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2年本科毕业生人数是多少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当毕业季与疫情叠加,人社部、教育部等多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部署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
内容扩展
我们简单看一下这1076万毕业生的学历构成,其中985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0万,211院校毕业人数为56万,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46万。2022年注定是有史以来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大学生注定是白菜价了。
也就是说本科以上学历达到422万,占比大约四成,专科毕业生人数达到654万,占比大约六成。金字塔形状的毕业生学历构成图导致相同学历的竞争很残酷。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降维打击,也就是说985学生抢211学生的饭碗,211学生抢普通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专科生的饭碗。
❷ 福建应届毕业生补贴政策
户口在福州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及以上毕业生,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稳定就业或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个月以上,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着名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来榕工作,与我市企业(企业所得税留成在福州市的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落地一年后给予硕士每人3万元、本科每人1.5万元人才奖励。
一、人才补贴类型及标准
1、对2017年后在嘉兴申报入选的国家“引才计划”人才(含中组部划转认定)、国家“万人计划”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省特级专家,给予购房补贴100万元。
2、对2017年后在嘉兴申报入选的“百人计划”人才、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省“引才计划”人才、省“万人计划”人才、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及全职在嘉兴工作的核心成员(前五名),给予购房补贴80万元。
3、对2017年后在嘉兴申报入选的“创新嘉兴_精英引领计划”杰出人才团队全职在嘉兴工作的核心成员(前五名)、“创新嘉兴_精英引领计划”领军型团队负责人及全职在嘉兴工作的核心成员(前三名)、“创新嘉兴_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给予购房补贴60万元。
二、A类人才详细
1、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普利兹克奖等国际性重要奖项获得者市委人才办。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市科技局。
3、省“鲲鹏计划”入选者市委人才办。
4、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市委人才办。
5、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院士市委人才办、市科协。
6、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市社科联。
7、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获得者市科协。
8、经认定,相当于上述层次的人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规范人才市场活动,维护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市场管理,是指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管理。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是指各类用人单位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人才市场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❸ 每年本科生毕业有多少人
以2021为例,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升学扩招方面,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人;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同比增加32.2万人。
就业服务方面,自2月28日教育部联合有关社会招聘网站推出“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以来,截至目前已提供近千万条岗位信息,累计注册人数近200万人,投递简历1500多万人次。
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据跟谁学了解,2010-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706万人。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大学生毕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上升至820万人。
❹ 2020年大学生就业数据是什么
2020年大学生就业数据报告如下:
1、“新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最高(本科:25.8%,高职:22.9%),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从城市分级看,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2%上升到2019届的26%,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下降至2019届的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7%上升到2019届的23%,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下降至2019届的15%。
另外,“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5届的28%上升到2019届的38%,与一线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2、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
报告指出,升学在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分流与缓冲作用的同时,将持续为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以读研人群为例,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3、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领跑薪酬榜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另外,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报告认为,“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不断追赶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4、逾7成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报告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8.9%)仅次于教育业(15.9%)。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计算机与数据处理(5.7%)类职业的比例较高。
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5、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娱及零售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数据显示,“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24.5%,高职: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科:15.8%,高职:6.9%)、“零售业”(本科:8.6%,高职: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娱乐领域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零售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❺ 2021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
据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在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业竞争激烈 学历内卷严重,在1076万毕业生的学历构成中,985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0万,211院校毕业人数为56万,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46万。也就是说本科以上学历达422万,占比大约4成。专科毕业生人数达654万,占比大约6成!
受2020-2021年全球疫情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均受到较大影响,许多企业采取“断尾”方式求生存,必然大量裁员,减少校招名额,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大幅增加,用人单位招录人数大幅缩减,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往届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和毕业院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❻ 2021年本科毕业生人数
909万。
202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史高的909万,而在这900万人里,找到工作的只占34%,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历不一定是能力的体现,但却是快速筛选人才的最佳方式。
❼ 每年本科毕业大概多少人
中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从1949年起,基本上每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00年以后,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一百万,2018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新高。
大学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本科生成绩合格并被准予毕业后,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❽ 2022年福州高三毕业生人数多少
2022年福州高三毕业生人数在二十万人左右,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及教育局暂时还未公布2022年的福州高考报名人数,根据近几年的报名人数来看在二十万左右。
2022年福州高三毕业生中福州市高考人数历年统计2022年上一年的福州高考人数共有3.3万多名考生奔赴考场,挥洒汗水,书写青春。共有3.3万多人报名参加高考,全市设12个考区、36个考点,其中六城区设18个普通高考考点。
2021年高考
2021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846454人,全国高考实际报名人数是1074万人,不是网络上传言的1078万人。由于2021年高考之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参加了春季高考或高等职业院校的单招单考,已经被提前录取,因此,2021年高考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也没有达到107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高考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仅为8727140人,仅为网络上传言的1078万人的80.96%。有近20%的考生,没有参加2021年6月的高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和考生们,应该放下心来,安心准备高考。
❾ 普通本科生工资一般是多少2020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
普通本科生工资一般是多少很多因素导致工资标准差别很大 地域,专业,家庭的背景等等.一线城市的话在3000以下,二线城市2500以下 小城镇的话1500左右吧 算是比较好的估计 一般这个水平就不错了 工作不好找现在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是相信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你有经验了 再跳槽那时候工资会比较高 但是呢 负担也会比较重的比如结婚啊 生小孩啊 还有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还要赡养老人 总之很是辛苦 不过还是要看到希望的.
现在大学本科毕业工资一般都不相同,还有蛮多处于失业状态,平均3000左右.本科即大学本科专业学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与专科相比,本科更着重于理论上的通识教育,而非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本科层次学生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少数人因为成绩或综合评价未符合学术要求,而只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没有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本科生 一个月工资4千以上才正常
一线城市的话那月薪过万的很多的了,但是,刚毕业的就月薪过万的还是很少的
1000
5年前算高的了,现在的话算是正常水平多一点.一般优秀毕业的来深圳第一年可以都可以拿到十万,政府补贴1万5,差不多每月一万.要想长期在深发展,目标要定在30万更多才有机会,加油吧.
2020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
学校名称类型所在地提供学位毕业五年薪酬 1 厦门大学综合院校福建本科a+ 2 华侨大学综合院校福建本科/专科a- 3 福州大学工科院校福建本科/专科b+ 4 集美大学综合院校.
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是有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是由:1、学历2、企业类型与岗位3、工作地点和政策来决定的.举个例子,一个本科毕业的应届生在一家二线城市的国企上班,他的工作岗位是行政专员,工资烦的构成地平时上班时间加上月绩效的提成,再扣掉保险.一个月大概也就是3500左右.但是,如果他的工作地点在一线城市的话薪资水平至少还会加1500块,地区的政策补贴也是薪资差别的一部分.
竹子的答案:1>应届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月工资1400元,不多也不少.说不多是因为有的毕业生,因为多种因素,特别是专业对口,能有效率,在私人企业,大几千元月.
2020本科毕业工资大概多少
学校名称类型所在地提供学位毕业五年薪酬 1 厦门大学综合院校福建本科a+ 2 华侨大学综合院校福建本科/专科a- 3 福州大学工科院校福建本科/专科b+ 4 集美大学综合院校.
在毕业于一流大学,像985211大名校,他们的工资基本上刚毕业的话,也就在七八千左右,如果有相当技术或者是研究生中有着特殊研究奖项等,工资一般都是去参加科技互联网企业,都是开到15000左右
目前工作岗位可能比较缺少,所以导致刚应聘的时候工资偏低,应该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逐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