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省会福州五区八县的经济排名是怎样的要求详细排名!
以人均GDP来说排名如下:
福州市辖区 29188元
长乐市 24212
福清市 21727
闽清县 16405
罗源县 16215
闽侯县 14794
连江县 14162
平潭县 10479
永泰县 8426
以此标准最穷的三个县是永泰县、平潭县、连江县。
以GDP总量来说则排名如下:
福州市辖区 715.11亿元
福清市 263.96
长乐市 159.83
闽侯县 90.48
连江县 86.57
闽清县 49.35
罗源县 41.06
平潭县 40.19
永泰县 29.77
以此为标准则最穷的是永泰县、平潭县、罗源县。
两种标准来说最穷的2个县都是永泰县、平潭县。
拓展资料: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根据这三个形态,GDP的构成也分为生产法构成、收入法构成和支出法构成三种。
1、生产法构成:就是行业构成,按大类分可以分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再细一些可以按行业分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等等。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GDP中各行业具体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结构是否失衡。
2、收入法构成:具体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构成项。其中,劳动者报酬归属于个人部门,生产税净额归属于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归属于企业部门。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个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发展是否平衡。
3、支出法构成:具体分为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也就是常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架马车。
❷ 按GDP来算,泉州一直是福建第一,厦门何时超越泉州
厦门GDP超泉州的可能性太低了,下面我们通过数据对比一下厦门与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预估值):
厦门:5006.54亿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亿元,同比增速:7.8%
从数据来分析,厦门的GDP永远也超不了泉州。
那么为何厦门GDP超不了泉州呢?
两个原因:
第一: 厦门的人口和面积相对有限,很难发展成一个超级城市
第二: 泉州的工业体量更大,第二产业才是经济的增长动力,厦门第三产业相对活跃,所以经济增速会低一些。
总结:
厦门不需要GDP超过泉州,因为本身厦门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不需要做大,蒋昊去过几次厦门,感觉相比深圳,厦门更mini一些,那时候的厦门公交车票价是1元,坐船去鼓浪屿来回才8元,在厦门海边吃一顿海鲜,不到200元,住一家民宿,一晚上才300元,我去厦门玩了一个星期,花费不超过3000元。有时候,很想在厦门定居下来,每天就是看书,写作,自媒体,没有深圳的压迫感!可惜现在的愿望很难实现了,厦门的房价排在全国第四位,直追深圳,我的“养老”还是选择了惠州,看春暖花开,潮起潮落!泉州和厦门都伤不起!
老是说生产总值超过厦门,厦门才多大人口才多少,泉州面积是厦门的快10倍,人口比厦门多出2倍多,快900万人的城市与400万人的城市比生产总值,我们闽南人说的叫做:歹年冬厚肖狼。知道这年头不要脸的很多,但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多,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不公布一下人均GDP,这是刻意挑事吧,人均GDP厦门排福建省第一近12万元,福州排第二10万左右,泉州才第三9万多,也别想用深圳的发展来打厦门的脸,那是更加无知到悲哀,八十年代初国家定下四大特区,但国家对深圳与厦门的投资与扶持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深圳主要面对香港澳门,但厦门却要面对当时还是敌对局势的台湾。 国家财政人才大力投入深圳发展的同时,厦门却在那个时候一直到90年代还在为祖国紧张守海防线,还有敌特公交 汽车 炸弹与反动传单通过空气球传过来的事件频频出现,那时候山体基本上不敢开发,都是二炮战备隧道轨道一直是不敢开发的,到2000年两岸关系和缓实现小三通后才真正发展,等于整整比深圳晚发展了20年。
这个问题问的简直有点“膨胀”了,厦门不被小弟漳州超越就不错了,还想超过泉州?
泉州,实业之城,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民营经济的发达,它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水头石材城工业、安溪铁观音产业、德化陶瓷文化、石狮服装产业、晋江鞋业产业、南安水暖产业…就这样集群整合形成了一个的强大的工业城市,所创造的GDP已经连续20多年雄霸全省,能发展至今全靠自身本事。
反观厦门,一座集副省级、计划单列以及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光环为一身的 旅游 城市,还垄断了所有的优质资源,比如高铁、机场和港口等,然而却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内部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外部环境还被高房价脱垮,人口一直在处在流失状态(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未来,如果没有政策扶持,不知道厦门拿什么去拼?
