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江的水利概况
闽江流域(省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31.69万千瓦,占全省理论蕴藏量的60.3%。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支流62条。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上可开发的水电站址566处,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462.71万千瓦,年发电量205.82亿度,占全省可开发资源的65.7%。已建成的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沙溪口电站装机容量30万千瓦,华东最大的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古田溪水电站,位于中国福建省,由古田、龙亭、高洋、宝湖等4座水电站梯级组成,其一、二级电站属古田境内,三、四级电站在闽清县境内。古田溪系闽江支流,全长90 km,流域面积1799 km²,河道天然落差约360 m。全梯级4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316.2 m,为天然落差的87.8%。梯级装机12台,原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经对机组的增容改造,总装机容量已达27.6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7.41亿千瓦时,在福建电网中担负着调峰、调频、调压和事故备用任务,除发电外,还有造林、养殖和通航效益。古田溪水电厂素有“北有丰满,南有古田”之称的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但不是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1939年-1945年建成于贵州省桐梓县的天门河水力发电厂是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古田溪梯级水电站从1951年3月一级电站主体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动工,到1973年12月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工程历时22年。
沙溪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与富屯溪汇合口处之下游约5.5km),距市区14km。该电站距福州市13.5km,距三明市95km。电站建成后供电福建省电网。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5562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42%。沙溪口水电站水库呈“丫”型,当正常蓄水位88m时,水库面积为17.5平方公里。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效益。总装机容量30万kW,单机容量7.5万kW。电站设300t级船闸,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运输能力为329.1万t。电站枢纽由拦河(闸)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开关站和通航建筑物等组成。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间偏左岸,最大坝高40m,电站于1980年列入国家基建计划,1983年3月正式筹建,于198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水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境内的闽江干流上,上游距离南平市94km,下游距离闽清县城14km,距福州市84km。电站建成后向华东电网和福建电网供电。水口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2438平方公里,占闽江全流域面积的86%。水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效益的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65m,汛期(4~7月)运行限制水位61m。本电站装机容量140万kW,保证出力2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49.5亿kW·h,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相当于一座100万kW的火电厂和与之配套的年产原煤240万t的大型煤矿。枢纽由大坝、厂房、过坝建筑物和溢洪道组成。主要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0m,坝顶长783m。于1985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体工程于1987年3月9日开工。
