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地下室是怎么样的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北京地下室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2-04-28 14:48:24

❶ 在北京住地下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6月底来北京实习的,大三学生,没钱,光有一身胆。租了一间带窗户的半地下小房间,900块一个月,和一堆人住在一户房子里,一人一个房间,房间差不多三米乘三米吧。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一个很窄的小柜子,多数地下室小房间都是这样的配置,我很幸运至少我的房间还有个窗户。然后呢,整个屋子里就只有我房间有信号,因为有窗户。再然后呢,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到屋里,迎接我的是一股潮湿的空气,还好我有窗,不至于闷,但依旧很潮。被单衣服全都是潮的,很难受。一件衣服,晾了两天都没有干,这还是在我的屋子有窗户的情况下,我都不敢想象没有窗户该怎么办。每天起床第一感觉就是很油,想洗澡。脸上头上全是油,床单被子都是湿的,恶心的不行。所以每天五点多就醒了,难受的想洗头洗脸。托地下室的福,住这后从没被北京的早高峰虐待过,从来都是提早一个半小时到公司补觉。目前的状况是,无论洗了什么都干不了,头发没两天就很油了,躺在湿湿的床单上很累很困了才睡得着。所以每天都很励志,为了毕业后不住地下室而努力。

❷ 北京地下室的房子什么感觉的

地下室不太好,空气不好,可是如果你想节约点钱,你可以找那种半地下室,有个窗户,你也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合租个房子啊,大家一起的话费用应该也不多

❸ 北京地下室怎么样

住地下室您得仔细看了,在北京的一些小区,会将人防工程那面积超大的地下室分隔为一个小间一个小间的,这种地下室价格相对便宜,但整体感觉太差且乱,

但在望京有好多的地下室其实是半地下室,他的房屋户型与楼上是一样的,只是有一半的高度是在地面以下的,我的感觉应该还可以,曾经想过买一处做为目前的过渡,但因为不了解究竟住起来如何而放弃了这个想法,您要是有了租住的经验请回一下贴让我也了解一下。

❹ 北京的地下室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1北京市地下室没有统一规定,如果地下室为机动车停车场当然不会被出租。外地一些地方的地下室确实被作为业主的私人储藏室,但是北京这么做的很少。
2没有定数,有的是一间房多人,有的是单出租一间房,你住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随你。安全方面主要是很多没有防盗门,另外地下室空间比较狭小,发生火灾很危险,或者下大雨漫灌。
3一般来说,大学校内学生公寓不外租,大学都有专门的社会用公寓,但是价格很不合算。如果联系的话就是公寓楼管理人员。
4那种公寓一天XX元甚至1XX-3XX,打工者是不会住这种房子的,所以安全性大可放心,外租的公寓一般都是一个人一间房。

❺ 关于北京的地下室

首先,北京是远近以环而定的。北京一共有6环,但由于北京很大,也分区,分别是朝阳,海淀,宣武,崇文,丰台,东城,西城。熟悉北京的人去哪里都习惯化的说去东2环,或者西3环,这都以东西南北而定。你要上班的北京西站属于3环内。来北京后你多坐坐公交地铁不用人告诉你自然就明白大概方位了。至于你说的地下室,的确是条件比较苦的,因为四季都比较潮阴,比如水房,淋浴,厕所都是公用的。洗的衣服只能凉在里面。一年也不可能见到太阳,屋子里会有霉味。分半地下室,和地下室两种。就是一半窗户可以见到阳光,再就是说白了等于地下2层,彻底见不到太阳了、注意什么,自然是保持良好心态,有条件就最好住合租的那种公寓。不然情绪也会阴郁的。

❻ 那些住在北京地下室的人们快乐吗

这是一处位于海淀区的地下室。

阴暗潮湿,肮脏混乱,地下三层,上百个房间,弯弯曲曲且狭窄的楼道,通风口基本上都挂满了洗好的衣裳;洗手间无比肮脏,蟑螂,老鼠这些算是常客,洗澡间墙壁上满是黑色的虫子;空气异常污浊,各种油烟气味蔓延;巨大的地下空间被人为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多为十平米以下,除了床,已几乎无法再有多余的空间,隔音极差。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处地下室只有三扇门通往三环的地面,地下室上面就是繁华的街道。而身处地下室,人们无法分辨昼夜与天气,等同与世隔绝。