可以这么说,在福建省,泉州就是那个负责赚钱养家的,而厦门就是那个负责貌美如花的。
纵观2018年上半年福建各城市GDP榜单,我们不难发现,福州超越泉州成为福建GDP第一市那是迟早的事,预计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吧,毕竟有着省会优势以及全省政策资源加持。而厦门想赶超泉州,难度系数太大,不被漳州超越就不错了。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漳州的经济增速在福建的所有省市中就一直排名第一了。
1、GDP的PK其实代表各自城市的人寻找荣誉感和归属感的美好意愿,是好事;但个人觉得比较城市和城市比拼,更应该去发现、理解和厘清不同城市的禀赋、定位和阶段发展策略,才能更好的让一个大经济区域的不同城市携手前进;
2、《山海经》有云“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根据地理禀赋,除西北的龙岩等地有山地经济特色,海洋经济和贸易一直都是福建海西经济圈的主旋律,也形成了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代表的三个主要经济圈;
3、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 起点,经商意识浓厚,泉州商人长期是闽商的主要力量;现在的泉州是典型的“轻工产业+贸易”,以国内出色的轻工产业(休闲食品、纺织、鞋服、皮革、纸品等)和知名品牌(达利、安踏、恒安、七匹狼等)为基础来发展贸易,产业基础比较扎实;
4、福州近代起就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区位是“山海结合”,这也导致啥都有一些,贸易有一些、产业有一些、品牌有一些,又有省会资源牌的叠加,虽然“多而不强”但“回旋余地大”,GDP长期“坐二望一”;
5、厦门太典型了,海中一个岛,没有太多的土地和人口资源进行产业回旋,海上贸易是厦门最根本的产业(这点和香港在中国南方的存在意义是一样的),“位置”首先决定了一切,比如厦门国企的代表企业建发、国贸、象屿都是贸易主业,就很说明问题;由于名气和开放性,厦门又是福建最能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地方,其实是福建最合适搞“高精尖新”产业的地方,比如芯片(联电在厦门有较大投资)、生物医药(现在不大不强)等这样的产业;
6、厘清三个经济圈的上述特点和现状后,再回来回答问题:由于产业的扎实基础,泉州GDP第一在福建短时间内是难以撼动的,这是好事,产业为王嘛;由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厦门经济这两年其实有所下滑,所以更应该着眼于依托泉州和福州,当好福建出口和服务贸易、“高精尖新”产业的龙头,不要拘泥于争GDP第一,厦门就应该挣最该挣的大钱;
7、福建这几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中央政策给得也多,三个经济小圈不要只互相盯着,应该合一起看世界,挣世界的钱才是正道!
