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摩根如何看待北京证券交易所
扩展阅读
福州市招工市场在哪里 2025-05-25 20:51:26
杭州凉皮哪里好吃 2025-05-25 20:43:31
福州哪里有松香油 2025-05-25 20:21:51

摩根如何看待北京证券交易所

发布时间: 2023-04-28 07:59:39

⑴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服务机构国内有哪些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是北美十大银行之一,成立于加拿大建国的当年(1867年),已经有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悠久历史。CIBC是加拿大的第一大银行,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北美地区金融界中的佼佼者。其资产超过了两千六百亿加元,在世界各地设有1400多个分支机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加拿大各类排名均第一,其中在矿业方面更是世界排名第一;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业务中,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在平均单笔承销金额排行榜位列17位,高盛、摩根斯坦利位列6位、9位。该行与加拿大及美国各行业龙头企业及主要投资机构有着紧密的业务关系,在我们国内运作的部分矿业能源类业务有:云南冶金集团的香港上市,云南铜业澳洲寻找合作伙伴及海外上市,以及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的加拿大公司寻找中国合作伙伴等。CIBC在全球各个金融中心都设置了机构,在美欧主要地点为美国、瑞士、开曼岛、巴哈马、巴巴多斯、凳弊牙买加、英国、爱尔兰、等等。除了在美洲和欧洲之外,CIBC设置了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

赛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赛伯(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融资业务方面,作为加拿大宝成投资有限公司(Tangent Capital)在华分支机构,利用其在中国及加拿大资源优势与行业丰富经验,为准备迈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赛伯的领旁悄导团队均为具有美国或加拿大的金融或管理博士、硕士学位,并且有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庞霸迪宇航公司、加拿大投资基金协会、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或中国省级政府机关工作枣启族经验。赛伯拥有一支跨文化、跨国界的专业团队,开凿了一条沟通中国与美洲的金融、教育管道。

并购融资、上市业务方面,赛伯主要致力于提供加拿大的TSX、TSX-V,美国NASDAQ(包括其托管的“OTCBB”)、AMEX上市,上市方式包括从IPO、RTO到CPC不限。在中国大陆,服务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集体企业。

http://www.cbican.com/consulting/index.asp
北京产权交易所
北京产权交易所与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交所与多交所联合举办了“中加资本合作论坛暨中国企业赴加拿大上市路演推介会”,拉开双方共同辅助中国企业赴加拿大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序幕。
http://www.cbex.com.cn/

⑵ 美国五大投行的摩根

摩根斯坦利,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明瞎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逗前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激指空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为该证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扩张,雇员从250多人迅速增长到超过1,700人,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⑶ 摩根盛通的企业愿景

摩根盛通的精神:敬业报国、追拦茄察求卓越
摩根盛通的使命:协助100家企业成功上纳配市,为打造民族品牌而奋斗终生
摩根盛通的愿景:让五星红旗插遍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让祖国简茄更强大

⑷ 美国五大投行的历史与现状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3.美林(Merrill Lynch)
4.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5.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美国渣租五大投资银行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

1.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 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为该证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扩张,雇员从250多人迅速增长到超过1,700人,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3.美林(Merrill Lynch)

