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前门大街美食有哪些
前门大街美食推荐:爆肚冯(前门店)
餐厅简介:环境还行,布置得“很有老北京范儿”。爆肚火候“非常到位”,“脆”“嫩”兼具,让人“意犹未尽”;肚仁、百叶也“不赖”,“清淡”、“不臊气”;“最值得夸”的是小料,咸淡“正合适”,韭菜花、酱豆腐、麻酱的搭配值得回味。每次去人都“满满的”,“等位”是必须的。
地址:西城区前门大街门框胡同廊坊二条56号
火宫殿
前门大街美食推荐:火宫殿
餐厅简介:据说是“长沙老店在北京的延续”。剁椒鱼头“非常地道”,“辣得合适”,“火候好”,“鱼肉嫩”,“一人干掉一个都没问题”;臭干也“不错”。就是环境“不太好”,服务也“比较差”。
地址:东城区前门大街鲜鱼口86号(近前门步行街)
陈记卤煮小肠
前门大街美食推荐:陈记卤煮小肠
餐厅简介:“京城卤煮前三名一定有这儿”。在“煤市街上”就能闻到“香味”,“勾”着你往“取灯胡同”里走。汤底“浓浓的”,“回味悠长”;小肠收拾得“干净”,“软烂入味”,肺头“很新鲜”,“百吃不厌”;火烧和二锅头也是“必须”的,“越吃越美”。虽然店家还是一副“大爷做派”,营业时间也只到“19点30分”,但食客还是“络绎不绝”。
地址:西城区取灯胡同3号(近前门大栅栏)
来顺饭庄(天安门店)
前门大街美食推荐:东来顺饭庄(天安门店)
餐厅简介:要说涮肉,“自然没得挑”——“大铜锅,旺炭火”,“咕噜咕噜”烧得“真给劲”;羊肉“确实不错”,汤里“上下一滚就熟了”,蘸上“五味调和”的小料,入口“鲜嫩”,“一点不膻”。冬天去吃,“这热乎劲儿,别提多舒坦了”。唯独价钱“不便宜”,谁让人家是老字号呢,“卖的就是个名声”。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44号院
月盛斋(前门店)
前门大街美食推荐:月盛斋(前门店)
餐厅简介:“中华老字号”,“京韵饮食”的代表之一。烧羊肉选用“大块”五花羊肉,入锅煮熟,沥干水后炸至“六分熟”,直到外表“焦黄”再“加料加酱油焖煮”,这样肉质方能“外焦里嫩”,“走油不腻”;酱牛肉同样“美味”,“不柴不腻”,入口回味“不断”。只可惜价格“略贵”,分量也“小”,“几口就没了”。 P.S.袋装的“不如”现场吃味道那么好,做手信倒是“不错”。
地址:东城区前门大街1号(大北照相馆对面)
❷ 北京小吃有哪些 北京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
1.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十大名吃中深受国外友人喜欢的北京着名菜式,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在当时是宫廷食品,逐渐传到民间,制作十分讲究,一定要用果木炭火烤制,烤出来的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片皮时要有肥有瘦带皮,配上黄瓜丝、葱丝卷饼,被誉为“天下美味”。
2.
老北京铜锅涮肉
老北京传统老火锅的特点是采用铜锅炭火,清汤锅底可以保证羊肉本身的鲜美,讲究肉质细而无膻味,食材新鲜。铜锅涮肉的精髓在于蘸料,一般会由红腐乳、韭花、芝麻酱、虾油配成,配上清汤涮肉别有一番风味。
3.
爆肚
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上用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食用,又脆又鲜,老北京人有农历立秋后“吃秋”的讲究,因喜食爆肚又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讲究。
4.面茶
面茶是北京十大名吃中的滋补佳品,一般作为早餐出售。用小米面或糜子面、芝麻酱、香油、花椒、咸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类食品。喝面茶十分讲究,吃时不能用筷子和勺子等餐具,要用一只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边喝,从喝面茶的架势就能轻易的分清北京当地人。
5.炒肝
炒肝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北京传统早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懈的特点。因为炒肝的肝和芡汁能够均匀分布,正宗的炒肝吃法也是不用任何餐具,用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
6.
豆汁儿
豆汁儿时北京十大名吃中颇受争议的一个,北京本地人把喝豆汁儿当成一种享受,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而外地人第一次品尝豆汁儿时犹如泔水味儿的酸臭味会使人难以下咽,但一旦多尝试几次接受了这个味道,便可能对它上瘾。
7.