租金低廉,几乎是人们选择居住在地下室的唯一原因。这样的一间屋,每个月往往只需要支付300-600元,而在地面上,一间普普通通的隔间至少需要1500-2000元。这样的地下空间,时刻都住满了人,每天有人离开这里,新的蚁居者推着行李接踵而至。

因一些缘故,我在这里呆过一周,期间认识了老周。

每当我路过对面那间屋,都能闻到一股类似于腐烂的,油烟味混杂的味道。

这间屋子极小,一张单人床已占据几乎所有空间,只能塞下一个人,一点空余的空间都没有。我从房东口中得知,这间屋的价格低至300元一个月。老周是这间屋的常住客。

老周约50岁,来自山东,是每年来北京务工的百万名外地劳工之一。

每晚,老周都光着膀子坐在屋门口的地上,拎着两瓶250ml的二锅头,一碟子花生一碟子自己用电磁炉炒的小菜,正背后便是他那脏乱的,铺满旧物的床。

老周很能喝酒,钟爱二锅头。喝到一半,准点会打电话,操着一口山东腔聊着每天的日常,多是些琐碎的故事。有时候他会发出“喂”的声音以确定对方的存在。

后来我问老周,每天打电话的肯定是嫂子吧。他表情稍微有些迷糊,伸手自己身后屋子里掏出个酒杯,说邀我喝喝酒。喝了几杯酒,他才说:

“哦,俺还没结婚来,和俺娘打着电话来。”

老周是个搬家工人,帮客户搬家,干的是体力活,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到400-500元,这个收入显然已经很可观,甚至高于很多都市白领。这意味着老周可以支付得起住在地面上的价格。

但一年来,老周一直住在地下室最小的一间屋子里。

“老了,不享受了。”他给出了答案,然后点燃了一根烟。

“身体健康就好。”

“你为什么不回去?”

“因为这是北京啊。”

也许很多人对灯红酒绿的北京另一面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后,新鲜文化的欢愉并没有多少打动人们。更何况,需要支付相对高昂的费用。

在地下室,每天都会看到一群在北京漂泊的,没有高文凭,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年轻人与中年人,他们有的还拖儿带女,带着家庭,在北京从事着服务员,快递员,外卖专员,建筑工人等职业,拿着不算高但符合预期的薪水。

白天,他们身处各大工地,脚下是厚重的钢筋混凝土,注视鳞次栉比的高楼;又或者骑着电瓶车身处城市CBD与地铁之间,穿梭于每个繁荣的角落;又或者西装革履,步履匆匆,在街头、茶馆与陌生人攀谈销售。而当夜幕降临,他们回到位处首都三环的地下室,地下室入口隔着不远的距离就是灯火通明的夜市与高楼。

每天早晨,人潮汹涌,人们持着脸盆排着长队,争分夺秒,抢夺着不多的水房资源与厕所位。老周说,冬天的时候,情况更甚,停水时有发生。

太平年代,谁都未曾亲眼见过战火。然而眼前的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就仿佛一场激烈的战争。

当他们穿戴整齐走出门,地下室立刻陷入了一片寂静,而这时我总会感觉到一股压抑甚至于恐慌。地下室人来人往,到了晚上又会热闹起来。处于中层地下室的少数人会聚集起来,在一间稍大的屋子打起麻将,声音极大,而往往因隔音效果极差,导致整层地下室都能听到清晰的,麻将拍到桌上的铿锵声,以及人们的吆喝。这是少有的娱乐。

年轻人们则和主流的人群一样,钟爱玩手机。地下室信号不好,无线网是一兆的,需要交90块钱给房东,很少有人会开通使用。

我又问了一些年轻人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要么是:刚来北京,等稳定了就搬上去。要么是:在哪都一样。

