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什么时候立秋
扩展阅读
北京现在疫情有多少病例 2025-07-26 14:28:09
福州哪里可以看激素脸 2025-07-26 14:04:28

北京什么时候立秋

发布时间: 2022-05-22 09:15:10

① 请问今天几点钟立秋

根据老黄历显示,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下午14:53:48,农历为辛丑年六月(小)廿九,星期六,现在距离今年立秋到来还有3天3小时41分18秒。而2021年立秋结束时间为8月23日,05:34,不过立秋之后,并不是全国大范围的都会进入秋天,像华南地区此时还是比较炎热的,立秋之后,广州8月8日的气温在27-35度之间。但北方地区立秋之后,温度会有所下降,哈尔滨8月9日气温在15-24度之间,明显比立秋前的气温下降了很多。下面一起来看看往年立秋时间。看今年是晚立秋还是早立秋吧!

② 什么时候立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时立秋。2019年立秋的日期: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北京什么时候立秋扩展阅读

立秋饮食注意: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2、立秋后要少吃西瓜

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③ 今年几月几日几点立秋

2021年立秋节气时间是 公历2021年8月7日14点37分,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九号。
立,指的是开始的意思,秋代表着庄稼成熟。它是属于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13的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日期一般在农历每年六月底或者七月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测得这个时令的由来了,到了宋朝,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规定的时辰一来,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习俗是什么
1.咬秋:就是吃瓜,人们认为立秋时吃瓜类食品,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泻。
2.贴秋膘:到了寒冷的季节,要储存一定的能量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因为有了这种说法。据说在北京地区,酱肘子常常卖脱销,烤肉馆子也要排起长长的队,大家都聚在一起分享。
3.吃饺子:北方居民习惯在这个节气吃饺子,还有包子等美食,也被称为“抢秋膘”。

立秋节气的祝福语
1、马上就要秋天了,祝你淡忘了夏日的酷暑天,迎来了秋日的开心颜,愿秋风送爽,带给你深深的向往;秋雨绵绵,送给你丰收的笑颜。愿你在这个冬天不再孤单。立秋快乐!
2、桂花的芬芳悠悠荡漾,缠绵的秋韵醉满心房,婉转的秋声耳旁回荡,绝美的秋光融成诗行,祝福的短信送达身旁,愿你立秋快乐又安康,幸福的生活万年绵长。
3、立秋到了,秋天携着清凉的秋风,带着绵绵的秋雨翩翩而来;秋天穿着黄色的衣裙,带着丰收的祝福翩翩而来;秋天唱着快乐的歌谣,跳着幸福的舞蹈翩翩而来。秋天带给你别样的心情,别样的快乐。祝立秋幸福,万事大吉。

④ 几月几日开始才算是秋天

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

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2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物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季节转换涵盖多方面气候特征,如果单以气温来作为判定入秋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⑤ 2020年什么时候立秋

北京时间8月7日9时6分迎来“立秋”节气,夏尽秋来,金风渐至,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专家表示,作为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此时节“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立了秋,把扇儿丢”,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也称“七月节”。

罗澍伟还说,“暑伏”时节,天气炎热,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苦夏”现象,“立秋”至则需“贴秋膘”。据说,“贴秋膘”的习俗源于清代,最初就是“立秋”之日吃伏天里断供的“爆烤涮”。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供应的充裕,诸如白切肉、红烧肉、炖鸡鸭、红烧鱼等常见于“立秋”时的百姓餐桌。

(5)北京什么时候立秋扩展阅读: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⑥ 立秋是什么时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1][2]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1]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开始,收获的季节
气候特点
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
秋季
快速
导航
天象变化气候特点节气风俗农事相关三候解释节气文化饮食养生
季节划分
天文法
精选片单 关于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
关注01:22
一分钟带你了解立秋节气。
4.7万次播放 | 4个视频
依据天体运行划分: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135°)为始点,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后,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季节转换,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1]
气温法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据此,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气温法划分的秋季,意味着天气凉爽了。近代这种以气温变化划分的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北方地区)。[3]
天象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太阳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该方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135°时为立秋节气,于公历8月7-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历的“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2]

⑦ 8月何时进入立秋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21时31分迎来“立秋”节气,末伏夏尽,凉风渐至。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摄氏度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按这个标准,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各地天气依然很热。“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⑧ 立秋的准确时间如何确定

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气象变化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所以,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气候差别大,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暑热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⑨ 立秋时间是几点

2019年立秋时间:2019年08月08日 03:12:57。

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

甫入立秋,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有“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的说法。

⑩ 立秋节气是北京时间几点钟

2016年立秋时间:公历2016年8月7日 09:52:58,农历是 2016年七月初五日。
"公历2016-8-7"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6年8月7日星期日狮子座
农历:猴年 七月 初五日
四柱:丙申 乙未 辛酉
节气:立秋 中伏第12天
生诞: 二十八宿:氐 甲子纳音:石榴木
距离今日:还有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