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沪州白塔是什么朝代渐的
福州白塔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元年( 904 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米的内砌砖轴、外围木构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塔。外围砌砖,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 是福州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塔。
② 福州的山
1,鼓山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耸立于榕城东郊,闽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闻遐迩。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从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廨院东侧的一条1954年修建的盘山公路约8.5公里,直达涌泉寺前停车场;二是在廨院西侧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间有一条石阶古道,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每隔500米左右就盖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时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2,乌山又称乌石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唐天宝八年(749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亦作豹屏山。
乌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乌山 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为冲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后壁镌刻楷书"古放鹤亭"4字。台旁还有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3字。"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大岩石,岩顶横着一块天然条岩,这就是"天台桥"。此桥奇险,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顺台阶再行数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师孟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题刻。当时他还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
从道山亭沿石岗西下,至天章台。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的所在。篆书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跃于石上。过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雳岩”。此石长达10米多,分裂成两半,中留缝隙。
霹雳岩左面石岗上高矗着一座长方形亭子,是纪念明代抗倭名将黎鹏举的黎公亭。离亭200多步,还有一块形如幞头巾的岩石,刻有“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俗称黎公岩。黎鹏举,字冲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挥佥事,时倭寇侵犯,闽江口五虎门陷落,福州形势危急。黎鹏举亲率一支水师,在马尾罗星塔、闽安镇一带大歼顽敌,使福州转危为安。后人建此亭,永纪他的功绩。
霹雳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门,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的意思,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可是他说归说,做归做,时常宴乐其间,早把清冷抛之九霄云外。任职数月,他便身败名裂,亭台也随之倒塌。只有楷书镌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确是极大的讽刺。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级石阶,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归国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陈振龙原籍福建长乐,迁居福州。早年往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在当地发现一种薯类,清甜可口,可充粮食,就想方设法将它引回福州,并在巡抚金学曾的帮助下,试种推广。当时福建正逢饥荒,番薯的试种、推广,使人们度过了饥荒。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着《金薯传习略》。从此,番薯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乌石山的摩崖石刻计有200多段。最着名的要数华严岩侧的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宽2米,小篆,共24字,字径43厘米。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称为"大小李"。这块石刻与浙江处州的射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
乌石山上宋代的石刻较多。许多着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师孟、陈襄、湛俞、赵汝愚、朱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诗文和题记。天秀岩旁,还留有明朝宰相叶向高草书诗刻一首:"槛外林光连百雉,天边江影落双虹。峰传薛人今何在?樽入平原酒不空。"运笔疾如龙蛇飞舞。在清冷台西,有"饮岚"2字石刻,也系篆书,字径50厘米,是清代画家广陵禹之鼎题。
从先薯亭北出,可观赏到石壁观音。相传此处原有一天然岩石,在1000多年前遭雷火袭击,岩壁上显现隐隐约约的现象。后人便将其加工成浮雕的观世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补足,成为一组石雕与泥塑结合的艺术品。这组浮雕佛像且有晚唐风格,是福州一带较早的古代雕刻艺术。
乌石山还有一尊石壁观音,明嘉靖初也因雷火轰击而成,后人在此建大士阁。现存建筑物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大士阁分正殿、客堂、别殿,外围宫墙,有着名的蒙泉,清冽泉水渗于附近岩石隙间,现在这儿开设茶厅。
鸦浴池在石壁观音西南,也是雷火击成的小石池。池宽广约2米,池内有泉,大旱不涸。古时每到黄昏,"夕阳萧疏,群鸦乱浴于此",故称为鸦浴池。鸦浴池泉水清冽,是极好的沏茶矿泉。历代名人曾在这儿品泉,清代孟超然夸它:"不须陆羽茶经记,也算人间第一泉。"
天秀岩在鸦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组挺拔奇伟的大岩石构成。天秀岩的名字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华将元顺帝皇太子所赐的"忠孝文武"4字刻于此处岩上,以得天独秀自诩。100多年后,薛逢(唐咸通中为侯官令,有政绩)的后人在此重建薛老庄。明万历年间,福州诗人多借庄中结社吟诗。宰相叶向高也曾应薛氏后人邀请,在此唱和,并留下草书诗刻一首。
沿石板路步至向阳峰,可眺望台江、仓山景色。从向阳峰转北,可达双峰梦,双峰梦山巅有两块巨石伏地,远望如两人沉睡于幻梦之间。两石之后有凌霄台,凌霄台是乌石山的最高点,台面宽广,可容数百人。旧时重阳节,人们便在此登高、放风筝。宋代书法家蔡襄曾写下《登凌霄台诗》,诗中有"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子夜先看日,阴崖得后春,三山空锁碎,万落自埃尘……",描述乌山的峭拔挺秀,同时也说明800年前福州南台还是一片旷野,故登乌山可观日出和望闽江激流风帆。凌霄台东,有三块天然大岩石相互撑架成一个大岩洞。洞内可坐数十人,岩石上刻有"石天"两个大字,取以石为天的意思。石天周围有不少名人题刻,大多是四五百年前的作品。
乌石山上历代建造的纪念性祠堂不少。如纪念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朱子祠,纪念福建省九位着名学者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周、李侗、葵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纪念陈振龙的先薯祠等。乌石山弥陀寺还是福州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霸占该寺的斗争遗迹之一。
3,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五一广场北侧。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此,故名。 相传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炼丹,又名九仙山。最高处海 拔58.6米,是为鳌顶峰.后因宋代福州人陈诚在此读书中了状元,故又 称状元峰.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 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题刻百余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 代碑刻。
