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公交集团有什么新的变化
扩展阅读
厦门轮渡酒店有哪些 2025-08-01 07:57:11

北京公交集团有什么新的变化

发布时间: 2022-09-13 03:44:26

A. 北京公交站将有大变化!具体都调整了哪些站名

北京公交站将有大变化!具体都调整了哪些站名?

1月30日,北京公交集团发布《关于公交站名规范方案的通告》,自2021年2月6日首车起实施。此次站名规范调整规模非常大,方案涉及公交站位1683处,站名843个。

北京17条公交线增加中途站位

自2021年2月6日首车起,部分线路增设中途站位,具体如下:

1.4路(原701路):双向增设“南锣鼓巷”站。

2.17路(原525路):双向增设“光彩路北站”站。

3.34路:开往虎坊桥路口南方向增设“光明桥”“永安路”站。

4.55路:开往西安门方向增设“马甸桥南”站(德外大街主路,与344路并站)。

5.59路:开往前门方向增设“菜户营桥东”站;开往菜户营桥方向增设“太平街北口”站。

6.92路:双向增设“恩济里小区北”“健德门西”站;开往北土城公交场站方向增设“白石桥南”站。

7.117路:开往五路居方向增设“金台路口北”“三里屯”“地铁和平里北街站”;开往红庙路口东方向“工人体育场”站东移约150米,与113路等“三里屯”并站。

8.135路(原635路):双向增设“果子市”站;开往二里庄方向增设“金台路口南”站。

9.143路(原特13路):双向增设“德外关厢”站。

10.319路(原751路):双向增设“天通北苑三区南门”站。

11.403路:开往北京站东街方向增设“东大桥路口南”站;开往环行铁道方向增设“东大桥路口北”“新源南路西口”站。

12.507路:双向增设“阜永路口西”站。

13.985路:双向增设“湖光中街西口”站。

14.F19路:双向增设“长海御墅”“甘池路口”“黄元井村北口”“三座庵”站。

15.F21路:双向增设“辛庄检查站”站。营业时间调整为:房山客运站开往秋林铺15:15,开往莲花庵7:50、10:25;秋林铺6:20,莲花庵10:40、14:15。

16.F23路、F24路:双向增设“东庄子南”“河北法庭”“房山河南村口”“辛庄检查站”站。

17.F77路:双向增设“堆金台”“安子江路口”站。

B. 北京公交集团的发展目标

着新世纪的朝阳,北京公交集团将以建设新北京为动力,面向明天,规划未来,建设一个--适应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要求,坚持四个服务,展示北京文明窗口的公交;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既能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一流服务,又能按照市场运作、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公交;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服务规范、能够发挥客运市场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公交;把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多元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公交 。

C. 未来北京的公交事业将如何发展

主要配合地铁4、9、10号线的开通,调整、撤销、合并一些公交线路。
同时,开辟安立路、朝阳路、阜石路、莲石路等快速公交线路,加快车辆运行速度。
配合新路的建设、新小区的建设而继续开辟一些小区线路。

在公交车辆上,淘汰一些老旧车辆,更新为排放达到欧IV、欧V标准的车辆,新车具备空调,一级踏步,加强无障碍设施,使乘客更方便舒适。普及电动公交车、柴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等新型公交车。

