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明清朝时福州市长乐县共有多少都
扩展阅读
广州车牌提档清远要多久 2025-07-23 16:36:44
福州哪里有牛仔裤买 2025-07-23 16:33:28
团泊在天津哪里 2025-07-23 16:13:12

明清朝时福州市长乐县共有多少都

发布时间: 2023-02-02 04:48:27

㈠ 福建省长乐市有几个镇

长乐现辖14个镇、2 个乡、2 个街道,共有231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全市辖:吴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营前街道、首占镇、玉田镇、松下镇、江田镇、古槐镇、文武砂镇、鹤上镇、湖南镇、金峰镇、文岭镇、梅花镇、潭头镇、罗联乡、猴屿乡。

㈡ 长乐的历史沿革

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1380年的历史。三国时,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置典船校尉,集结东汉谪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吴航也因此得名。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魏晋时分别有:河阳乡(即今吴航镇)岱阳乡(即今首占镇岱边村)、北燕乡(即今潭头金峰交界处)、晋平乡(即今罗联乡)、方安乡(即今江田镇西北)、长央乡(即今北山村一带)、昌乐乡(即今沙京村)。
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隋代境内为闽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隶属于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部8乡置万安县(今福清)。所辖陆地面积545.5平方公里。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长乐县属闽州。上元元年(760年),长乐县治迁到吴航头(今吴航镇)。元和三年(808年),长乐县并入福唐县(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复置长乐县。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长乐县。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长乐县改名侯官县。后唐清泰二年(闽永和元年,935年),复名长乐县。后晋天福六年(闽永隆三年,941年),改名安昌县。翌年,复名长乐县。明洪武六年(1373),松下从福清县(今福清市)划归长乐县管辖,分界碑尚存,陆地面积增加2平方公里。并在此设巡检寨司;其后福州名称屡有更改,长乐县均隶之。
民国元年,废府设道,长乐县隶东路道(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长乐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闽变”,12月长乐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1月“闽变”失败。7月,长乐县隶第一行政督察区,为该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将闽侯县的高详、光俗、至德、钦仁、绍惠、江左6里地域划归长乐县管辖,立分界碑于太岁坑,陆地面积增加112.5平方公里。民国36年(1947年)4月,第一区专员公署迁到福安县。长乐等8县2市由福建省政府直辖。
1949年9月,长乐县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隶闽侯专区。1956年,隶福安专区。1959年,复隶闽侯专区。1971年,改隶莆田地区。1983年7月,改属福州市管辖。1994年2月,长乐撤县设市,仍隶福州市。

㈢ 福州长乐有哪几个乡镇

截至2019年6月,福州长乐下辖吴航、航城、营前、漳港4个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鹤上、湖南、金峰、文岭、梅花、潭头12个镇,罗联、猴屿2个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乡镇:

1、玉田镇

玉田镇位于福州市长乐区西南部,地处闽侯、福清、长乐三县(区)交界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曾获“福州市生态村”称号。玉田是长乐区最早的革命老区,长乐革命的第一缕火种在这里点燃;玉田尊贤重教,古有遗风,从这里走出了郑春开、周桂钿等专业人才。

2、松下镇

松下镇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最南端,拥有丰富的滨海渔业资源,天然深水良港松下港就位于此,是长乐区的经济强镇。花边是松下镇的特色产业,松下镇有“中国花边名镇”之美誉,也是现中国唯一的花边名镇。

3、文武砂镇

文武砂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东南沿海突出部,东邻漳港镇万沙村,西连古槐镇屿头村,北接鹤上镇东平村,南濒十八孔海堤,是长乐6个沿海乡镇之一。

4、潭头镇

潭头镇为福州市长乐区下辖镇,地处闽江口南岸、长乐东北部,东连金峰、文岭,西接猴屿,南邻航城、鹤上,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因处在江水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得名。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5公里、福州市区5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5、猴屿乡

猴屿乡是福州市长乐区下辖乡镇,东南部山峦起伏,层林叠障,西北部江海岸线长达9公里,江面水域约11平方公里,是天然避风港和海农产品集散点。全乡面积22.0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l%。其中耕地面积8115.4亩,园地1034.7亩,林地16613亩,滩涂地3000亩。

㈣ 福州的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端口,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福州继续任福建省省会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㈤ 福建长乐有多少人口为什么叫长乐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连在一起。1994年撤县设市。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66万,长乐现辖12个镇、2 个乡、4个街道,共有231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
长乐是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着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长乐历史悠久,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长乐(399年─401年)十六国后燕慕容盛年号。至今有1380 年的历据史书记载,长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夏商时,属扬州。秦汉时期属闽。晋春秋和三国时,吴国、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唐武德六年(623 )由闽县析立,取《 诗经》 “宅新邑,宁厥止”之义,县名为“新宁”,县治设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称长乐县。圣历二年(699 ) ,析出长乐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义、万安、长东、永乐、永福8 个乡,设置万安县(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御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湿,将县治移到吴航头。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 ,改县名为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 ) ,复名长乐县;长兴四年(933 ) , 王延钧称帝福州,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以闽县为长乐县,以长乐县为侯官县,以侯官县为闽兴县;清泰二年(935),闽县、侯官、长乐均复旧名;后晋天福六年(941 ) ,改闽县为长乐县,改长乐县为安昌县;天福七年,复为闽县、长乐县,均属长乐府,此后长乐县名稳定下来。立县至清,长乐为闽州、福州、长乐郡、福州威武军、福州彰武军、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为今福州)所辖。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 路道,长乐属东路道。1914 年,改东路道为闽海道。1925 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长乐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1933 年,以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 省,长乐属闽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设10 个行政督察区,长乐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地,辖长乐、闽侯、连江、福清、平潭、永泰、罗源等县。9 月,闽侯县十三区的光俗、高详、至德、绍惠、钦仁、江左6 里划归长乐第七区,时省府委员陈煌琳实地勘界并立碑太岁坑(今黄石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设立8 个专区,长乐属闽侯专区管辖。1955 年,全省改设5 个专区,长乐属福安专区管辖。1959 年,复属闽侯专区管辖。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属闽侯地区管辖。1971 年,改属莆田地区管辖。1983 年7 月l 日,实行市带县体制,长乐属福州市管辖。1994 年2 月18 日,长乐撤县设市,仍属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