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昌平九条胡同在什么地方
扩展阅读
北京吕村属于哪个街道 2025-07-14 21:06:08
广州有多少防护服工厂 2025-07-14 21:05:58

北京昌平九条胡同在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 2022-10-10 16:28:36

A. 北京八大胡同在哪里

北京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院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B. 老北京胡同名称

老北京胡同名称有:

1、织染局胡同位于东城区西部,东起水簸箕胡同,西至东板桥街,南与后局大院相通,北邻北河胡同,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长约300米,胡同南侧有两条支巷通“后局大院”。

织染局胡同内5号院为华严寺。寺为织染局的佛堂,为局内的太监所立。清初重修,改称华严寺。有山门、前殿及东跨院。现改为织染局小学,大部建筑无存。

3、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4、菊儿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全长438米。菊儿胡同在明朝时称局儿胡同,清干隆时称桔儿胡同,宣统时称菊儿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革”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

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菊儿胡同三号,五号,七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三号是祠堂,五号是住宅,七号是花园,荣禄府迁至东厂胡同后,七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四十一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5、八大胡同:八大胡同的形成,“得益于”清朝内城禁开妓院的规定,于是这些风月场所退而求其次,汇集到离内城很近的前门外大栅栏附近。

八大胡同指的是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C. 大栅栏的“三横九纵”都是哪三条街和哪九条胡同

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的“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这个胡同,没有起名吧,不过,资料上没有记载,未知啊!!!

说起大栅栏,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在煤市街的八大胡同。它的着名是因为这八条胡同是妓馆密集的所在。所谓八大胡同,历来说法不一。但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则是公认的。比较被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着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也有着北京密度最高的老字号。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城南旧事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
大栅栏已有580年的历史。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夜禁的规矩,就象现在国外的“霄禁”一样。一到晚上,上千条胡同、街巷就用铁栅栏关起来,派兵把守,行人不得随便出入。清朝建立后,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命令北京外城各街巷、胡同口建立栅栏。据史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干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
大栅栏原本叫“廊房四条”,附近还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后来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
带着老北京味的大栅栏
初来乍到的人,看那文字,还以为这大栅栏念“dà zhà lan”呢,其实不然,老北京一直管这个地方叫“dà shì lan’r”:“栅”不能读成“炸”,而要读成“什”,发音极轻,在舌头上打个滚就过去了;再在“栏”字后面来个儿化音,一口气念成“大什栏儿”,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念法。
虽然字典上没有这个音,可是人家不管,就这么念,你不这么念,还笑话你,说你没文化。所以,到了北京准备逛大栅栏的朋友,一定记住了:这里没有“大炸栏”,只有“大什栏儿”、“大石烂儿”、“大食辣儿”……
今天的大栅栏,早已不是一条胡同,而是“大栅栏街”。这里的老字号依然密密麻麻地挤着一大堆, 但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大栅栏,不是狭义的大栅栏街,而是指至今仍然保持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格局的“大栅栏街区”(“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此外,还有一个更广义的“大栅栏地区”。它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邻珠市口西大街,北接前门西大街。在这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共有大大小小114条胡同,其中不乏名人故居和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梅兰芳出生的屋子,以及安静地点缀在四合院中的上百座会馆。历史上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八大胡同”也掩映在其中……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能够让我们一饱口腹之欲的大餐厅和小饭馆,守在这里的大街曲巷。资料上说,最兴盛的时候,光一个小小的门框胡同就有十几二十家知名小吃集中亮相,像复顺斋酱牛肉、年糕王、豌豆宛、馅饼陆、厨子杨、豆腐脑白、爆肚冯、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同益轩涮肉、瑞宾楼褡裢火烧、德兴斋烧羊肉杂碎汤、俊王爷烧饼等等,真个是各种香味串起了整整一条胡同,嗅着香味遛哒过去,不吃也饱了。
老字号情怀古旧风
大栅栏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着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吃喝有长盛魁干果店、张一元文记茶庄、厚德福饭庄、全聚德等;娱乐则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等。这里还有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
走进大栅栏,路的左手就是百年老字号“步瀛斋”和“马聚源”。“步瀛斋”是京城最早经营皮鞋的专业鞋店之一,其店名为“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寓意。“马聚源”起初只是一个小帽摊,到了清朝嘉庆22年正式开办了马聚源帽店,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给朝廷官员做起了缨帽,便一跃成为京城帽业之首。
关于“瑞蚨祥”,它的创始人是孟鸿升,据说是孟子的后裔,以经营土布起家。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大栅栏正式开办了瑞蚨祥布店。“蚨”取意“青蚨还钱”的说法,就是希望瑞蚨祥能财源滚滚,吉祥如意的意思。
“内联升”是老字号的鞋店,创办于清朝咸丰三年,“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连升三级。据说当年的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内联升的陈列柜里还有当年制作的官员朝靴,陈述着一段鞋的历史。
说起大栅栏,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在煤市街的八大胡同。它的着名是因为这八条胡同是妓馆密集的所在。所谓八大胡同,历来说法不一。但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则是公认的。比较被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日前,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完成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改造工程,正式开街迎接八方来客。只是,不知在光鲜亮丽的街道背后,还能否找寻到老北京的气息?