2017年泉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48.01亿元,同比增长8.4%,连续19年排名全省第一;
2017年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1.18亿元,同比增长7.6%,排名全省第三。
从GDP总量上看,泉州遥遥领先厦门,且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泉州也比厦门更快,可以预测,至少在10年内,厦门的GDP都难以超越泉州。
我们从以下一组经济数据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GDP主要靠生产创造,在经济环境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人口越多,需求越大,产出越大,GDP就越高。泉州人口总数858万人,2倍于厦门人口总数,后者人口392万。人口基数的大小决定了,厦门GDP在数年内,都不足以撼动泉州,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厦门虽然在GDP方面无法与泉州相比,但在财政收入及进出口贸易总值上,厦门是领先泉州的,说明厦门在外向型经济要比泉州发展得更好。
第三,在对比两个城市时,我们不应该只看GDP,从数据对比来看,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厦门都辗压泉州,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泉州还处于工业化阶段,而厦门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连续数年全省最高,说明厦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服务业结构更合理,泉州服务业水平距离厦门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从两地 旅游 收入可以看出来。
厦门作为拥有经济特区、副省级双重头衔的城市,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娇儿,知名度更在全国范围内都响当当,总的来说,泉州在GDP上领先,但厦门的经济结构更合理,更成熟。泉州在GDP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更要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上加一把劲,争取为福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回答下:如何没有重大国家政策调整,厦门永远不可能超越泉州。
下面我们通过数据对比一下厦门与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
厦门:5006.54亿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亿元,同比增速:7.8%
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全国知名的 旅游 城市。但恰恰 如此,证明了厦门这几十年来走的路都失败了。厦门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跟珠海,汕头,海南,深圳是一起发展的。如今只有深圳经济成功了。而其他城市全部没落了。厦门在这里面也就比汕头好一些。这说明了厦门经济动力的不足。以前国家给了那么多号的政策都无法发展起来,如果市场经济比重越来越高的今天,厦门更不可能有太大的经济发展了。GDP这块厦门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永远无法超越泉州了。
泉州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成为福建GDP第一大市。除了泉州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优越的地理条件。泉州有 广阔的腹地,优良的港口,浓厚的 历史 ,敢拼的精神。这些都促进了泉州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腾飞。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全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沿海的,内陆城市基本上已经很难取得较大发展了。海运是这个世界上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没有之一),所有靠海的城市基本上经济都不会查。而泉州有自己的经济体:鞋材、服装、陶瓷、建材等,闻名全国的晋江模式,都为泉州的经济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题主单纯的问GDP的问题,笔者也是单纯的从这方面回答。虽然厦门的GDP不会超过泉州,但不妨碍厦门有自己的特色道路。如今的厦门市福建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很多外省人都以为厦门才是省会),岛内城建,交通等各方面的完善度应该排第一(比福州还好些)。这些都是厦门的优点。厦门没有太大的纵深腹地(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传厦门要接管南安,晋江的原因),经济上以国企为主。本地没有太大的企业,都是服务业为主。作为新兴的城市,在98年远华案之后,厦门及时调整方向,从经济特区转型为 旅游 城市,如今的发展已经领先全国了,以后厦门 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但是GDP这方面想超越泉州,除非有重大国家政策,不然基本无望了。
首先我们得清楚现行我国GDP核算是生产法,指的是最终产成品和服务的增加值。
打个比方,泉州生产一套卫浴产品,记一套卫浴批发销售的价格500元为GDP;厦门进出口商出口一套卫浴,记利润30元为GDP,这就是很多城市努力引进 汽车 厂的原因,对GDP贡献太大了。
可是往往对GDP贡献大的厂家不挣钱,而经销商挣钱,这就是为什么厦门企业纳税额大幅超过泉州的原因,因为你挣钱了。
如果看不懂,请参考厦门最大的三家国企建发、国贸、象屿(三家的主营均为供应链、金融、地产,地产占比是最低的),三家公司2017年营业额均超过2000亿,利润分别为70亿+、200亿+、95亿+,具体数额可以查到。
所以,GDP方面厦门要超过泉州,基本不可能,财政收入泉州要超过厦门也很难,不是一个类型的城市,各自做好自己就是了。
厦门人口基数少,产业结构特点类似于澳门,若在不合并周边城市的情况下,未来发展趋势如同现在的澳门,即使经济条件持续大幅增速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达到大城市经济标准,久而久之只能变成另一个澳门标准。
这就好比福建省为何在经济总量上大大落后于人口大省是同一个道理,当然,凡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说在没有强大政策扶持力度下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是省会福州超过泉州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些,按照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五年内福州将大幅超过泉州,人口也会大幅增长,对照经济发展来看莆田、漳州、龙岩等地都有可能超越厦门,但是人均方面想超过厦门就非常困难,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厦门的软件硬件条件都非常成熟,即使做不到经济强市,也是富甲一方的经济特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越加凸显,劳动比例下降对经济造成的放慢节奏,未来大陆会借鉴发达经济国家模式,打造实际性的都市圈模式,至少长三角地区已经在慢慢形成这种模式,福建确认做强做大三核发力海峡都市圈应该也不会离的太远。
泉州GDP一直是全省老大,可泉州市区如村中城,城区6个区城镇化人口不足百万,GDP总和不如辖下县级市晋江。
泉州城市建设犬牙交错,以城区中心为圆心、划一直经十公里圈,晋江、南安、惠安县、县级市占地过半。
一千年前世界第一大港已没落、泉州港口、海关、空港都成厦门管辖下。
泉州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厦门3分之1,市政府级别比下厦门低一级。
厦门从市政、港口、贸易、交通、城建等方早已领先泉州很多!
