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叫兔爷是什么意思
兔爷(民间传说)一般指兔儿爷(流行于北京城的儿童玩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清代,“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来源
1、兔爷儿来源于玉兔对人间的帮助,在某一年八月十五,正值人们处于瘟疫和贫穷交加的时候,给人们送来食物,对人间雪中送火。
2、兔爷儿来源于一个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
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
2. 北京兔爷的传说
兔爷形象来源于月中的玉兔却又不同,有这么一个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喻户晓,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许多与兔爷儿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比如“兔儿爷的旗子——单挑 ”,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因为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见到做的兔儿爷,那可就属于老兔儿爷了。
兔儿爷是北京的吉祥物,平安的守护神。传说有消灾避难保平安的法力,深得北京人的喜欢与尊敬。关于兔儿爷的来历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老北京城里发生了一场奇怪的瘟疫,几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无药可医,郎中们一个个束手无策。一时间京城的老百姓死难无数,到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
嫦娥在月宫里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月宫中捣药的玉兔下界去为百姓们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变成了一个白衣郎中怀抱着玉杵和药臼来到了民间。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来历,都忌讳玉兔的一身白衣,不愿意给他开门。机灵的玉兔就来到庙里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装穿上,这下老百姓感觉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纷纷打开家门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户地走,很快治好了很多人。
为了尽早结束老百姓的苦难,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种动物们都来帮助玉兔,日夜载着玉兔东奔西走,玉兔在大伙的齐心帮助下很快消除了京城内外的瘟疫,回月宫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请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绘做成玉兔的样子供奉在堂前,尊称为:“兔儿爷”,逢年过节或有喜事的日子会摆上新鲜的果蔬五谷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里兔儿爷会保佑全家平安吉祥,是幸福平安的守护之神。
明清一直到民国时候,老北京城里有很多制作“兔儿爷”的手工作坊,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兔儿爷常年供人们选购,尊称为“请兔儿爷”。逢年过节每家都要请一尊新兔儿爷回家,表示对兔儿爷的尊敬。平时在乔迁、嫁娶、升学、开张、生子的这些喜庆日子里亲戚朋友间也会送上一尊兔爷表达祝福,成为了北京人一项美好的传统习俗。
到今天,兔儿爷作为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北京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吉祥物,同时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对外交流文化礼品。
3. 北京兔爷的传说是什么
北京兔爷的传说是来源自月亮上嫦娥的玉兔的,只是被神化了而已。
也有一说,北京兔爷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较早时,兔儿爷的形象是"金光洞"。中国人一向有男祭灶、女祭月的习俗,兔爷早期是女人祭祀太阴星君时,防止孩子捣乱而给孩子的玩具。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都有制作、供奉和陈列兔爷的习俗。
4. 兔爷是什么意思
指北京兔爷。
北京兔爷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所以比较早的兔儿爷形象是“金光洞”。国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习俗,然而兔爷早期则是女人祭祀太阴星君时防止孩子捣乱而给孩子的玩具。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都有制作、供奉和陈列兔爷的习俗。
相关信息: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北京话兔爷是骂人的意思吗
含有贬义的意思,早年间京城里男妓被称为“兔爷”,而现如今在北京一般称男同性恋为“兔爷”。
6. 中秋节中的兔爷是什么传说...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节请兔爷、送兔爷的习俗,寓意平安吉祥。
兔爷”是北京中秋习俗的代表,到了中秋节,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见泥兔摊。在北京的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中秋佳节的气氛,因此兔爷儿是北京人过中秋节的必备用品。
“吉兔坊”是东岳庙兔儿爷山指定的制作工坊,作为北京兔爷第一坊,每年都要制作上万尊兔儿爷。虽然这种民间工艺品的人气大不如前,不过还是有一些年轻人、外国游客对这种民间味道很感兴趣。
相关如下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支棱着两只大耳朵 。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大闹瘟疫,问医吃药都不管用。月宫的嫦娥派玉兔下凡消除了瘟疫。玉兔不要酬谢,只借衣服,以便不断地变换男女身形更多地治病救人。
现如今,兔爷儿已成了稀罕物。在厂甸、后海、以及少数商场的工艺店里还能偶见。在北京的一些人家里,还保留着过年摆兔爷、拜兔爷的习俗。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中保存了一些各种造型的兔爷儿玩具。
7. 兔爷是什么
兔爷是什么:
“兔爷儿”是月宫捣药的玉兔,被做成玩具,北京民间的老玩意儿,一种吉祥物。“兔儿”指的是被女人包养的小白脸或者比较娘娘腔的男人。这俩不是一回事儿。
兔爷儿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月神的崇拜,有关月亮的传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月中有兔的传说最早始于春秋时代。这里好有个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
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来到了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
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可是,她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8. 北京兔爷的寓意
坐象兔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葫芦兔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