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历史有多少个王朝
扩展阅读
北京土着有哪些族 2024-05-05 12:11:19

福州历史有多少个王朝

发布时间: 2022-08-11 02:04:58

A. 福建省历史上都经历过哪些朝代

“福建”这一称呼源自唐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政府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
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着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
战国晚期,无诸在福建境内称王。之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无诸王号,降为君长,在闽越故地设闽中郡,但未委派职官,仍由无诸统辖。刘邦起兵后,无诸率兵相随。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复立闽越国,封无诸为闽越王。汉武帝时,闽越王余善反汉,被汉军讨平,闽越国亡。汉廷即设东部候官,派兵驻守,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东汉末,改属南部都尉,并置候官长。三国时,福建隶属吴国,先后统属于会稽郡和建安郡,时置候官县。
晋朝时,福建始属扬州,后属江州,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委派太守管辖。南朝宋时,增设晋平郡,置太守;南朝齐时,撤晋平郡;南朝陈时,曾设闽州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后隶于东扬州和丰州刺史管辖。后仍设建安郡和晋安郡,由太守管辖。
隋朝时,撤晋安郡,改为泉州,后改为闽州,置刺史管辖。后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辖。
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长官分治。因福建属边远地区,所以设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监管。唐中期设福建道,道的军政长官有:福建经略史、福建都防御史、福建观察使。福建观察使实际上成为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膨胀,成为实际军政长官。王潮占据福建后,唐廷升福建路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时,仍由节度使统辖;后唐时,王延翰建闽国。
宋初,福建军政长官仍是节度使。宋太宗时设福建路,最高军政长官为福建安抚使。另有福建转运使,掌管财赋;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举,管赈荒救济事宜。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属州、军的官员有节度使、承宣使、观察使、制置使、宣抚使、巡抚、招捕使、抚谕使、发运使等,多是临时性官员,或是有官无职的虚衔官员。宋代军、政分设,福建军事长官有都总管、都钤辖、都统制等。
元代,福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为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并入江西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治所从福州迁至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宣慰使司,治所迁回福州。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福建行省长官有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提刑按察使;改置宣慰使司时,最高长官为宣慰使。还有管监察的肃政廉访使。军事最高长官为都元帅。
明初,福建仍为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福建设承宣布政使司,委派布政使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司主要官员有: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另置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刑狱。军事方面置都指挥使司,主要官员有: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与之并行的还设有镇守和镇守总兵官。明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地方监管,经常派官员到地方办事并视察监督。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职官有:巡抚都御史、镇守太监、巡抚、刷卷监察御史、清理军政监察御史、督银课御史等。
清初,福建最高军政长官为镇守和总督。“三藩之乱”后,废镇守耿精忠,以后不复设。福建和浙江为一大区,设闽浙总督统管两省军政。巡抚为全省最高军政长官,下设布政使,具体负责行政事务。布政使品级与巡抚相同,为从二品官,但职权仅限于掌管民政和财政。还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司法。因旗兵驻扎福建,清时设驻防福州大臣(福建将军)统管,为从一品,与总督品位相同,但职权远不如总督。汉族兵为绿营,其全省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福建省先设提督,后分设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分管陆军和水师。光绪三十年(1904年)撤水师提督,设提督总管全军。

B. 历代王朝表

历代王朝表: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镠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䶮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C. 历史上总共有多少朝代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镠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䶮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D. 我想知道福州在各朝代叫什么名字...有急用各位帮下忙 谢了

闽州泉州不是,少了一个闽县

E. 福州(308):福州名字的由来与哪一朝代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 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 (557)属闽州,为州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唐武德元年 (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 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 (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 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 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 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清顺治三年(1646)仍为福州 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领闽侯、长乐、古田、屏南、闽 清、永泰、连江、罗源、福清、平潭、宁德、霞浦、福鼎、福安、寿宁15县,为福建省省会。1925年废道。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1934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长乐),辖长乐、闽侯、福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 1935年永泰属二区。1938年一区迁驻闽侯。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1946年元旦划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警区,正式设福州 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 区。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1958年闽侯县划入,翌年划出。1960年市郊设鼓 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1962年连江、罗源2县划入,1963年又划出。1968年9月鼓楼、台江、 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1973年闽侯县再划入。1975年市郊 撤销北峰区,设郊区。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1983年闽清、永泰、长乐、福清、连江、罗源7县 划入。福清、长乐分别于1990年、1994年撤县设市,1996年郊区改晋安区。

F.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每个朝代多少年多少个皇帝

一、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

二、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

十六国【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三国分为魏蜀吴:

1、魏220-26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奂

2、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刘禅

3、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孙皓

4、西晋266-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

5、东晋318-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

6、十六国304-439 :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

五、南北朝

1、南朝

(1)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刘准

(2)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萧宝融

(3)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萧方智

(4)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陈叔宝

2、北朝

(1)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洛阳 河南洛阳 魏道武帝拓跋珪

(2)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3)西魏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4)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5)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6)隋朝581-618 长安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7)唐朝(618-907,含武则天南周政权)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唐哀宗李柷

3、五代十国(907-960):

(1)后梁907-923 开封 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2)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3)后晋936-946 开封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4)后汉947-950 开封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孙中山

(5)后周951-960 开封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6)辽国907-1125 (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皇都辽宁辽国 耶律阿保机

(7)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8)北宋960-1127 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宋钦宗赵恒

()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9)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元昊

(10)金1127-1234 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

六、元朝1271-1368 大都 北京 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国号“大元”)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七、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检

八、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溥仪(注: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大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仪退位确切时间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终止实际为1912年)

九、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注: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为国旗,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G. 古代哪个皇帝在福州建都

第一次:闽越国时期

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首次农民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无诸也率闽越兵北上,跟随诸侯反秦。秦亡之后,项羽掌政令,不封无诸为王。同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又率兵协助刘邦打垮项羽。公元前202年,无诸封为闽越王。于是,他就建造了福州历史是最早的城池——冶城。冶城的面积不大,城内的居民主要是王族、官吏和守城士兵。历史上,冶城地望问题长期存有争议。但随着近年来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和揭示,冶城建于福州城内一说已基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现在的华林寺和钱塘巷都是冶城的故址。这就是福州历史上第一次为都城,也是福州建城之始。

第二次:五代十国时期

唐末五代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率军从河南入福建,占领福州、泉州、建瓯等地,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公元911年,后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于是,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 公元957年,闽国为南唐所灭,这是福州第二次建都。

第三次: 南宋末年

南宋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虏,其兄赵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当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景炎”。但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元兵又从浙江向福州进军,十月攻破邵武城,经南平而下,于十一月逼近福州。当时闽府尹王刚中开城门投降,端宗皇帝从海路逃往广东。公元1279年,南宁灭亡。这是福州历史上第三次当首都。

第四次:南明政权

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时改福建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其中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受封为“平虏侯”,郑成功赐为国姓(朱)。但不久,郑芝龙叛变降清,形势逆转。仙霞岭重关百里无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见势不妙,决定离开临时首都福州,经南平转闽西。第二年,清兵攻入闽北建宁县,并直驱南平,朱聿键皇帝仓卒逃往长汀,这年八月(1646年)他与爱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这是福州第四次当首都。

H. 历史上有多少朝代啊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镠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䶮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