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大学获得多少项自然基金
扩展阅读
天津480能考哪个大学 2025-08-06 18:02:48
上海自由行如何出境 2025-08-06 17:43:55
厦门高三培训画室哪里有 2025-08-06 17:23:56

福州大学获得多少项自然基金

发布时间: 2022-12-24 02:36:32

❶ 福州大学2022国家自然基金截止时间

暂无具体截止时间
12月28日下午,福州大学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在大学科技园阳光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王心晨副校长出席会议。科技处负责同志、各学院分管院长和拟申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共170余人参会。服务。王心晨副校长做申报动员讲话。他要求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要多关注除了面上、青年以外的基金项目类型,上下齐心、稳扎稳打,共同做好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科技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校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向与会人员通报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最新变化和具体要求。化学学院王绪绪教授从申请人的角度出发,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从源头入手,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及早动员、精心组织,不断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❷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系所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系是人文社科学院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系,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福州大学建校时的马列部,在职能上主要承担福州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任务。人文社会科学系现有3个硕士点;分设“原理”、“概论”、“基础”与“纲要”4个课程组,3个研究所,1个教育厅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系拥有一支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全系共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36%;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9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该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各1项、省社科基金10项,厅局级项目30多项,出版学术着作8部、主参编教材11部、发表论文近300篇。获得省级以上优秀项目成果近10项。
教学方面,我系拥有1 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以及1支校级教学团队及“金色阳光“教学网站。近年来共获得省教改优秀成果奖2项,校教改优秀成果奖3项;校各类教学优秀奖励17人次;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获奖论文10篇。
人文社会科学系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定位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福州大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与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和二级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力度,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社会学系创办于1998年,为福建省最早的社会学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在1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与副教授5名,有博士学位6名。本系拥有社会学专业本科学士与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社会调查师与社会工作师培训颁证权,学生在学期间可得到系统的社会调查研究及社会工作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毕业后可从事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以及新闻传播等职业。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史、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
社会学专业应用面广,就业形势良好,我系历届本科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已有250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社会学专业自建系之日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科学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既包含着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与社会工作应用等技术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围绕社会需要,让学生学有所用,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一门应用性强的社会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2004年我们对社会学培养方案作了较大的改革,与2003年比较,我们减少公共基础课与毕业环节课时数,对专业课的学分也作调整,将节余出来学分增加到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上,以突出与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在2005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我们更加突出了“社会调查师”与“社会工作师”的目标培养,加强了社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改革与调整后的社会学培养计划主要围绕着一项基本能力、三项应用技能与两项职业资格师培训进行课程调整和设置。一项基本能力是社会调查与研究能力,三个应用技能是社会工作、组织管理与新闻传播能力,两项职业资格师培训是社会调查师与社会工作师。
社会学硕士点目前已经培养了6届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有100多人,主要分布在国家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就业率为100%。我院准备在整合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拟于近年申报博士学位授予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文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教学组织和初步科研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外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写作、编辑、传媒、文秘、公关、策划、教学等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高级文员、教师等相关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为语言、文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秘书实务,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应用技能;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主干课程有:语言学概论、汉语修辞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文献学基础、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该院中文专业从2003年创办起,就将目标确定为培养能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写作、编辑、传媒、文秘、公关、策划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2004年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面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选修课组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导读课的设立考虑到让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二年级、三年级都安排学年论文,让学生有较多实际训练机会。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第2学期起安排了6次学科实践,每个学期1次;二、三年级的第2学期还分别安排了学年论文实践;第8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践。同时,在充分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5级培养计划做了较大的调整、充实,并增设了广播电视编导的方向。2005级培养方案更加强调与实际接轨,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文化教育的要求,注重闽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持续发展的可能,如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闽南语研究、福州方言研究、当代闽台文学研究、闽台文化概论、闽台民俗研究等富有闽台地域特色的课程。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始建于2004年,该专业是在1989年成立的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以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心理学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如今已经有四届本科学生238名以及双学位、主辅修学生100余名;同时,应用心理学系利用专业平台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工作,为我校培养高创造力、高适应性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应用心理学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体现心理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社会心理学三大方向开设课程。
应用心理学系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且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梯队形的师资队伍;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院共建核心课程2门;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15人次,福州大学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奖3人次。科研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共承担国家、省级、校级科研项目40余项,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80余篇,编着系列专着和教材10余部,为心理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未来5年里,应用心理学系将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实现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人文学院音乐学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实践技能,能在学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音乐专门人才。充分结合并利用福州大学计算机、心理学等专业的特殊优势为学生提供计算机音乐和音乐心理层面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在实际的运用中予以融会贯通,从而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互渗。
音乐学系现已招收05、06、07级三届本科生,其中在校一年级学生20人,二、三年级学生各30人。
音乐系现有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7人,并有3人为在读博士生。另外聘多位优秀音乐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团结上进、富有朝气、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责任心和极具潜力的教师队伍。我系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教育部、文化部及省级科研项目并参加全国、省级等各种专业比赛。
音乐学系的主干课程有:基本乐理、和声、复调、配器、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及其他乐器演奏、合唱训练及指挥、室内乐、民族民间音乐、中西音乐史、中外舞蹈史、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疗法等。并开设有任意选修课,包括形体训练、中外舞蹈史、声乐(主修)、钢琴(主修)、民乐、管弦乐、通俗歌曲演唱法、歌唱教学法、钢琴艺术史、配器、MIDI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述、音乐社会学音乐市场营销、音乐心理疗法、电视音乐编导、播音与主持、影视艺术名作鉴赏、中外美术名作鉴赏、动漫艺术等课程,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文理渗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公共基础课包括有《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必修课程,使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研究方法和思维结构都可得到完善的发展。
音乐学系注重开放办学,积极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如以福建省合唱协会直属合唱团为实践基地,每周安排老师与同学参加福建省合唱协会室内合唱团的合唱排练,每年参加若干次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演出。以和声钢琴公司为乐器制作学习与观摩的基地。学习钢琴调律、维修,保养、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同时通过技术学习培养他们的意志品格和操作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音乐学系2007年搬至旗山校区,办学设施不断完善,现已建有学生琴房,教师琴房,舞蹈排练厅,艺术实践基地,电脑MIDI制作室等硬件设施。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音乐学系正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体,培养适应区域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 人文社科学院现有6个研究所,分别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STS)、青少年与妇女研究所、新经济与知识产权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闽台文献研究所、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所。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STS)简介:
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STS)成立于2001年11月,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个研究机构,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助教4名;博士4名,硕士9名。近年来已经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20多项,科研经费30多万元;先后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权威刊物及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专着近百篇(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致力于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力图以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近研究成果来促进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力图以科学技术的视角来探讨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力图以哲学的思维特性来批判与思考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力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给予科学技术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1)科技价值论;(2)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3)海峡两岸科技与社会发展;(4)科技管理;
拥有一个硕士点: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
现任所长:许斗斗教授(博士)
主要成员:庄 穆(教授)、陈宝国(教授、博士)、何郁冰(博士)、陶火生(博士)、周志娟(硕士)等。