大目溪水电站,位于闽江下游支流大目溪的闽侯县大湖乡大坑村,距福州市区56公里,总装机容量1.46万千瓦。大目溪一级水电站,集雨面积13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9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立方米/秒。坝址以下可利用的天然落差460米。1957年,福州市建设局和省工业厅电业处联合进行勘测。1958年10月,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负责设计。大目溪水力发电分二级开发,第一级大坝建于大湖乡大坑村,为径流开发引水式电站,设计安装4台2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2600万千瓦时,设备利用2800小时,保证出力560千瓦。1959年,工程动工兴建。大坝和厂房分别于1959年11月、8月建成。1969年9月安装完工投入运行。二级水电站位于白沙镇大目溪村,设计水头220米;安装4台3000千瓦机组。一、二级总装机14640千瓦,实际投资1582万元,平均每千瓦造价1080.6元。二级电站于1983年5月经过验收,认为工程项目符合质量要求,同意移交生产。1985年全厂发电量达6525万千瓦时,设备利用4454小时。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9亿千瓦时。
玉山水电站,位于闽江建溪支流小桥溪的建瓯县玉山乡下阳村,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由建瓯县兴建和管理。1965年,兴建。主体工程有浆砌块石拦河坝1座,坝高5.3米,顶长40米,引水渠道长6.53公里,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88平方公里,为径流开发的水电站。厂房建在小桥坝头村上游1公里处,主厂房面积520平方米,安装2台2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由建瓯县自行组织施工,1969年12月建成发电。
安砂水电站(又名九龙湖),位于闽江支流九龙溪中游的永安市安砂镇境内,距永安市45公里。1978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1.5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主力厂。1957年,上海勘测设计院对沙溪流域进行规划,1960年提出开发九龙溪的规划。水库大坝1座、采用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高92米,顶长168米,设4个溢流孔泄洪(施工中改为3孔),安装钢质弧形闸门,溢洪道按千年一遇设计最大泄洪量为6840立方米/秒。大坝基础建2米厚的混凝土防渗墙,最大水平深度达50米。水库集雨面积5184平方公里,总库容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亿立方米,属季调节水库。
池潭水电站,位于福建省泰宁县,是闽江支流金溪干流的龙头电站,也是开发金溪水能资源的第一期工程。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鱼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以一回220千伏和两回110千伏电压出线接入闽北电网。池潭工程由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福建省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施工。工程于1976年5月进点筹建,1978年主体工程施工,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发电。池潭水电站坝址地处峡谷,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坝、坝后溢流式厂房、开关站及过木筏道等。坝顶全长253米,最大坝高78米。
芦庵滩水电站,为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电站厂房位于泰宁县池潭水库大坝下游左岸约300m处,工程利用原有的池潭大坝挡水发电。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766 平方公里,原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后溢流厂房、坝内输水系统、泄水底及开关站等。大坝最大坝高78 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0 m,调节库容6.6亿立方米。芦庵滩水电站新建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输水系统、地面厂房及升压开关站等,引水系统由竖井式进水口、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等组成,进水口位于坝上游约160 m左岸冲沟下游侧,引水隧洞长507.41m。电站扩建装机容量50MW,年发电量10871万kW·h。
