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多少家玛格丽特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卖干墨鱼 2024-05-04 06:45:40

福州多少家玛格丽特

发布时间: 2022-08-08 09:32:35

Ⅰ 谁知道玛格丽特的详细资料

徜徉在欧洲最古老的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街头,随时会领略到国际都会气息与欧洲传统风格的和谐交融。丰富的文化资产、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哥本哈根浓郁的古都魅力和艺术气息。1996年,这座北欧名城当之无愧的地被评选为欧洲文化首都。为她所独具的不仅是安徒生童话中举世闻名的美人鱼铜像,享誉欧洲的各类艺术场所以及众多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绘画、建筑和音乐成就,还有一位兼具特殊身份的艺术家和设计家——当今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室代表,也是深受丹麦民众尊重和爱戴的国君。在丹麦人心中,“玛格丽特”即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但最先使它名垂青史的并非当朝丹麦女王,而是600年前一位叱咤风云的铁腕女子。她从未登基受封,却被誉为丹麦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她诞生在女性无权继承王位的年代,而后人始终将一个响亮的称谓留给了她——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一世是丹麦国王瓦德玛五世的幼女,嫁给了挪威国王。1375年,瓦德玛五世驾崩。由于国王膝下无男性子嗣,玛格丽特5岁的儿子奥拉夫被推举为新国王,接任外祖父登基,玛格丽特辅佐年幼的国王执政。1380年,挪威国王身故,10岁的奥拉夫子承父位,兼为挪威国王,大权在握的仍然是母后玛格丽特。奥拉夫17岁时病故,雄心勃勃的玛格丽特不甘心就此引退,她巧妙地指定姐姐六岁的儿子埃里希为王位继承人,得以顺理成章地继续掌理朝政。玛格丽特当政时期,丹麦成为北欧卡尔玛三国联盟的霸主,势力蔓及瑞典,同时夺得波罗的海海上霸权。1412年,丹麦和荷尔斯泰因公爵为争夺弗伦斯堡开战,埃里希指挥这场战争并获胜。玛格丽特迁入弗伦斯堡。时值瘟疫肆虐,玛格丽特未能幸免,卒年59岁。

玛格丽特去世后,丹麦日渐衰落。几十年后,德意志奥登堡王朝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在丹麦登基即位。从那时起,丹麦国王只有两个名字——克里斯蒂安和弗雷德里克,这一传统沿袭至今。丹麦当朝女王的父亲即弗雷德里克九世,祖父为克里斯蒂安十世,她的长子自然取名弗雷德里克。1863年奥登堡王朝退出丹麦王室,格吕克斯堡王朝成为丹麦王族。1864年爆发了丹麦历史上最后一场战争——争夺公爵领地石勒苏益格之战。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打败了丹麦,丹麦被迫放弃了在石勒苏益格的全部权益。

二次世界大战中,丹麦遭德军突袭,不战而降。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及王室留在了丹麦。德军侵入丹麦的一个星期后,王储夫妇的第一个孩子玛格丽特·亚里山德丽降临人世。虽然国土失陷,但王室和丹麦民众并没有俯首称臣,他们和德国占领者展开了另一场较量。聪明的丹麦人赢得了政治自治,德国人一旦试图染指丹麦时政,必遭抵制;而德方如若提出任何政治要求,等待他们的只是冗长的谈判。国难当头,克里斯蒂安十世没有失却国君的尊严,他每日骑马出行,不带任何侍从和卫士;在他72岁寿辰之际,希特勒发来了长达165个字符的庆贺电报。克里斯蒂安的复电上却仅有冷冰冰的四个字:谨此致谢。希特勒是否暴跳如雷不得而知,而丹麦人却为国王的气节而欢呼。