在场站方面,建设更多的公交枢纽,如:东直门、北京南站等,方便换乘。利用空闲的土地建设公交停车场。

以后应该不会都改成无人售票,依然是:无人售票、准无人售票、有人售票三种体制,票制为单一票制&分段计价。

目前司售人员的工资根据星级评定,分为1-7星,星级越高,工资越高。

D. 北京公交车是国家企业

北京公交集团的确是国有企业。但公交车并非全是公交集团的车。
1.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是以经营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为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截止到2019年底,拥有各类运营车辆28071辆,运营线路861条,年总行驶里程18.22亿公里,总客运量45.81亿人次。现有下属单位25个,包括14个核心企业;9个控股子公司;2个直属企事业单位。在册职工117568人,是以客运主业为依托,多元化投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集客运、汽车修理、汽车租赁、房地产开发、公交广告、物资销售、通讯、旅游、餐饮、商贸、物业管理和公交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公交企业集团。
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要,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围绕提市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以运营、安全、服务为中心,坚持"方便出行,改善服务"的方针,不断调整运营结构、车辆结构,合理规划线网布局,开辟新线路,已形成了以市内公共电汽车为主体,专线车、空调车、双层车、旅游车、长途汽车、以及出租汽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3.新的世纪,新的目标,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在发展创新中,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现代化。改革开放30年,北京公交集团运营车辆发生了巨大变化,车辆总数居全国公交企业前列,技术水平显着提高,已接近发达国家大都市公交客车水平。1978年,当时的北京公交总公司拥有公共电、汽车2627辆,以汽油车为主,还有少量柴油车、无轨电车。
拓展资料:
这些车辆基本为高地板公共汽车,不仅容量小,动力性和舒适性差,而且尾气排放水平很低。1978年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北京公交集团在改革开放和公交优先政策的支持下,以迎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使北京公交客车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

E. 北京公交集团的历史沿革

北京公共交通的出现始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76年的发展历史。从1921年至1949年,北京的公共交通经历了由初创到发展,再到衰败破产三个时期。 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了北京电车公司,1924年12月18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该线全长9公里,共10辆运营车。到1935年车辆已发展到96辆。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政府设立了北平公共汽车筹备委员会,购置30辆大客车,于8月开通了第一条公共汽车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的公共汽车曾一度全部停驶,到1939年,公共汽车只有37辆。1941年发展到67辆。1942年6月电车公司日客运量达到13万人次,1943年,电车公司有轨电车达到144辆,运营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46.65公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接收日伪所管公共汽车100辆。1947年11月成立了北平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册车辆133辆,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于1948年8月停业,留下79辆残破的公共汽车,其中能够行驶的只有5辆。1945年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电车公司没有新增一辆车,新开一条线,1947年日出车82辆次,日客运量6-7万人次,到1948年,日出车次降为20-30辆次,在册车数141辆,只有49辆能行驶。1946年底北平的长途汽车为20辆,客运线路15条,1948年因战乱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全部停驶。 这一时期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从无到有,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连年战乱,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历尽磨难,到1948年公共交通企业最终衰败破产。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北平和平解放到1956年10月是北京公交的恢复发展和艰苦创业阶段。 1949年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时,北京共有有轨电车103辆,运营线路7条。有公共汽车61辆,运营线路4条,公共电汽车的年客运量为2885万人次。到1956年底,公共电汽车辆,公共汽车线路达到27条,比1949年增长5.8倍;运营线路总长为357公里,比1949年增长近10倍;年客运量达到23540万人次,比1949年增长205倍。 从1956年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到1966年5月6日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北京公共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从1956年至1966年底,公共汽车营业线路由27条发展到的65条,增长2.4倍;运营车数由 辆发展到1125辆,增长1.6倍;客运量达5.1亿人次,增长1.2倍。从1957年阜城门至北池子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到1966年,无轨电车线路发展到15条,线路总长168公里,运营车440辆,年客运量达3.4亿人次。1958年成立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到1959年,长途车发展到114辆,营业线路54条,年客运量969万人次。 从1966年至1984年是北京公共交通进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发展阶段。 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从1966年的1123辆增加到1976年的1954辆,1984年增加到3369辆,18年共增加2244辆,平均每年增加125辆。同时,线网进一步扩大,从1965年的64条线路增加到1975年的96条,1985年增加到150条。郊区线路条数超过了市区线路,大站快车和夜班车线路成网,实现了快慢结合,日夜衔接的交通运行体系。
长途汽车从1966年开始不断发展壮大,1976年发展到364辆,增长1.6倍,1985年增加到643辆;线路发展到136条,1985年达到245条,实现了村村通车。 为了适应北京市公共交通综合交通结构发展的新形势,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此后,北京公共交通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1989年组建了运、保分离的专业场,使公共电汽车运营和保修走上了专业化、区域化管理道路。 在这期间,北京公共汽车的车辆和线路数量继续快速稳步增长,1995年末,运营车达3927辆,比1984年增加558辆,增长16.56%;运营线路246条,比1984年增加101条,增长69.66%;客运量31.1亿人次,比1984年的10.61亿人次增加2.93倍。1995年末无轨电车达到525辆。
同时,为了适应首都观光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需要,90年代初开辟了公主坟至八王坟的特1路双层公共汽车,为首都增添了一条风景线。到1995年末,已经开辟特字头双层公共汽车线路7条。还陆续开通了由城区直达京郊各旅游景点的游字头专线18条,方便了国内外游客出行。 自1994年以来,北京公交总公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2000年的六年时间里,运营车总数由7819辆增加到15445辆,增长97.53%;运营线路由517条增加到701条,增长35.59%;年客运量由30亿人次增加到38亿人次,增长26.67 %;企业资产总值由21.53亿元增加到70.95亿元,增长23%;净资产由10.87亿元增加到42.19亿元,增长288%。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其中303辆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然气发动机新车已将长安街、二环主路上骨干线路的236辆柴油通道车全部替换。
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北京将成为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2005年1月1日,经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面向新世纪,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努力实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着眼于世界公共交通发展的形势,按照国际大都市现代化公共交通的标准,着手制定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决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科技为动力,团结带领北京公交10万名干部职工,努力建设现代化的首都公共交通,以崭新的面貌,优异的成绩跨入二十一世纪。