闽江下游修建江海堤防160多千米,保护耕地2.2万公顷,人口105万人。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江,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闽江全流域内如遇3天平均降雨250~300毫米,下游就会发生大洪水。民国6年(1917年),曾有有识之士提出筑堤浚河的设想,但未能实施。1951年,人民政府开始着手治理闽江下游水患,在闽江下游北港的帮洲、南港的南通兴建丁坝和护岸工程;乌龙江的峡兜拓宽了行洪断面。1952年7月21日,闽江下游发生大洪水。洪水过后,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抢救水灾的紧急指示”,福州市首先响应,从9月1日起动工兴建保护城区的北港北岸防洪堤、南台岛的建新南北堤和盖山防洪堤,仅用9个月的时间基本建成。闽侯县荆溪、上街、南屿、南通防洪堤亦相继于1953~1954年建成。甘蔗和竹岐防洪堤在1956年4月建成。1965年,盖山防洪堤进行改扩建,分成盖山南、北堤。1969年,由于北港北岸防洪堤堤线外移,改为修建鳌峰洲至魁岐九孔水闸。同时南台岛的城门南、北堤和北港北岸的魁岐防洪堤相继建成。至1970年,福州闽江下游防洪堤工程体系基本完成,共建14条防洪堤,总长107.39公里,其中:土堤103.07公里,石(砼)堤4.32公里,水闸52座93孔,涵洞40座40孔,旱闸133座166孔。据1990年统计,防洪堤工程保护区内,有人口118.18万人,耕地20.17万亩,乡以上工业企业10640个,工农业总产值为83.65亿元,此外,还有仓库、大专院校用房、铁路、机场、党政和部队机关用房等。 闽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不少河段利于航行,尤其是下游河段,航行之利冠于福建省诸河。闽江干支流通航里程1940千米,占干支流总长2600千米的74.6%。位于闽江河口段的马尾港及新港区,可停泊万吨轮船,是福建省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闽江流域各河段是福建重要的交通运输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闽江干流可通20~30吨机船;沙溪枯水可全线通航3~5吨木帆船。1949年通航里程为1992公里,其中通轮里程437公里;1960年发展到2959公里,其中通轮里程687公里。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利水电闸坝碍航,到1979年,通航里程下降至1946.7公里,其中通轮只645.8公里;1985年又回升至1977.7公里,其中通轮里程736.8公里。1950年,闽江流域水运量1500吨,周转量29.57万吨公里;1959年增至1015万吨和38537万吨公里,占全省运输总量26.1%和12.2%,以后又逐年减少。1985年,全流域水运量已达38100万吨。
闽江干流南平至古田水口段长87.5公里,航道枯水水深1.2~1.5米,宽度15~20米,可通航50~60吨级轮船,葫芦山以下可昼夜通航。下游北港为闽江主航道,设置内河二等航标(南港湾边至马尾段亦同),常年可通航300吨级轮、驳船,台江至马尾段可乘潮通航1000吨级沿海货轮。南港淮安至湾边段,设内河三等航标,只能季节通航。
支流沙溪通航里程,从宁化县的禾口起至南平,全长324.4公里,1965年宁化县境内的横锁以上修建了水利闸坝,使40公里河段不能通航,通航里程横锁至南平为276.2公里。
建溪主航道崇安至南平全长197.5公里,河床系岩石、卵石,水面平均比降0.85‰。其中崇安至建瓯129.1公里,枯水航道水深0.3米,航道宽度5~6米,由于修建了多处水利闸坝,将河流斩成几段,分段通航3.5吨木帆船(现基本上不通航)。建瓯城关至南平68.4公里,航道水深0.6米。1985年以后,对该段航道进行分期整治,达到了全年通航20~30吨机动船,季节性通航50吨机动船的要求。
尤溪主流从大田城关至尤溪口160公里,航道宽度8米,通4~8吨木帆船;尤溪城关至尤溪口枯水深0.8米,通3~20吨木帆船和机动船。河段上建有坂面水轮泵坝和坪寨水电闸坝。坂面水轮泵坝建有排筏道勉强可通1~4吨木帆船。坪寨水电闸坝建有船闸,可通2艘150~100吨船队,现通8吨木帆船。
古田溪建成古田、龙亭、高洋、宝湖四级水电站。1990年,库区航道平湖至高头岭、沂洋至高头岭,通航里程38公里,航道枯水期水深2米,宽度15~20米,通航80吨船舶。
福州港,地处福建省海岸线的中点,闽江下游的河口段,北距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7海里、厦门港200海里。港域自闽江口向内陆逶迤。口外与白犬、马祖岛相对,口内有川石、粗芦、琅岐三岛为天然屏障。两岸山峦夹峙,地势险要,上可溯闽江沟通闽江水系,下可泛海至省内外各港和世界上许多港口,自古以来便是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是中国18个枢纽港之一。
南平港,地处南平市,位于闽江上游,西溪(沙溪和富屯溪汇合后至南平段)和建溪的汇合处,是闽北交通枢纽,铁、公、水运输中转站,是闽西、北物资集散地和通向福州的门户,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港。鹰厦铁路通过境内,外福铁路经过港区,公路至建阳119公里,至三明87公里,至福州253公里。
苍霞港,是福州市区的内河港,位于闽江下游北港中部、解放大桥上游的左岸,是闽北地区物资经过闽江下运的终点,外地、沿海物资进福州再水运闽江上游的起点,是福建省主要的集散中转港。上行171.3公里至南平,下行51.4公里至闽江口。
芝城港,地处建瓯县芝城镇,位于闽江支流建溪上游,南浦溪和松溪的汇合口,是闽北物资转运的主要港口之一,邻省江西、浙江交界的部分地县物资,也由此转运福州出口。由于陆运发展,水运基本上只剩下建瓯至南平至福州的单向出口。
闽江吞吐量在1万吨(万人次)以上的其他河港还有:武夷港、水北港、南雅港、西滨港、雍口港、梅仙港、沈城港、坂面港、高头岭港、塘前港、埔上港、双溪港、池潭港、官江港、杉城港、风岗港、溪口港、安砂港、横口港、龙津港、嵩口港、梅溪口港、小箬港、白沙港、湾口港、水口港、莪洋港、黄田港、下双坑港、漳湖坂港、太平港、沅口港、尤溪口港、侯官港、洪山港、湾边港、南通港;
2. 求大神指点,骑自行车从福州到平潭岛的具体路线!!!!!
