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的胡同来历
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因为北京的胡同不集中,一般也不通车,游览起来比较累,本站选择了一些胡同的照片,以供了解胡同的一般情况。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左图和下图),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宽,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胡同长约三四十米。
老北京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
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着《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于音译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试举几例:屎壳郎胡同,这名字多难听、多丑陋!当初此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大概是被污染过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写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儿胡同或局儿胡同,双井;碾儿胡同或辇儿胡同,细井;巴儿胡同,小井;马良胡同或蚂螂胡同,专供牲畜饮水的井……
北京还有不少“ 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语是坏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这个坏井是属于某家私有的。这不是牵强附会,白帽胡同旁边,曾有个“白回回胡同”,说明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猪毛胡同”附近曾有个“朱家胡同”,说明这里确实住过朱姓人家。杨茅胡同附近就是杨梅竹斜街。
年代久远,有些发音被念走了样,这也不足为怪:汉语地名念走了样的难道就少么?不过有些蒙古语的地名难以考证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译,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有几点还必须强调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时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络市也可以叫沙络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本来就有“市井”一词,“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时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钟楼:“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
旧北京的井窝子。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北京居民的饮水主要靠井。一般居民没有私家专用水井的,就得到公用水井去汲水。图中的独轮车是专为人家送水的。欢迎各国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9北京西祠胡同10北京八大胡同11北京胡同文化12北京胡同地图13北京胡同照片14北京的胡同 冯雪梅15北京着名胡同16北京胡同图片17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18老北京的小胡同19北京胡同 夏炎20北京菊儿胡同21北京府学胡同小学22北京胡同一日游23北京的胡同 教案24北京胡同游公司25北京羊肉胡同26北京胡同旅游27北京夏家胡同28北京礼士胡同29北京贩毒胡同30北京胡同资料31人在北京西祠胡同32前门地区胡同 北京33北京细管胡同34北京胡同的伴奏35北京e龙西祠胡同网36游北京胡同的三轮车37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38北京胡同吉他谱39北京 散文 胡同40北京 胡同 后海41北京胡同公司42北京 胡同 整治43明朝 北京 胡同44北京胡同的历史45老北京胡同照片46老北京胡同图片47北京胡同介绍48北京胡同的图片49北京净土胡同50北京胡同查询51北京胡同女孩52北京 门框胡同53北京胡同 flash54关于北京的胡同55北京胡同的消失56北京砖塔胡同57北京胡同的特点58北京胡同文化公司59北京的胡同照片60北京胡同传说61北京胡同诗62北京胡同小学63北京后海胡同游64北京八大胡同名字65北京胡同住宿66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67北京西绒线胡同68北京胡同 论文69北京胡同观光70北京最宽的胡同71北京最窄的胡同72北京胡同咖啡馆73老北京八大胡同建筑74北京胡同的起源75北京胡同mp3下载76北京市东堂子胡同77胡同里的北京娃78北京史家胡同51号79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80北京 兴华胡同46号81北京山老胡同82北京棉花胡同棉花糖83北京西城正觉胡同84北京 一中 宝钞胡同85北京的胡同 ppt86北京建筑名称的胡同87老北京胡同观赏图88北京胡同 公益讲座89北京的胡同 京歌90北京胡同观赏图91北京西四塔砖胡同92北京市按院胡同小学93北京胡同mp3 夏炎
> 北京民俗数字博物馆 > 胡同面面观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已久。过去的北京就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从而形成了胡同。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民俗数字博物馆版权所有.