F. 北京公交一年优化线路多少条

2018年8月14日报道,北京国贸地区公交线路优化整合加速通勤;3条公交线开进回龙观新村,与周边地铁站、高速公路无缝对接……随着一次次线路调整,本市区域公交线网逐渐优化。纵观一年来优化调整的二百余条线路,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总思路——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不少市民已经享受到调线带来的福利:新建小区通车了,郊区线路加密了,过去总要等很久的线路提速了。

据统计,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公交一年累计优化线路225条,减少重复线路长度1075.5公里,解决89.7公里有路无车问题,方便了427个小区居民出行。

便接驳:

大型社区交通接驳更便利

在线网密集重塑期,公交集团重新梳理大型社区线网布局,解决因道路建设、小区入住时序导致的线路设置缺陷。

比如,天通苑地区的微循环线网得到重新梳理。

专58路、专117路、专118路优化调整后,分别打造成为天通苑地区太平庄中街、太平庄北街、太平庄中一街的贯通线路,把天通苑的客流通过东西向贯穿的主要通道尽快输送出去,就近接驳邻近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骨干线路。

社区周边的线路如何调整,居民也有发言权。根据市民建议,公交集团在苏家坨地区开辟了专99路,以完善该区域公交线网覆盖,加强与地铁16号线的微循环衔接。同时,根据市民集中反映的乘车需求,今年3月本市16条线路增设中途站,方便亚运新新家园、白各庄新村、首开常青藤、悦澜水岸、蕙兰美居、潮白家园等小区居民的出行。

公交集团负责线路优化的工作人员说,除了乘客出行需求和各方面意见,线路调整的提出,更多还需要工作人员路面实地调研,看看哪有新建的小区、新开的商场、拆迁的平房等。了解到有新小区建成,工作人员会去找物业询问入住率,甚至会在天黑后到小区里数一数亮灯的户数,判断具体入住人数。

今年上半年,南苑附近的一个回迁小区建成,住进了很多从永定门外拆迁而来的居民。住在回迁房的,老人,小孩儿比较多,这些都属于乘坐公交车的主要群体。为此,公交专门增设了专67路,及时解决槐房西路南延有路无车的问题。