卤煮
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的一种美食,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老北京人通常会把卤煮当做正餐来吃。
8.焦圈
焦圈深受北京男女老少的喜爱,一般喝豆汁吃烧饼的时候都要带一份焦圈。因为焦圈复杂的制作方法,储存十天半月口感都不会变,焦圈独具的香、酥、脆的特点,是老北京人儿不能缺少的小吃之一。
9.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独具北京当地的特色,酱料一般会使用甜面酱制作,加上肉丁葱姜炒制浇到“过水面”上,再拌入黄瓜、香椿、豆芽、青豆等配料,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主食之一。
10.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因为制作成型后很像当时的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制作时,用面片装入肉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就可趁热食用。它色泽金黄,焦香扑鼻,咬一口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可口。
❸ 北京最地道的小吃有哪些
北京地道小吃有:卤煮火烧,爱窝窝,酸豆汁,炒麻豆腐,老北京面茶,酥盒子,旋粉,炒肝,奶油炸糕,北京年糕。
1、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
2、爱窝窝
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其最突出的特征,归纳概括说来,叫做:“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引自《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3、酸豆汁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4、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5、老北京面茶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
6、酥盒子
该产品原系北京清真饽饽辅的传统品种。
形态:扁圆形,云心端正,云圈均匀,花纹清晰。
口味:酥松、香甜利口,有枣泥香味,无异味。
7、旋粉
北京夏令传统的风味小吃。旋粉粉皮青白色,半透明状,质地柔软润滑,清凉爽口。
8、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
9、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10、北京年糕
花色品种很多,仅凉糕的品种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豆渣糕、卷糕、藕丝糕、粽子等十多种。凉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别。
❹ 老北京小吃有哪些
1、炸酱面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最初起源北京,属山东鲁菜。不过在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❺ 这辈子必须去一次,北京王府井大街有哪些特色小吃让你想吃到哭
谈到这个话题,我就觉得特别提神,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特别喜欢去王府井步行街,因为那里面全都是美食啊!王府井步行街汇聚了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我特别喜欢吃面,所以我就喜欢那里面的老北京炸酱面。
之前,我在家里也吃过炸酱面,去过其他地方也都吃过炸酱面,但是都没有北京炸酱面的讲究有这么多,这就不仅仅吃的是一种口感,还吃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关于老北京的美食文化。
❻ 北京有哪些必去的热门小吃街
去北京,这些热门街边小吃是必须打卡的。1.前门大街。2.王府井小吃街。3.食宝街。4.簋街
