时间,只要鬼子来到北新桥巡逻,他们都会选择绕开这口邪气森森的古井。
Ⅶ 平西王府的揭秘平西王府
平西王府的主人到底是谁?它的身世有着怎样的谜团?昌平郑各庄记录了清朝唯一一个太子的最后时光,见证了清朝唯一一座不在内城的王府兴衰,还流传着一段令三位皇帝头疼的烟云往事。 清朝唯一不在内城的王府
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线立汤路上,有个地方叫郑各庄,北面就是蜿蜒的温榆河。过去,郑各庄叫郑家庄,这里还有个地名叫平西府。老人们都说,原来这儿有座平西王府,后来府没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确切地说,这座王府是理亲王府。据记载,理亲王府在德胜门外,俗名平西府。清朝的王府不少,可大多位于皇城周围、山明水秀之所,清朝不在内城的王府这还是唯一一座。
据说,郑家庄曾经是八旗的封地,也是木兰秋狝途中的必经之处,康熙皇帝曾有意在这里修建行宫、王府、城楼,但历史上对此并无明确记载。 恢宏府宅更像监狱
关于王府规模的记载并不多。有种说法是,当初王府规模极大,大小房屋有189间,饭房、茶房、兵丁住房、铺房近2000间,另有护城河,是规模最大的王府。也有专家称,王府内住人的地方规模并不大,但四周有高大的砖墙,非常坚固。周围还驻扎着部队,范围很广,更像是一座监狱。
但如今,这里早已找不到任何当年的遗迹,无论是王府还是监狱,早已被淹没在岁月之中。但有一个谜团仍未解开,为何一座位置偏僻的王府还派重兵看守?这还要从王府的主人说起。 康熙朝废太子终老郑家庄
胤礽是康熙的二儿子,生他时,皇后大出血死了。也许因为过于喜爱这位早逝的皇后,康熙早早就封胤礽为皇太子,这也是大清朝被封的唯一一位太子。
但胤礽想当皇帝心切,过早暴露了黄袍加身、取康熙而代之的心迹,因而失去康熙的信任被废,后复立、再废。第二次废黜后,胤礽被禁于咸安宫,直到康熙逝世。
雍正继位后,出于对皇位安全的考虑,继续对废太子胤礽实行软禁,但并不想让其住在宫里。于是雍正元年(1723年),他下诏于昌平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扎兵丁,让胤礽迁居那里。第二年,胤礽在郑家庄去世。
胤礽死后,雍正追封其为理密亲王。“密”是谥号。有书记载:追补前过谓之密。胤礽生前曾受康熙宠爱,但一生未有封号。死后的这个理密亲王,也是因他的儿子理郡王弘皙而得。 正根后裔京郊建小朝廷
弘皙是胤礽的二儿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理郡王,府邸在北新桥。但雍正二年,皇帝便让他去郑家庄陪伴父亲胤礽。胤礽死后,弘皙仍居住在这里。雍正六年(1728年),弘皙被晋封为理亲王。
王府虽为胤礽所建,实则为弘皙所有,故也被称为理亲王府。但说是王府,其实更像一座远离朝廷的高级监狱,只因里面住着亲王,才有了王府一说。而居住于此的弘皙,却被干隆视为强劲的政敌。
干隆继位后,并未将这个堂兄放在眼里。弘皙很快扩张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据说,他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只有皇帝才能有的机构,在郑家庄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干隆发现后才意识到,弘皙是康熙与正引皇后的大孙子,是康熙真正的嫡长孙,血统甚至比自己还高贵,大大威胁到了自己。并且说:“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遂将弘皙以谋反论处。
干隆四年(1739年),干隆削了弘皙的封爵,“弘皙逆案”成了清朝大案。后来,胤礽第十子承袭了理郡王,搬回了北新桥的理郡王府。弘皙获罪后数年,驻兵调走,郑家庄的王府也被内务府拆除了。 废太子的私生女?
