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清朝福州有多少户人口

清朝福州有多少户人口

发布时间: 2022-08-16 10:54:37

1. 福州有多少人口

福州市 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万人鼓楼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 56万。台江区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仓山区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万。马尾区面积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万。晋安区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福清市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长乐市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闽侯县面积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万。连江县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万。罗源县面积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闽清县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永泰县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万。平潭县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万。

2. 福州介绍

福州,简称“榕”,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福州于公元前202年建城,1946年设市。福州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又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宋代以来文化教育兴盛,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福州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中文名称:福州外文名称:Fuzhou(国内普通式)、Hockchew(历史国际式)别名:榕城、三山、东越、左海行政区类别:省会城市所属地区:福建省下辖地区:鼓楼区、马尾区、福清市等政府驻地:鼓楼区安泰街道乌山路24号电话区号:0591邮政区码:350000地理位置:中国东南沿海面积:11968k㎡ 人口:7115370人(2010年)方言:闽语—闽东话—福州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着名景点:三坊七巷、鼓山、乌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湖公园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福州义序机场火车站:福州站、福州南站车牌代码:闽A着名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市树:榕树市花:茉莉花 福州(闽语平话:Hok-ciu),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政治、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 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沿海地区的福州,闽越国都城,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大部分时间内是福建的行政中心,福州在传统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闽侯县、长乐县、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清县、平潭县、罗源县)的统称。现辖5区2县级市5县一试验区,市区人口2921736人,全市总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鸟瞰福州[1] 福州是国务院1984年5月首批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祖国大陆离台湾省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福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的健康发展,初具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宜居城市风貌,被评为中国持续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201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203亿元[2],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26个省会城市前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城乡绿化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1年12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2年根据央视的调查,休闲时间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休闲之城)福州位列第九[3]。“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4]。2012年荣获“中国特色魅 福州高楼风光力城市”称号。[5] 地标建筑 福州全景福州是中国着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 福州解放大桥(4张)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港澳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和巴布达、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员达3万人,现在台湾地区有27个福福州三县洲大桥(2张)州同乡会、60多万福州乡亲;在福州居住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属12万人。 福州因市区城内有屏山、乌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两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现辖5区、6县(一综合试验福州风光(42张)区)、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县,福清、长乐2个县级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约711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约292.17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通行福州话。 闽菜常列为国宴之一,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福清光饼等数十余种。 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江滨公园、福州商务区(14张)华林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岛)、海坛岛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福州西湖公园、温泉公园、南公园、烟台山公园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林则徐故居、严复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萨镇冰故居。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牛角梳等。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和春秋战国中期前为七闽之地,战国中期后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闽越国都城福州,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时间内,大部分是福建的行政中心。南朝陈朝年间,在今福建设置闽州,后改名作为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为泉州,大业三年泉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年)复称名为泉州,八年(625年)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再改名为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出现“福州”之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闽国开平元年,后梁承认王审知为闽王,闽国贞明年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闽国天成年间王审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闽国。五代十国(948年),地划入吴越,分出尤溪、德化2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年)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年)属福建路,为治所。南宋景炎元年年间端宗在福州即帝位,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 元朝设置福建行中书省,省治在福州,称福州路,领闽侯、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仍为福州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清朝前期开始隶属宁福道(下辖今天的福州地区、今天的宁德地区)。清代时,福州为闽浙总督(总督福建,浙江二处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驻地。雍正十二年(1734年)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为福建省省会。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闽海省,下辖福州、宁德。民国35年(1946年)成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6]。

3. 50年代福州市人口和2019年福州市人口对比增加多少万人

1951年末,福州市总人口31.5万人;2019年末,福州市总人口780.0万人。68年增加748.5万人。

4. 清朝时全国人口是多少

一、亿万生灵:明末人口总量估算

改朝换代,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清朝定鼎,杀的人确实也太多了。

明清换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毁灭事件之一,只有蒙古帝国崛起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根据杜车别(孙海宁)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之谜》中所作的估计,直接或间接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超过了两亿。这就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的总和。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人口学家认为,明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当在六七千万左右,最多也就一点几亿。但明朝初年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七千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制定收税标准,对全国户口和土地进行过普查登记,根据这个普查资料可以推算出明朝人口大约在7000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很靠谱的,因为当时国家已经统一了二十来年,各级行政机构运行成熟。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政府机构的清廉高效保持的相当不错。