G.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要,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提市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以运营、安全、服务为中心,坚持“方便出行,改善服务”的方针,不断调整运营结构、车辆结构,合理规划线网布局,开辟新线路,已形成了以市内公共电汽车为主体,专线车、空调车、双层车、旅游车、长途汽车、出租汽车以及小公共汽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新的世纪,新的目标,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创新中,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现代化。 公交主力车型、旅游车、长途车、专线车、小区车、
空调车、双层巴士、出租汽车种类齐全,优化合理,充分满足现代人对出行的不同需求。 北京公交加快“绿色公交”步伐,CNG、LPG公交车、出租车、加气站大规模推广使用,清洁燃料车拥有量已居世界各城市首位。
设施先进的运营车辆使您乘坐更安全、更舒适、更满意。“绿色公交”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大都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提高文化品位,注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设具有公交特色的企业文化,员工整体素质日益增强,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交相生辉。
迎着新世纪的朝阳,北京公交将以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为动力,面向明天,规划未来,建设一个——适应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要求,坚持“四个服务”,展示北京文明窗口的公交;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既能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一流服务,又能按照市场运作、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公交;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服务规范、能够发挥客运市场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公交;把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多元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公交。

H. 北京公交车的发展与变化

回首30年北京公交历程在北京老百姓的眼中,公交车平凡的就像一年四季轮回的季节,就像日日升起又日日落下的日头,不可少却又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可一转眼30年过去了,回首30年北京公交的历程,不仅让人感觉岁月的沧桑,首都天翻地覆的变迁。70年代末的公交很老、很少,但在百姓的心中却很现代,当时只要是能烧汽油、柴油满大街跑的,都是很先进、很现代的东西,时下北京的公交车总共不到2000辆。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公交车绝大是最好的“体检”方式,身体稍微差一点的绝对上不去,年老体弱的、抱小孩的更是甭想。最为邪行的是公交司机都要从车上下来帮着人们往车上挤,否则车门根本关不上。更有甚者,有时候“好心”的司机会让乘客从驾驶室爬进车厢,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照顾”了。记得那时候人们的耐性也特别的好,一趟公交车等上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有时候公交车一来劲,等上一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在北京的街头还有一景,就是经常一家三口骑着一辆自行车,前梁一个,后座上一个。那时的北京古朴而又无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北京也像全国其他大城市一样以公共交通为首的公共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八九十年代北京马路上的公交车多了起来,最为壮观的则是用胶皮连着的三节的通道车,在马路上穿梭着如同一条长龙。特别是自1994年到2000年的六年时间里,北京公交的运营车总数由7819辆增加到15445辆,增加了将近一倍的车辆。车是多了,但当时随着北京人口的增加以及出行的增多,乘坐公交车难还是没有解决。说道公交车能让北京人引以为豪,还要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辟的公主坟至八王坟的“特1路”双层公交车,这是为了适应首都观光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开辟的,坐在上层那个神气!以此同时,北京还开辟了许多“游”字头的线路,专门从城区直达郊区旅游景点,方便国内外游客。1999年,北京街头又出现了一景,未来改善北京空气污染,北京购置了2283辆清洁燃料车,其中300辆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然气发动机新车,这些新车每天行使在长安街、二环主路上上,成为北京一道亮丽而又清新的风景。到2000年末,北京的清洁燃料车总数达到5923辆,占当时北京公共汽车总数的八成多,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当时的北京成为了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进入新世纪,北京街头又多了一景,在首都街头巷尾写着巴士公交字样的公交车渐渐地多了起来,这些车比其他的公交车都要好,坐着也比其他车舒适,但价钱也高啊。后来,北京许许多多老百姓才知道这是新成立的北京巴士公交公司,并且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了市。公交也能上市,这在当时真的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据说通过融资,巴士公司不到5年,运营车辆由1000多辆增加到5000多辆。最让北京老百姓感觉到公交车便利的还是2007年的1月1日,所有的公交车一律四、二折优惠,票价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但公交车几乎全都变成了崭新的,许许多多的车还都有了空调,最让人们惊喜的是许多公交线路开到了小区里,这样公交车真的成为了北京老百姓生活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多文化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