从福州市区沿着二环到 白湖亭 直走骑到乌龙江大桥 过桥 往南 一直沿着国道到 尚干 青口 福清宏路。到了宏路环岛左拐一直骑到 福清好又多 右拐 过桥直道不拐弯经过龙田 港头 三山 高山 大约骑50公里 就会到 平潭大桥 过了桥 大路一直骑到底 就会到平潭市区 很简单的
福州到平潭 100多公里
3. 福州有哪些地方好玩
1、福州鼓山风景区。鼓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闻遐迩。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2、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让福州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3、福州云顶。中国云顶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与莆田市涵江区交界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之巅。距福州仅90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是易达旅游集团耗资10亿,按照5A级标准建设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求知探险、科普教育为一体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
4、鼓山。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最着名的风景区之一。鼓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5、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它位于福州北郊新店镇赤桥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规模很大,整个公园共分六大区域(游览区):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福建森林博物馆和鸟语林。
4. 从古至今桥的变化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河流众多;从古至今中国人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与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桥梁的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它已不在局限于河流之上,大峡谷、城市路面以上以及岛陆连接都开始修建桥梁,对桥梁的技术和外形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我国当代的桥梁技术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综述我国桥梁发展的历史过程。
1、 古桥的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
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2、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3、 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
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记载,天下着名的石梁桥有4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
4、桥梁发展的饱和阶段(元、明、清三朝)
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今天,在这里常有人兜售活鱼供游人购买放生。
其他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几乎没有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但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5、 停滞发展期(近代中国)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长江是天堑,黄河上的三座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以及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桥梁也无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
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只有茅以升先生主持兴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该桥由他带领一批留学生自行设计和监造,但实际施工仍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下部结构和沉箱基础工程,上部结构钢梁则由英商道门朗公司承包制造和安装。
当时水平最高的中国桥梁工程队伍当推由赵祖康先生领导的上海市工务局,他们在解放前已设计建造了几座跨苏州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至今仍发挥作用。这支队伍也是解放初期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后来组建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
6、 现代桥梁的学习阶段(建国初期)
新中国诞生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桥工程领域我们也派出了许多留学生赴苏联学习他们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桥技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交通厅也都建立起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队伍。
1952年政府决定建设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为此专门设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全面学习研究苏联在钢桥疲惫、焊接、振动,以及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中国第一片预应力混凝土也在丰台桥梁厂基地研究试制,并于1956年首先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一座20米跨度的京周公路桥也同时建成。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五十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苏友好的结晶,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和第二座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4年建成的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梁桥,具有非凡的意义。
六十年代建造主跨50米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河南五陵卫河桥,主跨124米的广西柳州桥以及主跨144米的福州乌龙江桥。
