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北京先成立还是东京先成立
东京北京以前叫北平,明朝改都城名称为北京,之后民国时期又改为北平,1937年日伪政府改北平叫北京(没有取得中国人认可),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人改回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定为北京而日本东京其实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就有了,虽然明朝比这一时期早,但当时还未成定局,后经过几次更改,所以应该是东京
2. 是先有北京这个词还是先有南京这个词
楼上诸位说的都不符合历史!先有的南京明朝有两个首都 南京和北京,明朝开国时定都应天并改其名为“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打败建文帝为了抗击蒙古族的侵扰确立了天子守边的原则迁都北平,与南京相呼应称其为北京。
3.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什么意思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是北京的一句民间谚语,没有特殊含义。
据史料记载,潭柘寺最早建造于西晋时期,而且当时修建北京城的工程师正是姚广孝,他的很多灵感,都是来自潭柘寺的建筑,所以才会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民间谚语。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4. 北平什么时候改名叫的北京
北平改名北京共有四次:
北平,简称平,是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5. 现有北京还是先有河北
先有河北,再有北京。
6. 老北京人为何说“先有德胜门 ,后有北京城”
北京内城的兴建始于德胜门,且事关北京城甚至国家安全的几场决定性战役都发生在德胜门。
在北京城兴盛以后,德胜门对保卫北京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朱祁镇时期瓦剌也先的南侵差点儿让大明江山社稷断绝。如果没有兵部尚书于谦带领将士浴血奋战,把守德胜门这一要塞,那北京城早就被突破了。正因为德胜门和北京城有如此深的渊源,所以北京人才会说“先有德胜门,再有北京城”。
7. 是先有的北京还是先有的天津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
天津,简称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1],国内第三大城市,滨海新区可爆大部分城市,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经历600余年,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先有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