D. 北京八大胡同分别在什么地方,如何坐车

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坐地铁到前门从大栅栏就可以过去。
---------------------------------------
不知道您在哪,咋给您说?你能坐上地铁2号线么,就前门下

E. 北京都有哪些着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着名胡同:
1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干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干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干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着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干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着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干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干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着名文化街。清干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着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干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文革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着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干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现寺原建筑多不存。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干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约1080米。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干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F. 北京胡同有哪些,北京胡同有多少

北京胡同有哪些,北京胡同有多少?
胡同都在哪儿
北京大多数胡同基本都集中在二环以里,简单来说就是从天安门为中心点,坐地铁20分钟以内都可以到达。
下面列举一些北京比较有特色的胡同列表,表中包含位置、有胡同的特色以及交通方式。

如果第一次来北京,可优先选择以下4条胡同:北锣鼓巷、国子监街、五道营胡同、琉璃厂古文化街。
北锣鼓巷
由南向北通过南锣鼓巷,穿过鼓楼东大街就到达了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带着悠闲气息,这是与喧嚣的南锣鼓巷最大不同。北锣鼓巷人少,适合散步、拍照,里面藏着非常多的小店、咖啡馆和餐厅,还可以安静的喝一杯下午茶。
国子监街
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这条街上还有几座庙宇和四座牌楼,因此最适合探寻历史和文化。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设立的最高学府,当时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算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里面有198座石碑,上面刻着三代进士的姓名,其中包含沈钧儒、徐光启、曾国藩、袁崇焕等5万余人。
五道营胡同
全长600多米,紧挨着国子监街道,是年轻人的新宠之地。这条胡同人不多,大多数都是非常悠闲,想待在这里一个下午的,或是来这里拍照片的游客。
因为早期入驻五道营的投资客中,外国人居多。所以这里有各种咖啡、酒馆、西式轻餐厅,是北京小资们的聚集地,也是外国人最爱住的地方之一。一些在南锣鼓巷、鼓楼开店的老板也闻风而至,在五道营开设了分店或新店。
琉璃厂现在和琉璃并没有什么关系,也看不到有关琉璃的踪影。但在元朝的时候,这里还属于郊区,于是开设了烧制琉璃瓦的官窑。到明嘉靖三十二年这里变为城区,于是当时的琉璃厂迁至更远的地方,但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琉璃厂
如今的琉璃厂是售卖文房四宝的一条街。许多笔庄老店、书局、中国最大的书店中国书店都位于此地。从清初开始,官员、赶考的举子常聚集于琉璃厂逛书市,使得各地的书商也络绎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常光顾琉璃厂置办笔墨纸砚。
更多关于北京胡同有哪些,北京胡同有多少?,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a1f37161573175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G. 北新桥九道弯胡同的来历