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
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三倍多。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10个旧北京城。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象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间,最显眼、最突出的标志就要数城门、庙宇、牌楼、栅栏、水井、河流、桥梁厂,所以就出现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门内、外大街、前、后圆恩寺胡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大栅栏(老北京人读成:大市腊)、水井胡同、三里河、银锭桥胡同等胡同名称。
3、树木植物
有的小胡同附近没有这些特别显眼的标志,胡同中种的树多,就有了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椿树胡同等以树命名的胡同。
4、方位
许多胡同在起名时为了好找,还在胡同名称前加上了东、西、南、北、前、后、中等方位词,象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儿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户胡同、后泥洼胡同、中帽胡同等。
5、北京的土语
因为胡同名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发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语在里边,象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答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还有不少胡同带有儿音,更显得京味儿十足,象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上儿胡同、帽儿胡同、盆儿胡同、井儿胡同等。
6、吉祥话
有些胡同名称还能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总乐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儿来给胡同起名。象带有什么“喜”啊、“福”啊、“寿”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庆胡同、喜鹊胡同、福顺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寿逾百胡同等等。还有带着“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还有富于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称,如百花深处、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读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胡同等等。
7、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
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8、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
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9、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10、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11、胡同与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讲究,是我们研究明清社会的参考资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条。
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第四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他即位后就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定国公,定国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于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郑和人称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后来讹称为三不老胡同。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红星胡同,是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吴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将。
明朝中叶以后商业经济发达起来,当时有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个姓唐的洗布帛的劳动者,他们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区的唐洗泊街。
宣武区有条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刘家街的误称。东城有个姓姚的手工业劳动者,铸锅铸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铸锅胡同,后来被讹称为尧治国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国胡同。
北城有个豆腐陈胡同,后来讹称豆腐池胡同。明朝还有个特点,当时制作祭祀用的纸马铺很多,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动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今天都已讹称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胡同名称,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来命名。也有不少胡同虽没以人名来命名,但其中却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谭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孙中山先生到过的中山会馆、小杨家胡同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护国寺街有梅兰芳故居,后圆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条有程砚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类胡同名称虽不是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的,但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象文丞相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称都是人们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从而明显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慕。这就说明胡同的名称绝不仅仅只有实用的指代作用,还具有美学功能和人文倾向。
