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2021厦门民办中学怎么招生

2021厦门民办中学怎么招生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6

⑴ 2021年厦门一中自主招生条件

如下:
报名对象:
1、本市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所在校报名。
2、本市户籍在外地就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区社会报名点报名。
3、具有同等学历的本市户籍社会青年(含往届生),在户籍所在区社会报名点报名。
报名注意事项:
1、补报名考生统一到户籍所在区社会报名点报名。
2、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不得报考。
3、学籍所在校与户籍不属同一招生片区的本市户籍应届考生,若在学籍所在校报名的,应在学籍所在校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若选择在户籍所在地片区升学的,应回户籍所在区指定的社会报名点报名。
4、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报考我市普通高中,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我市初中学校正式学籍且在学籍所在校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
2)考生在厦就读初中期间,其父(母)在厦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在我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这三项都应满三年。2022年考生这三项条件要满四年,2023年考生这三项条件要满五年,自2024年起考生这三项条件要满六年。
5、在我市初中就读的以下四类非本市户籍考生,可凭相关证明材料,报考我市普通高中:
(1)持香港、澳门身份证件学生;
(2)华侨学生以及持有外国护照的学生;
(3)持台湾身份证件的学生;
(4)户籍不在厦门的来厦创业留学人员子女和享受我市市民待遇的人才子女。
6、除上述所列非本市户籍考生外,其他非本市户籍考生(包括户籍和学籍均不在我市或学籍在我市但不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考生)报名参加我市中考只能报考职业学校。

⑵ 厦门集美转学先找教育局还是学校

8月12日,集美区发布《集美区2021年秋季中小学插班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具体说明了2021年秋季集美区中小学插班生入学的工作安排,包括插班生报名登记时间,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集美区各学校插班生入学咨询电话,一起来看下。
一、登记对象(条件)
集美区户籍适龄儿童(小学二至六年级,中学初二、初三)
二、报名登记时间

2021年8月15日-8月17日,8月15日上午8:00开始报名登记。逾期未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在集美区插班入学的机会,不再组织补登记。
三、登记方式

家长可关注“i厦门”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登记。
四、需上传的证明材料
1、户籍证明,指学生与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户口簿首页、户主页、父亲(母亲)页、学生本人页);
2、产权证、购房合同等购房证明材料;
3、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五、注意事项
1、报名登记不代表转学成功,报名登记的先后顺序与最终能否转学无关。转学结果将及时通过短信提醒,家长可于8月26日前登录“i厦门”微信公众号查看。未转学成功的学生继续在原学校就读。
2、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原则上优先接收符合条件的“两一致”适龄儿童,若接收完“两一致”适龄儿童后,仍有空余学位,再统筹接收落户我区的集体户户籍适龄儿童。
3、本区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原则上不允许转学。
4、请家长如实填写各项信息,确保上传的材料真实有效,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本次转学资格。
5、在区外就读的港澳台侨外适龄儿童因家长在集美区购房或工作,需转入集美区就读的,请携带相关材料于8月15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3:30—5:30)到区教育局432室登记。
6、已取得集美区户籍未及时报名小升初的,由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筹补录。

⑶ 2021要进厦门东浦学校初中需要什么要求

地区要求,且遵守招生规则。
招生范围:思明区(招不满时面向全市)。
招生规则:
1、本校直升指标:70人。直升条件:认真遵守学校规则的学生且五六年级连续两个学年度综合素质评定为优或参加校内课外活动小组有特长的。
2、剩余指标114人:面向思明区属所有民办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招生。如果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一次性全部录取后,再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向全市跨区招生。
3、严格按照厦门市民办初中招生工作相关要求及本校的招生计划,规范招生行为,优先招收父(母)亲在厦居住并合法务工且目前仍在厦务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⑷ 厦门高中招生政策

法律分析:1.补报名考生统一到户籍所在区社会报名点报名。2.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不得报考。3.学籍所在校与户籍不属同一招生片区的本市户籍应届考生,若在学籍所在校报名的,应在学籍所在校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若选择在户籍所在地片区升学的,应回户籍所在区指定的社会报名点报名。

法律依据:《厦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照顾录取政策调整方案》 一、2021年中考照顾录取政策 1.下列考生享有加3分照顾分的政策 (1)本人或其父(母)获设区市以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户籍在我市的归侨和归侨子女。(3)户籍在我市的台湾省籍(含金门、马祖)考生。(4)持台湾身份证件的考生。(5)户籍在我市的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少数民族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