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金丝楠木如何运到北京
扩展阅读
北京哪里有身高体重秤 2025-09-19 04:52:30

金丝楠木如何运到北京

发布时间: 2022-11-17 02:28:37

Ⅰ 故宫当年建造时的木材来自哪里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故宫中共有大大小小的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皇宫建筑群。从建成至今,故宫已跨越了600多年时间,见证了明清两个王朝从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程。

如今的故宫早已不是当年的宫城禁地,而是变成了人人皆可一睹风采的故宫博物院,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游客。然而许多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不禁会发出疑问,故宫当年建造时的木材来自哪里?什么样材质的木头才会被选进宫中?作为数百年前的木质结构建筑,为什么这些木头不会腐烂?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故宫木头背后的故事。

除了木材质地本身极佳外,故宫的地理位置较南方干燥、寒冷,蛀食木头的白蚁数量较少。而且故宫中的木头大多都涂上了大漆,这也起到了防虫、防腐的效果。此外,故宫排水性能极佳,从未发生过积水漫灌的事情,宫内墙体间也开有通气孔,这就为故宫中的木头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保护作用。

从明朝到现代,故宫中一直持续着修缮工作,期间有多次大修记录,宫中建筑得到了最妥当的维护,自然也就坚久耐用了。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火灾,因此防火工作才是故宫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两宫鼎建记》、《明史》

Ⅱ 我有一颗金丝楠木乌木想跨省运输需要什么手续,知道的说一下

跨省运输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续,能够有一个证明这个金丝楠木归属是你,同时有正规的砍伐手续就可以直接运输了。

Ⅲ 北京故宫是怎样建的

大家去北京旅游,肯定会去故宫。但是您对故宫了解多少?故宫经过几年建成,为什么要建在元朝皇宫的地基上?这些问题我全都告诉你。
紫禁城是如何建成的?紫禁城建造的准备工作就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朱棣北伐草原,西下南阳,而以工布尚书宋礼为首的大臣们则离开京城,足迹踏遍全国,广寻材料。他们深入森林,其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历经万难去采伐最好的金丝楠木,后又借助水力将楠木运到北京。
木材有了需要砖石,工部发现苏州一带土质优良,烧制有方,朱棣特赐封为御窑村,生产大殿所需地砖,又称金砖。而保和殿后方御路正中的石陛是一整块艾叶青石,长十七米,重达两百多吨。这块巨石来自北京良乡,数万劳工寒冬时在道路两旁每一里左右挖井,用井水泼地,形成冰路,前拉后推,利用冰路将巨石运到工地。最后雕成石陛。此外,由山东临清生产建筑用砖,每一项原料无不精益求精,紫禁城可谓是倾天下之力,而它之后的建设更是呕心沥血。
1406年,在朱棣的指挥之下,数十万民工和官兵开始营建紫禁城。他们将原皇城内的建筑拆除,百姓外迁,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民工们刨掉元皇宫整体地基,用生石灰和粘土混合的灰土与碎砖层叠回填,还在地基撒煮好的糯米与白矾,如此不计成本的做法,让地基变得十分坚硬,最深处达八点五米,完全避免了沉降隐患。紫禁城宫殿便是建设在这巨大的地基之上。

为了方便建设,还兴建了琉璃厂等五座加工厂,源源不断地输送宫殿成品用量。在地基周围,民工挖掘护城河,并将土方垒在一座山丘上,经巧妙设计名为万岁山,现为景山。万岁山下面正是元朝皇帝的寝宫。这也正是为了压制前朝的气运。十四年之后,紫禁城正式完工,其工程量之大,后人难以想象。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凝聚在这工程之上,朱棣走向宝座,一个崭新的盛世来临了。

