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州历史上都有哪些别称
宝塔锚地
选自《日本相册》
拍摄时间:20世纪30-40年代
拍摄地点:马尾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历代以来它有十三个别称:分别是闽中、晋安、凤城、三山、长乐、榕城、福安、闽海、闽州、泉州、左海、闽都等。
万寿桥
拍摄者:岛崎役治等(日)
拍摄时间:20世纪20-30年代
拍摄地点:福州
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七年后又增设四个郡,其中福建叫闽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广义上称福建为闽中,而狭义上则称福州为闽中。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杜苟鹤(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时留有一首描写福州秋天的诗,题目就叫《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说明当时福州称闽中,2秋色如画,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诗的最后称不堪行。
2
晋安
魏晋南北朝时,晋人纷纷避战乱从中原入闽,始称八姓人闽,不少望族定居于福州今东门晋安河两岸,故此时福州别称晋安。
飞虹桥
选自《日本相册》
拍摄时间:20世纪30-40年代
拍摄地点:西湖
3
凤城
晋代地理学家郭璞为福州勘察新城,并作《迁城记》,文中对福州的地形作了这样的描述:“其城形状,如鸾如凤,气势盘肇,遇兵不乱,遇荒不掠,逢灾不染,其甲子满。”其言下之意,把福州比作“凤城”,而凤鸟则是吉祥之象征,因此说福州是个福祥之城,如今福州还有许多带“凤”的地名:如西门的凤凰池,工业路一带的大凤山、小凤山,东街有凤凰坊,东门有凤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书院有凤邱鹤林,清代三牧坊有凤地书院等。如今在闽江二桥南端桥南环岛还耸立着一座“三凤齐鸣”的仿古铜色雕塑,象征福州的南大门。
4
三山
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屏山、乌山、于山圈人城内,故此后福州便有“三山”之别称。如今海外福州籍华侨聚集地行会组织仍称“三山会馆”。
鼓山名胜
拍摄者:岛崎役治等(日)
拍摄时间:20世纪20年代
拍摄地点:鼓山
5
长乐
公元933年,开闽始祖王审知死后,他的儿子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福州为“长乐”,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长乐”不是指今天的长乐市,而是指福州。
6
榕城
宋代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发动居民编户植榕,于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从此福州开始有“榕城”的别称。
7
福安
南宋末年,元兵挥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护送益王赵?g入闽,在福州建立临时国都,将福州改为“福安”。
古城区
拍摄者:岛崎役治等(日)
拍摄时间:20世纪20-30年代
拍摄地点:于山
8
天兴府
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645年),明朝国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潭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在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称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
9
左海
清代福州又有“左海”之别称,因为我国古代地名以东西方位而定,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福州位于东海之滨,故称“左海”。清末福州城曾耸立有一座石牌坊,上书“左海流芳”四个大字,以示福州人才辈出。林则徐纪念馆的大门左边上书“左海伟人”,原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人民日报》社长邓拓是福州人,他常用“左海”笔名发表文章。
涌泉寺
拍摄者:岛崎役治等(日)
拍摄时间:20世纪20年代
拍摄地点:鼓山
10
泉州
唐代初年福州曾叫过“泉州”,但时间很短。
11
闽州
唐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为“闽州”,把泉州这个名称移给了现在闽南的泉州,直到唐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闽州为福州。
鹤龄英华书院
拍摄者:西德尼戴维甘博(美)
拍摄时间:1918年
拍摄地点:福州
12
闽海
辛亥革命后,废除旧府建置,改福州为“闽海道”,于是出现了闽海之别称,它包括福州话流行的长乐、福清、闽清、永泰、连江、古田、屏南、罗源、闽侯、平潭等十个县市,故在海外有“闽海十邑”之称。
13
闽都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随兄王潮从王绪起兵南下入闽,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后于梁太祖三年(909年)受封为闽王,建立闽国。因首都定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商业街
拍摄者:西德尼戴维甘博(美)
拍摄时间:1918年
拍摄地点:福州
② 福州的别称是什么
福州别名:榕城、三山、东越、左海、冶城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③ 福州的西湖公园就是左海公园吗
不是,这是两个公园,不过两个公园紧挨着。
历史上,西湖是城西的沼泽地,现在叫做湿地。
历史上的西湖非常浩淼,比今天的西湖大好几倍,远到湖前以前都是西湖的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殖,明清以后西湖大为缩小,大部分被填湖造田。
到了解放后,又把剩下的西湖又填了很多,我记得当时是种橘子。
文革后,把解放后填的挖起来,恢复为西湖公园。
到了20多年前还是30年前,差不多这个时间段,政府又组织把西湖公园北面的毗邻的稻田和鱼塘全部挖深,做成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取名叫左海公园。
所以两个公园虽然背靠背,连成一片,却的确是两个公园。
当然,左海公园的地盘,在历史上,也属于唐宋时期西湖的一部分
④ 左海公园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1990年由洪山镇农民集资4000多万元兴建,至于其命名左海公园,与左海湖有关。总体设计以“五洲风光”为主题。北大门设在铜盘路。内辟广场,正中有象征世界五大洲的雕塑。另有体现日本庭院建筑特点的日本园等。左海公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西北侧,是福州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东与西湖公园相邻,有道路连通,西依二环路,北临铜盘路,南靠象山,设有南大门、西大门和北大门。全园面积35.47公顷,其中水面18.14公顷。
⑤ 福州的别称是什么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省会,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⑥ 为什么福州叫榕城啊
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开宝七年(974年)和熙宁二年(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6)福州为什么叫左海扩展阅读:
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福州城市精神风貌。
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
⑦ 地名“福州”一词是有着什么样的“由来”及其“历史渊源”
福州历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词是由唐代开元年间始用,并延用至今。
战国秦汉时期,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福州地区建“冶城”,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之后,福州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并升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
另外,福州还有“榕城”“左海”“三山”的雅称。
福州城内外郁郁榕荫,名树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称,宋代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因此被称为“榕城”。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也被称为"左海"。宋代以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因此,被称为"三山"。
⑧ 福建省福州市简称是什么
中文名称: 福州
外文名称: Fuzhou,Foochow
别名: 榕城,三山,东越,左海,合沙
行政区类别: 省会
所属地区: 福建省
政府驻地: 鼓楼区乌山路
电话区号: 0591
邮政区码: 350000
⑨ 福州被称为榕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以前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移知福州。福州地处南方,入夏酷热,中暑生病的人很多。他到任后,经过调查,下令编户植榕,及至熙宁以后,福州绿阴满城,暑不张盖。从此福州便有了“榕城”的美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