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是哪个朝代的国都
扩展阅读
天津河东马友是什么人 2025-07-11 08:28:46
天津银行在北辰哪个位置 2025-07-11 08:13:07

福州是哪个朝代的国都

发布时间: 2023-03-15 00:52:02

Ⅰ 福州的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端口,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福州继续任福建省省会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Ⅱ 我要知道福州在每个朝代叫什么名字那位高手知道

秦时,闽中郡。
西汉,冶城
东汉,侯官都尉地
三国,建安郡
晋,晋安郡
南朝时期 宋,晋安郡,昌都郡,晋平郡
齐,晋安郡
梁,晋安郡
陈,晋安郡
隋,泉州(开皇九年改),闽州(大业二年改),建安郡(大业三年改)
唐,建州(武德元年改);泉州(武德六年又改);丰州(武德八年改);泉州(贞观元年又改);闽州(景云三年又复);福州(开元十三年定名);长乐郡(天宝元年改称);福州(乾元元年复称)
五代, 福州(后梁时闽王王审知治);长乐府(后唐龙启元年置),福州(后晋、后汉、后周时期)
宋末,由于赵昰在福州称帝,改名为福安府(景炎初年升,并定为行都)
元朝,福州路(至元十五年改)
明,福州府
清初,由于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又改为福京(天兴府顺治二年、南明唐王时期升),福州府(顺治三年复)
民国,元年分为闽县和侯官县,翌年合并为闽侯县,民国35年成立福州市至今。

Ⅲ 我想知道福州在各朝代叫什么名字...有急用各位帮下忙 谢了

闽州泉州不是,少了一个闽县

Ⅳ 请问福州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福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

自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其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宋末、明末福州两度成为临时国都。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洋务运动兴起,福州船政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又是中国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摇篮之一。

Ⅳ 古代哪个皇帝在福州建都

第一次:闽越国时期

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首次农民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无诸也率闽越兵北上,跟随诸侯反秦。秦亡之后,项羽掌政令,不封无诸为王。同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又率兵协助刘邦打垮项羽。公元前202年,无诸封为闽越王。于是,他就建造了福州历史是最早的城池——冶城。冶城的面积不大,城内的居民主要是王族、官吏和守城士兵。历史上,冶城地望问题长期存有争议。但随着近年来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和揭示,冶城建于福州城内一说已基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现在的华林寺和钱塘巷都是冶城的故址。这就是福州历史上第一次为都城,也是福州建城之始。

第二次:五代十国时期

唐末五代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率军从河南入福建,占领福州、泉州、建瓯等地,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公元911年,后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于是,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 公元957年,闽国为南唐所灭,这是福州第二次建都。

第三次: 南宋末年

南宋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虏,其兄赵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当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景炎”。但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元兵又从浙江向福州进军,十月攻破邵武城,经南平而下,于十一月逼近福州。当时闽府尹王刚中开城门投降,端宗皇帝从海路逃往广东。公元1279年,南宁灭亡。这是福州历史上第三次当首都。

第四次:南明政权

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时改福建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其中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受封为“平虏侯”,郑成功赐为国姓(朱)。但不久,郑芝龙叛变降清,形势逆转。仙霞岭重关百里无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见势不妙,决定离开临时首都福州,经南平转闽西。第二年,清兵攻入闽北建宁县,并直驱南平,朱聿键皇帝仓卒逃往长汀,这年八月(1646年)他与爱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这是福州第四次当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