二战结束时,玛格丽特公主年仅5岁。当时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捧着柠檬果汁度过二战胜利之夜、不识忧愁的小女孩有朝一日会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王。1944年和1946年,玛格丽特的两个妹妹出生。克里斯蒂安十世去世后,玛格丽特的父亲弗雷德里克九世登基。鉴于国王没有男性子嗣,丹麦政府于1953年提出动议,修改王位继承法案,允许女性继承王位。倡议获得了绝大多数丹麦人的赞同和支持。身为长女的玛格丽特公主成为了女王储。为使女儿日后承担起王室重任,弗雷德里克九世对女儿进行了全面而严格的教育。中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巴黎、伦敦的大学攻读哲学、法律、社会和政治学专业。1965年,玛格丽特在伦敦与法国驻英国大使亨利·蒙佩兹伯爵结识并相爱。两年后,二人在哥本哈根弗雷登斯堡教堂按照丹麦传统习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能在婚礼上尽情翩翩起舞,特别是将四对舞跳得出色,玛格丽特特意让人设计了一款能将裙裾摘掉的礼服,亨利伯爵还专门去上了舞蹈课。当然,对亨利伯爵来说,做未来丹麦女王的丈夫,要学的远不只是优雅的舞步,要去应付的太多了:他学过中文、越南语,现在却要恶补丹麦语;他从小接受的是天主教寄宿学校的严格教育,如今却要一次次地跨入丹麦路德新教教堂,更改国籍和姓氏、头衔更是不言而喻的——亨利伯爵成了亨德里克亲王。一年后,两个小王子弗雷德里克和约阿基姆相继降临人世,亨德里克亲王成了忙碌而快乐的父亲。无疑,他乐于出任这个角色,在哥本哈根最古老的游乐园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亨德里克亲王带着儿子们嬉戏的情景,父子三人一起坐旋转木马和回旋滑道。这幅其乐融融的亲子图为亨德里克亲王赢得了慈父的名声,丹麦人也越来越喜爱这个可亲可近的亲王。

几年后,弗雷德里克九世去世,玛格丽特于1972年1月15日正式加冕登基,逾千年历史的丹麦王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玛格丽特女王虽不掌握任何政治实权,但她极为关心丹麦时政和世界风云,在她的新年讲话中,经常会谈到环保、现代民主制度等颇有争议的话题。然而,真正令玛格丽特二世饮誉欧洲王室的是她的多才多艺。在众多艺术领域里,女王都显露出难能可贵的艺术天赋:她的水彩画和油画在丹麦和瑞典展出,博得一片赞誉;她为托尔金童话故事集《圆环老爷》绘制了全部插图,为安徒生童话剧《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设计了戏装,还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出演的剧目制作了服装和布景。当芭蕾舞团团长向观众介绍这位女士时,观众对她的艺术贡献抱以热烈的掌声。当法国作家蒙娜·德·波伏娃的《人总是要死的》的丹麦语译着问世时,谁也搞不清译者“H.M.维热别克”是何许人士,后经证实:这本译着正是玛格丽特二世夫妇的联袂之作。

生活中的玛格丽特女王是一位自然亲切、不愿拘于礼仪的女性,她热爱孕育她的国土和人民,经常乘坐游艇巡游于列岛之间,秀丽典雅的丹麦风光是她各种艺术创作中最喜采用的素材。玛格丽特女王及王室一家居住在哥本哈根的爱玛莲堡宫,每逢4月初,迁往行宫弗雷登斯堡。建于18世纪的弗雷登斯堡宫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庄园,庄园迄今仍保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来访的客人们可以用钻石笔在玻璃窗上刻字留念。宫内的玻璃上至今仍留存着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手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德国前总统冯·魏茨泽克的大名也在其中。每年夏季,玛格丽特女王陪同丈夫回法国故里波尔多省度假。满山遍野的葡萄园构筑了宁静和谐的田园美景,玛格丽特女王总是尽情享用难得的消闲时光。每逢亲王亲朋来访,女王总是亲自上街采买,亲自下厨,准备一顿地道的法餐,并用自家葡萄园中出产的葡萄酒款待宾客。