此后两百多年,明朝内部始终保持总体的和平稳定,人口应该会持续增长。具体的增长率,明朝之前,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到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129年间,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九点二,人口达到了一亿一千万。明朝之后,中华民国时期,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八点二。明朝的社会稳定程度超过了北宋和民国,增长率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即使按照千分之八的增长率计算,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人口总量也可以从七千万增长到五亿,即便增长到两三亿以后增速放缓,打个折,超过四亿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人,当时的生产力能否养得起呢?答案是不仅养得起,还能丰衣足食甚至奢侈享乐。就土地的供养力来说,明朝后期张居正主持变法,对天下田亩进行测量统计,明朝全国耕地面积是12亿2542万亩。耕地测量的数字是拿来给国家交税用的,只会少量不会多量。明末农耕技术高度发达,江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四五百斤,北方地区也可以达到两三百斤,偏低的估计是全国平均亩产260斤(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偏高的估计是平均可以达到400斤(杜车别《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即使按照260斤算,一亩半土地的产量养活一个人绝无问题。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耕地并没有被用来种植粮食,而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棉花、桑树等等,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耕地之所以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那也是在粮食够吃的基础上才能有土地剩余。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和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也说明当时不存在土地供养人口能力不足的情况。

12亿亩的耕地,只需要一半的土地也就是六亿亩用来种粮食(实际比例更高),就可以养活4亿人没有问题。剩下的用来种植蔬菜油料、动物饲料或者棉花桑树等为手工业服务的经济作物,供四五亿人吃穿用度,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创造极大的农业剩余,供上层阶级奢侈享乐。

为什么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会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数据呢?

明朝征税实行土地税和人头税(含劳役)并行的制度。土地数量曾经多次重新丈量,以作为征税的新依据。但征税的户口,两百多年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调查登记,都是各个地方根据人口的死亡出生等每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到了中后期已经完全沦为形式:一年一年原样照抄,或者随意做一点增减的调整,以免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登记在册的纳税和服劳役的户口数,洪武二十年是一千零六十五万户;到了两百年之后的万历六年,竟然还是一千零六十二万户,还少了三万户。

纳税人口和实际人口之间的比例,万历年间出使中国的西班牙人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中举了两个实际的例子:“有个叫夏苏的人对我们说,他户内有七十人,但他只纳七个人的税;另一个人对我们说,他户内约六十人,他只交四个人的税。”在这个记录中,第一个例子的纳税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比例是1比10;第二个例子是1比15。若是1比15,则7000万的纳税人口,就要对应超过十亿的真实人口;若是1比10,则对应七亿的真实人口。就取一比十,再打个八折,也已经超过五亿了;若打个六折,也就是一个纳税人口后面还隐藏着五个未纳税人口,人口总数也可以超过四亿。这样的估算很粗略,样本也太少。但确实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支持了我们根据人口增长率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明末人口在四亿到五亿之间是合理的。

除了总量的计算以外,对4亿人口的空间分布,杜车别在《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中也有详细的测算和史料分析。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南京和苏州,人口大约三四百万;杭州、北京、广州则在两百万左右。这种估算有第一手史料作为依据,比如,史书记载,杭州最主要的粮食供应仓库,每两个月就要消耗60万石粮食,这个数量足够养活200万人;1650年清军在广州屠城,事后和尚收集尸体就收了七十万具。

一般地区级别的商业中心城市或政治中心城市,如扬州、济南、福州、开封、武昌、临清、南昌、西安等,人口则在百万左右。此外,府城、州城的人口数当在十万至五十万之间,县城人口在两万到十万之间——崇祯元年,湖北荆州公安县一场大火就烧掉了五千多间房子,受灾人口在2.5万以上。而公安县只是一个偏僻的普通县城,不是区域商业或交通中心。

