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学写字阅读顶瓜瓜是什么意思
我学写字阅读顶瓜瓜是表示学习和阅读能力你很强、很聪明,是对人的一种夸奖和赞美。
一般来说,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说你顶呱呱,就是一种对你能力的肯定,或者是对你这个人的一种认可。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常用来赞美别人。
Ⅱ 顶瓜瓜跟顶呱呱有什么区别意思一样吗
顶瓜瓜是错误的。
顶呱呱
读音:[ dǐng guā guā ]
释义:状态词,形容最好。
引证:钱锺书 《围城》:“跑堂不知道什么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顶呱呱货色,一纸包冲一怀。”
汉字笔画:
(2)北京话顶瓜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近义词:顶刮刮、呱呱叫
一、顶刮刮
读音:[ dǐng guā guā ]
释义:状态好。
引证:端木蕻良 《火腿》:“云腿不算腿,你看它那顶呱的什么云南宣威浦 ……简直是一罐臭牛油。”
二、呱呱叫
读音:[ guā guā jiào ]
释义:状态词,形容极好。
引证:刘心武 《我爱每一片红叶》:“魏锦星任教二十年,数学教得呱呱叫。”
Ⅲ 有关相声的术语
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
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 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
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 “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1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12.“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硬入活”——说相声,一上场,开口就点题,称之为“硬入活”。
14.“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15.“荤口”——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16.“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17.“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18.“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
1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20.“画锅”——旧时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相声演员,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划圈、写字,以吸引观众,称为“画锅”。意为画一个饭锅,使演出有收入,得以糊口。
21.“打哏”——为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以博得观众一笑。
22.“铺网”—— 即后来发展的“垫话”。
23.“唱哏”——即”柳活”。
24.“脏哏”——即“荤口”。旧相声中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25.“相声双簧”——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26.“曲艺双簧”——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 (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
27.“档”——有一些名气的相声演员组合搭档,用相声界的行话说,叫做几个“档”,如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戴少甫就一档,侯宝林一档,我马三立也算是一档。
“挑笼子”——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
28.“刨着使”——意思是预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观众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着矛盾的发展和冲突,在叙述中反复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鲜明,而达到进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
29.“群口相声”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
30.“泥(ni四音)缝儿”—— 群口相声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员的中间。“泥(ni)缝儿”,取其填补砖墙缝隙之意 ,顾名思义,来往于甲乙之间,起着连接作用。
31.“掌旋”——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
32.“抠溜”——即数来宝。
33.“酥年儿”——相声说的乏味,把听众说走了。
34.“念年儿”——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
35.“火年儿”——指听众很多。
36.“门长”——相声界里每一辈的大师兄叫“门长”。
37.“活”——段子
38.一块"活"——一个段子
39."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
40."量活儿的"——相声行话,即捧哏者.
41."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关系.
42."包袱"——笑料
43.“下挂”——重新整理
44.“皮厚”——不容易懂
45.“皮薄”——容易懂
46.“码前”——快一点
47.“码后”——慢一点
48.“格念”——别说了
49.“杵头”——钱
50.“抛杵”——给钱
51.“杵门子”——要钱
52.“对托”——正合适
53.“黄调”——不搭调
54.“念嘬”——不好
55.“使相”——面部表情
56.“夯头”——嗓子
57.“圆粘”——招徕观众
58."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59.“泥啦”——效果不好
60.“出蛊”——发生问题
61.“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62.“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63.“攒儿亮”——心里明白
64.“对儿春”——对口相声
65.“单春”——单口相声
66.“海”——大,多
67.“蹶”——小,少
68.“硬买卖”——挣钱多
69.“册子”——台词本子
70.“醒攒儿”——觉悟了
71.“稀溜纲”——逗趣的话
72.“疃春”——相声
73.“咧瓢”——笑啦
74.“瘟”——平淡,效果不好
75.“起堂”——观众走了
76.“盘儿尖”——面孔漂亮
77.“撇苏儿”——哭
78.“瓤”——饿
79.“念啃”——没吃饭
Ⅳ 顶瓜瓜还是顶呱呱
正确写法:顶呱呱
读音:dǐng guā guā
意思:状态词。形容最好。
举例:我的爸爸个子不高,有一双又粗又大的手,我的弟弟潘鹤尤经常用他的双手来荡秋千,他有一个大大的肚皮,像只青蛙,讲起话来顶呱呱,正好配他的大嘴巴,有趣极了。
近义词
顶刮刮
读音:dǐng guā guā
意思:方言。形容顶好,最好。
引证:邹韬奋《萍踪寄语》四四:“华侨的职业总不外乎洗衣服、烧小菜等事……华侨中开菜馆的已算是顶括括的阔人了!”