7、圬工拱桥(“文革”时代)
历时二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贫乏和资金的不足使中国的交通建设陷入了困境。少用水泥和钢材的圬工拱桥成为修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首选桥型,宝贵的钢材主要用于三线的铁路建设之中。
1959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桥,主跨50米,是当时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首次用苏联夹木板拱架技术施工的拱桥。
双曲拱桥于六十年代诞生于江南水乡无锡县,农村小跨轻载桥梁的合理桥型,为农村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双曲拱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使它仍然难以适应大跨度和重载以及软土地基条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少病害,影响了桥梁的寿命。
8、中国桥梁技术的崛起(八十年代)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开始复苏。
六十年代已传入中国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斜拉桥的信息终于在七十年代初于四川、上海和山东同时开始修建实验桥,其中四川云阳汤溪河桥于1975年2月首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主跨为75.84米的斜拉桥。由于当时国内尚无平行钢丝拉索的产品,该桥采用钢芯缆索制成斜拉索,而另一座主跨54米的上海新五桥则用粗钢筋为拉索。
1980年建成的四川三台涪江桥,主跨已达128米,斜拉索采用24Φ5高强度钢丝组成,外涂沥青后缠包玻璃丝布,待全桥完成后再用三层环氧树脂缠绕三层玻璃丝布防腐,工艺十分繁复,是早期斜拉桥采用的拉索防腐系统。
1982年,上海泖港桥,和山东济南黄河桥相继建成。前者也用多层玻璃丝布的拉索防腐工艺,至今仍继续使用,而后者改用铅皮套管压注水泥浆的新防腐工艺,却在15年后被证实防腐已失效而被迫于1997年进行换索。
1987至1988年间建成了多座斜拉桥,如海南西樵桥,天津永和桥,南海九江桥,重庆石门桥和广州海印桥。拉索的防腐系统改用PE管压浆工艺,其中广州海印桥的拉索于1997年发生断索事故,调查表明管道压浆工艺未能保证拉索顶部的饱满,造成拉索锈断,被迫在使用仅12年后全面换索。
1988年,广东省同时建成了采用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施工的七孔110米江门外海桥,和主跨达18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番禺洛溪桥。可以说,这两座桥代表了八十年代我国梁式桥的最高水平。
八十年代,在拱桥方面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结构——钢管混凝土拱以及无风撑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前者以四川旺苍东河桥,和广东高明桥为代表;后者则以芜湖元泽桥和广东惠州水门大桥为代表。无风撑拱圈的侧向稳定性由吊杆的非保向力效应保证,反映出国际的新潮流。
9、中国桥梁的进一步发展(90年代)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是第一次攀登。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
第二次攀登开始于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的建设。主跨虽仅452米,但采用混凝土桥面的悬索桥不仅居同类桥型的跨度之冠,而且由于桥面较重,其主缆和锚碇都相当于900米左右的钢桥面悬索桥,为随后建设的广东虎门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起了示范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在拱桥方面,我国实现了第三次攀登,继主跨312米的广西邕江桥和主跨330米的贵州江界河桥之后,主跨达420米的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记录跃居世界首位。这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作劲性骨架的箱形拱桥,运用现代非线性分析和施工控制技术,充分考虑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分层分段逐步施工中的各种非线性时变因素以及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的重分布。对该桥在施工和运营节段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建造拱桥最多的大国终于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钢桥方面,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钢桥的第三个里程碑。该桥采用国产优质高强度、高韧性钢,完成了由铆焊结构向栓焊结构的过渡。此外,在九江长江大桥中成功地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深水基础形式,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香港的回归使三座大桥:青马大桥,汲水门桥和汀九桥也成为中国桥梁大家庭的成员,增强了中国桥梁的实力。
中国桥梁在古代是基本上保持在领先水平,近代虽然筑桥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奋起直追,五十年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桥梁建造在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在管理上还不够科学,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桥梁技术会更加先进,应用会更加广泛。
5. 福州现在哪里有好点的 【免费】 钓鱼地点啊收费的就不要说了咱穷人 去不了啊
一个是金山公园流花溪,里面环境很好鱼种倒也是蛮丰富的,就是锚鱼的人太多了,晚上去的话会有些小收获
二是洪山桥旧桥墩北岸,钓满潮的时候,玩的人很多,不熟悉的可以先去看看再下杆.
三是乌龙江的浦上大桥江段,一溜的小码头,找个水深点靠近水流交汇处的下杆,罗非和白条很多,偶尔还有意外之喜.
其它的钓点是有,不过都出市区以外了,楼主没车和玩伴的话还是不要考虑了.
还有就是如果江钓,注意潮水情况,多问问常去的钓友,不熟悉水性的话,尽量别往外走
6. 我想知道从福州长乐机场到福州火车南站怎么坐车,要多少时间,急急急!!!!
1.国内航线,一到出口,有一整排大巴车停在那边,问清楚去市区的,免得做到其他地方去,一般专线终点是去阿波罗酒店那边,如果去火车南站的话,那就到汽车南站转公交车309直达
2。打的的话,要事先在机场跟的哥说好,不打表多少钱,不过从机场上高速到火车南,还蛮快的,大概20-30分钟左右
7. 湿地公园包括哪几个营养级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仍保留着大量湿地资源,这些湿地多被开发成公园供游客欣赏。湿地公园的秀美的自然风光想必能够牢牢吸引你的注意,趁着五一小长假,让我们一起去把福建的湿地公园都逛一遍吧!
图片 by Aritikina
龙岩市新罗区曹溪北路
与其向往诗和远方,
不如亲眼去看看这些动人的美景,
在自然中留下属于你的身影。
心动了吗?
赶快出发吧!
