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把都城从沈阳迁都到北京的时间,在位的皇帝是谁
是顺治帝福临。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杀殉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
多尔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国的君主。
后来清廷下令停止一些野蛮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1)哪个皇帝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顺治帝资料: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
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
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死后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陵寝清孝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由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福临
‘贰’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先定都北京
元太祖忽必烈,第一次定都北京,当时称为大都。
‘叁’ 第一个建成定都北京的中国皇帝是谁
是忽必烈。
中统元年(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燕京(今北京)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
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
6月29日,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中统四年(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
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
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至元九年(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从这一时期起,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
(3)哪个皇帝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忽必烈资料: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孛儿只斤·忽必烈
‘肆’ 为抵抗蒙古侵扰将都城迁至北京,此举是明朝哪位皇帝所做
大家其实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一开始建立的时候,他的都城是在现在的南京而不是北京。包括后来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当时也是在南京做的皇帝,但是后来明成祖朱棣夺得了江山之后,他就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当然他迁都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当时明朝北部边疆不是特别安定,不断有蒙古入侵。
但是我觉得他在文化上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在文化上,他派遣郑和下西洋,虽然他的目的是为了让郑和宣扬大明国威,但是郑和下西洋的这件事情,在实际上促成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郑和的航海比西方国家的航海早了很多年。郑和下西洋的行为,使得中国的国威散步到了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的地方。除此以外,他还编撰了《永乐大典》,虽然现在有了大典,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但是我觉得如果有一天能够找到《永乐大典》,肯定是研究明朝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宝库。
‘伍’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那么,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那么坚定地将都城迁往北京呢?对此,后世人做过很多分析和研究,有人说: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是因为他做燕王的时候,曾经被封在北平,北平是他的故土,是他的根据地,即位后,在根据地安家是理所当然的啊!不就是为了巩固兴王之地嘛!有人说:朱棣当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而北京靠近边境地区,如果在北京建都,便于防备北方。所以迁都北京是为了防御北方。有人说: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躲避曾经的血雨腥风。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靠强取豪夺才获得帝位的,在争帝位的过程中,他的双手可谓沾满了别人的鲜血,虽然最后获得帝位,但终究内心不安。因这种不安心理,他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
这三个原因是朱棣的真实原因吗?我们不敢断定,但更权威的原因是下面这一个。
朱棣可是个十分聪明的皇帝,他之所坚定地迁都北京,必有其深谋远虑之所在。大家想想,北京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它可是辽、金两朝的都城。不仅如此,北京还是元朝的首都大都的所在,元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元朝是一个以北京大都为中心,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它的版图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最强盛、最大的,它不仅仅继承辽、金控制了北京和以北的地区,同时以北京为中心控制了江南、西南、东南广大地区。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都选择北京作为都城,这一事实不得不让朱棣有所考虑啊。
从历史来看,朱棣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帝,他不甘于平凡,而想做一个千古名王,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迁都北京是他实现这一雄才大略的步骤之一。
‘陆’ 列举明朝建国的皇帝和迁都北京的皇帝
建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迁都北京的是明成祖朱棣,即永乐皇帝。朱元璋死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文,(本来想传给长子的,结果长子早逝),1399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攻入南京,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
‘柒’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谁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三》:永乐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上以北京郊社、宗庙及宫殿成,是日早躬,诣:太庙奉安五庙,太皇太后神主;命皇太子诣,天地坛奉安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神主;皇太孙诣,社稷坛奉安太社太稷神主;黔国公沐晟诣,山川坛奉安山川诸神主。礼毕,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意义
朱棣迁都北京,也就意味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及其周边的大片地域成为明朝的统治核心,这也是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以朱明皇室为首的中国古典汉族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程度。
而定都北京,在北元政权依旧在草原纵横而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同时也伴随着蒙古瓦剌的南侵及建州女真的崛起,“天子守国门”也就成为终明一朝的政治特色。
‘捌’ 明朝在哪个皇帝迁都北京的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的。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8)哪个皇帝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明成祖迁都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其一,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其二,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唯恐结怨太深,有损执政基础。从稳固皇位考虑,返回其发迹之地似乎更为有利。
‘玖’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先定都北京
第一个建成定都北京的中国皇帝是 元世祖忽必烈 。
(一)第一个建都在北京地面并有“皇帝”称号的是前燕慕容俊。
前燕二年(350)二月,前燕国王慕容俊乘后赵内乱,自龙城(今辽宁朝阳)南伐。三月,攻陷蓟城,以之为前燕国都,修建太庙,宫殿,并沿用燕昭王碣石宫旧名。这时候慕容俊仍然接受晋穆帝的册封,所以还是诸侯。
前燕元玺元年(352)十一月,慕容俊在中山正式称皇帝,都蓟城,国号大燕,建元元玺。但五年后,慕容俊就迁都往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蓟城作为前燕王都和帝都共8年。
慕容俊是第一个在北京地面称皇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