举例:司令员顶刮刮,我们跟着他打了大半辈子仗,他分析判断敌情极准,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Ⅳ 顶瓜瓜还是顶呱呱 顶呱呱词语出处介绍
1、顶瓜瓜是错误的,正确的是顶呱呱,读音为[ dǐng guā guā ]
2、顶呱呱的意思是:状态词,形容最好。
3、出处:
(1)钱锺书 《围城》:“跑堂不知道什么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顶呱呱货色,一纸包冲一怀。”
(2)邹韬奋《萍踪寄语》四四:“华侨的职业总不外乎洗衣服、烧小菜等事,华侨中开菜馆的已算是顶呱呱的阔人了!”
Ⅵ 顶瓜瓜还是顶呱呱
顶呱呱。读音:dǐngguāguā,形容顶好。也作顶刮刮。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这瓶药水,顶刮刮罗!顶刮刮罗!”
顶呱呱。读音:dǐngguāguā,形容顶好。也作顶刮刮。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这瓶药水,顶刮刮罗!顶刮刮罗!”
Ⅶ 夸人顶瓜瓜,瓜是谁
顶呱呱是一个词,意思就是很棒的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Ⅷ 郭德纲师爷赵佩茹在相声界声望如何马三立为何会和他搭档说相声
赵佩茹老先生师承焦寿海,在相声的辈分“德,寿,宝,文”里面,他应该算是“宝”字科的,而且他也是焦寿海先生的入世弟子,也是大弟子。在相声界是第六代传人,和侯宝林,马志明是同一辈相声艺术家。
赵佩茹先生在相声界的声望
赵佩茹先生在刚刚步入相声这个行业之时,由于是焦寿海先生的入世大弟子,深得他的真传。在相声表演形式上功底深厚、活路宽阔,用字准确,细致入微而闻名于相声界,因此,他倍受同行们的崇敬。最关键的一点,在那个时代,捧哏,逗哏没有现在区分的这么清楚,只要是一个相声演员,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做到游刃有余。赵佩茹老先生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他在捧逗上面,都发挥的特别出色。
早年期间,他和常宝堃互相搭档,而且主要以捧为主,两个人在一起表演了大概有14年的时间,再一次慰问朝鲜演出中,常宝堃不幸离世,赵佩茹先生也受伤。
离开了常宝堃先生以后,他换了好几个搭档,先后和李寿增和马三立表演了很多的经典相声作品,直到1973年与世长绝。
赵佩茹先生一生一共收了33个徒弟,其中就有现在最火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先生。
赵佩茹先生和马三立合作的契机
赵佩茹先生的老搭档常宝堃去世以后,他这位被称为“亘古一捧”的宝藏相声艺术家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搭档,自己做过单口,也和李寿增搭档过,效果都一般。
而马三立也先后和杨少华等人搭档,因为他的马氏相声一头沉的表演方式,为他捧哏的几位相声艺术家都显得话特别少,包袱不够响。直到后面遇到赵佩茹以后,两个人配合的很默契,而且在捧逗之间,他们的语言接洽能力也是相得益彰。也为以后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奠定了基础。
赵佩茹先生是相声宝字辈的大门长,在相声圈的声望当然不小。在马三立所有的搭档里,论业务,没人比得上赵佩茹。用马志明的话说:“当代中国说相声的捧哏,超过赵佩如的...甭说超过,接近他的可以说是没有。”
对于普通相声听户,赵佩茹先生的声望属于第二梯队,当然,第一梯队也就是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五人而已。
从解放前袁文会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赵佩茹先生的地位。
当时燕乐和庆云打对垒,燕乐年终演员有双薪,袁文会掌控的庆云约的是一、二流的曲艺名角,如小彩舞的京韵大鼓,陈士和的评书,赵小福的时调,金万昌的梅花大鼓,郭荣山、韩永先的拆唱八角鼓,于德海、冯书田的中国戏法,佫树旺的坛子,谭俊川的翔翎技艺(踢毽),吉平三、荷花女父女俩的太平歌词,常树田的单弦,张寿臣、侯一尘的相声,另外又找来几个漂亮的女演员清唱二黄。阵容强大,一时无两。大轴主角小彩舞原己在小梨园挑大轴,凭着袁文会的势力,小梨园允借两个月。