作家刘心武解密《红楼梦》时,说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私生女、弘皙的妹妹,幼时为避祸,被送到贾家寄养,这也被贾家视为一种政治上的投资。但后来,谋反的事败露,秦可卿因此而死,贾家后来也受到牵连。这使得“平西府”与红楼梦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废太子一生娶了15位女人,养育了12个儿子,而且大部分儿子都受封,过着正常的生活。废太子在软禁期间,家庭也没有分崩离析。此外,清朝严密的制度也决定了太子不可能产生私生女问题。可见,作家所说,废太子获罪后子孙连坐,私生女是唯一没有被牵连的亲人,将成为他的唯一后代,比较牵强。 出土“铜井”未有定论
据记载,上世纪50年代文物普查时,王府附近还曾有500米的墙垣遗迹可寻。村中老人则说,今平西府中学就是原来王府的东南角,但都已无法考证。还有传说,在郑家庄建王府时,曾凿“铜井”专供王爷饮用,但一直没有人见过其真实面目。
2005年5月,温都水城施工中意外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深7米多,水深3米,水质清凉、口感甘甜,可直接饮用。这口井的井壁用特殊烧制的御制青砖砌成,表面的金黄色涂层清晰可见,据说是当年粉刷的铜质涂料,故称之为“铜井”。
现在,“铜井”上又建了一座亭子,“铜井”旁也装上了辘轳,供人参观。但由于现存资料很少,挖出的“铜井”是否为王府遗迹,目前没有定论。 “平西王府”莫名成被告
温都水城在其考证的王府旧址上,仿建了一座现代平西王府。王府墙高数米,大门两侧各有一只麒麟,内有九龙壁,外有护城河及吊桥。正殿内都是高档红木家具、名人字画,更有一张雕刻了999条龙、价值百万元的紫檀木床。王府可容纳20人住宿,一晚的价格为22万元。据保安介绍,营业数月来,只有两拨客人曾在此住宿,身份不能透露。
近期,一位自称吴三桂后裔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公务员,以侵权为由将这里告上法庭,但这座平西王府和“平西王”吴三桂没有一点关系。 平西府一名可能为流传
李宝臣,北京社科院历史所清朝王府研究者
郑家庄的这座王府名为理亲王府,俗称平西府,这个俗称是缘何得名呢?最初建造时,这里并没有名称,理亲王弘皙住在这里后,才称为理亲王府。弘皙被削爵后,这里不能被称为王府,后人便叫它弘皙府或昌平弘皙府,久而久之,便被简化为平西府了,这个地名也因此保存了下来。
清朝封吴三桂的“平西王”,则是清朝沿袭了明崇祯皇帝对他“平西伯”的封号。无论是胤礽还是弘皙,都没有被封过“平西王”,平西府是由封号而来的说法不准确。
吴三桂在北京并无王府,倒是他的儿子吴应熊当了额驸后,在今天西单北大街的小石虎胡同建了额驸府。“三藩之乱”后,吴应熊同其子世霖在这里被捕后处死,幼子没官为奴,这里后来被改建为右翼宗学。还有一种说法,这座额驸府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但无论在哪里,现在都已难寻遗迹。
Ⅷ 北京北海公园和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深分别多少,最浅多深
北海的总面积为1063市亩,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优如仙境。北海园林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战国时还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等带童男女数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 ",寻长生不老药,未果;便在兰池宫建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菜山,刻石为鲸,长200丈。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蹈覆辙,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宫后挖一个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将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此后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而建的。北海和中南还是太液池,琼化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今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琼化岛上的犹如仙境的亭台楼阁,而且还能看到神人庵、吕公洞以及铜仙承露盘等传说中的仙岛景物。北海不但保留着把神仙宫苑幻想意境用高超的造园艺术实现于历史上高峰期的基本形态,而且还把我国寺庙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和宗教名胜艺术的成就融合在整个宫苑之内,其规模之宏大,历史之悠久,艺术成就之高超,确实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的精品之作。
昆明湖以西堤及一条短堤为界,划分为三个水域,并据道教"一水三山"之说,分别筑有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座鸟屿,以象征神话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昆明湖的里湖形状似一只寿桃,里外湖的总面积为220公顷,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3米多,这是京城历史上第一座天然加人工而成的大型水库。过去的水源主要来自西侧的玉泉山下的龙泉与玉泉,元代时大水利专家郭守敬又将昌平的白浮泉等引入,现在又与京密引水渠相通,水源更加充沛。其湖水浩淼,山岛耸峙;堤桥多姿,建筑宏丽;风光绝佳,是京城难得的一处山不水胜境。每逢夏秋之际,湖中是荡舟和乘船赏景有极好场所;而到冬季则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溜冰场及冰上运动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