Ⅳ 请问,故宫是如何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故宫

说起故宫,相信大家都对他非常的了解,因为它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景点,它以前的名字是叫做紫禁城,它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故宫它是在明成祖永乐4年的时候开始建设的,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去建造,然后到了永乐18年的时候建造成功,所以它就成为了明清两个朝代24位皇帝的皇宫。那么故宫它是如何建造的?又为什么要建造故宫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讲一讲。

最后,以上内容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Ⅳ 在古代,故宫里面的金丝楠木是怎么从南方运到北京的

楠木是古代建造皇宫和陵墓的主要材料。主要产区是湖广、云贵、四川等地。木材之所以如此珍贵,不仅是因为它质地坚硬、耐腐蚀、香味浓郁,更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和生长缓慢。秦汉以来,朝廷对楠木进行了大量的砍伐,使得原本散落在原始森林中的楠木只能在“人迹罕至的穷崖沟壑”中被砍伐,有些种类更为稀有。

树木被砍倒后,将沿着先前修建的道路人工拖到河边,然后在即将到来的汛期将大树推到河里,这样它们就可以沿着汹涌的河流顺流而下。嘉靖二十年五月,当时的礼部大臣严嵩作了关于大木运输的报告:“做独木很难。盖巨木产于湖广和四川,那里人很少。”

Ⅵ 故宫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木材不容易腐烂

每次想到首都北京,就能将它与故宫联系在一起。是啊!那是多么伟大的建筑!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都是紫禁城,延续了六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规模最大以及保存的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皇宫宫殿。到底是什么让故宫保存如此完整,趣闻君认为原因有四点:1.故宫木材采用了金丝楠;2.与故宫的地理位置有关;3. 与故宫环境条件有关;4.维修人员做出了很大贡献。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时期开始建设,是以南京故宫为模范的营建,于永乐年间建成经时18年。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的历史尤其辉煌,它进入了中国大半个历史历程。

最后,故宫的伟大建筑是后人不可复制的,同时,我们作为游客在北京游览的时候,必须注意对故宫的保护,没有那一块木头是真正的永久不腐朽的,更重要的是后人的爱护以及看管。

Ⅶ 运送金丝楠木修紫禁城运河是从哪里到哪里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
),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
、黄河、淮河、长江、
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Ⅷ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区别

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是明清的皇家宫殿,始建于明朝,用时14年建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高达15万平方米,拥有70多个宫殿,9000多间房屋。红墙黄瓦,精致霸气,壮观威严,将大国风范与皇家地位彰显了出来。

除了北京故宫外,我国的另一个城市,也有一座故宫,知名度也不低,它就是位于辽宁沈阳的故宫。这座建筑是清朝初期修建并使用的皇家宫苑,占地近六万多平方米,与故宫相差了大概十几倍,古建筑大概有110多座,500多间房间,也是一处保存完好历史丰富的古代遗迹。虽然不该将一些景点拿来进行比较,但同为故宫,这种事也是在所难免的。两者相比之下,清朝所建的沈阳故宫可以说是处处都被明朝所建的北京故宫所碾压。

其实,沈阳故宫这样的皇家宫苑与别处相比绝对是碾压,但同样的,如果将它与北京故宫进行对比的话,那么,北京的故宫也绝对碾压沈阳故宫,也难怪清军一定要入关。
总体建筑区别
除了最直观的大小外,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说建筑风格:
上面也说了,北京故宫是由明朝修建,而沈阳故宫则是由满清修建,这就导致了两处建筑的总体风格各有不同。沈阳故宫是满人的第一个金銮殿,在建造时融合了汉满藏等多民族的建筑特点。

这一点我们从大正殿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由于当地的一些传统,内部的建筑大多都是宫高殿低,也就是大臣的议事的地方,要低于皇家所居住的寝宫,是中国宫殿建筑史上仅有的存在。使用的也大多都是带着绿边的黄琉璃瓦,保留了很多满族建筑的风格,而且这里门额上的字大多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
而故宫则是由汉人所建,彰显的是我们汉族人的文化特征。不过在里面也是能发现与沈阳故宫的相似之处,因为后来满清入关之后入住故宫,对其也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和改建,使得与沈阳故宫在某些细节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总体没有太大的改变。