其中常宝堃和赵佩茹的相声也是顶梁柱,有一次常赵二人谈闲话,就说咱们这么卖力,票房这么好,也混不上双薪。谁知被袁文会知道了,马上派人把赵佩茹打了一顿,杀鸡儆猴,好在没打常宝堃。
可见在袁文会心中,赵佩茹先生比常宝堃先生差一点点,但又比其他艺人高。
后来袁文会又成立了兄弟剧团,以常宝堃和赵佩如为主角。从此,他们俩平时受压迫还不提,有一次因为上座不好,袁文会的狗腿子就要把常宝堃和赵佩茹给废了,结果兄弟剧团全班人马都到袁文会家去跪地哀求,向袁赔礼,才算罢休。
旧 社会 艺人的地位低下,很多时候被人欺负,从被欺负的情况也能看出地位声望。(兄弟曲艺剧团的反串戏及彩扮相声剧,一直演到解放后的一九五零年,最后的一出戏是《枪毙袁文会》。这出戏是对压迫艺人的恶魔的控诉,也是对旧 社会 的控诉,对袁文会其人其事,其罪孽,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又都身受其害,所以演得很成功。赵佩茹的袁文会,如实塑造了一个万人唾弃的恶霸形象。)
而马三立和赵佩茹作为搭档,可谓天造地设。
赵佩茹先生和马三立合作的契机
赵佩茹先生的老搭档常宝堃去世以后,他这位被称为“亘古一捧”的宝藏相声艺术家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搭档,自己做过单口,也和李寿增搭档过,效果都一般。
而马三立也先后和杨少华等人搭档,因为他的马氏相声一头沉的表演方式,为他捧哏的几位相声艺术家都显得话特别少,包袱不够响。直到后面遇到赵佩茹以后,两个人配合的很默契,而且在捧逗之间,他们的语言接洽能力也是相得益彰。也为以后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奠定了基础。
1973年赵佩茹因病去世,马三立闻讯痛哭失声,这也是马三爷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落泪。
据说马三爷去火葬场送赵佩茹先生时,看到赵先生的遗体,说了一句:佩茹啊佩茹啊,说了一辈子相声没“顶瓜”,今天怎么“顶瓜”了呢。
“顶瓜”的意思是紧张,出汗,原来赵先生的遗体从冰柜里推出来,遇到空气后脸上有了水珠,所以马三立大师有此一说,在场的人听了,着实心酸。
赵佩茹是有名的相声演员,没有什么负面新闻,马三立之所以会和他搭档说相声,是因为赵佩茹原来的搭档去世了。
赵佩茹因功底深厚闻名于相声界,还有很多知名徒弟
赵佩茹(1914~1973),自幼随戏法艺人赵希贤学艺,后拜相声大家焦寿海为师,专门学习相声。
赵佩茹是“宝”字辈艺人,在相声界的辈分相当高。他还是同代艺人当中最早拜师的,因为是入室弟子,得到师父的真传,基本功扎实,又能灵活应用,而在相声界有很高的名望,倍受同行们的尊敬。
上世纪30年代前期,着名相声演员李增寿曾经给赵佩茹捧哏。二人搭档,在京津两地的剧场及电视台演出,很快便名声鹊起。
1937年开始,赵佩茹与常宝堃合作,互为捧逗,赵佩茹以捧为主。二人的合作就是相得益彰,深受欢迎。
解放以后,赵佩茹积极创作新的相声段子,如《新灯谜》等等。
赵佩茹台风稳健,人物活灵活现,语言节奏鲜明,包袱又响又脆。无论是捧哏、逗哏,还是单口、群口、对口相声,都能轻松驾驭,让传统相声充满魅力。
不仅如此,赵佩茹还广收徒弟,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徒弟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共有33名,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侯耀文等等,赵佩茹还是郭德纲的师爷。
赵佩茹的搭档不幸去世,才和马三立说相声
赵佩茹与常宝堃搭档挺好的,但在1952年4月,二人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常宝堃光荣牺牲,赵佩茹也不幸负伤。
1952年至1954年,赵佩茹改成单口相声和评书,偶尔也说对口相声,是常连安给他捧哏。
1954年,赵佩茹与李增寿开始搭档说相声。
1962年至1966年,赵佩茹与马三立结识,开始搭档说相声,赵佩茹主攻捧哏,留下很多珍贵的资料,《三字经》、《学外语》、《卖挂票》、《对对子》、《扒马褂》等。
