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古代北京城门都是干什么用的
扩展阅读
揭西到深圳岗厦怎么下车 2025-07-10 12:23:55
北京新增病例一共多少例 2025-07-10 12:23:06
宾利家具杭州哪里有卖 2025-07-10 11:45:36

古代北京城门都是干什么用的

发布时间: 2022-10-24 06:25:59

1. 老北京都有哪几个门,各门都何用途

1、朝阳门(称齐化门),运粮。

朝阳门的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是清朝时期的粮门,来往的大多是粮车。从京杭大运河运过来的粮食,就由此进入城内。

2、祟文门(称哈德门),收税。

它是比京各城门楼中人货量最繁忙的城门。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要想进城。就必须在这里交税。因为崇文门大多是酒车,所以又称酒门。

3、正阳门(称前门),皇帝出入。

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在当时除了皇弟以外,任何人不准在正阳门的正门出入,普通百姓只能从两边的旁门进出。

4、宣城门,死门。

宣武门直通菜市口,多是囚上。在当时北京的大多数墓地都在陶然亭一弗,所以送葬人多出入宣武门。

5、阜成门,煤运。

从北京西山挖出来的煤大多从阜成门进入内城。所以这多走煤与,因为煤与梅同音,所以阜成门城头上刻着一朵梅花。

6、德胜门,军门。

军队出城或凯旋归来就由德胜门进入进出,德胜门有品德高尚之意,象征着军队为仁义之师,也正因如此,此门多走兵车。

7、安定门,生门。

军队出征也从安定门出城,因为安定冂外粪场比较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平时以粪车出入居多。

8、东直门,木材。

东直门外有一座铁塔,塔内供奉着一座药王爷。因为东直门连着水年所以此门多去走木材。

9、西直门,御用水车。

在清代因为北京城内水质不太好,所以皇帝本人饮用的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皇家御用水车就由此门进入皇城。。值得一提的是这九座城门中有八座城门按时关闭,唯有祟文门因为是收税关口,所以通宵有差役守卫。

(1)古代北京城门都是干什么用的扩展阅读:

朝阳门关厢的热闹主要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早在隋朝就已开通的这条大运河,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连接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而朝阳门,正是离大运河北端重要码头——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

通州码头在朝阳门正东40里,那时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人京朝觐、经商的官员与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因此,朝阳门下往来客商川流不息,一片车水马龙之景,各行各业的商人看到这巨大的商机,都争相在朝阳门关厢开设店铺。

更为重要的,这里是漕运粮食的必经之门,经大运河运达北京的南方粮米,在东便门或通州装车,通过朝阳门进城,储存在城内的各大粮仓中。时至今日,朝阳门附近仍有许多有“仓”字的地名存在(如海运仓、北新仓等),间接佐证了朝阳门的这一功能。

2. 北京的几座城门在古时的主要功能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3. 明朝永乐年间北京皇城内的城门都有什么用途

在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诏令改建元大都,并迁都北京。就是这次改建,北京皇城内的9门格局被确定下来。

这九座城门,各有各的用途: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时,要进德胜门。

4. 北京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城门名字及用途

"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其中的"内九",指的是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天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

5. 故宫守卫森严,故宫中设置多道城门,它们有着怎样的功能

我们熟悉故宫,在古代被称为紫禁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四面,各开一道城门。在南边的这道门被称为午门,北面的被称为神武门,东面的门被称为东华门,西面的门被称为西华门。故宫里面的这四道大门,分别对应左青龙,又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意味着吉祥的意思。那么,故宫的这四道大门除了有好的寓意之外,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西华门,是北京故宫建筑,紫禁城的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是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明称为玄武门。它因为是后门,所以,在规格上略低于午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襟。皇后行亲蚕礼由此门出入。后宫妃嫔和皇太后也由此门出入。

6. 西直门古代的作用

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西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西垣北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西直门城楼、西直门全景
西直门箭楼和瓮城等。
西直门地图: 西直门内、外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为区域性商业中心。西直门现已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西直门地区附近有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人民法院、西直门外百货商场、北京市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区邮票公司、六必居食品公司等。
历史
20世纪初的西直门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在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天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
西直门城楼
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史书中曾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的记载,清朝干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1950年西直门城楼、箭楼及瓮城曾修缮。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朝和义门瓮城门,现原址现已辟建为路。

7. 请问北京的所有门在古代的用途

这里主要讲明清时期各门的特点、作用。
“里九外七皇城四”中的内城九门比较重要,也各有用途。

走粮车。因为那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水运到通县。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进城,走朝阳门进京,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有一个谷穗儿。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中存放,以备用。现在在朝阳门附近还有俩地名“禄米仓”、“海运仓”,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走煤车,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用的煤全部由门头沟煤矿供应。运煤进京走阜成门。阜成门的门洞顶上刻一梅花,即表示“煤”的意思。

走砖瓦、木材车。那时砖窖都设在东直门外,由南方通过通惠河和坝河运来的木材,从此门进入。东直门内还设有一些木材加工厂。

走兵车。那时北方多战事,故出兵打仗,一般走德胜门,也取“得胜”回朝之意。

走酒车。那时煮酒的烧锅多在南郊和通县一带,有南路烧酒和东路烧酒之称。崇文门又是收税的地方,凡过往商人须从此处交税。

走囚车。因为当时刑场设在宣武门外菜市口,犯人问斩,都从宣武门出往菜市口,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