一,前门大街
地址:前门大街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从月亮湾起,到天桥路口完。大街长845米,这里有许多老字号,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两只眼睛根本看不过来。从大街的西口进入向北,扑面而来的便是:
2、独一味万州烤鱼
烤鱼是我最喜欢吃的,味道不同于我们平常吃的那种烧烤味,是有种微甜,入口绵绵,非常有嚼劲。
价格:120元
簋街有很多着名的小吃,像卤煮火烧、爆肚、羊蝎子等等,几年内,簋街又兴起了一条以麻辣小龙虾为特色的饮食链。馋嘴蛙和重庆烤鱼则又一次成为了簋街饮食的主角。
❼ 到北京哪里能吃到当地特色美食
西城:
华天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街人民剧场对面,并在护国寺街西口的大街路西新开了一家分(原北来顺),离梅兰芳故居很近,向东沿定阜街可到辅仁大学旧址和恭王府花园。
华天地安门小吃店:坐落在地安门十字路口东北角。临近景点:景山、北海后门、什刹海、钟鼓楼。
华天西安门清真饭馆:坐落在西安门西什库大街把口。离西什库教堂、北海、西四、西单很近。
华天小吃白塔寺店: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对面。
华天新城小吃店:新街口豁口南侧路东。
西来顺饭庄:和平门西交民巷把口,原来在白塔寺。早点供应部分小吃。
又一顺饭庄:黄寺大街西口路南。早点供应部分小吃。
新荣清真小吃店:新文化街和闹市口交界处东北角。本以为早没有了,最近路过发现还在。小时候在那里第一次吃卤炸豆腐和丸子汤。
南长街清真饭馆:西华门南侧路西。有部分小吃和爆肚、炒饼、炒疙瘩。炒疙瘩味道不错,其疙瘩和恩元居的一样都是手工、小炒(许多店是机制加大锅,吃起来像剩的),缺点是配菜不够丰富,最好加上点黄瓜丁和青豆嘴。
此外,六部口音乐厅路东有一家民乐轩清真锅贴馆,是原来的鸿宾楼锅贴馆。
东城:
隆福寺小吃店和白魁老号:东四隆福寺街原隆福大厦斜对面,隆福寺小吃以前非常有名,但随着东四商业街的没落和几经拆建,现已今不如昔。两家店是通着的,店面很大。
白魁老号饭庄:北新桥十字路口西北角路西。原阳春回民小吃店。白魁老号的烧羊肉和门钉肉饼很有名。此处离雍和宫、国子监、孔庙(首都博物馆)、地坛南门很近。
白魁老号饭庄:宽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此处为总店,除炒菜外也有小吃,就餐环境不错。
隆福寺小吃分店:北新桥以南十二条附近路西,店面不大,但挺干净。
隆福寺小吃分店:鼓楼东侧,店面不大。临近景点:什刹海、钟鼓楼。
隆福寺小吃分店:安定门内大街路西,104路方家胡同站前。临近景点:国子监、孔庙。
此外,隆福寺小吃在王府井北京画店旁有一商亭,但只有几种小吃,而且居然卖起了羊肉串和老玉米。
兴华美食爆肚店:坐落在沙滩红楼对面,除了爆肚外也有清真小吃,肉饼很好吃。店面不大。临近景点:故宫、景山、皇城根遗址公园。
清真瑞珍厚饭庄: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仅有小吃外卖,并设有“星月楼炸糕”专柜。
崇文:
锦芳回民饮食店:红桥市场北侧路东。离天坛东门很近。锦芳的元宵很有名,每到正月十五门前都会排起长队。前一段经营得很差。最近有所改进,卫生比以前干净了,品种也增加了。唯一不变的是肉饼,尽管大张改成小张,依然很难吃,葱太多!
锦馨豆汁店:磁器口十字路口向东路北,前些年是北京少数几个能喝到豆汁的地方,不过现在大部分小吃店都有豆汁。(注:小时候喝过,初喝者可能不习惯其味道和气味,但几次之后就上瘾了)
红湖回民小吃店:原来在龙潭北里,现因拆迁搬到了北京游乐园十字路口东北角,就餐环境太差,品种也不多,但早点还可以。
群芳回民小吃店:西花市大街路北,就餐环境不好。
老磁器口豆汁店:新近开张,红湖小吃店东侧。锦馨豆汁店改制后,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开了这家店。
宣武:
南来顺饭庄:坐落在大观园西侧,从菜市口拆迁到此,一层是小吃,二、三层是涮羊肉和炒菜。环境和卫生较好,价钱也不贵,但地理位置较偏,人气不旺。
新华小吃店(非清真):虎坊桥十字路口北侧路西,以前主要靠豆汁出名。现正餐只有豆汁和锅贴。最近琉璃厂和新华街要被扩宽,看来此店免不了要遭毒手。
大栅栏的南来顺餐厅:大栅栏街东口,但现在主要经营西北小吃和涮羊肉、烤鸭,没见有什么北京小吃。
南来顺炸糕店:菜市口十字路口北侧路西,门脸极小,只外卖。马上要拆,去向未定。(注:炸糕不错,每次路过都要买,现已经拆迁不知道去向,打听中......)