应该叫九道湾胡同

北新桥的九道湾胡同,东西在新太仓胡同和板桥胡同之间,南北在八宝坑胡同与石雀胡同之间,俯视则呈“回”字形。清代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九条弯在内城东城,小胡同,曰西厂门、曰四眼井。”名为九道湾胡同,实际上远远不止九道弯,有人计算过,九道弯胡同曲曲弯弯一共十九道弯,内巷与外巷互通,外巷与内巷相连,四通八达。宽处小型汽车能够通过,窄的地方一个人将将可通行。九道湾胡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能走通,均有出口,为了不至于迷路,东西南北中全都命了名,分别为九道湾东巷、九道湾西巷、九道湾南巷、九道湾北巷、九道湾中巷,这五条胡同相互交错连接,组成了九道湾胡同。

H. 北京九门胡同怎么走如题 谢谢了

方案1: [换乘 2 次] 先乘 827(北京西站-善各庄)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车, 在 军事博物馆 站下车; 换乘 地铁一线(苹果园-四惠东) 在 军事博物馆 站上车, 在 天安门西 站下车; 最后换乘 5(菜户营桥-德胜门) 在 天安门西 站上车, 在 果子市 站下车; 全程约14.9公里。 方案2: [换乘 2 次] 先乘 320(北京西站-西苑)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车, 在 军事博物馆 站下车; 换乘 地铁一线(苹果园-四惠东) 在 军事博物馆 站上车, 在 天安门西 站下车; 最后换乘 5(菜户营桥-德胜门) 在 天安门西 站上车, 在 果子市 站下车; 全程约14.9公里。 方案3: [换乘 2 次] 先乘 54(金家村桥东-城南嘉园北)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车, 在 宣武门西 站下车; 换乘 地铁内环 在 宣武门 站上车, 在 积水潭站 站下车; 最后换乘 815(二里庄-杨闸环岛西) 在 积水潭桥东 站上车, 在 德内甘水桥 站下车; 全程约12.4公里。 方案4: [换乘 2 次] 先乘 387(北京西站-慧忠路东口)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车, 在 复兴门南 站下车; 换乘 地铁内环 在 复兴门 站上车, 在 积水潭站 站下车; 最后换乘 815(二里庄-杨闸环岛西) 在 积水潭桥东 站上车, 在 德内甘水桥 站下车; 全程约10公里。 方案5: [换乘 1 次] 先乘 301(晓月苑小区-前门)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车, 在 前门 站下车; 最后换乘 5(菜户营桥-德胜门) 在 前门 站上车, 在 果子市 站下车; 全程约15公里。 PS:不过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坐车,在西站坐 387 到 “西直门南”,下车原地倒44路,坐到德胜门,下车过天桥到路对面的辅路去5路公共总站坐车,到 果子市 下车往回走,就会看见一条超级细的胡同,胡同的左墙又高又红。在胡同的口上写着“九门小吃”的牌子呢,很好找的.走进去胡同50米左右,九门就在路右边

记得采纳啊

I. 北京八大胡同都有哪些胡同

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大力胡同,曾用名大李纱帽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起于煤市街止于棕树斜街,东西走向,全长110米,均宽5米。

J. 昌平的1街到8街都是哪条...

只有六条街,没有四街和七街。
1、昌平一街:指的为现在的兴隆小商品市场北门的那条,也就是昌平电信局西侧的。南段被昌平公园占了。
2、昌平二街:也就是昌平二中西侧的那条宽胡同。
3、昌平三街:昌平三街小学门前的那和条东西向的街道
4、昌平五街:昌平清真寺门前那条南北向的街道
5、昌平六街:昌平六街小学北侧的胡同
6、昌平八街:也就是昌平区医院南侧的街道,东至鼓楼北街,西至西环路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