赵佩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跟谁搭档说相声都挺好。
1973年,赵佩茹生病住院,侯宝林经常来看他,并且答应等他病好以后就接他去北京,为侯宝林捧哏。没想到,那一年赵佩茹就去世了,享年59岁。
赵佩茹后半生以捧哏为主,是有名的捧哏演员,同德云社于谦的风格差不多。所有和赵佩茹搭档的相声演员当中,马三立是最有名的。可以说,马三立后面成为相声大师,与赵佩茹有很大关系。
马志明对赵佩茹的捧哏有极高的评价
少马爷马志明对赵佩茹有极高的评价,他这样说,“我认为赵佩茹的捧哏艺术超过了老前辈”。马志明虽然说的不是金科玉律,但他的话是非常中肯的,他不会去刻意巴结别人。
看过赵佩茹相声的人,拿他与当今的相声演员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赵佩茹的捧哏水平确实是一流的,当今的相声界没几个人能赶得上。
赵佩茹对相声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还为相声界培养了那么多的优秀徒弟,比如常贵田等人,他们也都在收徒弟,继续为相声的传承做贡献。
侯宝林当年还想让侯耀华拜赵佩茹为师,幸好没成功,要不然侯耀华的做法会毁了赵佩茹的一世英名。
1、赵佩茹老先生是最早重视捧哏的独立艺术价值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认为捧哏演员在台上要盯住逗哏的,随着逗哏演员的叙述表示各种不同的感情,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夸耀赞美的,也有冷嘲热讽的;有的是用语言,有的是用神气;有正面烘托,有侧面渲染,有辅助明垫,有辅助暗垫,有代表观众提出质问的时候,也有现挂包袱增强效果的时候。
2、马三立先生说过:“我是孙猴,佩如是如来。假如佩如逗哏我捧哏,他拿360,我拿120,不少。假如我逗哏,佩如捧哏,我拿120,他拿360,不多。我是唱戏的,佩如是鼓佬。佩如下底传中,我才能临门一脚。”
他们的合作,在各自艺术上都是一个飞跃,一个里程碑。马三立发现了赵佩茹,赵佩茹发现了马三立,他们各自又都发现了自己。在两位大师的碰撞下,艺术之光耀眼夺目。
赵佩茹能够走上相声道路,也是机缘巧合的事情,因为他家不是干这个的。
赵佩茹的父亲赵希贤,是挑厨供的(春典,变戏法的),按理说赵佩茹应该子承父业,将来也挑厨供。
但当时焦少海(也叫焦寿海)在京城找不到搭档,据说是因为焦少海太矫情,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油头粉面的。而当年的相声艺人腻歪这个,觉得你一个卖艺的江湖人,留着小分头抹一脑袋发油,很多活都使不出来。因为传统段子的角色都是底层,流氓痞子沙雕居多,油头粉面的塑造不了角色。
所以没人愿意跟焦少海联穴,东安西城天桥他都去不了。而焦少海自己又不擅长单春(单口相声),只愿意使对口活,于是找到朋友赵希贤商量。赵希贤一想自己儿子学戏法要吃多少苦才能出师,还不如学一门文生意(当时相声评书是文生意,打把势卖艺是武生意)更好,于是就让儿子拜焦少海为师,跟他学习相声,也顺便解决了焦少海搭档的问题。
于是赵希贤的儿子赵佩茹就成了焦少海的弟子,艺名叫小龄童,记住前面没有“六”啊。
另一种说法是赵佩茹压根就是老焦家养大的孩子,没懂事就住在焦家,给他开蒙的也是焦德海,后来才指派给儿子焦少海当徒弟的。
无论哪一种说法,当时焦少海为了把小龄童带出来,亲自给他喂活,自己那么大一个角儿给孩子捧哏,那自然是能耐蹭蹭的涨了。而赵佩茹也是天赋异禀,毕竟有文武两门生意的底子,无论说口还是身上,那都一等一的棒,等到他出师的时候,名气已经远远超过其师父焦少海,成为独当一面的大角儿了。
当时赵佩茹被各个茶馆剧场邀约,甚至连当时非常奢侈的电台都请他去录相声,每天少说也有十几块大洋的收入。而赵佩茹红了之后仍然孝敬焦少海,让焦少海非常感动,拿着徒弟给他的钱去花天酒地(当时的艺人 娱乐 活动就这些),彻底忘记了自己养徒弟是为了重回舞台巅峰的目标。
于是赵佩茹就去找了小蘑菇常宝堃当搭档,两人确实是天作之合,一个是从小被父亲量活长大的,一个是被师父从小量活长大的。天赋满满的同龄人一碰撞,立刻火花四溅一举成名,当时天津五档相声,小蘑菇和赵佩茹几乎压过了张寿臣,成为天津剧场的顶流。