现在卖炸糕最火的是虎坊桥工人俱乐部旁一家天津饭馆(京天红)。
(注:西四路西羊蝎子店旁的一个卖炸糕的铺子也极火,每次路过都排大队)
恩元居:前门煤市街,大力胡同口对面。恩元居的炒疙瘩据说得到了“穆柯寨”的真传。现有三鲜、木须、鸡丁、牛肉、肉沫、羊肉等六种口味,味道绝对一流,但经营状况令人堪忧,而且煤市街也面临拆迁。
通州:
小楼饭店:通州南大街北口(华联商厦后面)。通州小楼是一家清真百年老店,其烧鲇鱼号称“通州三宝”之一。(另两宝是大顺斋的糖火烧和万通酱园的腐乳)。一层设有小吃部。
还有一些国营非清真小吃店:
天兴居:坐落在大栅栏对面鲜鱼口内,炒肝最正宗,也有一些其他小吃,但包子很一般。
都一处:坐落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把口,经营烧麦,二楼有炒菜。其传统名吃炸三角尚未恢复。有一家分店在方庄餐饮一条街,方庄贵友对面。
瑞宾楼:大栅栏门框胡同,特色是褡裢火烧。
庆丰包子铺:西安门清真饭馆隔壁,经营包子炒肝。以前在西单长安大戏院旁边,八十年代初非常火。北京的包子其实就是天津包子。有一家新开张的分店在大栅栏街大观楼影院对面。另一家分店在新街口丁字路口路东,新川面馆隔壁。
西四包子铺: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经营包子炒肝。现打出二友居招牌。
馄饨侯: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分店有:1、鼓楼东侧;2、和平里十字路口北侧路东;3、东四隆福寺小吃店隔壁。
丰年灌肠馆:东四隆福寺街东口,专营炸灌肠。
明华烧麦馆:东四十字路口西北角。
梅园乳品店:台基厂路口东侧路北,此外西四丁字路口路西和前门大街路西钟表店旁的两家梅园乳品店历史更久。主要有杏仁豆腐、奶酪(非cheese)、奶卷、酪干、奶饽饽等。另外在西便门立交桥西北角还有家分店。
其他有名小吃:
户部街马记月盛斋:大栅栏门框胡同瑞宾楼西侧,那的杂碎汤量大而且用料新鲜,松肉也不错,现炸的。不过就餐环境很简陋。
爆肚冯:门框胡同廊坊二条,瑞宾楼东侧。(注:也经营北京传统涮羊肉) 原老北京后门桥爆肚冯。在六里桥西贝莜面村地下有一分店。
爆肚满:陶然亭公园东门南侧路西(靠近立交桥)。爆肚满最早在东四牌楼西南角,文革前停业。
金生隆爆肚店:健德门桥西侧路北,从东直门拆迁到此。原老北京东安市场爆肚冯,几年前与门框胡同爆肚冯争夺商标权失利。
东兴顺爆肚张:前海东沿,烤肉季东侧。门脸很不起眼。新近恢复“羊霜肠”。
茶汤李:陶然亭东门南侧路东,离爆肚满不远。
李记白水羊头:珠市口西侧路北,过街天桥下。除白水羊头外,也有不少小吃。
羊头马:六里桥立交桥西北侧,西贝莜面村地下一层。西贝莜面村开张时曾汇聚8家着名小吃,但现在只剩下羊头马和爆肚冯。
爆肚王:地安门桥南侧路西,经营爆肚和门钉肉饼。据说是以前北小街那家,但不知为什么“爆肚王”招牌只挂在店内,店外只有“爆肚店”三字。
门钉李:车公庄往西,三塔寺路北。经营门钉肉饼和爆肚。
关于牛街小吃:
牛街被拆后,有几家搬到了南横西街(最近南横西街又要拆),北京卫校西侧有三家比较有名。分别是:
洪记小吃店:牛肉粒很有名,此外还经营各种粘货、炸糕、松肉等。(注:曾经在此买过1斤牛肉粒,就着1斤烙饼,一顿吃下)
老
爆肚满:(与陶然亭的爆肚满不是一家,据说是亲戚)现已不卖爆肚,只卖五香烧牛羊肉夹烧饼,2块一个,物美价廉。但最近南横西街又要拆迁,“老爆肚满”又
搬到了向东50米路北的青芳斋饭馆,但也只是权宜之计。(注:五香烧牛羊肉夹烧饼好吃,2元一个,下午4点后才有,天天排大队)
年糕李:各种年糕、粘货。
牛街清真小吃城:卫校东侧,但里面没什么正宗小吃(据网友推荐里面的年记酱肉、9号的肉饼、14号的羊羯子不错)。
致宾楼饭庄小吃部:教子胡同南口,小吃品种挺多,环境也不错。早点豆浆特好喝,是那种所谓有“卤水味”的。一碗豆浆加上俩糖油饼,标准的一顿北京式早餐。
还有一些小店,虽没什么名气,但各有绝活,如南横西街东口有一家小铺豆腐脑很好吃;年糕李对面的一家卖包子总有人排队。
另外,最近新开张的牛街清真超市,一楼附设小吃,只搬回了一家“年糕钱”。
关于卤煮:
卤
煮的全称是卤煮火烧,又叫卤煮小肠。源自苏造肉,形成较晚。现最有名的是小肠陈,小肠陈的老店在虎坊路南横东街东口,已经拆了。各家店都是分家后其家人各
