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糕点老字号有哪些
北京糕点老字号:
1、大顺斋
糖火烧是应该说老字号都有,但各有特色,大顺斋的糖火烧馅儿料足,咬一口满嘴的甘甜,红糖芝麻酱充满口腔的感觉太幸福了。牛舌饼那叫一个酥,酸酸甜甜的果酱,配上酥酥的外壳,入口感觉好极了。
❷ 北京老字号都有哪些
北京老字号(Peking's
time-honored
brand)一览表
柳泉居
1567年
黄酒铺
大顺斋
1640年
糖火烧
烤肉宛
1686年
烤牛肉
同仁堂
1669年
药铺
都一处
1738年
烧麦
天福号
1738年
酱肘子
信远斋
1740年
酸梅汤
砂锅居
1741年
京味白肉、沙锅
正明斋
1751年
糕点
白魁老号
1780年
清真
一条龙羊肉馆
1785年
涮羊肉
长春堂药店
1795年
药铺
马聚源
1817年(1811?)
帽
龙门醋坊
1820年
醋
同和居
1822年
家常菜、三不沾
谦祥益
1830年
丝绸布匹
大成斋鞋店
1842年
布鞋
同春楼
1842年
山东风味
正阳楼
1843年
螃蟹、涮羊肉
烤肉季
1848年
烤羊肉
宝兰斋
1851年
奶油类糕点
内联升
1853年
鞋
鸿宾楼
1853年天津,1953进京
清真风味
便宜坊
1855年
焖炉烤鸭
步瀛斋
1858年
鞋
惠丰堂
1858年
山东风味
天兴居(会仙居)
1862年
炒肝
老正兴
1862年上海,1956年进京
上海风味
全聚德
1864年
挂炉烤鸭
泰丰楼
1876年前后
山东风味
张顺兴刻刀铺
1880年
刻刀
吴裕泰
1887年
茶叶
丰泰照相馆
1892年
照相
瑞蚨祥
1893年
丝绸布匹
荣宝斋
1894年
字画
东兴楼
1902年
山东风味
厚德福
1902年
河南风味
全素斋
1904年
宫廷素菜
成文厚
1904年济南,1935年进京
帐簿文具
张一元
1910年
茶叶
精益眼镜
1911年于上海
眼镜
庆仁堂药店
1912年
药铺
同升和
1912年天津,1933年进京
鞋帽
东来顺
1914年
涮羊肉
来今雨轩
1915年
红楼风味
亨得利
1915年镇江,1927进京
钟表
戴月轩
1916年
文房用具
庆林春
1917年
茶叶
瑞珍厚
1917年
清真风味
功德林
1922年于上海1984年进京
素菜
乐仁堂
1923年
药铺
五芳斋
1924年
江苏风味
森隆饭庄
1924年4月17日
江苏风味
丽丰祥
1924年8月18日
丝绸布匹
仿膳饭庄
1925年
宫廷菜
锦芳小吃店
1926年
京味小吃
普兰德
1927年上海,1956进京
洗衣
同春园
1928年
山东风味
萃文阁
1930年
字画篆刻
泽园
1930年
山东风味
等等。
❸ 北京城都有哪些老字号
1、峨眉酒家
北京人下馆子,去同和居必点三不沾,上鸿宾楼必点红烧牛尾,来峨眉酒家为的就是那一盘“荔枝口”的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不算什么小众菜,随便走进一家馆子,翻开菜单准有它,而且一家一个味儿,但吃来吃去觉得还是峨眉酒家的最好吃,并且无人能及。
夹一块鸡丁,入口先甜后酸、略有椒香,咸鲜还稍带点麻口。一盘宫保鸡丁吃完,这时候往盘里看“只见红油不见汁”,就说讲究不讲究吧!
