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故宫有几个朝代在哪里居住
扩展阅读
天津坚果哪个品牌好 2025-07-16 12:13:07
天津攻丝机有哪些 2025-07-16 12:08:12

北京故宫有几个朝代在哪里居住

发布时间: 2022-12-22 02:42:37

⑴ 紫禁城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几代皇帝在那住过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⑵ 故宫经历了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位皇帝在那居住过它一共有多少间房屋

故宫1420年建成,到现在(2019年)已经599年的历史了,居住过明清24位皇帝,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的14位皇帝居住在故宫,清朝自顺治帝开始的10位皇帝居住在故宫。

(2)北京故宫有几个朝代在哪里居住扩展阅读:

故宫中皇帝的寝宫: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9个。

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2、养心殿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

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意为涵养心性。

养心殿在宫中的位置比较便利,殿内空间布局丰富而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以及分别用来批阅奏折、密谈、休憩、礼佛的小室等一应俱全,比大殿宇更宜于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间,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起居活动的场所。

养心殿中最着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干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乾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养心殿

⑶ 北京故宫始建于哪个朝代,是什么两朝的皇宫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北京故宫在明朝时期的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仿照南京故宫的建筑模式,历时十四年到了永乐十八年建造完成。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在故宫的四面有着10米高的城墙。

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在整个故宫里面被分外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外朝主要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组成,统称为三大殿,是古代时候国家举办大典的地方。内廷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体组成,统称为后三宫,是古代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3)北京故宫有几个朝代在哪里居住扩展阅读: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方完工。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

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

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

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

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

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

干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⑷ 故宫始建于什么时候是哪几个朝代的皇宫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4)北京故宫有几个朝代在哪里居住扩展阅读

故宫建筑特色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四周环以城墙,外围有护城河保护。有四门:正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神武门)。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城墙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干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各宫殿样式图细画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测量、绘制典藏到民国初年。

相传故宫共有9999.5座屋,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紫禁城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前后延续了15年之久。供应建设紫禁城的楠木木料,从西南各省、长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后利用江河运送出去,运到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存储加工。楠木如从四川运达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

地板的金砖是苏州、松江等五府生产;大城砖和青砖来自山东临清;红色颜料取自山东鲁山、博山;汉白玉来自房山县大石窝;京西门头沟提供青石、白石;花岗石来自曲阳县;河北宣化烟筒山提供杏黄色刷墙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运送最为困难,例如保和殿后面的云龙石雕,是冬天时在地板浇水冻成冰后,下铺滚木用人力从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厂)和黑窑厂(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带)烧制的,白灰则是京西大灰厂制作。

⑸ 北京故宫曾是哪些朝代的皇宫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的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