美林是世界最着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在财务世界响叮当名字的里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在曼哈顿四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占据了整个34层楼。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4.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由于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公司因此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利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5.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SC)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是美国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系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为全世界的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公司业务涵盖企业融资和并购、机构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如明兆售和交易、证券研究、私人客户服务、衍生工具、外汇及期货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保管服务。Bear Stearns还为对冲基槐祥金、经纪人和投资咨询者提供融资、证券借贷、结算服务以及技术解决方案。在全球拥有约14,500名员工。 现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仅剩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⑸ 摩根史丹利是什么机构,主要干什么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财经界俗称“大摩”,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 摩根士丹利总公司下设9个部门,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私人财富管理部、外汇/债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资管理部、直接投资部和机构股票部。涉足的金融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基金、期货、投资银行、证券包销、企业金融咨询、机构性企业营销、房地产、私人财富瞎链管理、直接投资、机构投资管理等。城市设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2008年9月,更改公司注册地位为“银行控股公司”。 摩根士丹利原是 JP摩根 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为该证交瞎神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扩张,雇员从250多人迅速增长到超过1,700人,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进入1990年代,摩根士丹利进一步扩张,于1995年收购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1997年则又兼并了西尔斯公司下设的投资银行迪安·威特公司(Dean Witter),并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迪安·威特公司。2001年公司改回原先的名字摩根士丹利。 1997年的合并使得美国金融界两位最具个性的银行家带到了一起:摩根士丹利的约翰·麦克(John Mack)与迪安·威特的裴熙亮(Philip Purcell),两人的冲突最终以2001年7月约翰·麦克的离职结束,从此之后裴熙亮就一直担任着摩根士丹利主席兼全球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在他的带领下摩根士丹利逐渐发展成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多种金融产品。 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摩根士丹利丧失了在世界贸易中心中12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公司已经在曼哈顿附近新购置了75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大楼,目前是摩根士丹利的磨改全球总部。 摩根士丹利在亚太区有雇员2,000余人,其中有约1,500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工作,在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设办事处。1995年8月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合资组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控股34.3%。摩根士丹利也因此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建立合资投资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通过在中国的合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得以为许多中国公司提供在海外上市的服务,包括中国联通、中石化和中国电信等,筹得的总资金超过100亿美元。 1995年,摩根士丹利成为首家入股中国国内合资投资银行的跨国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为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几家国内外实体联合组成的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是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34.3%的权益。 中金公司具有丰富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经验、全面的行业知识、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支持网络。中金公司重视发展长期客户关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际水准、高质量的、有独创精神的金融服务,协助客户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总部设于北京并以1.25亿美元作为资本金的中金公司,将于2005年9月庆祝其成立10周年纪念。 十年来,中金公司发展迅速,期间曾参与不少重大发行和赢得无数的国际奖项,协助客户取得成功。中金公司先后于1997年和2000年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办事处。中金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的会员。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曾共同参与多个大型国企民营化的上市项目,其中包括: 2005年6月,在中国建设银行计划首次公开招股(IPO)之前,引入美国银行作为策略性投资股东 2004年5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后续H股/美国预托证发行,筹得资金17.25亿美元 2003年10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IPO并在香港挂牌上市,筹得资金8亿美元 2002年11月,中国电信全球IPO并同步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筹得资金15.2亿美元 2001年12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IPO并同步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筹得资金4.86亿美元 2000年10月,中石化全球IPO并分别在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地挂牌上市,筹得资金34.6亿美元 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 IPO并同步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筹得资金56.5亿美元 身为中金公司的合作伙伴,摩根士丹利深感荣幸,并将继续致力于建立长期和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服务我们的国内外客户,共同繁荣,共享成功。 其实摩根士丹利公司就是一公司而已,当然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一。 摩根士丹利与大中华地区的多家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协助他们实现其财务目标。而在众多客户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投资银行部的客户,我们为这类客户提供重组、并购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咨询。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国有企业成功实行民营化,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崛起,多家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公司到国际市场上市,还有活跃的跨国并购活动。

⑹ 《摩根财团》---美国金融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私人银行集团

《摩根财团》是一部极具分量的书。源羡顷说它有“分量”,第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确实够厚。中文版有足足800页,洋洋80万字,时间跨度长达150年。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历史细节的描述,雹陆都以第一手档案和各种原始资料为依据,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历史。

它的作者大有来头。本书作者叫罗恩·彻诺,是美国作家协会主席,曾五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传记作家。《摩根财团》是彻诺的第一部作品,一出版就获得了美国图书界最权威的奖项“国家图书奖”。彻诺后来又写了《汉密尔顿传》《洛克菲勒传》《华盛顿传》等重磅作品,获奖无数。《财富》杂志称罗恩·彻诺为“美国传记作家的代表”。

这本书有分量的第三个原因,是它的中文版译者也很牛。这本书是中金公司前董事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先生组织翻译的。金立群先生对这本书倾注了巨大心血,前后用了两派亮年时间,三译三校,并亲自撰写了长篇推荐序言,以金融专家的视角为我们指出这本书的重大价值。