“家乡是个小地方,没什么前途,挣得少,同龄人也没什么可聊的。趁着年轻,还是想多出来闯闯。”初中就辍学的小何说。

小何的父亲也在北京的一处建筑工地,不过小何说,从未与父亲在北京见面过。

“他甚至都不知道我来了北京。也没什么可聊的。”

但是老周说,这群小年轻很快便会搬出去,他们往往并不会呆多久,要么离开北京,要么向往地面的生活,毕竟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是渴望看见阳光的。很少有年轻人不渴望生活。

在地下室的生活,是某种意义上的透支自己。

相比较都市的白领,一天又一天,混迹在大城市的地铁站与高楼大厦里,忙忙碌碌,看车水马龙,庞大的城市机器像是伏在平原上的巨兽。看城市的每一个齿轮都在嗡嗡运作,发出刺耳但却让人着迷上瘾的声音,虽然也是孤独的,但好歹这真的能被称作是生活。

今年,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这是继《三体》作者刘慈欣后,第二位斩获科幻界最高殊荣的中国作家。在这篇小说中,郝景芳描述了一个被划分成三个层的乌托邦未来城市。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享着有限的资源,也分享着时间。折叠的北京分三层空间。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当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选自郝景芳《北京折叠》)处于第三层的人们往往生活于城市底层,是城市资源的采取者,维持着城市齿轮精确的运转。主角老刀是一个出生在第三层的垃圾工,受委托送信给第一层的女孩,从而接触到截然不同,差别巨大的城市另一面。繁荣的乌托邦式的一层空间,与着名电影《北国列车》前列车厢几近相同,这让老刀唏嘘不已。事情办完后,他回到了第三空间。然而那种巨大的阶层鸿沟与分裂感也将伴随着他后来的生活。

现实中,北京的繁荣也同样从不属于许多人。

物质与欲望的索求,是人们远离家乡的原因。所有人都不例外向往更好的生活,在那之前,积累资本变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生活本就离很多人太远。

今年,北京共整治了1200处地下室。

我不知道老周最后去了哪里。

也许离开北京了罢。

❼ 在北京租地下室是一种什么感受

那时候北京的地下室特别热闹,虽然称不上特别干净,但是有一样是现在北京楼房中生活的人所无法感受到的,那就是“人情味”。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当然不能避免一些摩擦,但是在地下室中的生活却很少有发生,即使有摩擦过后也就好了。人情味在这里非常浓厚,家家户户都认识,经常相互串门蹭饭,这些都是常有的事,而不像现在估计你连隔壁邻居是谁都不知道,情感联系变得很低。而且,当时的地下室有孩子的话,大家在一块玩还是非常帮的,估计有点像老北京那种一个院长大的人一样,一起长大的老铁,很有人情味,也很温馨。

❽ 北京地下室真的那么恐怖么

你找那种比较新的小区的地下室,那样的还是不错的冬暖夏凉,冬天暖气很足的,有的地下室是两层的,一层是半地下在下面一层才是地下,半地下的要比全地下的好很多,楼主说的恐怖的应该是老式的地下室吧,新小区的地下室环境都还不错,而且小区的公共设施都可以使用,交通和购物也都很便利。你也可以选择租平房但是城区的平房区都比较老相对来说环境差,不方便。刚来北京找个地下室过度还是不错的。祝你顺利。

❾ 在北京住地下室会不会很潮湿啊、、会有什么不好的吗

你好! 地下室有利有弊,冬暖夏凉,但对身体不好,空气不流通,潮湿易风湿。要住也住尽量住半地下那种。最好的办法是多开门窗透风透气,降低室内潮气含量,还可以使用生石灰用袋包住,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家居小常识
防潮三板斧
间歇通风:下午是最佳时机,阴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的门窗关闭,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开窗调节室内空气。
石灰吸潮:阴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
空调抽湿:比前两个方法都要简单,但现在正处在电荒季节,建议多使用其他环保防潮方法,以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