看人均啊,吹总量有什么用,人均厦门一直福建第一,泉州人均要达到现在厦门水平,至少还要5年
❸ 厦门、泉州谁能成为福建省第二城市
泉州,泉州在2018年的经济总量为8467亿元。是整个福建省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且泉州市已经连续多年卫冕福建省经济第一大城市称号了。虽然福建省一直在奋起直追,但距离赶超泉州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且泉州市在2018年的经济增速为12%之多,是整个福建省最高的。可见,泉州市的未来发展潜力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你觉得如果泉州与厦门这两座城市相比较的话。你觉得这两座各有特色的城市。谁才是福建省当之无愧的第二大城市呢?
❹ 我想请问一下江西省和福建省总体来讲哪个经济更发达呢
截止2018年数据,福建省经济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要要优于江西省。福州市经济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要略优于南昌市。
2018年,江西省GDP总量为2198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743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0元。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9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6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85元。
2018年,福建省GDP总量为35804.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1197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4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1元。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9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43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145元。
2018年,南昌市GDP总量为527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364元。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4084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081元。农村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52元。
2018年,福州市GDP总量为7856.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2037元。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57元。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1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5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849元。
(4)福州2018年经济总量多少扩展阅读:
2019年4月18日,江西省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江西省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537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7.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621.8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2463.7亿元,增长9.4%。
20194月,福建省统计局发布2019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14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382.1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3911.6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3851.46亿元,增长8.2%。
❺ 沿海城市排名
截止到2018年,这14座沿海开放城市的GDP排名顺序是:1、上海:32679亿;2、广州:22859亿;3、天津:18809亿;4、青岛:12002亿;5、宁波:10745亿;6、南通:8427亿;7、烟台:7832亿;8、福州:7856亿;9、大连:7668亿;10、温州:6006亿;11、湛江:3008亿;12、连云港:2771亿;13、秦皇岛:1635亿;14、北海:1215亿。
要说哪个城市最有发展潜力呢?第一,上海、广州、天津这三个沿海城市,肯定是最有发展潜力。上海有“魔都”的称号,他不仅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还是我国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2018年的GDP达到3.27万亿元,是我国超一线城市。而广州在中国的贸易中心位置不可动摇。2018年GDP达到2.28万亿元。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京津唐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区位及政策优势很大,2018年GDP达到1.88亿元。
第二,能够受到上海、广州、天津这三大城市辐射周边沿海城市,比如,在上海附近的沿海城市有南通和宁波。南通自苏通大桥建成后,南通开启了腾飞模式。2018年GDP达到8427亿元,突破万亿指日可待。此外,还有宁波在浙江地位最高,也是计划单列市,2018年GDP达到1.07万亿元。
第三,大连、青岛等计划单列市发展潜力也是不错的。青岛作为我国副省级城市,山东经济中心城市,这些年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它是山东经济的领头羊。2018年GDP达到1.2万亿。而烟台作为山东省地级市,由于宜居程度比较高,2018年GDP达到7832亿元。当然,像湛江、连云港、秦皇岛、北海这四个城市则是走到了末端,经济总量也在14个城市中垫底。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沿海开放城市最有潜力的当属上海、广州、天津这三个大城市,而像宁波、南通等围绕着这些特大城市的二三线城市也可以受到辐射带来经济增长的好处。另外,还有在本省处于领头羊的城市,以及宜居的沿海城市也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当然,还有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只要通过努力,发挥好自己的区域优势,相信GDP的增长也会慢慢跟上大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