两个儿子是玛格丽特女王的骄傲。王储弗雷德里克在大学主攻法律、政治和经济,他愈来愈多地帮助母亲分担着各项王室义务,例如出席各种仪式和庆典活动。作为欧洲最古老王室的王储,弗雷德里克无疑重任在肩。他接受了全面而严格的军事训练。自由跳伞、马拉松,种种高强度的训练练就了王储健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而这些是作为丹麦国王必须具有的素质。1995年,弗雷德里克王储还加入了丹麦皇家海军蛙人特种部队。小王子约阿基姆似乎对农业颇感兴趣。完成中学学业后,约阿基姆到澳大利亚一家农场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学习农业经济学。和兄长一样,约阿基姆也接受了军事训练,成为一名预备役军官。在香港接受商务培训时,约阿基姆结识了亚里山德拉·曼丽。曼丽年长王子5岁,是位干练出众的白领,有1/4的中国血统。相识后不久,曼丽和王子喜结良缘。曼丽相貌清新端丽,甜美的笑容是她的标志,这笑容不但征服了她的白马王子,也同样征服了丹麦人的心。丹麦民众满心欢喜地接纳了这位“微笑公主”作为他们的王妃。在北欧各国政要云集一堂的婚宴上,玛格丽特二世女王对曼丽说:“你的婆家是整个丹麦。”1999年昆明世搏会上,约阿基姆王子作为王室代表出席了丹麦馆日的庆祝活动。他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他们所熟知的安徒生童话世界展,还有一个由他亲自宣布的好消息:曼丽不久将为丹麦王室增添一名新成员。

“公主嫁给了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在丹麦这个古老的童话之国,人们似乎可以聆听到一曲动听的人间童话。

Ⅱ 玛格丽特皇后的历史

关于玛格丽特皇后
有两本书可以读一读!
写的很详细!
一、一本是大仲马的小说《玛戈王后》后来还拍成电影了!
二、她的自传,估计国内没出版

貌似要叫王后才对

Ⅲ 哪些花简单一打理,花比叶子多,让人瞠目结舌呢

玛格丽特。本名法国西菊,美少女花这些。它为豆科木茼蒿菜属种绿色植物。盛开量非常大,直立性很好,最大可以达到一米上下,小苗后的玛格丽特花是草本植物的。长大以后它底部的枝条很容易木质化。又叫木茼蒿菜,它植株的当然分生特性很好,树型丰腴而紧密。盛开量非常大,轻轻松松就能培养手捧花,是出色的盆栽盆景绿色植物,它合适里养花园中、院落中、做为山石盆景的装饰。在外国一些地区十分时兴,也特别遭受在我国爱花之人的喜爱。

Ⅳ 玛格丽特有着怎样的家庭

1925年4月13日,在英国北部的小城市——格兰森市,杂货店主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的家里,第二个女儿降生了。父母给她取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cí)。父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竟能成为统治全英国的女首相!

玛格丽特一家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总是非常忙碌。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活的窘(jiǒnɡ)困,逼迫他们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杂货店的经营之中;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家人的性格使然。他们笃信宗教,每逢休息日必去教堂礼拜;此外,他们天性闲不住,喜欢过忙碌(lù)而充实的生活。游手好闲,安逸(yì)享乐是向来与他们无缘的。

不仅大人这样生活着,他们还教导幼小的孩子也过这样的生活。因为玛格丽特的父亲认为:吃苦耐劳是一项优良品质,应该从小就加以培养。因为玛格丽特的童年生活,几乎全被与大人一起从事的各种劳动、社会活动和读书占据了。也可以说,她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童趣。

很小的时候,玛格丽特就在这种氛(fēn)围中成长,不知不觉已把这种生活视为理所当然。

但是,她6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玛格丽特一家刚从教堂做完礼拜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基督教徒(tú)聚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玛格丽特一家笃(dǔ)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牧师布道的内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断了。那笑声是那么响亮,又那么悦耳,使她不由得转过头去看,同时心里纳闷:“是什么人这么高兴呀?”

