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大学成立多少周年
扩展阅读
福州象鼻澳哪里好玩 2025-05-26 12:18:05
厦门安家早餐吃什么好 2025-05-26 12:13:12

福州大学成立多少周年

发布时间: 2022-07-30 03:39:03

❶ 福州大学什么时候建校的 什么专业比较硬

福州大学的成立是老一辈福建省领导关爱福建的结果。
建国后,由于台湾没有统一,特别是金门,毛为了持续内战,抵制美国分裂中国的险恶野心,而在厦门和金门进行炮战。当时厦门大学的实力比较雄厚,可谓屈指可数。国家就以保护厦大的人才为名义,把厦门大学理工科大部分迁到全国各地。
山东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东大学组建山大海洋系。
中国海洋大学
前边提到的海洋系在山大迁往济南时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
东南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由此可知,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上海财经大学
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内蒙古大学
1957年,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着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了内蒙古大学。
总之这样做使得福建省理工科人才奇缺,教育部的所做所为,为老一辈福建省领导无法容忍。所以叶飞就决定,保护仅存的厦大理工科师资,就决定建立福州大学。将厦门大学的大部分理科全都转到福州大学。叶飞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组织筹建大学,还多次亲赴数家大学的一些名教授家,请他们来福大工作,着名科学家卢嘉锡就是在他的力邀下,出山担任了福大副校长。
195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办福州大学。张孤梅为福州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当时在厦门大学工作,后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教授,受命来到福州大学,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在创建福州大学的同时,亲手创办了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1984年,化学化工系分为化学系和化工系;2001年5月,作为福州大学学院制改革的成果,在原有的化学系、化工系基础上,又合并成立了如今的化学化工学院。
1960年,从厦门大学物理系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的整个电子物理专业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后来,为了支持福州大学的发展,卢嘉锡带领厦门大学的一半理科迁往福大。
1960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也随之迁往福州),化学系的一批优秀教师也来到福大。厦门大学物理系也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大的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此外,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也迁到了福大。也就是说,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
福州大学数学系创办于1958年10月,原名数学力学系,是福州大学创建初期最早设立的五个系之一。当时开设数学、计算数学和力学三个专业。教师队伍主要由厦门大学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力学和微分方程等专业的教师搬迁而来。1962年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数学专业,学制五年。

❷ 福州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福州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福建有2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福建211大学名单: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福建985大学名单:厦门大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2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

馆藏资源

截止2020年8月,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36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多种,期刊合订本290132册。电子图书123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0种,自建特色数据库7个。馆内大型检索工具收集比较齐全,其中《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等收集齐全,成为福建省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中心。

    ❸ 福州大学成立日期

    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网上一查就有啊

    ❹ 福州大学建立于1958年的哪天

    10月25

    ❺ 福州大学有哪些专业

    福州大学各专业设置:链接: http://zsb.fzu.e.cn/news/news_list.asp?class_id=4&class_name=专业设置

    福大首页:http://fzu.e.cn/
    福州大学招生办: http://zsb.fzu.e.cn/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2008年,福州大学盛逢50周年校庆。学校确立了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正朝着建设我国东南地区强校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院设置

    学校现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培养为主的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紫金矿业学院、八方物流学院。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筹)、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以及至诚学院、阳光学院2个独立学院。

    ●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3个省级重点学科。已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

    ● 办学规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64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660名,本专科生近22200名,此外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近2200名,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65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10万余名。学校为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 党政领导

    校党委书记陈笃彬研究员,校长吴敏生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新民研究员,校党委副书记陈尚义研究员,校党委副书记陈少平研究员,副校长房贞政教授、付贤智教授、范更华教授、王耀华副研究员、高诚辉教授、王健教授。

    ❻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是否为独立学院,怎么不感觉一点都不正规啊

    http://glxy.fzu.e.cn/collegeabout.asp 这是管理学院的官网 估计你也看过了
    咳咳 不正规这话 不爱听,怎么就不正规了~福州大学再怎么,也是个第一批211院校啊,综合的办学实力还是可以的,校长一心想把福大建设成南方清华,虽然大家戏言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南方界定在钱塘江以南,闽江以北,还是很有希望的,哈哈
    至于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因可能有几个:1,福州大学在全国名气真心不大,我想你应该也是个外省的,当初我报之前我也没听说过这个学校,但是看在它在省会城市,并且又是211的份上,就一咬牙一跺脚了,你可能也是和我一样,对于福大的真正实力没有信心。2.福大已经转变成为综合性院校,但是它是理工科出身,所以强项在于工科,比如计算机,化工,土木工程有其出名,真正进入学校,你会发现黑压压一群低于水平线的闽籍男生(小小调侃下他们的身高),管理学院是文科专业,管院有三个专业大类:经济学类,工商与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类,里面倒是男女比例比较协调。但是管理学院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在全国或者在福建省和厦门大学那是没得比的。
    但是、、凡是都有个但是啊,虽然管理学院不是福大的招牌专业,但是招收的分数基本上在福大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进来的人都不是二流货,管院的人都是一帮子脑子比较活泛,性格大气,积极向上的孩纸,作为福大第一大院(2000人),在学校也是够面子够排场常出人才。独立院校?这么多人,能不独立设个院校么?。。另外管理学院至去年也成立了30周年了,前段刚刚风风火火的举办了欢庆会,而福州大学在2008年时候是成立50周年纪念日,所以其实管理学院也是和福大一起成长的,最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向上的道路上。
    以上所述,都是福州大学本一在旗山新校区的相关情况,如果是至诚学院什么的我就不知道情况了。。。。

    PS:看来我的理解有点错了。。。我的独立的意思不是说管院是独立出来的,它是属于福大的,和福大其他17个专业并列的学院,就像楼下所说的,不是独立招生。

    ❼ 福州大学在211高校中处于什么水平

    在福建可能最出名的高校是厦门大学,许多外省的人可能对福州大学闻所未闻,甚至包括的舍友,在高考报志愿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所211高校,在大部分人眼里福州大学都是比较靠后的211高校了。

    自己在福大待了三年,对福大慢慢的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帮忙福大澄清这个看法。福州大学并不是末流的211高校!!!并且发展飞快!!!