人均:93元。
地址:北礼士路58号。
2、烤肉季
旧时,在京城专卖烤肉的有三大家,分别是“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现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还在经营,老辈儿嘴里常提到的“南宛北季”。
烤肉季的的烤羊肉香嫩可口、不膻不柴、吃多了也不会觉得腻,尤其是用刚出炉的芝麻烧饼加上满满的肉,擎好吧您内。还有个小吃法,就是往里放上点辣椒油,一口下去更香了。
但过节就不推荐您上烤肉季了,总店(什刹海店)和分店(鲜鱼口)都在景点,咱就不上那挨挤去。您要真馋这口了,刘记炙子烤肉 、揽月斋、 烤肉刘、厚味居都不错,可以尝尝。
人均:125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东沿14号。
3、柳泉居
“刘伶不比渴相如,豪饮惟求酒满壶。去去且寻谋一醉,城西道有柳泉居。”柳泉居是咱北京着名的八大居之一。在很多越做越一般的老字号中,柳泉居全是一直保持着水准。
人均:123元。
地址:新街口南大街176号。
4、大地西餐厅
过去,没几个人去得起老莫,但大地西餐厅就不一样,菜的种类不输老莫,最重要的是价格还算优惠,小年轻约会都爱来这儿,说不好您爸妈就在大地约过会呢~您要赶饭点来大地,能看见不少上岁数的顾客,都是这里的老主顾。
来这儿,要不知道点什么也别着急,往旁边桌瞅瞅,几乎桌桌都会点的罐焖牛肉和奶油烤杂拌,还有红菜汤也别落下,每一道菜都是俄式风味与北京口味的完美结合。
人均:119元。
地址:西四南大街44号。
5、烤肉宛
老北京都知道上烤肉季吃烤羊肉,去烤肉宛吃烤牛肉。烤肉宛是咱北京最老经营烤肉的店,与又一顺、鸿宾楼、民族宫清真餐厅并称西城清真四杰。
吃过的人肯定记得那个味道,溢油荡香,不敢说现在烤肉宛的烤牛肉有多牛,但过去他家的牛肉鲜嫩程度能跟豆腐一决高下。薄片均匀的牛肉片,配以香油、酱油、虾油、料酒、姜汁、白糖、味精、葱丝、香菜等佐料,再往炙子上那么一烤,鲜香四溢,任谁闻了那味道,都会走不动路。
人均:108元。
地址:南礼士路58号。
6、砂锅居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冷了就总想吃点热的东西,这时候来砂锅居吃上一个肥而不腻,汤纯味厚,热乎乎的砂锅白肉。一口热汤下肚,从胃暖到心,嘴里还留着香。
人均:111元。
地址:西四(缸瓦市)南大街60号。
7、同春园
同春园八大春之一,松鼠鳜鱼是他家最有名气的菜品之一。“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说的就是同春园这道菜。
他家的松鼠鳜鱼火候焦嫩适度,汁芡甜酸适口,刀工错落有致,上桌浇汁后吱吱做响,又因鱼竖伏盘中,像只俯首缓行的松鼠,于是便有松鼠鳜鱼这样的名字。
人均:134元。
地址: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
8、马凯餐厅
马凯餐厅除了是家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馆子,还是装着老一辈的青春记忆和小一辈的童年回忆的场所。听家里老一辈儿,那一年拿着刚发的工资来马凯,没怎么点菜,就花了自己半个月的工资。
这里的招牌菜有东安子鸡,毛氏红烧肉、鳜鱼两吃、响油鳝糊、麻酱糖饼.。重回地安门的马凯涨了不少钱,有瓷笑称都快吃不起了。
人均:131元。
地址:地安门外大街29号。
9、鸿宾楼
鸿宾楼是京城响当当的清真餐饮第一楼。红烧牛尾、芫爆散丹,都是他家的招牌菜。虽说这红烧牛尾贵了点,但上别地儿看看,还真没几家能达到鸿宾楼这水平的。
人均:156元。
地址: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百万庄路口)。
10、又一顺
在网上看到一句:“只有吃老字号的看家菜,才能咂摸出老北京的京味”每家老字号都有那么几道招牌菜。又一顺作为是东来顺饭庄的支派,承继东来顺风格,以涮羊肉为主,以炒菜为辅。但感觉这些年来这儿吃炒菜的人更多,醋溜木须、它似蜜、芫爆散丹。
人均:82元。
地址:德外黄寺大街西口28号。
❹ 北京老字号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应当舍弃的
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全聚德、都一处、东来顺……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都是经过历史千锤百炼后保留下来的北京老字号。“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清朝时期,这些北京老字号是怎么炼成的?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读史 | 这些北京老字号是如何养成的?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读史 | 这些北京老字号是如何养成的?