8. 乌龙江大桥的方案实施
(一)路线布设
本次大桥及接线路线布设主要包括:拓宽的K线,分线A、B线,连接324国道与省道203的C线,峡南侧下穿的人行通道D线。(二)平纵面技术指标
本段路线平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灵活运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线形要素,尽量使线形均衡,顺畅协调。纵断面设计中,在老路面、老桥利用的前提下,避免高填、深挖,最大限度地控制填土高度,力求填挖平衡,减少工程量。
K线长0.360km,平曲线最小半径500m,最大纵坡3.93%;A线长1.414公里,平曲线最小半径70m,最大纵坡4.00%;B线长1.404km,平曲线最小半径70m,最大纵坡4.00%;C线长0.433km,平曲线最小半径55m,最大纵坡5.00%;D线长0.154km,平曲线最小半径15m,最大纵坡4.397%。C、D线匝道执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并参照市政道路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其余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 GB01-2003)规定。 (一)路基设计
整体式路基(K线)宽度23.00米,路幅布置型式:0.5米(土路肩)+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护栏)+0.5米(路缘带)+4×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护栏)+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土路肩)。分离式路基(A、B线)宽度12米,路幅布置型式:0.5米(土路肩)+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护栏)+0.5米(路缘带)+3.75米(机动车道)+3.5米(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0.5米(护栏)。行车道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4%;平曲线半径R≥600米时不设超高,平曲线半径R<600米时设置超高,超高旋转轴为设计中心线,全线最大超高横坡为2%。K、A、B线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不设加宽,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C线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按每个车道分别设置加宽,加宽按直线进行渐变。大桥引线整体式路基及分离式路基设计高程均采用各断面路基中心线高程,左转匝道设计高程采用行车道中心线高程。路基边坡率视填挖高度和土、石质条件确定。
(二)路面设计
行车道路面结构层为:面层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采用4厘米厚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厘米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6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三)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路面排水设计
本段路面水采用漫流排水方式,沿路肩及边坡或边沟排出。
2、路基排水设计
路堤段未设置纵向排水沟;路堑段设置边沟,挖方段边沟为矩形截面,采用厚30厘米M7.5浆砌片石铺砌;峡南侧边沟设置钢筋砼雨水篦子;在路堑段坡口上方设置截水沟,采用厚30厘米M7.5浆砌片石铺砌加固。
3、防护工程设计
本标段边坡防护根据沿线的土层的密实、胶结程度、岩层的风化、破碎及胶结程度、以及所处自然景点区的不同,分别进行防护,具体防护型式有:路堤边坡及土路肩以植草皮防护;在沿河路堤或横向坡度较陡路段设置路肩墙或路堤墙收缩坡脚;挖方段路堑边坡坡面较完整且高度H<6.0米路段不防护,其它路段则采用挂网防护。 (一)新建复线桥
新建复线桥采用31+49+144+144+144+86(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箱梁体系,桥宽12米,桥面布置为:0.50m防撞栏+2.5m非机动车道兼人行道+0.50m活动防撞栏+0.50m路缘带+7.0 m机动车道+0.50m路缘带+0.50m防撞栏。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型式;主墩采用实体墩型式,设置钻孔灌注桩基础;峡北侧桥台采用挡墙式桥台,峡南侧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桥面铺装采用8cm沥青+C50混凝土。(二)原乌龙江大桥改造
1、桥面改造
凿除原混凝土桥面;检查桥面裂缝并进行封闭处理;采用抗渗透性强的材料对桥面进行全面的防水处理; 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系统改造。
在原排水口下顺接排水管道,集中排水至两岸缓冲池;
3、新建2号拼宽桥
由于线路平面曲线布置要求,在原乌龙江大桥峡北侧桥头设置拼宽桥,采用2孔15米钢筋砼连续板梁结构,圆形实体墩,轻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4、鉴于老桥已建成运行近38年,挂梁处牛腿及部分支座已产生病害,要求相关单位深化考虑,以确保老桥运行安全。
(三)1号匝道桥
匝道桥设计采用8孔20米钢筋砼连续箱梁结构,花瓶式实体墩,下接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0#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下接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8#桥台为轻型双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四)涵洞