这本《摩根财团》为什么重要?罗恩·彻诺说,他本来是想写一部华尔街通史的,但这个题目过于庞大、不好把握。他想来想去,决定选择一家最能代表华尔街的银行来写,这就是摩根财团。所以说,摩根财团作为美国金融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私人银行集团,你读懂了这部摩根史,也就理解了美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来龙去脉。

那进一步说,为什么在中国急速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深入理解美国金融史?金立群先生认为,现有的主流经济与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特殊历史经验上的,并不一定是在任何发展阶段和任何条件下都普遍适用的真理。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分析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土壤,只知道简单地照抄照搬,极有可能吃大亏。所以,我们了解西方金融史,就能理解西方金融理论产生的源头,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这也是为什么金立群先生要花费如此大心血译介这本《摩根财团》的原因。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讲述,摩根财团在美国金融史上的重大影响。

第一,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巨型工业托拉斯组织,垄断了美国经济。但是,托拉斯的出现并不是美国工业大亨的胜利,而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这是为什么?

第二,摩根财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帮助美国夺取了全球霸权。一个财团助推一个国家称霸,是怎么做到的?

第三,摩根财团膨胀的时候,就连美国政府都要限制它,甚至要为它出台专门的法律。那么,摩根财团跟美国政府是怎么博弈的?

第一部分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个重点,为什么说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美国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以钢铁、能源、铁路、航运等为主的重工业革命。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时资本是稀缺的。

同时,当时全国性的大企业还很少,地方性企业势单力薄,没法单凭自身的信誉来发行股票和债券,必须要依靠华尔街财团的信誉背书,才可能募集到资金。也就是说,华尔街掌握着稀缺资本的流向,能够左右工业企业的生死存亡,工业界不得不听命于华尔街。不过,那时候华尔街对工业界还仅仅是施加间接影响,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

真正让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的实际操盘手的,就是当时摩根财团的掌门人,皮尔庞特·摩根,也被称为“老摩根”。老摩根的创举之一,是一手组建了当时美国几个最大的工业托拉斯组织——铁路托拉斯、钢铁托拉斯和国际海运托拉斯。

你可能会奇怪,老摩根作为银行家,为什么要组建工业托拉斯?按照常理,一旦工业资本联合起来,反而有可能削弱金融资本的力量。

当时,美国工业界出现了过度投资、恶性竞争的趋势。就拿铁路来说。铁路是19世纪的“互联网”,是当时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资本最青睐的行业。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有60%是铁路公司。公众竞相购买铁路股票,期待着一夜暴富。而各大铁路公司为了争夺垄断地位,竞相铺设铁路线,造成了严重过剩。比如圣路易斯和亚特兰大之间,就有20条铁路线相互竞争,铁路公司之间展开了惨烈的价格战。

结果是,大量铁路公司破产倒闭,中小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由于这些铁路证券是由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来承销的,愤怒的公众迁怒于摩根,摩根财团多年苦心建立的商业信誉严重受损。更要命的是,铁路行业的疯狂投资和恶性竞争会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打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73年大恐慌。当时美国有89家铁路公司出现债务违约,美国最显赫的银行之一杰伊·库克财团,因为投机北太平洋铁路股票而宣告破产,最终引发了一场金融崩溃。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公司倒闭,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头一次关门10天。

这次金融崩溃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摩根是好事,因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破产倒闭了,摩根财团一跃成为美国金融界的头号玩家。但是,老摩根从未忘记这次金融崩溃的教训,他决定整顿铁路行业乱象,以铁路托拉斯来避免恶性竞争。他是怎么做的呢?