01
重视民俗民风发掘商业机会
在语言习俗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民俗事项是求吉、趋福、避祸,对吉利语言和文字的运用则是商人避凶趋吉心态在商业中的反映。
以店铺字号为例,一般取隆、裕、丰、茂、盛、永、舜、祥、和、聚、泰、光、兴、恒、福等象征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字眼。
又比如谚语,商人则利用这种形式将生意经、行规店规等表达成一种特殊的商业谚语,如“一台无二价,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旧账不过年”等,都是商人经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商业活动中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在节庆习俗上,年节时讲究送礼并以食物为大宗,因此北京的各种食品商店也会很好地根据时令节日做生意,比如元宵节照例是提前准备好大量的汤元,端午节提前备好各色粽子,中秋节则自然少不了各种口味的月饼。
此外,人们在年节时有贴春联的习俗,这也被商人借鉴而产生了店铺楹联,而且为了提高知名度往往会请一些社会名流执笔,这种宣传形式的功能与招牌类似,对丰富和发展商业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读史 | 这些北京老字号是如何养成的?
02
积极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的出现和长期稳定的商业发展历史为老字号的出现培养了条件。在北京数百年的商业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逐渐分化,不同行业的专业性逐渐加强,市场竞争激烈,商人们逐渐出现了品牌意识。
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内的几大繁荣的商业区常年不衰,比如老北京人总是用“东四、西单、鼓楼前”的概括,作为繁华商业区的代表。这些商业区为老字号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地理环境,北京的各家老字号基本都在这些商业区内。
如前门外地区有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叶店、全聚德烤鸭店、都一处烧麦馆、正阳楼饭店、长春堂药店、广和楼戏园、新大北照像馆、天兴居炒肝等;
东四地区有永安堂药店、白魁饭庄等;西单地区有天福号酱肉、烤肉宛、天源酱园、桂香村食品店、长安大戏院、首都电影院等;西四地区有同和居饭庄、砂锅居白肉馆、成文厚账簿店等;
王府井地区有亨得利钟表店、盛锡福帽店、同升和鞋店、大明眼镜店、萃华楼饭庄、东来顺饭庄、全素斋素菜馆、稻香村食品店等;菜市口有鹤年堂药店、谭家菜馆等;琉璃厂有荣宝斋、来薰阁、一得阁等。这些老字号是北京商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商业经济繁荣发达的历史印证。
还有的商家别出心裁,反其道行之,悬挂一些与所经营业务无关的物品作为幌子,从而造成特殊的广告效果。如天合成商铺经营绒线、梳子等女性用品,但却在店面门户悬挂一个烟袋锅作为幌子,这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纷纷进入店内一探究竟。结果,天合成在北京城内家喻户晓,市民都知道有一家“大烟袋锅”绒线铺。
读史 | 这些北京老字号是如何养成的?
03
丰富的营销手段
为招揽顾客,清代北京的商家不惜在招牌上投入重金,以达到广告效果。有的商家为彰显阔气,招牌甚至高达数丈,夜间在其上悬灯数十盏,有如白昼;还有的商家则直接以黄金装点门面,以显示商店财力雄厚,经营稳定,不会突然关张,从而取得顾客信赖。到了清末,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也成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1907年创刊的《政治官报》明文规定允许“代登广告”,并制定了广告章程,随后各大报纸也都刊登商业广告。
清代中后期,西方商业经营者将大量中国本土商品加以改良又销售至中国,如所谓的洋绸、洋缎、洋纸、洋镜、洋瓷等都普遍受到市民的欢迎。
在这种冲击下,晚清的从商人员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营销策略:一些经营者为方便外地顾客购买携带,会无偿提供各种美观而实用的包装用具;在客人选购商品时,店员们会态度友好地向顾客介绍适合他们的商品。
另据时人对北京茶叶铺的记载,称其“最讲究门面,早年行里,量门面之大小,可以取货物之多寡,后来多有虚张声势的,所以人家也就不听那套啦。”虽然这一评价略带贬义,但从中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商人已经懂得运用夸张的广告效应来推销宣传自己,从而扩大商品的影响力。
读史 | 这些北京老字号是如何养成的?
