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前的北平是什么地方
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1)解放前北京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北京的其他别称
1、京城( jīngchéng,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国都,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本是京城女。”
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对于国都、或与国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城市(如陪都)的称呼,多见于古代,和国都,首都都是一个意思。外国的首都当然可以叫做京城,不过首都是书面语,京城是口语。
2、京兆
汉代称京兆尹办公处为京兆府。
唐代关内道所辖诸府之一,辖万年等二十三县,为京畿地区行政机构。
Ⅱ 北京搬迁后,原来的北京叫什么名字呢
北京从来没有搬迁,只是现在北京的市区面积扩大了。民国时期至解放前北京叫做北平。
Ⅲ 北京在解放前叫什么名字
解放后叫北京,北平是近代的称呼,在清朝叫京师。
Ⅳ “北京”这个城名的由来,为什么在解放前又叫过“北平”
北京名称沿革
世上难找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曾有这么多名称。数千年来,北京的名字变化无穷。
3000多年前,在今西南郊永定河渡口附近有个城镇叫蓟城,成为周封燕国都城,蓟便是北京最早的名称。唐时为幽州。契丹人成立了辽,在此建立南方都城,称为“南京”,后又改为“燕京”,至今人们仍用燕京称北京。金灭辽,1153年在此正式建都,名叫中都,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政治中心,中都在今广安门一带,宫殿豪华,街市整齐。1271年蒙古族统一中国,改中都为大都,蒙古人称“汗八里克”意为“可汗之城”,这时北京才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大都城以今北海公园为中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北京城区内城的前身。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对大都作过引人入胜的描述。明初改为北平,意为平定北方,永乐年间称北平为北京,1403年定都于此,这是历史上“北京”名字第一次出现,作为首都应称京师,明、清时期,一直以京师称之。民国时期又称北平,1949年再次改为北京,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http://www.peking-hotels.com/travel/Peking_name_evolution_393.html
北平这个名称的由来
据北京档案史料记载,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北征,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1427年(明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清兵进关,又在北京定都,于是,明清两代长达500年之久,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帝国主义者阴谋炸死。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北京事务。阎锡山进驻北京后,南京政府于15日宣布"统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由此可见,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尽管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http://ke..com/view/65882.htm
Ⅳ 以前北京叫什么
以前北京叫的名字有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具体介绍如下:
1、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5)解放前北京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
1398年,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开始削藩,史称“建文削藩”。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汉人迁往外城居住。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
Ⅵ 北京建国以前叫做北平,可为什么后来改名叫做北京呢
北京称为北平,并非是民国迁都南京后才改称。北平这名字出现于明朝初年,比北京这名字还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实即今日北京城,后来朱元璋于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攻占大都,将蒙元逐出中原。由于明朝定都应天(南京),大都光复后再不是中国首都,遂改称为北平府。其实北京称为北平,并非是民国迁都南京后才改称。北平这名字出现于明朝初年,比北京这名字还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实即今日北京城,后来朱元璋于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攻占大都,将蒙元逐出中原。由于明朝定都应天(南京),大都光复后再不是中国首都,遂改称为北平府。明太祖在位时,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是为明成祖,明成祖于登位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为北京,至永乐十八年更由应天迁都北京。应天之后降为陪都,由于在京师北京之南面,故称为南京。公元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消灭北京的北洋军阀政权,由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将北京名字改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由于定都北平,才改北平为北京。明太祖在位时,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是为明成祖,明成祖于登位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为北京,至永乐十八年更由应天迁都北京。应天之后降为陪都,由于在京师北京之南面,故称为南京。公元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消灭北京的北洋军阀政权,由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将北京名字改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由于定都北平,才改北平为北京。
Ⅶ 北京之前叫什么名字
以前北京叫的名字有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具体介绍如下:
1、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延都在延丰召见他,燕都得名是因为它是古代燕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的七位英雄中,据说燕端口州因接近燕山而得名,它的首都叫“延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始建于汉、魏、金、唐,均为北京所治。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家首都后,又称首都。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南京将原来的幽州升格为幽都公馆,建于辽代都城南京,又名燕京。当时,辽国的首都是上海。
