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平为什么改名北京

北平为什么改名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5-20 03:43:19

❶ 新中国时,北平为什么改名为北京

1、1949年北京成为了中国的首都,把北平改回北京称谓是因为,北平一词有很浓重的政治和歧视意味,北平最早是隋朝叫的,有平乱而统一之意,新中国建立后,又改为北京,表明了新中国反对歧视少数民族的内涵。

2、“平”是平定的意思。1924年北伐战争结束,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的老巢——北京被国民革命军占领了,为了纪念北伐战争的胜利,把北京改为“北平”,意为把北方平定了。

3、把平改为京是因为,北京的称谓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的,当时中国有三个首都:金陵,大都和凤阳,为了区分这三个首都,将元大都改名为北京,金陵改为南京,凤阳改为中都。

(1)北平为什么改名北京扩展阅读:

北平简史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

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

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❷ 为什么将北平改为北京呢

北平简史: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
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
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❸ 民国时期北京叫北平怎么回事

1928年,南京政府宣告成立,有人提出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北京不宜为”京“,所以将北京改为了“北平”。

北京其实原来一直是叫北京,这个叫法从元朝就开始。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覆灭,袁世凯统治时期还是叫北京,袁世凯死后导致了军阀混战。

后来蒋介石领导北伐,革命军攻占北京,北京由张作霖的北洋政府统治,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优秀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

1928年,北洋政府大帅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炸死,由大帅的儿子张学良接手了他的位置,同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于南京政府。

此后南京政府宣告成立。南京政府宣布告成之后,有人提出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北京不宜为”京“,所以将北京改为了“北平”。

(3)北平为什么改名北京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❹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呢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被称为北平,一次是在明朝,一次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明朝初年,朱元璋封其第四子朱棣于北平府(即今北京所在地),1403年,朱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其后朱棣宣布迁都北京,顺天府因而也习称为北京。


❺ 北平为何要改为北京呢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它既现代又古老,它虽然是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却仍然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比如四合院、比如故宫博物院。它的建城史悠久,其名称也历经了多次变迁,根据考证,它的曾用名和别称多达二十多个。历史上,它曾两次将名字“北平”改为“北京”,这是为什么呢?

至于第二次,我们要先看看为什么1928年,民国政府会将“京兆”改名为“北平”。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北伐,6月,革命军进入北京。占领北京后,一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已经定在南京;二是为了防止北洋军阀的死灰复燃,于是,“北平”这一名称再次出现。后来新中国即将建立,首都已经定在北京,因为不存在已有首都的问题,北平理所当然的被改回北京,并沿用至今。

其实两次改名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且原因都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摆脱上一朝或上一代的旧势力残留,首都被定在了北京,因为稳定和谐的新时代建立,自然不需要“平”这样一个有着战争痕迹的名字,“北京”意思明了,简单准确,非常适合用来命名。

❻ 为什么北京要改为北平(民国时)

原因:

1928年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1930年6月,设北平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

这一时期,北京尽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关键的优势,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此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已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取得北京,并重新更名北平。京有京城之意,也曾被侵华日军加以利用,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更其名为北平也在情理之中。

(6)北平为什么改名北京扩展阅读

建制沿革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

❼ 北平是哪一年改为北京的,是什么原因改的

据北京档案史料记载,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北征,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1427年(明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清兵进关,又在北京定都,于是,明清两代长达500年之久,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帝国主义者阴谋炸死。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北京事务。阎锡山进驻北京后,南京政府于15日宣布“统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由此可见,北平名称最早出现于1368年,而北京名称最早出现于1427年,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尽管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❽ 新中国成立为何要把北平改名为北京。

1.它本来就叫北京,这是复其本名
2.平是“和平”“平安”的意思
3.把“平”改回“京”是因为新中国定都于北京,“京”就是国都。

❾ 北京为什么叫北平

“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

后于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日伪政府又将北平特别市改为北京市但并未得到中国中央政府和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



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始于1948年11月18日。当时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即将开始。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谈判,先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北平正在被军事包围。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李炳泉一起,带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到河北省三河县平津前线司令部所在地,与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进行了谈判。

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当时傅部主力35军被歼,平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傅作义派周北峰、张东荪到河北蓟县八里庄,同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

第三次谈判是1949年1月14日至17日。14日上午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当天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到河北省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谈判取得了成功。

❿ 北京建国以前叫做北平,可为什么后来改名叫做北京呢

北京称为北平,并非是民国迁都南京后才改称。北平这名字出现于明朝初年,比北京这名字还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实即今日北京城,后来朱元璋于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攻占大都,将蒙元逐出中原。由于明朝定都应天(南京),大都光复后再不是中国首都,遂改称为北平府。其实北京称为北平,并非是民国迁都南京后才改称。北平这名字出现于明朝初年,比北京这名字还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实即今日北京城,后来朱元璋于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攻占大都,将蒙元逐出中原。由于明朝定都应天(南京),大都光复后再不是中国首都,遂改称为北平府。明太祖在位时,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是为明成祖,明成祖于登位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为北京,至永乐十八年更由应天迁都北京。应天之后降为陪都,由于在京师北京之南面,故称为南京。公元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消灭北京的北洋军阀政权,由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将北京名字改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由于定都北平,才改北平为北京。明太祖在位时,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是为明成祖,明成祖于登位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为北京,至永乐十八年更由应天迁都北京。应天之后降为陪都,由于在京师北京之南面,故称为南京。公元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消灭北京的北洋军阀政权,由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将北京名字改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由于定都北平,才改北平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