04
独树一帜的叫卖
北京城内的行商小贩,或推车、或挑担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由于不像店铺能够悬挂招幌,因此叫卖或是使用某些能发声的乐器,就成了此类商人最好的广告方式。
由于北京戏剧文化浓郁,因此叫卖者往往字正腔圆,还要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后一句要有韵尾,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吐字清晰能使叫卖声清晰易辨。运用腔调与京城文化巧妙融合,还能使叫卖声朗朗上口,更“接地气”。
北京的估衣商人无论叫卖还是和顾客交谈,都是带有特色腔调,所谓“远闻叫声卖,宛转颇可听。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估衣商人的这种特色的叫卖和交谈方式成为北京商业的一大景观,而且也广受欢迎。
北京是清代最为发达的商业城市,这种商业的繁荣,既与北京是全国的首都相关,又和北京商人独特的经营艺术密切相关。北京商人的经营模式,向来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视诚信、礼貌待客;同时还能极具市场意识敏锐地发觉市场需求。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商人们既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又有力地促进了北京商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❺ 北京大栅栏商业街有哪些着名的老字号店铺
大栅栏的店铺是在庚子大火之后,经过修复或重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新开业的。
从清朝末年至北京解放前夕,大栅栏里路北从东往西的店铺主要有滋兰斋糕点铺、晋昌果局、有福来纸烟店、文魁斋糖葫芦铺、天成信绸布店、东鸿记茶庄、聚兴烟店、聚庆斋悖悖铺、瑞蚨祥绸布店、二妙堂冷食店、庆乐戏园、吴德泰茶庄、同济堂中药铺、盛祥新衣庄、聚兴烟店、厚德福饭庄、晋阳会馆、广盛祥绸布店、凤翔金店、豫丰关东烟店、一品斋靴鞋店、大香宾饭店、广生行化妆品行、老德记大药房、瑞蚨祥皮货店、美华鞋店、香云阁香蜡店、西鸿记茶庄、瑞蚨祥西号、老九霞鞋店、大昌源鞋店、广德楼戏园、永顺和干果铺、屈臣氏药房、永和茶汤铺、聚顺和干果铺、永利果局等。
大栅栏里路南从东往西的店铺主要有长和厚绒线店、逸民药房、长盛魁干果店、四箴药房、精明眼镜行、东兆魁帽店、天蕙斋鼻烟铺、及时钟表店、恒义钟表洋货店、协盛祥新衣庄、宏仁堂药铺、德昌帽店、瑞蚨洋货栈、步瀛斋鞋店、华美药房、三庆戏园、三盛荷包店、张一元文记茶庄、东方鞋店、同仁堂乐家老铺、达昌眼镜行、聚文斋帽扇庄、欧美大药房、聚明斋帽扇店、德隆皮货店、老美华鞋店、云香阁香蜡店贸栈、鬃银号、华盛顿钟表行、生大漆店、达仁堂药铺、大观楼电影院、兴顺纸烟行白敬字眼药房、远东帽店、万顺果局、信增钟表行等。
在大栅栏街内的老字号有祥义绸布店、聚庆斋饽饽铺、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皮货店、厚德福饭庄、豫丰关东烟店、一品斋靴鞋店、老德记大药房、屈臣氏药房、长和厚绒线店、长盛魁干果店、精明眼镜行、东兆魁帽店、天蕙齐鼻烟铺、步瀛斋鞋店、张一元文记茶庄、同仁堂、宏仁堂、达仁堂以及大观楼电影院等20多家店铺。
❻ 北京有哪些老字号
1738年 酱肘子
信远斋 1740年 酸梅汤
沙锅居 1741年 京味白肉、沙锅
正明斋 1751年 糕点
白魁老号 1780年 清真
一条龙羊肉馆 1785年 涮羊肉
长春堂药店 1795年 药铺
马聚源 1817年(1811?) 帽
龙门醋坊 1820年 醋
同和居 1822年 家常菜、三不沾
谦祥益 1830年 丝绸布匹
天成斋鞋店 1842年 布鞋
同春楼 1842年 山东风味
正阳楼 1843年 螃蟹、涮羊肉
烤肉季 1848年 烤羊肉
宝兰斋 1851年 奶油类糕点
内联升 1853年 鞋
鸿宾楼 1853年天津,1953进京 清真风味
便宜坊 1855年 焖炉烤鸭
步瀛斋 1858年 鞋
惠丰堂 1858年 山东风味
天兴居(会仙居) 1862年 炒肝
老正兴 1862年上海,1956年进京 上海风味
全聚德 1864年 挂炉烤鸭
泰丰楼 1876年前后 山东风味