‘贰’ 北京胡同名称的变化有哪些趣闻
北京的胡同多,其名称自然就多,它包罗万象,涵盖万物,深入研究其名称的来源及变化,能够发现无数有趣的现象。
明清时期,北京胡同重名的特别多,如扁担胡同就有11条,井儿胡同也有10条。
后来为了便于区分,将它们都改了名字。如东城建国门的扁担胡同改成了大雅宝胡同,崇文天坛附近的扁担胡同改成了东半壁街,东城朝阳门的扁担胡同改成了竹杆胡同,西城丰盛的扁担胡同改成了武定胡同,崇文花市的扁担胡同改成了北河漕胡同,建国门附近的扁担胡同改成了平坦胡同,宣武大栅栏的扁担胡同改成了青竹巷,崇文门的扁担胡同改成了刚毅胡同,西城厂桥的扁担胡同改成了养蜂夹道,现存的扁担胡同位于东城北新桥。
那10条井儿胡同改后的名称有的听起来特优美,如新街口南的"百花深处"、地安门大街的"杏花天"等。
有些胡同名却十分难听,像西直门内的屎壳郎胡同,不过现已更名为"时刻亮胡同";又如太仆寺街南的狗尾(老北京人把这个字念成"乙")巴胡同,现改成了高义伯胡同;鼓楼东大街的臭皮胡同,现改成寿比胡同;祟文门外东西兴隆街的粪场大院,现改为奋章胡同等。
还有些胡同名称,由于历史悠久,人们逐渐用一些褒义的谐音字代替了原字。像东城的驴市街变成了礼士胡同,烧酒胡同变成了韶九胡同,闷葫芦罐变成了蒙福禄馆,东皇城根变成了东黄城根,东江米巷变成了东交民巷。
西城的臭水河变成了受水河,裤子胡同变成库资胡同,大小沙锅胡同变成大、小沙果胡同,牛蹄胡同变成了留题胡同,劈柴胡同变成辟才胡同。
祟文区的上、下锅腔胡同变成了上、下国强胡同,缨子胡同变成了续子胡同,喜鹊胡同变成了喜悦胡同。
宣武门的打狗巷变成了大沟沿胡同,打劫巷变成了大吉巷,烂面胡同变成了烂漫胡同,牛血胡同变成了留学胡同,裤裆胡同变成了库藏胡同,裤腿胡同变成了库堆胡同,裤脚胡同变成库角胡同。
很多胡同名称非常耐人寻味。如有的胡同竟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命名。柴棒胡同(安定门附近),米市胡同(宣武陶然亭一带)、油坊胡同(西城西绒线胡同西口)、盐店胡同(海淀清河)、酱坊胡同(西城德外大街)、醋章胡同(宣武牛街)、茶儿胡同(宣武大栅栏)。
还有的以金、银、铜、铁、锡命名的胡同,如金丝胡同(西城福绥境)、银丝胡同(祟文门)、钢铁厂胡同(西城厂桥)、铁门胡同(宣外大街)、锡拉胡同(东城东华门)。
此外,还有以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红、黄、蓝、白、黑等命名的胡同。
胡同的名称如此丰富多彩,以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兴趣,有人曾以胡同名作出多副对联。如以今日西四到新街口路西十四条胡同名称出的对联,上联是礼帅报寿石南太;下联为:武车石宝大金公;横批为:顺阜德安。
上联指礼路胡同、帅府胡同、报子胡同、寿壁胡同、石老娘胡同、南魏胡同、太安侯胡同,下联指武王侯胡同、车儿胡同、石碑胡同、宝禅寺胡同、大帽胡同、金丝沟胡同和公用胡同。
这些胡同今日尚在,只不过前八条胡同现已改名为西四北一至八条,石碑胡同则改为育德胡同了。
横批指的是老北京四座城门名,即顺治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
从元朝到清初,北京的胡同名称以"大"字起头的最多,共有40多条,如:大口袋胡同、大沟港、大市街、大豆腐巷、大陈线胡同(今改为大乘巷)、大轿胡同(今改为大觉胡同)、大盆儿胡同、大蒲鸽市(今改为大鹁鸽胡同)、大马神庙胡同(今改为培英胡同)、大席儿胡同(今改为大席胡同)、大外郎营等等。
现今则以"东"字起头的为最,共有333条,在"文革"时期则更多,达475条。当时仅"东方红"路就有三条,还有"东风路"、"东风院"、"东辉路"、"东光路"、"东新胡同"等等。
那时,大部分胡同都加上了"红"字,使带"红"字的胡同一下增加到了100多条。东城北新桥雍和宫大街当时改成为"红日北路",然后从交道口北头条至北新桥国子监街依次排列为"红日北路"头条至九条。
东四北大街当时改为"红日路",然后由东四头条至大菊胡同,依次称为"红日路"头条至十七条。
东城东四的梁家大院、东门仓横胡同、南豆芽胡同、南沟沿胡同、北豆芽胡同、椅子胡同当时都改叫"红小兵胡同"。
祟文门地区的戴家胡同当年改为"红哨兵胡同",宣武区的珠市口西大街给改为"红卫东路",东城区交道口地区的豆角胡同给改成"红到底胡同",崇文龙潭地区的元宝巷,改作"红兵街",新街口南大街和西四北大街改叫"红旗路",宣武区的骡马市大街改称"红卫路",崇文区东花市地区的枣子胡同改为"红强胡同",宣武区椿树地区的"麻线胡同"改为"红线胡同",东城朝阳门的真武庙改为"红岩胡同"。
此外,那阵子还出现了不少诸如"总路线路"(地安门内、外大街)、"人民公社路"(德胜门内大街)、"大跃进路"(安定门内大街、交道口南大街)、"学毛着胡同"(东城交道口地区的南下洼子胡同)、"灭资胡同"(东城建国门地区的八宝楼胡同)、"反修胡同"(东城北新桥地区的东扬威胡同)、"反帝路"(东城东交民巷)、"代代红路"陈城景山东街)、"永前进街"(西城德外大街地区的黄寺大楼前安德里北街)等带有明显时髦口号标语式的胡同名称。
虽然这些胡同名字只叫了一时,很快就消逝了,但也留下了历史痕迹。
由此可见,北京胡同好比一部网络全书,不仅反映了历史的沿革,还展示了一些社会风情。像老北京流传的"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京师俗谚就反映出当年东城的一些胡同中住户的基本情况。当时,那里住的都是一些巨商大贾和殷实有钱的人。
还有一些胡同名称显示以前胡同的用处,如作过仓库的新太仓胡同、海运仓胡同、北新仓一至五巷、北门仓胡同、北新仓胡同、西仓门胡同、东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禄米仓东、西、南、北巷等等,都是当年贮藏运河运到北京京官禄米的仓库旧址。
西城胡同多住的是当官的,清代几大王府都在西城,如什刹海北岸的醇王府(现卫生部所在地)、南岸的恭王府(现前半部为中国音乐学院,后半部为开放公园)、赵登禹路上的顺承郡王府(现为全国政协所在地)、地安门西大街的庄亲王府(现平安里太平仓西口路北,老建筑基本无存)、大木仓胡同里的郑亲王府(现为国家教委所在地)、新街口东街的诚亲王府(现为积水潭医院)、西黄城根南街上的礼亲王府(现为中央单位办公用地)、府右街西的仪亲王府(现为水电部招待所)、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现为新文化街第二小学)等等。
北城胡同中住的较多的是些做小买卖、耍手艺的的人和无业者。
南城胡同住的多是艺人和社会最底层的人,像珠市口以北,前门至和平门之间的八条胡同,从清朝时就是妓女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解放后,随着妓院的被取缔,八大胡同也才彻底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