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段大运河遗址有哪些
北京段大运河遗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地方:
高粱闸: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东北侧,高梁河上,是元通惠河二十四闸之一,闸与桥合为一体,具有水利和交通功能。
什刹海:位于北京中心城区,包括前海、后海、西海,是元代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是北京运河的水源、水柜与码头,在运河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河故道:位于后海附近,包括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是元代连通海子与通惠河的主要河段,对北京城的漕运、供排水都起着重要作用。
白浮泉遗址: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化庄村东龙山东麓,是元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
广源闸:位于海淀区苏州街万寿寺东南,是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白浮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闸,也是元代以后帝、后们出京游玩的重要转船处。
平津闸: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域北侧通惠河南岸,分为平津上闸、平津中闸、平津下闸,是元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永通桥及石道碑:永通桥位于通州西通惠河上,是北京四大名桥之一,造型特殊,为漕运的需要而设计。石道碑共两块,分别记录了雍正和干隆时期的历史事件。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张家湾城墙现存为明代修建的南门东段城垣遗址,通运桥横跨南护城河上,是明清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
南新仓:位于东城区东四街道,是明清储粮仓库之一,现保留古仓廒9座,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惠河通州段:是中国大运河最北方的河段,是漕船经由通州向北京漕运的主要通道,现部分河道已改为北京城市景观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