❸ 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差别有多大

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差别不是很大,两所学校都是211工程院校,只是师资力量和专业学科不同,下面是两所学校的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福建师范大学:学校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

2、福州大学:学校共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二、教学建设:

1、福建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8门次。

2、福州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1个国家教学团队。

(3)福州大学获得多少项自然基金扩展阅读:

福州大学自建校以来,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

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88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006篇。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高校。

❹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福建省教育厅电话:0591-7893069 7893070 7893065

学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网址:http://www.fzu.e.cn

邮政编码:350002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的。追溯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矿冶系(福州大学1958年创办时仅有的五个系之一)、地质采矿工程系(1981年)、资源工程系(1993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4年我们创建了环境工程专业,1995年正式招生,当年系名更改为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从此,环境与资源工程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近8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现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个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信息技术研究所;3个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一个系中心实验室。在校本科生550多人,研究生80人。教学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来从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引进的硕、博士。这批年富力强、熟悉专业的硕、博士人员的加盟,使环境与资源学院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环境与资源学院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环保、岩土工程、安全工程事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现设有勘察技术与工程(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土木建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科专业。

3.地学类研究生学科及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专业

本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目的,为各类土木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减轻岩土灾害提供技术支撑,为岩土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1)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②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③岩土工程数值方法;④地基与基础工程;⑤环境岩土工程;⑥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⑦岩土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防治;⑧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深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工程治理、GIS支持下的岩土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信息系统。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方向主要致力于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的岩土动力特性、岩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基础振动与岩土构筑物抗震等内容的研究。岩土工程数值方法方向主要进行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技术及其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深基础、桩基础、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技术、岩土体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①岩土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问题,包括岩土工程引起的周围建筑物变形、振动,岩土介质的化学污染,地下工程开挖支护中的环境负效应等;②岩土工程负效应的有效调控、制约技术研究,包括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岩土协调技术,挡土结构和深基坑开挖控制技术,废物处置的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城市建设与场地适宜性评价。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方向主要致力于软粘土的本构理论、软粘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软粘土的加固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师资结构:本专业包括一个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2个教研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

3)主要开设课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岩土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学、地基处理新技术、深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波动勘测新技术、岩土工程数值计算、高等岩石力学、土动力学、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土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毕业生适应工作:可在城乡建设、道路、交通、水利、国防等各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公司、监理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等部门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教学工作。