原来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们与玛格丽特年龄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共七八个,像小鹿一样地奔跑着互相追逐,有的还推推搡搡,不时地爆发出特别开心的笑声。玛格丽特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因为她自己从来不玩游戏,但那兴高采烈的气氛却深深地吸引和感染(rǎn)了她。

回到家里,玛格丽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她内心深处孩子的天性被唤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乐。可是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个小大人,不苟(ɡǒu)言笑,天天跟在父亲的后面,不是忙着店铺的生意、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儿,就是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那种生活虽然使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长了不少见识,却也使她的童真过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突然发现,其他同龄的孩子简直是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想到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欢乐,玛格丽特不由得委屈起来,她忍不住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咱们家的孩子,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经常玩耍(shuǎ)呢?”父亲听到玛格丽特的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点也没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他说:

“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它……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要自己决定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就去领导群众,但决不要随大流。”

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感到豁(huò)然开朗。她的童心被争强好胜的心理代替了。她的委屈也烟消云散了。她明白了,父亲之所以用特殊的方式教育她,是为了让她将来有所作为。她心里朦朦胧胧地发誓(shì):自己决不能辜(ɡū)负父亲的期望。

后来,玛格丽特上学以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父亲的教导下,她树立了崇高的志向,一心要考取英国的最高学府——牛津大学。在18岁那年,她不顾中学校长的反对,比同龄学生提前一年报考大学,并如愿以偿(chánɡ)地考取了牛津大学化学系。

玛格丽特来到牛津大学之后,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由于学习刻苦,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过,和书本知识比起来,更令她感兴趣的是,在学校里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结识形形色色的人。

这时的玛格丽特,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紧张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之余,她也像同龄的许多姑娘一样,在学校里开始谈恋爱。

她认识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是一位伯爵(jué)的儿子。在英国,伯爵是一种世袭的贵族,家里有钱有势。当时英国是一个重金钱、重地位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伯爵的家庭则属于地位显赫(hè)的上流社会。

这个小伙子与玛格丽特在思想上志同道合,都有很强上进心。他们认识没多久,就互相倾慕(mù)在公共场合开始出双入对。

在这之前,玛格丽特一直是一个严肃(sù)、刻板、不苟言笑的姑娘。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正经”事情上,很少娱乐,因为在她看来,那是浪费时间。可是陷入情网的她却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经常谈笑风生,还在她的同学面前夸赞她的男朋友。在男朋友的鼓励下,她还学会了跳舞。

没过多久,男孩的母亲,也就是伯爵(jué)夫人到学校来探望儿子,男孩因刚谈恋爱,还没来得及告诉母亲,这回,他想趁此机会把玛格丽特介绍给母亲,同时给她一个惊喜。

男孩领着玛格丽特来到母亲住的旅馆里。一见到思念已久的母亲,男孩就扑上去和母亲拥抱。然后,他把身后的玛格丽特介绍给母亲:“妈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两个月前认识的女朋友——玛格丽特。”男孩又转向玛格丽特:“亲爱的,这是我妈妈。”

伯爵夫人感到有点意外,但转念一想,儿子快到20岁了,交个女朋友也不足为奇,就忙向玛格丽特伸出手来热情地说:“噢,你好,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也边和她握手,边向她问候。

伯爵夫人衣着雍(yōnɡ)容华贵,神态举止中都隐隐透出一种高傲的气质,她很好奇,儿子交这个女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呢?于是在聊(liáo)天的同时,留神观察玛格丽特。

她看到玛格丽特容貌端庄、身材匀称,言谈举止都很稳重得体,不由得对她心生好感。她心里想:这个姑娘从外表看来,条件都不错,只是不知家庭出身怎样。如果出身也好的话,就配得上我儿子了。

于是,她找了一个适当的时机问玛格丽特:“你的家乡是什么地方呀?”

