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个皇帝迁都北京的
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1)哪个朝代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背景
迁都前的南京
自唐朝以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位于江南的南京和其上下游的采石、瓜洲一起构成的江防体系是保证南京安全的直接屏障。南京自身的地理条件也十分优越。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作为基地,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迁都前的北平
北平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北平在全国的地位日渐显着。北平是辽的南京,金元两代的故都。
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克元大都,大都改称北平。徐达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开封,平毁了元朝宫殿,其在旧址堆土筑成景山;为了便于防守,将北面城垣南移。由于运河淤塞,南方的物资主要改由海运和陆运转运。这样,原本繁华的元朝京师大都城变成了一座相对冷清的北方边城。
迁都后的影响
1、政治和军事:大都陷落、元朝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唯恐结怨太深,有损执政基础。从稳固皇位考虑,返回其发迹之地似乎更为有利。
2、经济: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相当明显。北平的营建使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
2. 北京曾经做过几个朝代的首都
曾以北京为首都的朝代共有10个。
(2)哪个朝代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历史首都的变迁:
夏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南),又东迁商丘(今河南商丘),又迁都纶城(今河南商丘东)。
商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西迁嚣(今河南郑州),后又西亳(今河南洛阳),后又迁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后又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
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都雒阳(今河南洛阳)。春秋时期。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郑都圃田(今河南郑州)。陈都淮阳(今河南淮阳)。蔡都新蔡(今河南新蔡)。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战国时期。韩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
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号曰五都。
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陪都许昌(今河南许昌),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西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西魏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魏都邺(今河南安阳)。
北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齐都邺(今河南安阳)。
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李治、李哲、李旦、李隆基、李柷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武周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五代-----后梁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都洛阳。后晋都洛阳,后迁开封(今河南开封),后汉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周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
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辽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
西夏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南京(今河南开封),末迁归德(今河南商丘)。
南宋都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迁行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迁顺天府(今北京)。
清初都北京(今北京)。
民国都南京,后迁北京,最后又回到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北京(今北京)。
3. 历史上以北京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金朝(1153-1214年),一共61年,后迁都汴梁。
元朝 忽必烈 (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
明朝 朱元璋 在公元 1368年在应天府(今南京)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后因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年号永乐.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清朝.努尔哈赤 1616年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 )1644年,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
民国(1912-1928年),一共16年,后改变成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共1949 到如今
4. 明朝在哪个皇帝迁都北京的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的。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4)哪个朝代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明成祖迁都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其一,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其二,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唯恐结怨太深,有损执政基础。从稳固皇位考虑,返回其发迹之地似乎更为有利。
5.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曾经在这里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属卢龙节度史节制。
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蓟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城市,后燕国打败蓟国,后迁都蓟,称为燕都或燕京。
辽朝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南京,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开泰元年改号燕京。
金朝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此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6. 北京是哪几个朝代的都城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7. 哪些朝代曾经迁都北京 或从北京迁都别处
北京 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 春秋 战国时期 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 蓟 。
* 辽代 为陪都,称 燕京 。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 中都 。
* 元朝 为 大都 。
* 明朝 自 永乐帝 起为首都,称为 京师 。
* 清朝 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 时期,当时称 北平 。
* 现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首都。
第一个建都在北京地面并有皇帝称号的是慕容俊。
前燕二年(350)二月,前燕国王慕容俊乘后赵内乱,自龙城(今辽宁朝阳)南伐。三月,攻陷蓟城,以之为前燕国都,修建太庙,宫殿,并沿用燕昭王碣石宫旧名。这时候慕容俊仍然接受晋穆帝的册封,所以还是诸侯。
前燕元玺元年(352)十一月,慕容俊在中山正式称皇帝,都蓟城,国号大燕,建元元玺。
但五年后,慕容俊就迁都往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
慕容俊是第一个在北京地面称皇帝的人。但是他的地盘很小,所以也有人不把他算在正统的皇帝之列。
第一个长期在北京地面办公、有皇帝称号的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公元938年,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以幽燕为南京,名幽都府,后来曾改为析浸府。
公元940年春,辽太宗到南京举行“入阁礼”,接着检阅骑兵和步兵。
但终辽一代,首都设在上京,大多数皇帝的大多数时间也都在上京办公。
公元1151年,金天德三年,金海陵王完颜亮(金海陵王完颜亮因为统治残暴,在南征时被废黜,贬为海陵庶人,所以他没有皇帝的庙号)下诏迁都燕京。
公元1153年,金贞元元年三月,海陵王正式移到燕京,并诏告中外,正式改燕京为中都,称为大兴府。
所以,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是第一个迁都到北京的皇帝。
明朝的朱棣迁都之前,初期明朝建都南京,南京并非中原城市,所以当时明朝没有进入正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表达回归中原的决心,建立正统的明朝!
8. 历史上有哪些朝代以北京作为都城
商周时期,出现了燕、蓟两个小国。燕都在今房山境内,蓟都蓟城位于今市区广安门一带。燕灭蓟后,迁都蓟城,使蓟城变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即北京城的最早前身。它的城址邻近古代永定河渡口,地处数条大路交会处,是当时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与中原、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辽河下游平原相通。交通优势成为影响蓟城诞生和发展的地理基础。随着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北方强国,北京地区变为燕的核心地区,蓟城成为北方的一个重要都会。
自秦至唐末,蓟城始终是北方的战略要地和经济、政治中心。秦代蓟城为广阳郡治,是秦联络东北地区的门户和边地重镇。西汉袭秦郡县,封王治蓟,并于蓟设置幽州刺史,蓟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方的大城市。东汉初,废广阳郡入上谷郡,后复郡。三国魏改广阳郡置燕国,在近郊兴建戾陵遏与车箱渠,开北京地区水利事业之先声。隋炀帝时又开凿永济渠,沟通中原与涿郡(治蓟),以利运输。唐代,蓟城改称幽州,商业、手工业兴盛。
五代以后,蓟城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辽设置析津府,又于938年定幽州为陪都,名南京。金灭辽、北宋后,在1153年迁都于此,改名中都,并置大兴府。北京上升为半个中国的统治中心。金中都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至元代,忽必烈在旧中都城东北郊修建新城,称作大都,并于北京地区设置大都路,从此北京成了全国性的都城。14世纪中叶,朱元璋灭元建明,建都南京,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为加强北方防御,迁都北平,改名北京。明代基本奠定了现今北京城的轮廓和郊区村落的分布。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
辛亥革命后,北京一度为北洋军阀统治中心。1928年归国民党中央政府统治,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北平改称北京,定为首都。
9. 定都北京的朝代有哪些
1。战国的燕国的都城在今北京附近。
2。金朝时北京为中都。定都北京。
3。元朝忽必烈也在北京定都叫大都。1368年改大都为北平府;
4。1403年明朝明成祖朱棣将他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也叫北京。后来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5。清朝顺治帝也把北京定为首都。
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把北平改为北京定都
10. 北京在哪个朝代开始建都
战国时期的燕国最早建都。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部分介绍如下: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10)哪个朝代迁都北京扩展阅读:
燕国介绍: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着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