张顺兴刻刀铺 1880年 刻刀
吴裕泰 1887年 茶叶
丰泰照相馆 1892年 照相
瑞蚨祥 1893年 丝绸布匹
荣宝斋 1894年 字画
东兴楼 1902年 山东风味
厚德福 1902年 河南风味
全素斋 1904年 宫廷素菜
成文厚 1904年济南,1935年进京 帐簿
❼ 北京有哪些传统饮食老字号
在京城,许多肉类食品形成了属于北京所特有的传统风味,有些还变成了享誉京城的老字号。如酱牛肉、酱羊肉、酱猪头肉、酱肘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月盛斋就是以酱牛肉闻名京城的老字号。月盛斋开业于干隆四十年(1775年),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户教街(现历史博物馆),是一位名为马庆瑞的回民创办的。
月盛原来是一个肉摊,摆在前门与箭楼之间的荷包巷内,主要经售牛肉等。店铺开设后,取名月盛斋。
月盛斋是根据穆斯林风俗,取"生意像斋月一样兴盛"的吉祥之意。
清朝末年,由于月盛斋的酱牛肉风味独特而名声远扬,并被列为清宫内御膳房的食谱,成了供奉皇室的商号,还有了出入皇宫的"腰牌"。
到20世纪30年代,店铺又增添酱羊肉。新增酱羊肉味道鲜美,配方独特,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喜爱。
月盛斋炖肉用的佐料是祖传秘方,店铺煮肉的汤,不断续水,延续近百年,被誉为"百年老汤";切肉的刀也因世代相传,被誉为"百年老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店铺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而歇业,"百年老汤"也被倒掉。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1958年,因扩建天安门广场,店销迁到前门外大街;"文革"中间,店铺曾改称"北京市酱牛羊肉商店",后又改称"京味香"商店;1994年,店铺恢复"月盛斋"老字号,并在南郊建有1200平方米的酱牛羊肉生产车间,以供应首都各阶层人需要。
复顺斋也是一座自产自销酱牛肉的老字号,其创办历史已有300多年。
复顺斋位于前门外大栅栏粮食店街北口。清康熙年间由刘氏家族创办,因此,人们称之为"刘家老铺",原址在前门外大栅栏门框胡同南口。
复顺斋的酱牛肉,无论是肉质、色泽,还是加工方面,都堪称一流,清代被选作宫中御膳佳肴,曾有"味冠京华"的美名。
1949年后,复顺斋为保存和发展民族传统风味食品的生产,将其门市部迁至现址,生产车间迁至粮食店街南口。经过对铺面的扩展和整修,以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使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并继续保持着"刘家老铺"的传统特色,深受顾容的欢迎。
京城着名肉铺恒瑞老号位于西单报子胡同口,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一个姓马的人创办的。原址在闹市西单二道街,字号恒顺公。1911年迁至报子胡同口,易名恒瑞老号。
恒瑞老号的酱牛肉是北京有名的特味食品之一。选用嫩牛肉,辅以砂仁、豆蔻、丁香、肉桂、大料、小茴香酱制而成。特点是烂土而不碎,肉质鲜嫩,酱味浓郁,色鲜味美。解放后,增添人员和设备,继承、发展其传统风味食品。
天福号是以酱肘子闻名京城的老字号,于清干隆三年(1738年)开业,位于西单路南复兴门内大街12号。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由山东人刘玉章创办。
天福号是经营生猪肉和熟肉制品的肉食老店,其中以酱肘子最为有名。
天源号原为山东人刘玉章和一个山西人合伙开办,不久,山西人撤股,为刘家独资经营。
据说有一次刘家煮肉时,由于肉煮的时间过长,烂在锅里,他们将软烂如泥的肘子凉凉后出售,顾客觉得别具独特风味。后来刘家就专门烹制这种酱肘子。由于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鲜美"从此名声大震。
清光绪年间,该店的酱肘子被选为清宫御用佳品,清状元陆润库还特为该店题词"四远驰名"。20世纪40年代,因连年战乱,生意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