4.地学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土木建筑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目前,环境与资源学院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27名,实验人员7名,政工及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硕士9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即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简文彬、沈斐敏;信息工程博士点,徐涵秋。有硕士生导师14人,即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徐涵秋;岩土工程硕士点,简文彬、黄真萍、焦述强、熊传祥、戴自航;环境工程硕士点、环境科学硕士点,伊武军、李玉林、林香民、沈斐敏、焦述强、潘文彬、刘明华、苑宝玲、那琼。

三、人才培养

1.地质类本科专业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含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创办于1986年,是福建省培养本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惟一一个专业点。办学17年来,共培养了本专业毕业生520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城建、交通、水利、电力、冶金、资源等相关部门,从事相关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有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政治思想好,敬业爱岗,肯吃苦,好钻研,学习勤奋、认真,工作踏实肯干,基础理论扎实,业务素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强。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2.地质类研究生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每年招生15~20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学校、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等教学、科研、生产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四、“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企业委托项目40项,总经费达850万元。

(撰稿:简文彬)

❺ 福州大学的科学研究

2011年至2015年9月底,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5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3项,科研资助经费12余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115项,其中国家科技三大奖2项;国家专利授权总量1166件;4151篇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315项,实际到校经费近3.2亿元。
学校是福建省第一个获批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高校,多次获得“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及“项目成果转化优秀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9月底,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31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216种,期刊合订本283860册。电子图书21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3种,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馆内大型检索工具收集比较齐全,其中《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等收集齐全,成为福建省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中心。
2007年 3月13日,福州大学图书馆获得教育部授权,成为具有部级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即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2) 。 学术刊物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福州大学主管、主办,《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现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还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并上网。学报不仅被国内众多文摘类期刊收录转载,还被国外《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美国)、《文摘杂志》(俄罗斯)、《数学文摘》(德国)所收录转载。
学报在历次福建省高校学报评比中都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历次评比中,获奖等级逐次提高,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2006、2008、2010、2012年,连续四次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校徽 校徽中“福”字吉庆祥和,学位帽为高等教育之象征,二者结合构思巧妙。以“福”字为主体的校标图案突破传统篆字设计模式,阴阳和谐,疏密得宜,端庄典雅,醒目大方,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饱学之士。校徽采用单色 —— 红色,吉祥、热情、醒目。 校训 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博学远(笃)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任职时间姓名任职时间姓名任职时间姓名1958年—1978年 贾久民1978年—1983年皇甫琳1981年—2001年卢嘉锡(名誉校长)1983年—1992年黄金陵1992年—1999年钱匡武1999年—2002年魏可镁2002年—2010年吴敏生2010年05月至今付贤智--------------------------

❻ 福州大学计算机有什么优势就业情况为什么不好(答案满意加分)

嗯 福大的计算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比厦大强多了
至于说就业率差应该不是很可能
除非是和中科大和浙大或者清华比 不然的话应该算很好的
至于好嘛 看看下面就清楚了
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还是福州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重点方向之一,该学科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多个有特色、有优势的学术研究方向,在工程应用和应用基础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
学院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4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余项;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单独完成);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出版学术着作和全国统编教材1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3项,其中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7篇;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2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56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院现任党总支书记陈立德,院长王晓东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对了要说明下........福大的计算机没有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或许这就是那些人说就业不好的原因吧
但我觉得还是很厉害的 就这个系

❼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几本

二本。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西路50号,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福州大学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学科专业覆盖福建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贯彻落实福建省鼓励增设工学专业的精神,截至2021年学院工科专业人数比例为全省独立学院之首。

❽ 福州大学铜盘校区

福州大学铜盘校区位于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号,为福州大学软件学院所在地。
福州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成立之初是作为福建省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是为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型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福州大学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优势和福建省软件行业的技术、市场优势,培养面向it行业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成立的一个学院。软件学院的建立,是福州大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举措,与福建省经济发展和软件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相适应。目前,软件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福州大学一级学院。
福州大学软件学院以福州大学教学研究型的总体发展方向为主导,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在软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若干软件技术应用方向有特色,成为一个在培养模式、学科方向有鲜明特色的软件学院。
学院现有1个应用数学博士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院以来,已为国家输送本科(专升本)毕业生130人,专科生毕业生1344人。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623名,博、硕士研究生30名,高校在职教师硕士生11名。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3年来,我院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7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2篇。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包括研究员1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10人,博、硕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100%。师资力量稳步发展,梯队结构日趋合理。学院现任党总支书记许亚明研究员,院长常安教授。

❾ 福州大学是双一流吗

福州大学是双一流高校。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由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是两地单独办学,也有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是140所之说。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9人,其中专任教师2102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72人次(26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98人次(62人)、省级人才274人次(202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7人(含16名特聘讲席教授),“长江学者”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名。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名;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