玛格丽特答道:“是北部的格兰森市。”

“噢——是那个小城市,好像还没有伦敦的十分之一大吧?”伦敦是伯爵一家的家乡,也是英国的首都。伯爵夫人的话里明显地透露出对玛格丽特家乡的鄙视鄙视(bǐ):轻视;看不起…

玛格丽特听了伯爵夫人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她想:住在大城市有什么了不起,小城市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大城市的人有本事。

伯爵夫人又问她:“那你的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玛格丽特骄傲地说:“他以前经营杂货店,现在是我们市的市长。”

伯爵夫人只平平淡淡地说了声:“噢,是吗。”然后就转向其他话题了。

玛格丽特当然能感觉到伯爵夫人对她的态度,心里非常气愤。一向自信心很强的玛格丽特,从来没有遇到有人敢瞧不起她。而这一次的经历令她痛切地感到了贫富的差距、等级的森严,也第一次感到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

这次谈话冷淡地收场了。此后不久,由于伯爵夫人对儿子的劝阻,也由于玛格丽特对伯爵夫人的不满,这场恋爱没能继续下去。

这件事给玛格丽特造成了不小的精神打击。不仅是这场恋爱的结果令她失望,更使她受到触动的是,她由此看到了社会不公正的一面。

从来就不甘人后的玛格丽特在心中暗暗发誓(shì):就是我这个城市杂货店主的女儿,将来一定要超过你们那些贵族的子弟!叫你们谁都不敢再瞧不起我!

从牛津大学毕业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玛格丽特结识了富有的商人丹尼斯·撒切尔。两年后二人结为连理。玛格丽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lǚ)。

撒切尔夫人在与丹尼斯结婚一年后,生下了一对孪(luán)生子女——儿子马克和女儿卡罗尔。她像所有普通的母亲一样,非常爱她的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在她当上首相之前,孩子还在寄宿学校读书的时候,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每周都给孩子写信,还出席孩子们的发奖仪式和学校的其他活动。她的外出旅行,都尽量安排在孩子们放假的时候,以便能带上他们。

奇怪的是,像撒切尔夫人这样的女强人,在对待子女方面,却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在两个孩子中,她明显地更宠(chǒnɡ)爱马克,甚至有些溺(nì)爱。不知是不是由于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两个孩子长大后,性格有很大的差异。马克受娇宠(chǒnɡ)惯了,成了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他做事放纵、无所顾忌(jì),经常惹出一些麻烦来,让撒切尔夫人感到头疼;而女儿卡罗尔却非常懂事,自立的能力很强,她一点也不想借母亲的光,凡事喜欢自己解决。

马克有一项特别热衷的爱好,就是赛车。赛车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运动,马克曾在赛车中多次出事,却一点也没影响他对赛车的兴趣。1982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虽没把马克吓倒,却使他的母亲——撒切尔夫人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精神危机。

1982年,在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前几天,撒切尔夫人正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于英阿两国的谈判,处在是否发动战争的反复思考和犹豫之中,却不料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当时马克正在国外参加一场汽车大赛,突然有消息说马克和她的女伴在沙漠里失踪了。

这个消息对撒切尔夫人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使她忧心如焚忧心如焚:忧愁得心里像火烧火燎一……切尔夫人作为一位女性政治家和领袖,一向是一个性情坚毅,在危机面前沉着镇定、方寸不乱的人,但这一次却不同以往。因为作为母亲,她和其他普通的女人没什么区别,对自己的孩子怀有深沉的、无私的母爱。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旦他有什么三长两短,将是令撒切尔夫人最为痛苦的事情。因此,这件事给了她巨大的精神打击。

报纸上充斥(chì)着有关马克的报道。因为作为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在国内知名度很高,有的报纸还分析,沙漠中的气候恶劣,以前有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遇了难,因而马克生还的机会很小。撒切尔夫人看了,心如刀绞(jiǎo),在私下里,流了不少眼泪,有时一边工作一边哭。但是在公开的场合,她还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像往常一样召开内阁会议,处理各种公务。可是有一次,在会议之后,一位记者问撒切尔夫人:搜寻马克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撒切尔夫人不禁悲从中来,在众人面前流下了眼泪。

马克失踪(zōnɡ)的那片沙漠在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境内,不仅英国派人寻找马克,阿尔及利亚警方也帮助寻找,而且政府还派出了军队。

不过,在这种充满焦虑和煎(jiān)熬(áo)的时刻,撒切尔先生表现出了男子汉特有的冷静和沉着。虽然他心里也一样着急,但在撒切尔夫人面前却几乎从不表现出来,这让撒切尔夫人的心情安定了不少。