这里的大多数建筑采用的都是中原地区的传统宫殿建造技术,三大殿都在高台之上,并且高于寝宫,使用的也都是黄琉璃瓦,文字也与沈阳故宫相反,汉文在左,满文在右。
我们常说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便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当时,建造北京故宫的明朝和建造沈阳故宫的清朝,二者所在的位置,所怀揣着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也使得在建筑最初期,沈阳故宫就低了一档,它所采用的是较为低级的民间硬山式,而当时的明朝正值鼎盛时期,为彰显国力,采用的是最高等级的传统,宫殿建筑疾庑殿顶。

居住区别
由于沈阳故宫的占地面积过小,宫殿也不多,所以皇帝的妃子们一起住在清宁宫。当然,这个清宁宫也是比较大的,里面分为两部分,皇后作为皇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独占一间,剩下的则是其它嫔妃的居住地。

而北京故宫就不一样了,拥有9000多个房间,还怕不够住吗?太后皇上皇后各有一个宫殿,有一些位置比较高,或者是比较得盛宠的妃嫔,也能独居一个宫殿。或者是坐拥宫殿中最好的房间,剩余的分给其它人,还能管理着其它不如自己的妃嫔。

背后历史
沈阳故宫是由清朝的努尔哈赤所主持建造,在1625年开始建造,它从各方面考虑,定都沈阳,然后以当地的旧城为中心修建了这么一座宫殿。起初,为了议事只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殿。后来陆续经过修建,形成了当下的规模。

而北京故宫则是由明朝的朱棣大帝下令建造,始建于1406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为修建这座令后世震惊的皇宫,朱棣曾下令派人前往全国各地开采最为名贵的石料和木材。为打造一座辉煌的大殿,无数人去深山老林中砍伐珍贵的金丝楠木,又顺着水流运往北京。

运送石料的过程就更为艰辛了,而且故宫的地基有十几层,前期的筹备工作就耗费了十几年时间。不过,当时建成的宫殿,后来也经过了焚烧与损毁,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世修建而成的。
总之,这么一座庞大的皇家宫殿的建成,也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我们很难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当时,人们是怎么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绘制成这么一座雄伟庞大的宫殿。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清军一定要入关了吧!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对比后,才明白清军为何非要入关

Ⅸ 修建棱恩殿是金丝楠木的运输方式

修建棱恩殿是金丝楠木的运输方式是水运。
明成祖朱棣的祾恩殿,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是十三陵中的首陵,也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这个宫殿当时建造时那是相当的豪华了,祾恩殿向人们展示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无穷智慧。长陵祾恩殿建于明宣德二年仿明代皇宫金銮殿所建,上的丹陛,前面是一块平坦的月台,衬得大殿更加雄伟。
这种形式的殿顶叫"重檐庑殿式".在古建中等级最高,比较少见。此殿脊至台基地面高25.1米, 殿顶全部黄色琉璃瓦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使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Ⅹ 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它是如何被运到故宫的呢

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它是如何被运到故宫的呢?各位,金丝楠木是古代建造皇宫和帝陵的主要用料,主要产地在湖广、云贵和四川诸省。此木料之所以如此贵重,一来是因为它质地坚硬,耐腐蚀且有香味,二来是因为它的稀少和成长的缓慢。自秦汉开始,朝廷就对金丝楠木进行大量的采伐,这使得原本就只是零星地散见于原始森林的金丝楠木,被砍伐得只剩在“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才有。

嘉靖二十年五月,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就曾对大木的运输情况作过如此陈奏:“今独材木为难。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万里而后达京师。水陆运转岁月难计。”综上所述,金丝楠木是如何被运到故宫的呢?是通过水路,运过来的,但其过程十分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