一开始,老摩根是凭借他的个人威信,把铁路大亨们召集到他的海盗号私人游艇上,坐在一起签订君子协定来组建托拉斯。这个协议也因此叫做“海盗号协议”。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总是有人通过暗中降价来破坏协定。于是,老摩根干脆亲自动手,对破产的铁路公司进行重组,把他的合伙人安插进这些公司的董事会,从而把公司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过程被称为美国铁路的“摩根化”。通过这种方式,老摩根控制了几十家铁路公司,他将这些公司组建成一个巨型铁路托拉斯,总收入相当于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

除此之外,老摩根还发明了一种叫“股权信托”的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控制力。这里的股权信托,是指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将他们手中的股票委托给银行,让银行帮他们行使股东权利。这样一来,银行家就成了众多中小股东的代言人,进一步掌控了铁路公司。到1900年,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实际上控制了美国的整个铁路系统。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摩根的铁路托拉斯呢?一般认为自由竞争是好的,而垄断是坏的,组建托拉斯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但铁路是一种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共产品,当时几十上百家小铁路公司进行无序竞争的状态,既不利于铁路的稳定运营,又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客观地说,摩根的铁路托拉斯大大改善了美国铁路的运营状态,让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当然,摩根财团也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经济至高无上的领主。

在铁路托拉斯大获成功之后,老摩根又如法炮制,在1901年组建了钢铁托拉斯。当时,老摩根拥有的钢铁公司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公司之间形成了激烈竞争,钢铁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战和生产过剩。这一次老摩根的解决方案是,直接花4.8亿美元买下卡内基的公司,从而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这家钢铁托拉斯控制了美国钢铁总产量的65%,其市值占当时美国制造业总资本的1/6。老摩根在和卡内基签完购买协议之后,站起来对卡内基说:“祝贺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1902年,老摩根又组建了一家航运托拉斯,建起了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通过铁路托拉斯和航运托拉斯的联营,老摩根控制了美国到欧洲之间的主要货运网络。值得一提的是,着名的泰坦尼克号就属于老摩根的航运托拉斯,是由老摩根亲自批准建造的。他本来预定要参加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最后因为临时有事而取消,逃过一劫。

所以你看,老摩根通过组建铁路、钢铁和海运三大托拉斯组织,极大地控制了美国经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纷纷效仿,组建了一批大型工业托拉斯。作者在书中把这一时期称为“领主时代”,认为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家是那个时代的真正主人。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组建三大托拉斯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工业界,成为美国最具权势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部分

不过,在20世纪初期,摩根财团虽然在美国国内呼风唤雨,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还是一个小角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摩根财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让摩根财团一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二个重点。

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巨变。欧洲列强打得头破血流,一蹶不振,而美国是这两次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两次大战让美国摆脱了经济萧条,强势崛起,最终取代大英帝国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全球金融中心从伦敦金融城逐渐转移到纽约华尔街,同时,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传统的孤立主义转向积极干预国际事务,力图打造一个由美国主宰的国际政治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高度绑定,成为站在美国政府背后的重要推手。具体来说,摩根财团干了两件事:第一是介入欧洲事务,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第二是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我们就从一战说起。1914年夏,欧洲传来战争消息,普通美国人非常恐慌,导致股价暴跌。而嗅觉敏锐的摩根合伙人却特别兴奋,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发战争横财的好机会。这时候老摩根已经过世,他的儿子小摩根接班。小摩根与老摩根不同,他并不事事躬亲,而是组建了一个精明强悍的合伙人团队来管理业务。戴维森、拉蒙特等人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摩根业务。

在一战之前,美国是国际金融的债务国。因为工业发展急需资金,大量美国企业跑到欧洲去发行债券。摩根财团之所以能成为华尔街老大,就是因为它最早是在英国起家,在欧洲拥有广泛人脉,能帮助美国企业募到大量欧洲资本。一战爆发之后,欧洲缺钱了,他们要反过来向美国借钱。找谁借呢?当然就是他们的老朋友,摩根财团。

比如,法国政府就把摩根财团作为他们的财务代理人,要求贷款1亿美元用于采购战略物资。同时,英国政府也找到摩根财团,要求摩根为他们大批量采购美国军火。为了公平起见,避免各国争抢美国物资、哄抬物价,摩根财团干脆成立了一个“出口部”,作为所有参战协约国的美国独家代理采购机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协约国是指一战的时候,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他们的对手同盟国,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军事集团。