在马克失踪6天之后,终于传来了令撒切尔一家惊喜的消息:马克被找到了,而且平安无事。撒切尔夫人一得到消息,立刻恢复了正常状态,她没有沉浸在惊喜和庆幸的情绪之中,而是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没想到马克回来后,却对人们的关注感到迷惑(huò)不解,觉得是大惊小怪。他说:“真奇怪,怎么有这么多记者采访我?”回到家里,他绘声绘色地向家人描述了他在沙漠中的历险记。他哪里知道身为首相的母亲在他失踪的这些天里,吃不香、睡不着,经历了多少煎熬(áo)。这6天真是撒切尔夫人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新闻界认为,撒切尔夫人在这件事情中表现出了“圣洁的母爱”。

在关心孩子的同时,撒切尔夫人也像大多数妻子一样,对丈夫非常体贴、关心。在1974年撒切尔夫人任教育部长的时候,丹尼斯所在的公司总部从伦敦迁到离伦敦40公里的地方。当时为了照顾在伦敦上班的撒切尔夫人,他们的家仍留在伦敦。这样,每天丹尼斯上班都得走远远的路,每天早上六点就得吃早饭。撒切尔夫人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还坚持每天早上起床为丈夫做早餐。而她每天到深夜一两点钟才上床睡觉,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多小时。

当然,作为政府的最高领导,撒切尔夫人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工作中的领导作风带到家里来。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撒切尔夫人生活中的一切都要以她的工作为核心,以她的工作为转移。因而,在生活中,撒切尔夫人也像在工作中一样“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丹尼斯在生活中就不得不扮演一种男子汉所不愿扮演的角色。不过,他知道,处于这个位置上,就必须以大局为重。对妻子生活上的支持也就是对她工作上的支持,而她的工作对整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撒切尔夫人的体贴也使他获得了心理上的温暖和平衡(hénɡ)。在任何事情上,他总是撒切尔夫人背后坚定的支持者。可以说,撒切尔夫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与丹尼斯是分不开的。

撒切尔夫人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她的家庭也必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在沉重而繁忙的工作之外,家庭是她的“避风港”,是她休息的地方。因而在家里,她从不愿再谈论工作上的事。有一次,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在某个政治问题上和撒切尔夫人产生了分歧,就发生了争论。撒切尔夫人气愤地说:“我在议会里和反对党辩论,没想到回到家来还要和家里人辩论!”一家人顿时都沉默下来。家里人一下子明白过来,撒切尔夫人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回到家中,她多么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与闲适啊。于是,家里以后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家中不谈政治。此外,家庭琐事也很少烦找她。马克说:“我们从来不去问她洗衣店的衣服取回来没有这一类问题。”因为撒切尔夫人满脑子装的都是国家大事,谁都明白,不应该用别的事情去分她的心。即使不得已要麻烦她某件事,也要事先注意她的情况,见机行事。

Ⅳ 如何培育出众的性格

玛格丽特·罗伯特斯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汉姆市一家杂货店主的家中,格兰汉姆也是另一位着名英国人牛顿的家乡。

罗伯特斯一家过着俭朴的生活,没有花园,没有浴室,也没有室内卫生间。

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丽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更像她父亲,而她姐姐梅丽尔(比她大4岁)更像母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格外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她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比阿特丽·罗伯斯特是位家庭主妇,对玛格丽特的培养没起多大作用。

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深谙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到了女儿身上。玛格丽特10岁时就经常往来于当地图书馆,替父母借书还书。他们父女也常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

罗伯特斯从不接受“我不能”、“这太难”之类的说法。玛格丽特崇拜他,多年以后还记得他的警告:“你必须自己拿主意,你不要因为朋友们的做法而去效仿,你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你要率众之先,而绝不从众……”

罗伯特斯教育女儿,“与众不同”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是值得赞赏的品格。这种早年的教育成为玛格丽特以后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她那时面临的是从不曾被女人统治过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须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行事,这是一个女人必须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的陌生领地。