全线新建涵洞3道,其中钢筋砼盖板涵1道、钢筋砼圆管涵2道,总长47.952米。 2010年11月2日晚6时45分左右,一艘来历不明的大船撞倒大桥复线施工工地3号桥墩,50多米高的塔吊倒下,近55米长的吊臂砸在旁边的乌龙江大桥上,砸中一辆中巴车,一辆出租车,一辆电摩,18人受伤。
副省长、福州市长苏增添作批示:乌龙江大桥从当晚9时起,实行24小时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截至3日凌晨零时30分记者发稿,肇事船只还未找到。 大船撞到塔吊底座。2010年11月2日晚6时45分左右,工地上一位看守工地的工人说,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他从工棚里跑出来,吊臂已经砸在了桥面上。于是,黑暗的江面上出现的这艘神秘的船只,导致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反应。立在江心中的塔吊是第二块骨牌,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塔吊工人。他说,整个塔吊横着的部分有55米长,重量大概只有三四吨,而垂直的塔身大概有50米高,重量大概有20多吨。“船撞到致命的地方了。”这位工人告诉记者,塔吊本身是非常坚固的,即使17级台风也吹不倒,船撞到了塔吊的底座,才导致塔吊被撞倒。所幸事发当时正值换班,工人都去吃饭了,塔吊上并没有人。
乘客回忆 根据民警提供的图片显示,中巴车当时正由北向南行驶,整个塔吊横跨整个后车身。在中巴车的左侧,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右侧的引擎盖部分被落下的塔吊压住,车子的左侧车身都已经腾空起来,据城门派出所的民警介绍,出租车上的两人受轻伤。而在中巴车后三米处,一辆电摩侧倒在地面上。记者9时10分来到乌龙江大桥的事故现场时,在大桥中间处,一辆车号为闽BY2111的红色中巴车停在了大桥旁,车身上写着“兴融福州专线”,车门处印有“莆田市交服运输有限公司”字样。在中巴车后部,还可以看到塔吊砸下来后留下的一个巨大的凹陷,中巴后部的车顶都发生了侧移。
车里的乘客在那一刻与死神擦肩。“是宝宝熊救了我。”在福州市二医院,来自福清的一个女孩还抱着一只绒毛大熊说。她回忆,那时,桥上车流缓慢,双向都是来往车辆。塔吊砸下来时,她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接着大堆玻璃飞来。她抱着的宝宝熊挡住了大部分的碎片,不过,她还是晕过去了。
而另一位少年则清楚地看到了可怕的一幕,他的肩头受伤。事故发生时,他坐在了“最安全”的前排,眼见着“大铁架”倒了下来,接着身边的车窗飞起来,车顶的铁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不幸中的万幸是,所有的伤者都无性命之虞,他们被分送到两所医院救治。 出事河道“鬼船”频现。昨晚在现场调查的执法人员说,出事河道上常有货船夜间出没。这些货船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趁黑夜运货,发生事故立即逃走。 一周以前的10月24日,就在事发水域附近,一艘运沙船撞断在建螺洲大桥施工栈道,一名工人落水溺亡。一周内,连续出现两起事故,重点工程连续受损,原因何在?
福州水利部门和海事部门表示,“鬼船”出没,是造成这连续事故的元兇。他们经常夜间行动,为了躲避检查,熄灯行驶,“鬼船”之名因此而来。据有关部门介绍,“鬼船”的经营者主要按运输多少船货来计算利润,其中很多船是非法运沙船。为了“赶趟多运”,船速快,为抄近路,多不按划定的航道行驶。
10月26日,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就在乌龙江大桥的附近,抓到了一艘非法运沙船。据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这艘船上找到一本账单,上面记载了这艘船运货的记录。根据账单上的不完全统计,仅仅9月份一个月,他们就运了8船的沙到乌龙江桥下。而10月份,他们运输的沙子就更多了,截至被查处这一天——10月26日,他们共运了20船的沙子。
有关人士表示,这些非法运沙船通常和非法采沙船勾结在一起,受非法沙场老板的雇用,采沙船刚偷采到沙,守候在旁边的运沙船就立马运到沙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主要打击非法采沙行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是非法采沙船,非法运沙船较少被查处。这些非法沙场老板便有了对应之策:让小型非法采沙船驶入偏僻狭窄的港汊支流中偷采河沙,非法运沙船将沙装船后,立即运走。而大型执法船又难以驶入港汊支流,给打击工作造成不小难度。有关部门应采取何种对策,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福州市水利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在江面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沙船和运沙船。有关人士建议,海事部门应在事故多发水域派遣导航船引导船只航行,多派船只对非法运沙船进行拦截。
目前情况 乌龙江大桥封闭检测。在大桥中段东面的两段长达6米的护栏已经被撞塌,只剩下两根歪曲的钢管,护栏下人行道的桥面也被撞塌,桥面露出了钢筋,形成了一个6米长、半米宽的缺口。同样在西面的一段3米长的护栏也被撞断,护栏下的人行道桥面也形成了1米长、半米宽的缺口。在大桥东面的3号墩处,一段塔吊倾斜躺在了桥墩上。 乌龙江大桥管制后,203省道和324国道中断,前往长乐和福州以南地区的车辆,可以从机场高速二期或沈海高速绕行,或者取道湾边,经由闽侯南通上324国道。
目前,受伤的18名人员(其中17人轻伤,1人伤势稍重)已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另据了解,肇事船只现已逃逸,国家海事部门已介入追查,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