自开的,并不是连锁。大多为小铺,以其女儿所开的几家小肠陈饭庄规模较大,还推出了沙锅卤煮、卤煮火锅和各种炒菜(以下水为主),就餐环境也不错。但少了
那种围炉大啖的市井乐趣。
小肠陈:门框胡同廊坊二条,马记月盛斋隔壁。(注:不错,隔老远就闻着香气扑鼻,材料主要是猪下水,旁边就是清真馆爆肚冯,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小肠陈:南横东街,原老店旧址向西不远。
小肠陈:虎坊桥工人俱乐部对面,腊竹胡同内。
小肠陈饭庄:永外马家堡,西革新里路北。
小肠陈饭庄:芳群园三区(芳群路),方庄派出所隔壁。
小肠陈饭庄:安定门外,外馆斜街路南。
此外陶然亭太平街丁字路口路北,有一家陈记卤煮,味道也不错,据说和小肠陈也沾亲带故。
益众饭馆:东四十字路口往北路东,四条把口。店内有“卤煮张”招牌,老北京肉市广和楼戏园内的张记卤煮很有名,但不知此张是不是彼张。
还有几家卤煮店也小有名气,但并不算老字号:田大肠:安定门立交桥南侧路西;凯琳卤煮:虎坊桥十字路口西侧路南,经营卤煮十几年了;炒肝焦:西内大街赵登禹路口,面临拆迁;还有鼓楼东侧一家小店,卖卤煮和炒肝,在网上有点名气。
感觉还是小肠陈味道最好,价格也不贵(一般是碗底5块),但遗憾的是小肠陈的锅底里缺了白肉,其他店反而都有。
❽ 北京王府井有什么必吃的美食吗
王府井是帝都的标配,也是外地游客必来的景点,关于吃的,那就再多不过了。无论白天晚上,王府井都很热闹,景点打卡都不错的,很有韵味。吃的话推荐北京小吃,豆汁儿、豌豆黄、炒肝、爆肚、卤煮、炸酱面,哎呀都是很好吃的。要吃不过瘾的话去王府中环,那边有许多环球美食,吃饱喝足还可以欣赏老北京建筑的胡同文化。
小吃街在饮食结构上呈现如下的特点:
1.怀旧的、市民化的。自17世纪,人类进入了现代早期,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风格开始逐渐形成,它们表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性格,成为地方的一道人文景观。
2.全国各地区甚至国外的特色食物互通有无、杂糅呈现。这就打破了各色小吃作为地域特色食物的不可融通性,具有德勒兹和瓜塔里所说的“打破疆界”,构成多点交叉的跨国球茎,具有落地生根、径行发展的精神。
3.不同店铺菜谱的雷同与相似性。你可以在挂着山西刀削面招牌的店里同样吃到北京的爆肚、四川的麻辣烫,也可以在江南荷叶面店里买到北京的豆汁和云南的过桥米线。悬挂在招牌上的特色菜谱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和区别。同一类小吃,不同店铺价钱上的有高度一致性。这些店铺之间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竞争。
❾ 北京小吃一条街在哪都有什么吃的
王府井小吃街:夜幕降临,食客骤聚。王府井小吃街由于地理位置好,价位相对也较贵一些。五
湖四海的小吃汇集一处,令人眼花缭乱。
王府井的小吃部正宗, 建议你去大栅栏(前门),延楼子后面的那条马路右手边向难走,有很
多东西走向的胡同。有一个胡同里都是涮羊肉的就往里走,有四家老字号。小肠陈,爆肚冯,褡
裢火烧,月胜斋。在到胡同口之前有“梅园”可以吃奶制品。
北京小吃街 隆福寺小吃街:这里有众多美食,您可以在此悠哉悠哉的边逛边吃,全国小吃汇集
在这里,正宗京味小吃当然非白魁老号莫属。这里有正宗的豆汁,焦圈,卤蒸,还有各式烤串,
是一家非常地道的清真餐厅。当夜幕降临,小迟届更是热闹非凡,长达百米的小吃摊,热气腾腾
的场面,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您可以站在摊边要上一份灌肠或是炒鱿鱼,价格在3-5元
不等。
簋街:不要被名字吓倒了,其实这条街的名字是源于这是一条24小时昼夜营业的食街,愈夜愈火
爆。这里的小吃店及其适合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店面不大,装修陈旧,却总有那么几道小菜令人
回味无穷,香辣蟹,水煮鱼更是长盛不衰的名菜;夏天还可以去怡园餐厅,月上枝头,四合院林
荫下,这里更像一个盛大 Party,屋里屋外洋溢着服务生热情的招呼和美食的气息。悄然兴起的
平民化美食鸭脖子也是值得一尝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