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RCEP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称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方共同制定的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协定意义
2019年11月6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32.2%,外贸总额占全球29.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2018年数据,整体上已经结束谈判的RCEP15个成员国人口达到了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3700亿美元,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后,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如果印度在解决有关问题加入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完成RCEP谈判有利于对外发出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改善地区贸易和投资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造福于本地区的各国人民。
2. rcep是什么的简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而制定的协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15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32.2%,外贸总额占全球29.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2018年数据,整体上已经结束谈判的RCEP15个成员国人口达到了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3700亿美元,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后,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如果印度在解决有关问题加入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完成RCEP谈判有利于对外发出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改善地区贸易和投资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造福于本地区的各国人民。
拓展资料:
repc好处:
第一,通过促进亚太地区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使该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亚太地区尽管有不少以东盟10国为基础的“10+1”自贸协定,但是条款纷繁复杂。各国间贸易和投资规定相差甚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成本很高。RCEP是对现有各个“10+1”协定的集体升级,是该区域内统一的规则体系,有助于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RCEP能够极大推动本区域内的商品、技术、服务、资本及人员的跨境流动,形成“贸易创造”效应。除传统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外,金融、物流、旅游、通信等服务贸易将会成为未来新经济的增长点。
第二,RCEP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给出了有力的回应。2017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废止了一些已达成和即将达成的协定。在其影响下,不少国家也陆续采取了跟随措施,给全球贸易、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带来明显的负面冲击。RCEP的达成,反映全球对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的热烈呼唤,将为2020年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及欧美自贸协定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什么是RCEP
RCEP全称是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WTO谈判受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新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相互开放市场,密切合作关系,来寻求合作发展。
(3)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什么会议在北京举行扩展阅读:
东盟力推RCEP主要基于四个方面原因:
1、巩固和发展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关系到东盟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东盟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整合和优化东盟与中、日、韩等6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改变规则过多、操作易乱的现状,以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自贸区。
3、应对美国主导的TPP和中日韩计划建自贸区而带来的新变化。
4、通过RCEP进一步密切东盟经济关系和提升凝聚力。在2012年8月31日第44届东盟经济部长系列会议闭幕记者招待会上,柬埔寨商务大臣占巴实表示,虽然东盟内部还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但是,只要东盟各国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强经贸往来,疑虑就会减轻,困难也会随之减少。
4. RECP的全称是什么
RECP的全称是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而制定的协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15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4)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什么会议在北京举行扩展阅读
根据2018年数据,整体上已经结束谈判的RCEP15个成员国人口达到了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3700亿美元,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后,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完成RCEP谈判有利于对外发出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改善地区贸易和投资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造福于本地区的各国人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5. rcep好在哪
RCEP签署的最大贡献是把现在分散的各个小市场统一成一个由15个国家构成的大市场,未来各成员可以通过亚太视角安排和整合产业链价值链。
首先是生产基地的设置,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分析RCEP各国在货物贸易开放、服务贸易开放和投资优惠政策的安排后,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使区域优惠政策最优化、最大化。
其次是为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提供了利好。在原产地规则方面,RCEP在本地区使用区域累积原则,使得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来自RCEP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显着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
最后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RCEP对电子商务数据经济的规范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使用和合作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大促进区域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5)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什么会议在北京举行扩展阅读: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6. rcep什么时候生效
暂时无具体生效时间。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会上,在15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15位贸易部长签署了RCEP协定。
根据RCEP的规定,协定生效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现在协定已经签署,接下来RCEP各成员将各自履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
(6)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什么会议在北京举行扩展阅读:
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RCEP各成员方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完成协定1.4万多页法律文本审核工作,最终今天的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
这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7. 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有何意义
在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举行,其中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正式达成,这对于国家用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虽然此次协定谈判长达8年,但是对于之后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重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8. rcep是什么意思 rcep介绍
1、RCEP是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于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签署RCEP,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9. 解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来的重要精神
文/卞永祖(着名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整理/《祖国》杨晨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针对会议传达出来的重要信息和重要精神,着名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做客本刊,为读者朋友进行解读。卞研究员认为:
日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了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 社会 和世界经济都出现了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次会议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还凸出了务实客观这一明显特点,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路都在这次会议里面有所体现,十分接地气,重抓落实。