整个一战期间,摩根财团为协约国采购了高达30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占美国向协约国出售物资的一半。摩根成为全球最大的买主,全美的工商界大佬都挤破头来巴结摩根,希望得到一张大订单。而协约国用于采购的钱,相当部分是由摩根财团牵头,在美国发行债券募集的。有了美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和装备,协约国最终打赢了。有人认为,摩根财团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最大功臣。比如英国报业大亨在访问摩根财团时就说:“战争是在这堵墙里赢得的。”

不过,虽然是协约国赢得了战争,但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才是最大赢家。一战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工业繁荣和贸易顺差,而留给欧洲的是一片废墟和巨额外债。到一战结束时,协约国欠下了美国高达100亿美元的战争债务,其中英国欠40亿美元,法国欠30亿美元。美国一举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欧洲各国必须小心翼翼看美国脸色行事,欧美的权力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美国一边。

而摩根财团呢,不但捞到了巨额佣金,也一举超越了曾经压它一头的欧洲老牌金融集团,如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等,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在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摩根合伙人拉蒙特作为美国代表团的金融顾问出席。整个会议上摩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以至于有官员抱怨说,好像是摩根财团在主持巴黎和会。

除了深入介入欧洲局势,帮助美国夺取国际金融主导权,摩根财团还成为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的急先锋。比如,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摩根财团很早就介入了,老摩根为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美国政府花4000万美金从法国手上买下运河的开凿权,然后又策划巴拿马地区闹独立,从哥伦比亚分离出来建立了巴拿马共和国。这样,美国就排挤掉了英法势力,向巴拿马政府“永久租借”运河。此后,美国独占巴拿马运河的经营权将近一个世纪。

老摩根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呢?首先,他为美国政府购买开凿权的4000万美金提供融资,甚至亲自监督金条的运输工作,保证了交易的顺利完成;之后,摩根财团成为巴拿马政府在美国的财务代理人,负责接收美国付给巴拿马的补偿款,并进行投资管理。由于老摩根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罗斯福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账房先生”。

在亚洲,由于英、法、德等老牌列强先到一步,早就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来晚了的美国想强行分一杯羹,就借助摩根财团来敲开大门。比如在中国,摩根财团于1909年出面组织了一个美国银团,与英法德银团进行交涉,要求利益均分。在摩根的努力下,美国争取到了和英法德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控制晚清政府的金融体系。

10年后的1919年,趁着欧洲各国还没从一战中缓过来,美国想趁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于是,摩根合伙人拉蒙特亲自出马组织了第二个面向中国的银团,企图加强对中国的金融控制。消息传出后,拉蒙特在上海受到了几百个爱国学生的围攻,这次银团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看到在中国的利益没戏,拉蒙特心怀愤恨,转身把日本发展成了摩根在东亚的最大客户,并且在亚洲事务上完全倒向日本一边。在“九一八事变”中之后,拉蒙特还替人撰文,在《纽约时报》上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称日军保护东北的“南满铁路”,就像美国政府保护巴拿马运河一样,是无可厚非的。此言论一出,极大地误导了国际舆论。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摩根财团作为一家私人银行,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为美国和自己捞取好处的。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幕后推手。通过在一战中的积极作为,摩根财团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摩根还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第三部分

如果说在对外事务上,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的利益基本一致,那么在国内事务上,它们却常常起冲突。实际上书中有一条暗线,就是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相爱相杀的博弈过程。美国金融史上最着名的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三个重点。

前面提到,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领主时代”,美国工业界的力量相对弱小,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也有限,基本不插手经济事务,美国经济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家手上。但是,随着美国工业的日益壮大,政府的财力也越来越强。美国政府不再是一个“小政府”,而是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管理事务,加强金融监管,目的是逐步缩小私人金融资本的权力。这当然就和摩根财团的利益起了冲突。而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让这种矛盾冲突变得更加尖锐。