她学习很好,成为如饥似渴的读者,在体育项目中也颇具竞争性。她在格兰汉姆时的女生学校的校长说:“在小女孩时,她便口才出众”。她的一位同学说:“她聪明、刻苦,在5岁时便庄重得像个大人。”

玛格丽特5岁时学钢琴,9岁时在当地文艺汇演中赢得诗歌朗诵奖,在赛后女校长表扬她:“玛格丽特,你真幸运。”玛格丽特充满稚气但又相当认真地说:“我不是幸运,我应该赢得”。因为她深信她是领头人。

这位玛格丽特就是日后成为英国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的勃勃雄心在索姆维尔时便已显露,一位室友说:“她精力充沛,6∶30起床学习,天色很晚才回来。”“她总是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玛格丽特在大学时就显示出对化学没有更深的热爱,有人预言她搞化学只能是个二流化学家。但学习化学对于造就撒切尔并非作用全无。学习有助于人们尽可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有助于人们把支离破碎的东西组织起来,它还有助于人们运用已取得的结论解决新问题。撒切尔甚至对自己学过化学感到某种自豪,她说,科学和法律教会了我要掌握事实,然后删去假设。

就是依靠这种追求卓越的性格,玛格丽特·撒切尔一步一步走上白金汉宫。

由此可见,性格不是虚而又虚的东西,而是决定一个人实现人生计划的内在品质。有很多人不能像撒切尔一样,以性格为成事之本,总想去找各种各样的机遇和借口,所以总会像蜗牛一样缓进。

Ⅵ 福州哪买的到玛格丽特花、非洲菊和波斯菊的种子

波斯菊我知道,淘宝上很多
,你搜下淘宝店铺:靓花园艺
有好几种波斯菊
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Ⅶ 关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故事

玛格丽特·米切尔
开放分类: 文学、人物、作家、小说家、飘

生平简介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

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Gone With The Wind》)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1935年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着"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加布尔和维维安-利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

《飘》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己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米切尔的故事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
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2006-8-11 9: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致命撞伤躺在人行路上,不醒人事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

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Ⅷ 跪求与玛格丽特的午后2010年上映的由热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Latêteenfriche(2010)》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WO9XMirIHHTi8-whC5YihA

提取码: v9sk

肥胖、粗俗而不失善良的50多岁男人基曼(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Depardieu饰)住在母亲花园旁的房车里,平时打理菜园,和朋友们泡小酒吧,时而和年轻女友安妮特(索菲·吉耶曼GisèleCasadesus饰)在小窝里浪漫温存,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母亲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老师因为他的愚笨嘲弄;哥们儿喜欢他却又常常嘲笑他。女友想要个孩子,他却因自卑一直不肯答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有一天,基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吉赛勒·卡扎德絮GisèleCasadesus饰),他荒芜的脑袋里开始萌芽。知识渊博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几乎花了她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从此,基曼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玛格丽特的阅读......

Ⅸ 玛格丽特公主扮演者

扮演者:凡妮莎·柯比

英文名:Vanessa Kirby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88

出生地: London

职业: 演员

代表作有电影《致命指令》、《珠穆朗玛》 、《Bone In The Throat》、《远大前程》(2011)、英剧《王冠》、《碟中谍6:全面瓦解》等。

《王冠》剧情灵感来源于创作人Peter Morgan的戏剧《The Audience》,Peter Morgan和制片搭档Stephen Daldry将联合担任该剧的制片人。戏剧《The Audience》于2013年初演。

(9)福州多少家玛格丽特扩展阅读:

凡妮莎·柯比( Vanessa Kirby)在《王冠》中扮演玛格丽特公主,于1930年生于苏格兰,是家中的幼女,父亲约克公爵的掌上明珠。

聪明、漂亮的她在幼时是如此可爱,以至她的父亲曾无比自豪地对别人说:“就连树上的鸟儿也会被这小家伙吸引下来,围绕着她歌唱的。

玛格丽特的生活在她的伯父,有名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于1936年宣布让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在这一年,她的父亲即位,成为国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