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市四季气候情况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但境内地貌复杂,山地高峰与平原之间相对高差悬殊,从而引起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大体以海拔700—800米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此界以上中山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约在海拔1600米以上为寒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
一、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季: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Ⅱ 北京沙河属于哪个区
沙河镇,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
沙河镇地处昌平区南部,位于东经116°13'19"~116°21'27",北纬40°05'24"~40°10'34"之间。东与百善镇、北七家镇接壤,南与东小口镇、回龙观街道相邻,西与阳坊镇相接,北临南邵镇、马池口镇。镇域面积54.7平方千米。
沙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冷暖变化明显。春季短暂,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凉爽,昼暖夜凉,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左右。
昌平区概述:
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
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汤山是知名的温泉旅游胜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沙河镇,网络-昌平区
Ⅲ 北京秋天到冬天温差大概是多少
北京秋天到冬天的温差还是很大的大约相差在十摄氏度以上北京的冬天很冷秋天不是说太冷
Ⅳ 北京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多少
北京气温年较差为30~32℃。
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9~11℃,高寒山区在3~5℃。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4~-20℃之间,1966年曾低到-27.4℃(大兴东黑垡);高山区低于-3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21~2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区为-6~-10℃。气温年较差为30~32℃。
Ⅳ 北京市朝阳区地理环境如何
朝阳区是北京市属近郊区向城区过渡的区,位于北京城区东部。辖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南北略长,最长约28公里;东西稍窄,最宽约17公里。
全年日照辐射总量为134.24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49%。全年日照时数共2841.4小时,以5月份最多,有279.1小时;6月份次之,有277.3小时。部大致以清河为界,东北部大致以温榆河为界。坝河与南来的亮马河、北来的北小河相交后汇入温榆河。凉水河、萧太后河、通惠灌渠等局部河段流经朝阳区南部。朝阳区内河流总长度为151公里,另有110条中、小排水沟,总长度320公里。区内有朝阳公园湖、窑洼湖、红领巾湖、高碑店湖等湖泊以及鱼塘、水池洼地共约70多处,总面积980公顷。
朝阳区的主要河流的基本流向为:温榆河源于北京北部山区,自昌平区流入朝阳区,再经过通州注入北运河,是北运河重要水源之一。温榆河是区境东北部的边界河流,自上辛堡至坝河与温榆河会合处,长22公里。清河是温榆河的支流,源于海淀区的西部山区,穿过京昌高速公路流入朝阳区,在上辛堡汇入温榆河。坝河源于东北护城河的分流,经太阳宫、将台、东坝等乡,在沙窝村注入温榆河,也是温榆河的支流。北小河及亮马河是坝河的支流。通惠河位于朝阳区中部偏南,流向大致与京通快速路平行,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的人工河道。
1292年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的建议、规划、监督下,开凿了北京到通州的运河。通惠河西起东南城角角楼(东便门)附近,经庆丰闸、高碑店闸、花园闸、双桥闸、八里桥,注入北运河,该河在元、明、清三朝曾是南方粮食漕运到北京的重要河道。
朝阳区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除来广营、金盏一带是弱富水区(1000平方米/日)外,全区大部分地区是较富水区(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层分布有一定规律,含水层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黄庄一带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区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间,水位变幅在10米上下。
Ⅵ 北京有哪几大区最繁华
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这四大区最繁华。
朝阳区,隶属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总面积47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4米。
朝阳区工业发达,是北京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内集中有纺织、电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基地。
朝阳区对外交往活动频繁,是北京市重要的外事活动区,聚集了近100%的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国际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50%的外籍人口。
气候特征:
朝阳区属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干燥多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年平均气温1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年无霜期1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