走粪车。因地坛附近是北京的主要粪场。

走水车。城门洞顶上刻着水波纹。因为当时皇帝不喝市内水井的水,而专喝玉泉山的泉水。因为玉泉水经测定杂质少,味纯正。干隆皇帝夸玉泉山水是天下第一泉。
(即前门): 是专供皇上走“龙车”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季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耕地,都出正阳门。

以上各门的名字在取名时也有一定的寓意。 朝阳门指“迎宾日出”;阜成门指“物阜民安”;宣武门指“武烈宣扬”;安定门、德胜门指“文臣诩赞太平”、“武将疆场奏绩,得胜回朝”;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正阳门居中,视为最高,取“圣立当中,日至中天,万民景仰”之意;崇文门取“文教宜尊”之意。

8. 老北京四九城门各自城门的作用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门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标志“梅”与“煤”同音,老年间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

德胜门,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外七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

城门的组成----城楼、箭楼和瓮城

城楼 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上方都建有城楼,这些城楼坐落在一个墩台之上,与左右的城墙紧密相连,墩台的下边正中间开有一个拱形的券洞,就是城门洞,门洞处安有两扇对开的大门,外包铁钉,正面有镀铜大泡钉。门后有大门栓。

明代北京内城的城楼修建于明正统年间,各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城楼一般都是面阔7间,进深5间,但也有进深3间的,像朝阳门。阜成门就是三间进深。内城各城楼的具体规格都不太一致,大体上说,以正阳门的规格最高,在各城楼中最为壮观,崇文门、宣武门稍差一些,东直门、西直门又差一些,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阜成门的规格最低,各城楼都有上下两层,守城将士可以登楼远眺。

外城的城楼都比内城矮小。最高大的是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约高20米,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于正阳门遥相呼应。其次是广宁门,现名广安门,只是比永定门矮了一点。广渠门和左安门、右安门都是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高度只有15米左右,东便门和西便门形制更小。

箭楼 北京各城门的外边正前方还有一座城楼,叫做箭楼。各座箭楼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正阳门的箭楼最雄伟壮观。城台高约12米,为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南侧面阔9间,北出抱厦7间,东南西三面设有四层箭窗,南面共有52孔,东西两面各有21孔,前门箭楼高38米,宽52米,进深32米,是北京城内各箭楼中最高大的。在内城9门中,只有前门箭楼下面开有门洞,而且仅供皇帝出入。

北京内城各门的箭楼的造型与前门箭楼基本相同,正面是重檐歇山顶,后面出抱厦五间。正面重檐下面有三排箭孔,重檐上边有一排箭孔。

外城箭楼的形制更小。永定门箭楼正面有两排箭孔,每排7孔,左右两侧两排箭孔,每排3孔,共有26个箭孔。箭楼的后面没有抱厦,只有一道门。广安、广渠、左安、右安四门次之,只有22个箭孔,东便门和西便门最小,只有8个箭孔。

瓮城 箭楼的左右两侧也有城墙,并且与内或外城的城墙相接,于是在各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鼓出的小城,这就是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的,像东直门、西直门的瓮城;也有长方形的,像正阳门、德胜门的瓮城;还有半圆形的,像东便门、西便门的瓮城。其他瓮城基本是正方形,但在相邻两面墙的相接处采取了弧形而不是直角。

正阳门的瓮城占地面积最大,呈现为东西窄的长方形,其他瓮城只设一个门,正阳门瓮城除了箭楼下边的一个门外,还在左右两侧各开了一个门。

内城各门的瓮城有各特点,就是同一边的城墙上的各瓮城城门都正对而开,像东城墙上北边的东直门的瓮城门朝南,南边的朝阳门的瓮城门朝北,这对于军队从某一城门经城外调往另一城门提供了方便。西城墙上的西直门、阜成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宣武门都是如此。正阳门瓮城则是在东、南、西三面开有城门,惟独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安定门是个例外,两座瓮城的城门都朝东。

外城的瓮城比内城小,而且有两座采用半圆形布局,外城瓮城的城门也与内城不同,都开在箭楼下边正中。

废弃的城门

元大都共有城门11座,其中东、南、西三面各三座,只有北面是两座,东面三门由北象南依次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三门顺承门在西,文明门在东,丽正门居中;西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是: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两门安贞门在东,健德门在西。

明初,徐达主持重建新城,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废弃,在南面5里处建起新城墙,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被废弃,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肃清门也因此废弃。

新建的城门

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都是民国时期,为了方便交通,在城墙上加建的,但是它们和原来的城门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没有城楼、箭楼和瓮城,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城墙上开了两个拱形的券洞,使来往车辆、行人得以通行。

瑞典学者喜仁龙曾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它(北京城)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的城门处。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征死亡或崭新生活的丧礼和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以至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搏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北京城门的消失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痛心历史古迹和建筑精品的湮没。如今只能坐在疾行于二环路的车上想象,当年守城的大将军在城墙上巡视;只能站在德胜门前想象,登高俯览北京城的酣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