至于两人跟袁文会那些恩恩怨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毕竟那是特殊 历史 下的故事。但赵佩茹确实挨过袁文会的打,而且对他的恨也更深,以至于解放后庆云杂耍馆解放后改名为共和戏院,赵佩茹扮演袁文会,因为演得太传神,张寿臣后来看见赵佩茹都“顶瓜”(紧张害怕之意),可见赵佩茹的表演功底有多深。
赵佩茹现在也被人称为捧哏亘古第一人,主要原因就是他两个主要的搭档——常宝堃和马三立实在太有名,而他逗哏的搭档又太一般,以至于赵佩茹捧逗双绝的能耐都被忽略了。
实际上赵佩茹对于逗哏捧哏两个位置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怹对于舞台尺寸的掌握,以及观众情绪的把握都是独一档的。赵佩茹的捧哏功底可见于常宝堃和马三立,尤其是马三立在离开赵佩茹以后,跟张张庆森王凤山的合作,综合表现就差了不少,所以马老才会对赵佩茹如此痛惜。
而赵佩茹逗哏的水准,可以从他的徒弟高英培李伯祥身上看到端倪,佩茹老可不是那种收了钱给个名分的商人师父,怹对徒弟都是亲自教学,而且严格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正因为这种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所以高英培和李伯祥等才有这种艺术成就,两人都是津门相声的风云人物,足以印证名师出高徒这句话。
总而言之,正如德云社总教习高峰所说,赵佩茹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神,这并非人云亦云,实出于赵先生艺术的精道。
这句评论对赵佩茹而言丝毫不会过誉。
至于侯耀文这个带拉的徒弟,赵佩茹一个字都没教他,只是挂个名而已。至于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纲,他是连侯耀文都没教一个字的人,就更加和佩茹老拉不上关系了。
这种师承关系和艺术无关,属于商业领域的范畴,应该另当别论才是。
都知道早几十年前赵佩茹和马三立搭档说相声,赵佩茹的师父是老前辈张寿臣的纸媒为师,再往前缕空间更大,范围更广由于赵佩茹先生跟张寿臣学的是单口相声,又没留下来什么具体资料 所以无人谈及。
赵佩茹做为60年代最佳的捧哏人后来与上辈人马三立先生搭档为捧的相声艺术,辈份之高不得不说:他是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的“师爷”,由于辈份原因赵佩茹(1941年出生)是相声界的第六代传人,我听过说:少马爷的辈份之高目前谁也比不了。
赵佩茹是侯耀文之师,身份自然贵重,有根儿有蔓为相声界的必备,回到话题:郭德纲的师爷是赵佩茹先生,但年龄段可以与马派创始人马三立同台,(随说马三立比赵佩茹高一辈?)说起来很复杂而且不是一两句就能说的清透。
到底第一代是谁?因为到了郭德纲这辈已经是第八代,与郭德纲的同辈人姜昆于谦冯巩,再往上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探索 ,以我看来只知道郭和于及姜同辈,难怪姜某人总与郭先生做对?
(如果错位请提示,权当杜撰见谅)
王自健曾经把郭德纲比作小蘑菇再世,小蘑菇是相声行业里百年不遇的天才,就是赵佩茹的搭档,天才的搭档当然也是天才。
只不过相声行业里捧哏的声望往往都不如逗哏高。
赵佩茹的声望在当时也不如小蘑菇常宝堃,就像现在于谦的声望不如郭德纲一样。
但是在捧哏这个角色身份里,赵佩茹被称为是相声界捧哏第一人。
其实赵佩茹捧逗俱佳,在师承上面确实是郭德纲的亲师爷。
马三立会和他搭档说相声不是因为马三立多看得起赵佩茹,在过去最火的五档相声里,常宝堃赵佩茹这一档是最火的,马三立当时的声望未必比得上赵佩茹。
辈分上马三立比赵佩茹高一辈,其实也是同龄人。
众所周知的原因,抗美援朝的时候,常宝堃赵佩茹进朝鲜慰问演出,常宝堃烈士在这个时期不幸遇到了美军的轰炸,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之后赵佩茹没了搭档才和其他人搭档说相声。
马三立作为同龄人中比较出色的角儿才有了和赵佩茹合作的机会。
当年侯大师没让常宝华当耀文的师傅,而是认可让李伯祥在赵大师故去后带拉师弟形式让儿子认赵为师。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捧哏大家,跟马三爷搭买卖大 但属于有买卖没交情那种
Ⅸ 顶呱呱是什么意思
顶呱呱 就是一级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