比如美国历史上着名的1907年金融崩溃。这次金融崩溃很大程度上是由华尔街的过度投机引起的。不过平心而论,当时的摩根财团并没有参与投机,因为老摩根严令禁止投机业务。在大恐慌的危急时刻,当时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摩根亲自坐镇华尔街,凭借个人威望组织起了大规模救市行动,挽救了几十家经纪行,也让纽约市政府免于破产。在这次危机中,老摩根扮演了英雄一样的角色。

但是,这次危机也让政府和公众看到,没有外部监督的金融体系是危险的。华尔街的投机冲动让美国每十年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总不可能每次都靠老摩根来救市。政府和民众一致要求,对金融业进行改革,结束金融业的无政府状态;并且要加强金融监管,在发生危机时,要有政府出面来干预。这些事情谁来做呢?当然应该是中央银行。你可能很难相信,一直到1913年,美国还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是当时西方列强中唯一没有中央银行的国家。

于是,建立中央银行被提上国会的议事日程。但是公众担心,如果以摩根为首的私人财团控制了中央银行怎么办?尤其是,当时老摩根力主借鉴英国模式来建立中央银行,而英格兰银行本来就是一家私人所有的中央银行,这更加深了公众的担忧。

华盛顿与华尔街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美国中央银行由12家私营的地区储备银行组成;但在这12家私人银行之上,要有一个中央管理机构,也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位于华盛顿,成员由美国财政部长和总统任命。美国政府希望以此来制衡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根据这个方案,1913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签发《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正式成立。

这就是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博弈的第一回合。不过,事与愿违的是,美联储实际上并没有削弱摩根财团,反而是摩根暗中驾驭了美联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之后一战爆发,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珠联璧合,双方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直到十多年之后,发生了1929年金融崩溃以及随后的大萧条,引发了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的第二回合博弈。大萧条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胡佛总统狼狈下台,而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推行新政的第一把火,就是成立听证会,彻查华尔街。当时社会舆论认为,是华尔街银行家在1920年代进行肆无忌惮的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和欺骗公众,最终引发了1929年金融崩溃。

那时候,美国的银行业是混业经营,也就是说,一家银行可以同时从事存贷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比如明目张胆地欺诈公众。有的银行对拉美地区的贷款出现了坏账,银行就把这些坏账重新包装成很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债券,通过下属证券机构出售给公众。除此之外,内幕交易也屡见不鲜。像摩根财团在鼎盛时期,曾在112家大公司中占有72个董事席位,这些公司大多又是上市公司,想要阻止摩根合伙人在其中进行内幕交易,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过,听证会上所揭露出来的最骇人听闻的丑闻,是摩根财团利用股票承销而进行的大规模贿赂案。在股市节节看涨的1929年,谁能“打到新股”,谁就相当于发了一笔横财。而摩根财团就利用它股票承销商的身份,把新股卖给和它关系密切的政商界精英,这些人一转手就能获得50%以上的利润。接受了摩根股票的人物包括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党主席、财政部长、海军部长、参议员等等。这份受贿名单让美国公众大为震惊,民意沸腾,要求政府立即对摩根采取行动。

而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就是签署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个法案的核心条款之一,就是规定银行业分业经营,一家银行要么从事存贷款的商业银行业务,要么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银行业务,只能二选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较低风险的商业银行业务与高风险的证券业务分开,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摩根财团作为这两类业务的最成功的合体,是这部法案的最大受害者,它面临被肢解的命运。

不过,摩根财团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海德拉,你砍掉它一个头,它就会马上长出两个来。肢解后的摩根财团分裂成了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合并,J.P.摩根成为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银行,是美国最主要的商业银行,吸收了美国存款总额的1/4。而摩根士丹利则发展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投资银行,它的广告语是,“上帝要融资,也会找摩根士丹利。”

而那部在美国金融史上最着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让美国金融界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后,最终在1999年被取消。不过,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界关于重启这部法案的呼声不断,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曾提出要重启这部法案。看来,华盛顿与华尔街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重点,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博弈状态。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

总结

第一,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组建三大托拉斯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工业界,成为美国最具权势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幕后推手。一战中,摩根财团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还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第三,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博弈状态。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