由五一广场步上于山文化游览区,上山以后即见树木参天,古榕 盘根错节,蔚为壮观。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遗。
定光塔在于山西麓,砖结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佑 元年(904年),系唐闽王王审知为向双亲报恩而建。辟基时发现一颗 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又因塔身为白色,故俗称白塔。塔南有定光 寺,唐天佑二年(905年)创建。两年后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为祝贺 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寺内法雨堂,系《天演论》译 者、近代思想家严复读书处。
戚公祠在定光塔东,系纪念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所建。明嘉靖四 十年(1561年)戚在台州九战九捷。次年援闽,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 莆田林墩四胜倭寇。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设宴饯行,勒碑 记功。百姓在此建留念。现在的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祠内展有战 袍盔甲,行军干粮“羌饼”等。 附近有一长石上镌刻“醉石”二字, 系戚继光抗倭大捷庆功,酒后步月到此醉卧之处。
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干隆二 年(1937年)改称大士殿。殿内有干隆帝“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 述观音大士由男变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时,为革命军前 敌指挥部所在地。大士殿东边的护国寺,西边是龙神庙。九仙观是于 山最大的庙宇,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第三殿称玉皇阁,供玉 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陈列历史碑碣19方。
于山摩崖石刻现存113段,宋刻有35段。福州市最大刻石《南校 场演武厅铭》即在这里。此刻石共319字,每字大20厘米,字迹极为 苍劲,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遥拜皇帝地方,现为福州市博物馆。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定光塔坐落在于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层八角型白塔,游客可登塔顶俯瞰城区。戚公祠位于定光塔寺东,专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相传戚继光当年率兵在福建抗倭,连打了三次大胜仗,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庆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现祠为1918年重建。祠正厅塑戚公坐像,厅两侧壁上悬挂着四幅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的功绩。
4,屏山位于市区北端,其山加屏,拱卫州城,因而得名。海拔62米,面积50公顷。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据史书载:汉代闽越王无诸曾于前麓建“冶城”故又称“越山”、“越王山”。至今市内屏山之麓华大路一带,遗留下越王时期的古迹甚多,虽时代沧桑,犹依稀可寻。山之北面亦名“龙腰山”。后梁开平二年(908),闽王王审知筑南北“夹城”,将屏山南段围人城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王恭重筑福州府城,造样楼于山巅,作为四城建楼样板。后更名镇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五虎山,与杭州吴山、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齐名。民国时,毁于火。1945年改建为林森纪念堂,“文化大革命”期间拆废。山南麓是冶山,有欧冶池,唐刺史裴次元在山南辟球场,当时有望京山、观海亭、玉泉池等29个胜迹。西麓叫马牧山。南麓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山颠有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翠涛亭等。古时山麓遍种桃花,每当早春二月,一望如锦。今皆废圮,仅存苔泉、华林寺大殿。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山上又遭破坏,屏山已成为荒山坡。1950年后,曾几次在山上大修绿化,80年代后整个屏山已郁郁葱葱,山的南麓是省府所在地。山上原有楼一座,屹立山顶,名“镇海楼”。可望见闽江口浩瀚江水,惜毁于火。楼前有七星缸,用石雕琢而成,排列如北斗七星,据传缸中积水,经年不涸。山的周围有冶山、欧冶山、华林寺大殿等景观。其中华林寺大殿创建于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是我国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 白塔在哪里啊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它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④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1、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获得4A级风景名胜区荣誉。
2、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3、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
4、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5、乌塔
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净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
⑤ 福州:白塔为什么 那么 有 名气。竟然成为福州的标志
福州的市标是三山两塔,两塔就是白塔,乌塔,当然有名啦
⑥ 白塔是什么啊
永安寺白塔下有两层平台,四周砌有汉白玉石栏环绕。白塔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座边长17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但可见到塔的通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的比较讲究,图案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白塔内部有根立木,为白塔主心木,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塔身正面的眼光门,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中间为木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七个字组成,译音“杭、恰、嘛、拉、哇、日、呀”,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这组字图是清代藏传佛教的着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写成的,据说这种文字图案从明代开始由西藏传入内地。
⑦ 福州市区出名的塔有那几个
白塔(于山)、乌塔(乌山)、报恩塔(西禅寺)、罗星塔(马尾)、陶塔(又名千钟塔,在鼓山涌泉寺)
⑧ 福州协和医院白塔的历史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 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 色。从定光塔寺大殿东边石径,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补山。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叠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南宋词人辛弃疾在 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
⑨ 福州景区有哪些景点
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历来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在大顶峰西南侧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寺旁有以陶烧造的宝塔千佛陶塔,在国内十分罕见。鼓山东有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灵源洞、喝水岩、水云亭、石门等20多景;南有龙阁、兰花圃、罗汉台、松涛楼等50多景;北有浴凤池、白云洞、海音洞等40多景;此外,山中还有堪称福州碑林的摩崖题刻180余处。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占地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青云山
青云山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境内,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福州作为我国着名旅游城市,美景可谓数不胜数,像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都是极具地方色彩的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