公元1558年,陕西华阴县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出来,有名有姓的竟然超过了83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多的一次地震记录。陕西在明朝属于偏远地区,人口和华北、四川、华中、江南等地比起来是比较稀少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只在县城而不在省城西安,就死亡约百万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之高可以想见。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也就死了24万人。

此外,当时还有很多乡村集镇,这些集镇在沿海地区因为手工业发达的缘故,也可以聚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江西景德镇就聚集了数万制作瓷器的工人。[1]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若县城平均人口五万,就有七千万城镇人口。再算上大中城市和商业手工业集镇,则明末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点五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看农业人口,根据明朝典籍《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中数据,嘉兴、湖州地区一位常年雇工可耕种稻田八亩,同时再负责管理桑田四亩,一个人可耕作的土地是12亩。何良俊在《四有斋从说》中提到,松江地区,西边平坦的土地上,一对夫妇利用水车等工具,可以种植25亩地,若勤劳肯吃苦可以耕作30亩地;但东边是丘陵地形,耕作施肥引水都非常麻烦,一对夫妇就只能种植5亩地了。全国各地平原耕地和山地上的耕地的比例不太好说,若简单算术平均一下,(30+5)/2=17.5亩。但一般来说平整的耕地往往用于种粮食,坡耕地则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即使考虑平地种粮、山地种桑的特点,人均可以多种点地,全国平均下来一对夫妻耕作二十亩地应该是上限。再参考“一个常年雇工可以耕种稻田八亩,桑田四亩”,雇工应该是男性,耕种能力更强,女性耕种数量较少,主要起辅助作用。则男女平均大致每人平均可耕种约10亩地——男性12亩,女性8亩,不会更高了。明朝12亿多亩的耕地,就需要一亿两千万的劳动力(含女性)。

古代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大致是50%,另外一半就是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1.2亿劳动力,大约就对应两亿四千万的总人口。但明朝的城镇人口中“流民”居多,也就是没有城镇户口,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流民”必然以青壮年为主,老弱更多的会留在农村,则农村人口中老弱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这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进城,老人妇女儿童往往留在农村是一样的。这样,农村人口两亿五千万肯定是有的。把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相加,也有四亿人。

总体而言,我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明末人口数量都应该在4亿人到5亿之间。基本逻辑是:明朝初年有七千万人,经过两百年的和平,就算按照北宋和民国的增长速度打个折,也可以轻松超过四个亿;再看土地产量,养活四亿人口很轻松;再看城市人口数量,各种一手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它可以支持四亿人口的推论,四亿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清楚。至于官方统计的人口为什么会大大低于四个亿,也有合理的解释。以4亿为基数来计算明清换代的人口损失,只会少算不会多算。

5. 中国清朝时一共有多少人口

清朝清朝(1636年-1912年),人口数量4.36亿(1851年)。 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王朝最高,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末,已达到三亿以上,道光时突破四亿。

6. 福州市有多少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7. 福建福州总人口有多少人

依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去年底全市总人口为666万人。 福州总人口居全省第二位

8. 福州市人口数是多少人

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自2010-11-1零时
福州市人口:711.54万人
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有用,望采纳。

9. 福州市有多少人口

福 州 市

面积12154平方千米,人口589万。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乌山路,邮政编码350001。区号0591。

鼓楼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 44万。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邮政编码350001。
台江区 面积 18平方千米,人口 30万。区人民政府驻广达路,邮政编码350004。
仓山区 面积 139平方千米,人口 35万。区人民政府驻麦园路,邮政编码350007。
马尾区 面积 254平方千米,人口 15万。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邮政编码350015。
晋安区 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4万。区人民政府驻岳峰镇,邮政编码350011。

福清市 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0万。市人民政府驻融城街道,邮政编码350300。
长乐市 面积 718平方千米,人口 67万。市人民政府驻吴航镇,邮政编码350200。

闽侯县 面积213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县人民政府驻甘蔗镇,邮政编码350100。
连江县 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2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邮政编码350500。
罗源县 面积108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邮政编码350600。
闽清县 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邮政编码350800。
永泰县 面积2244平方千米,人口 36万。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邮政编码350700。
平潭县 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9万。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邮政编码3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