    按我觉得如今福州大学在211高校中是水平靠前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❽ 福州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那我不得不吹福大土木院校友黄其森(因为我也土木的哈哈)

    饮水思源,黄其森校友向福大捐赠3亿支持母校发展。

    黄其森在福州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

    “我1980年考入福州大学时,那时候高考录取率非常低,上大学时我只有15岁,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可以说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一生。”

    被教育改变了一生动黄其森,在创业取得成就之后,感恩母校的培养,一次性给予福州大学3亿元的捐赠。

    ❾ 福建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吕底亚女士(Miss Lydia Trimble)为校长。学院预科先租赁仓前山倪厝弄的一处房子为宿舍。
    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址奠基。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请立案。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
    1941年,神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闽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华南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大湖之役胜利了。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的学位。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 清宣统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民国五年(1916)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民国六年(191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
    民国八年(1919)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民国十一年(1922),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
    民国十四年(1925),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
    民国十六年(1927),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
    民国十七年(1928),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
    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
    民国二十六(1937),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
    抗战开始,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
    民国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
    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中国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发动全校绝大部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市民书》。队伍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交《请愿书》。
    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协大举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
    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以应急需。鉴于该所受种种条件限制,对解救本省中等师荒未能大有作为,省政府和教育厅不久又派专人向教育部力陈创办福建师专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着手筹办,6月1日获电准成立,唐守谦被任命为校长,8月1日即正式开学。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满时节,顺流而下迁校南平沙溪之滨的水南后谷。
    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乔迁福建师范教育的发源地-福州乌石山。
    1949年3月,发动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征兵、反征粮声势浩大的游行。
    1949年8月,师专师生迎来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军管会接管了学校,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
    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建师范学院。 国立海疆学校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与台湾岛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创办一所高等院校,为即将回到中国的台湾培养教师和行政人员。
    1944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福建筹建大专学制的国立海疆学校,先设师范和行政两科。8月,选择仙游县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作为临时校舍。1945年1月,开始招生。生源主要来自福建仙游、永春、晋江、漳州及广东揭阳等地。2月,海疆学校正式开学。
    1945年7月,学校奉准迁址南安县九都镇。南安九都时期的海疆学校,师资阵容较大,聘任了有许多知名教授。
    1946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又迁往晋江。
    1947年1月,首届二年制学生毕业,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台湾等地。
    海疆学校自创办之初,就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立校之宗旨。前后实际办学仅仅6年,在全体教职工、校友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载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册。
    1950年,海疆学校停办,师范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2年6月,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前身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这是福建近代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为主的高校,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校址位于福州乌石山西北一带。
    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
    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福建大学。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废止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
    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
    1936年8月,依据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调整各大学相同科系,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归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
    抗战全面爆发后,学院初迁闽清十六都白云渡。1941年4月,再迁浦城大同乡。1942年6月,三迁返回闽清。
    抗战胜利后,私立福建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回迁福州乌石山原址办学。
    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学院奉令办理结束,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组成福州大学财经学院。
    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学财经学院归并厦门大学。 福建省研究院 1939年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设在厦门大学抗战期间的迁校地长汀校内办公,汇聚了一批很有学术建树的专门人才。
    194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令福建省研究所改名为福建省研究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研究院迁址福州。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研究院在各省均不设立分支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可谓独树一帜。在福建省研究院创立和发展的仅十年历史中,前半段处于抗战烽火之中,后半段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
    在福建省研究院工作过的有萨本栋、王亚南、汪德耀、傅鹰、林镕、郑作新、黄震、朱洗、唐仲璋、何景、章振干、傅家麟等着名科学家和学者,以及共产党员杨潮烈士等。
    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厦门大学。
    1951年,福建省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室独立改为新教育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合并为自然科学研究所,归属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1952年,自然科学研究所撤销,所属大部分人员转入福州大学生物系与化学系。 1951年4月,私立福建协和大学(1915-1951年)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1951年)合并成立福州大学。至1952年6月,福州大学先后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1941-1952年)、福建省研究院(1939-1951年)、私立福建学院(1911年-1951年)等单位。经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1953年9月,福州大学改称福建师范学院。
    1969年,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停办,1972年5月复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2003年,福建司法学校(1983-2003年)并入该校。
    200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首批八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出席庆祝大会。
    2012年11月,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和福建省委常委、时任副省长陈桦代表双方签署协议。福建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2012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成立董事会,福建省政府省长苏树林任董事会主席。
    201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由厦门大学牵头,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核心单位参与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入选国家“2011计划”,福建师范大学成为国家“2011计划”核心参与高校。
    备注:以上历史图片资料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校庆105周年纪念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