5、大都,元代以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1272年(元世祖九年)改称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改名为元朝都城北平。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位于直隶中央政府京召区。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昭区被废,北京改为北平。
Ⅷ 北京以前的名字叫什么
北京以前的名字有燕都、幽州、北平等。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北京以前的名字叫什么
幽州是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Ⅸ 北京以前都叫过叫什么
北京以前都叫过燕京、幽州、北平等。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赵公被封于延丰。燕都得名是因为它是古代燕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的七位英雄中,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九州之一。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有州始建于汉、魏、金、唐,均为北京所治。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昭区被废,北京改为北平。
(9)解放前北京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首都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六里河镇。遗址依然存在。黄帝后人于集,现居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
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北京市人民政府驻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Ⅹ 北京为什么叫燕
为什么有人称呼北京燕郊
第一种人是最早的一部分北京人,户籍在北京,燕郊工作生活。
第二种人是燕郊的那些中直单位,一部分户籍在燕郊,一部分在北京,但是和北京的关系比较密切,当初燕郊很多单位邮编都是归属北京的,有些新来的单位员工也搞不清楚这是哪里。
第三种就是前2种人的后代,基本也就这么称呼了。
第四种就是后来的新移民,有一部分的确和亲朋好友说在北京燕郊,但是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这里距离天安门太近了,主要的是和亲友解释太麻烦,说北京燕郊也无所谓。
第四种就是很多新来打工的人,真的搞不清这里倒是属于哪里,满大街的京牌车,北京公交,010电话,谁会搞得清楚呢。
本地及周边人都说河北燕郊或者三河燕郊。
只是一种称谓的变化。
河北投资开放政策打下了燕郊的基础,吸引北京外来移民发展燕郊,叫啥没关系,发展好了是根本。
北京为什么原来叫北平? 100分
北平改北京和北京改北平一样,都是主要取决于它当不当首都,因为古代叫"京"都是首都的意思.所以,它不做首都时是会不叫北京的.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夺得皇位后,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于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并改名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12年迁都北京,自此到1928年北洋 *** 时期的中华民国也定都于北京。1927年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 ***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
北京最早是什么时候被当作都城 叫什么 听说是燕国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
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抄自 网络
北京古代到底叫什么名字?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华夏民族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等。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奭于今日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西城区。后燕国灭蓟国[8],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太祖五年,今北京地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北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监察区。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梗之乱期间,杂胡安禄山在范阳(今日北京、保定附近)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后晋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投降契丹人,将燕云十六州在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送给契丹。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原属北京怀来,今为官厅水库库区)、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并向契丹称自己为儿皇帝。 石敬瑭割让包括今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为辽国或金国后来对后汉、后周、宋朝威胁打开了门户。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意图收复被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未果;辽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北宋末年连金灭辽,曾短暂收复燕云十六州,并设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北京属于燕山府路。后金国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大举侵宋,再次侵略今北京市。
贞元元年,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后大元帝国、明清的都城均建立于此。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5月31日攻下金中都,对城市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屠杀,并彻底夷平了这座城市,后设置燕京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京师蒙古人笃信藏传佛教,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大象漫步。
明朝初年,以金陵应天府 (今南京市) 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升燕京北平为北京,暂称“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朱棣行在北京后,一改元态,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
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为京师,称为“北京”。金陵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的部分时期,则因皇帝个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还曾一度由首都,降为君主暂幸之行在,复称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明英宗正统时才恢复燕京京师的地位。
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 *** 和 *** 居住外城。......
