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大学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北京大学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9-22 13:50:01

① 北京大学四大王牌专业是什么

北京大学四大王牌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法学等四大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法学等四大专业均为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法学等四大专业均为A+级别。

以下是北京大学专业培养方式的相关介绍:

北大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以“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为目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下设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自然与方法三大类课程,涵盖了62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开设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社会可持续发展六大领域课程,涵盖了300门通选课。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北京大学

② 北大元培通识课都是哪些能详细点吗

你好,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我自己是PPE的学生,坦率的说,我认为元培学院的实验目前确实面临许多困难,资源也不足,但应该说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我自己就读的体会是:就我自己而言,元培给我带来比其他学院的同学广阔的多的视野。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③ 大学有那些课程

1、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选修课又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两种。如果按专业划分,即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两者可交叉。
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从本意上来解释就是在学习中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非常重要。如大学学业中的,哲学为必修课程;还有国家一些考试中的课程,如英语4级中“口语”为必修课程。其含义非常的广泛。
大学本科主要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毛概,英语,中国近代史等,专业课,体育。
2、公共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毛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大学英语等,公共选修课课程涉及各类专业,属非限制性,选够学分即可。
3、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侧重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主干课则注重与专业直接联系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专业选修课则必须在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科目内选,属限制性。
4、 一般大一的课程大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的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大四则开始做毕业设计和进行实习,课程很少。

④ 北大清华互选本科课程,分别开放几门

2020年1月,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

据了解,从2020年春季学期到2020年秋季学期,两校开放课程数量均有增无减,涵盖的学科领域与专业疆界也不断拓展:北京大学开放课程从以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为主转变为纳入“音乐与数学”“现代天文学”“基因组学数据分析”“自然保护:思想与实践”等理工类课程;

而清华大学开放课程亦在以技术实践为核心的清一色工科内容中添加了“简帛学”“京剧艺术赏析”“出土文献与楚史楚文化”等人文内涵隽永的课程。

(4)北京大学通识课程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大陆大学90强冠亚军仍是清华北京:

在中国的大学90强中,熟悉的名校都进入其中,例如,C9高中联盟的9所顶尖大学都进入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世界1000强,而且,这9所大学的排名在全世界前200名,当然,有资格在中国大陆大学争夺亚军,仍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的排名比去年有所进步,清华大学进步了两名,北京大学有4名进步,但是,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还是清华,目前,清华全球排名世界43位,也是今年中国大陆高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最好的成绩,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的差距只有10人。

⑤ 北大数学系都学什么课程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本科生课程设置的七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 数学学院四高课程7门

(1)数学分析I (5学分),数学分析I(实验班,5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2)数学分析II( 5学分),数学分析II(实验班,5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3)数学分析III(4学分), 数学分析III(实验班,4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4)高等代数I(5学分),高等代数I(实验班,5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5)高等代数II(4学分),高等代数II(实验班,4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6)几何学(5学分),几何学(实验班,5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7)概率论(3学分),概率论(实验班,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第二个模块: 数学学院四高之外的核心课程4门

(1)抽象代数(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2)复变函数(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3)常微分方程(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4)数学模型(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第三个模块: 数学系专业基础课9门, 其中代数类3门,几何类3门,分析类3门。

(1)数论基础(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2)群与表示(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3)基础代数几何(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4)拓扑学(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5)微分几何(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6)微分流形(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7)实变函数(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8)泛函分析(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9)偏微分方程(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第四个模块:数学系小班课8门

(1)数学分析II选讲(2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2)数学分析选讲III(2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3)高等代数II 选讲(2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4)代数讨论班(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5)几何讨论班(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6)分析讨论班(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7)核心数学选讲I(2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8)核心数学选讲II(2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第五个模块:数学系本科第二类课, 其中包括

(1)几何学II(实验班,4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2)数理逻辑(3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3)组合数学(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4)密码学(3学分),每学年第2学期

(5)模形式(3学分),不定期

第六个模块:本科生可以选的数学系研究生第一类课15门

(1)(分析与方程类)实分析,调和分析,复分析,泛函分析II,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二阶椭圆型方程,双曲方程 ; 动力系统,遍历论,非线性分析基础,变分学,多复变函数论等

(2)(代数与数论类) 抽象代数II,交换代数,群论,群表示论,数论I,数论II,代数几何I,代数几何II; 李群与李代数,同调代数,几何表示论,模形式,密码学,有限域等

(3)(几何与拓扑类) 黎曼几何引论,同调论,微分拓扑;纤维丛与示性类,同伦论,黎曼曲面论,复几何,辛几何,双曲几何引论,低维流形,几何群论等

(4)(数学物理类)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Gromov-Witten理论等

第七个模块:其他类课程

(1)北大数学导引课 (1学分),每学年第1学期

(2)公共与基础课程30-36学分

(3)理学部的非数学学院课程8学分,其中4学分物理

(4)毕业论文 (3学分)

(5)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7学分,其中理学部课程12学分,通选课12学分,

全校课程3学分。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数学系-课程设置

⑥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6)北京大学通识课程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

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意义: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⑦ 通识课程是什么意思

通识课程是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包括语言课程、数学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考课程等。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

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⑧ 通识课程包括哪些课程

包括语言课程、数学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考课程等。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通识教育最大困境

通识教育所需要的“通识”有待研讨,正如清华大学刘东教授指出:要想深入打破通识教育的困境,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在当今这个乱糟糟的全球化时代,究竟什么才算得上名符其实的“通识”?事实上,在这个各种文明规则不断冲撞磨合的紧要关头,作为一个地球人究竟至少需要知道些什么,还根本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识教育缺通识”是通识教育的最大困境。

⑨ 北大通识课不包括什么

如下: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