比如说,目前在疫情形势下,中国这个工业基础雄厚或者产业链完整的优势,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11月份我们的出口额增幅非常大啊,尤其是我们的这个顺差的增幅啊,也超过了100%,疫情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但是对各个国家造成的冲击是不平衡的啊,对中国的经济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中国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啊,但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产业链呢,却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突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未来依靠中国产品目的啊,甚至是依靠中国的产业链来实现他们产业链的运转。今年,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的比重今年可能会比去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加快对外开放,这有利于构建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是国际环境。
因为最近全球单边主义比较盛行,多边主义甚至遭到一些质疑,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于推进多边主义,使世界经济朝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同时,加快对外开放,也为中国招商引资创造了好的条件。中国目前在高新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现在可以利用中国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和经济顺利运转的优势,加大对世界高新技术的吸引能力。
另外,我们也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发达国家资金流动性宽裕,释放了大量的资金出来,这些资金暂时可能没有地方去。那随着中国对外开发加大,中国或成为这些资金流向的目的地,这有利于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领域的结构性调整,并释放一定的金融风险。那所以说,我觉得加快对外开放,是目前疫情背景下,我们要抓住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链优势已经有很大的一个凸显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现在一些新的产业链正在快速成型和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端制造业,比如以5G为代表的一些制造业,如生物 科技 啊,这些电动车啊,这样的一些高端的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但亟待完善布局。同时还有一些高端的服务业,也亟待生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补齐短板,未来姓陈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
我个人认为,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极限思维,就是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失,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形成新的系统性问题,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防范这样一些负面危险的发生。
这次会议上特别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且要保证这个政策精准有效,这个说法给了所有经营者或投资者信心,也为全世界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和投资者增添了信心。会上带来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啊,都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实际上是给全球经营者和投资者吃了一个定心丸。
我们知道,在今年疫情形势下,非常多的国家都执行了炒常规货币的宏观经济政策,如美国、欧洲、日本。但这种货币宽松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在明年会有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很可能会给国际资本市场、经济经营以及就业带来重大的冲击,这些是全世界投资者所担心的。
中国明确提出上述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是给自己带来底气,也使得中国经济金融并没有出现像西方那么大的泡沫。尤其我们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金融一直保持在正常状态——正利率,不像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负利率。
由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 健康 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过去是30%左右,今年肯定会远远超过30%,那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中国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这种稳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也对全球经济的恢复有利。
另外国家非常明确提出来未来要在提高居民收入上要有所作为,这个也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存在严重贫富分化问题,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边,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了,贫富分化现象在中国也有所发生。但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对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这次中国明确提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底气何在?正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具有的体制优势。
比如说我们最近对平台出台反垄断立法,这就是对目前一些领域寡头的垄断行为进行更正,还有包括对蚂蚁金服上市的暂停,都体现了我国对市场垄断施以重拳。由于垄断使得广大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就使得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受到了影响,使财富更多集中到了一些平台拥有者手中,这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者说我们 社会 主义发展的目标,实现全 社会 的共同富裕是不利的。我国加强立法、依法依规实施反垄断,从另外一个维度看,通过消除寡头平台所造成的垄断,还有利于消除 社会 金融风险。
我国实施反垄断有利于维护中小企业经营者和我们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实现居民的收入水平更加平等,更加合理、均衡啊。这与扩大我国内需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亟待扩大内需市场规模。
目前,由于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变差,通过加强内需实行“双循环”去对冲这种打压,此外,如果说我们经济更多的依靠内需的话,那当然跟其他国家的冲突、矛盾也会减少,那么我们外部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降低。
它们依靠其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这从本质上讲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同时,他们滥发货币必然会带来比较深度的系统性风险,此前的多次西方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全球居民财产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由于中国经济、金融在世界上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中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除国内金融市场风险因素,极大地保障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和普通民众的财产安全。体现了我国政府的责任担当。
把国内金融市场篱笆扎好,充实一些银行的资本金,和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城乡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弥补其资金不足和人员技术落后方面的短板;及时发现并处理中国债券市场出现的风险苗头,解决不良债务问题,提前释放金融体系的压力,我想这与我们预见性地洞察到国际上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有很大关系。
另外呢,我觉得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体现了,我们对全球治理上可能会更加有所作为。目前来看全球的经济治理较为混乱,我们说原来西方国家大力推动的多元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曾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主流思想。可现在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这一套东西给否定了,并且开始兴起了保守主义、单边主义,这就使得全球的治理出现严重混。而中国此时却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并反复强调现在全球经济出现的问题不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
会议还提出我们国家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全球的做了一个表率啊,我们的这一表述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多少,但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要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工业国家,那要是完全实现这个碳中和目标啊,实际上是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这也更加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我觉得中国这些主动作为,跟西方这种在全球治理体系里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西方主导下的全球治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中的自私自利性——这套治理体系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时候,西方国家要求全世界执行,等不利于西方国家的时候就带头去推翻,这与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目前这种混乱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作出修正,应当体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
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五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对中国打破美国对华打压封锁,提升国际话语权地位是有利的,是对西方霸权国家力主推动的单边主义、保守主义的有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