以前北京叫什么
1 燕 商王朝奴隶制下的北方属国就是古燕国,房山县琉璃河的古城址是召公封燕,以前的古燕国的遗址
2 幽州 隋文帝把燕郡改为幽州
3 中都 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为了巩固王位开始讨伐南宋夺取中原(1151年)天德三年三月,正式来到燕京,把燕京改称金中都
4 元大都 成吉思汗死后孙子蒙哥继承大位,蒙哥战死于四川,弟弟忽必烈北上与弟弟阿不理争夺王位,经过激烈的较量,忽必烈在开平继承汗位 元至四年(1267年)开始修建新的燕京城 把中都改为大都
5 北平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大部分的领土(1368年)明军一举拿下大都城 从此北京又换了主人改称北平府
6 顺天府 洪武三年(1370年)朱隶被封为燕王 1399年七月燕王发动叛乱 打败了他的侄子 1403年称帝迁都北平 北平改称北京(同年的二月又改名为顺天府)1664年福临入关来到北京 北京仍称为顺天府
7 北京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浮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迫使清 *** 退位 从此结束了2千年的封建帝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称北平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解放前北京叫北平,这是公元一九二八年 *** 把 *** 迁到南京后改的。其实北京也罢,北平也罢,其名称都始自明朝。
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琢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虽尤,并建立部邑。
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有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
后晋石敬瑰在公元九三六年,把燕云十六州(即北京地区)割给契丹;第二年契丹统治者(辽)改为南京,又称燕京。
公元一一二三年北宋花了每年五十万岁币外又增加一百万贯的代价从女真族手中把北京赎回,改名燕山府。
不到两年,公元一一二五年,金朝又攻占了燕山府,改名为南京。
到公元一一五三年又正式取名为中都。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
后来元灭了金,把北京又改名为大都。
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军哀入大都,改名为北平。
到了明成祖船占了北京,一四0三年改为北京,
现在北京城基本上是那时所建。北京这个名称,经过了民国,除 *** 统治的二十年外都一直叫北京。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北京正式定名为“北京”始于明成祖朱棣。他夺位成功工,就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至他的发祥地——北京。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对于原来的首都南京而言的。
北京的别称都有什么?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有20多个别称。
蓟: 据史书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外一种说法称周朝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为北京的别称,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类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代称。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都将“日下”指代北京。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今河北涿州)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变动,而燕京却被广泛使用。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别称。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前,称长安为京城,北京成为国都后,也称其称为京城,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将燕京改为中都,又设大兴府,在今北京东南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故元朝定都北京后也称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称帝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迁都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明清的宛平县治只是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废京兆,改北京为北平。
此外,北京还有广阳、涿郡、渔阳、析津和顺天府等别称...
北京古代叫什么名字?
叫做燕京
开放分类: 北京、古称
燕京称呼的来历: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绩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60万年前的北京,有了它的第一批居民,就是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北京人。尽管当时他们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北京人经过一代代的繁衍,终于形成了具有思维能力的人,走出洞穴来到平原,学会了耕作,建造起房屋。
北京地区的真正形成是在三千年前,当时它分成两部分,分别是燕国和蓟国的国都。蓟的国都蓟城在今天的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北京的第一个名字叫做蓟城。
这两个诸侯国,燕强蓟弱,一场战争之后燕灭了蓟,燕就把国度迁到了蓟城。
建都后的燕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七雄之一,蓟城那时候已经相当繁荣。
后来随着七雄争霸,秦灭了韩、魏、楚,破了赵,燕国危在旦夕之际,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荆轲刺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北京。
作为燕都的蓟城,也成为北京城的一段光辉的开端。至今在北京以燕、燕京命名的地名、人名、商号、商品品牌仍处处可见。
随着一次次的改朝换代,隋朝将它称为涿郡,到了唐朝被改名为幽州。由于它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所以饱受战火煎熬,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发展。
公元936年,辽国的契丹族举兵南下。两年后取得了幽州,改称南京。关于这段历史,恐怕连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北京人都不一定知道。当时南京人口已达三十万,包括 *** 和新迁入的契丹人,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的历史上,南京这个名称延用了将近两百年。
公元1114年,聚集在松花江以北的女真族,起兵攻打辽国,取得节节胜利后,在第二年,女真首领称帝,定国号为金。1122年,金军占领了南京,1126年金把国都迁到了幽州,并在残破的旧城城置上营建新城,定名中都,第一次成为半......
北京名字的由来?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的称谓
北京青年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京为什么以前叫北平?
北京城从诞生到今天,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做蓟.早在2000多年以前,蓟城就见于文字记载.在
唐朝的时候,蓟城又叫幽州.
离现在1000多年的时候,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他们占领了幽州城,在这
儿建立陪都,把蓟城改称南京,又称为燕京.
1153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强大起来,建立了金朝,金朝正式在蓟城
建都,改名叫中都.中都城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这时候开始,
北京就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建都的地方.
元朝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大帝国.并且把它的都城从蒙古高原迁到北京,
在这里重新营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市,它的名字叫做大都城,我们今天的
北京城实际上就是在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经过100年,元朝被朱
元璋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明朝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城,元大都在明朝初年改名
叫做北平.公元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他把首
都从南京迁到这里,把北平改为北京.从这时起,北京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
*** 统治时期一度把北京改为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伟大祖
国的首都又恢复了"北京"这个富有历史传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