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羊城,五羊为什么广州与这两个词有关
一说起广州,不管你耐不耐烦,是不是听得耳朵已经起了老茧,反正就是要提起那五只羊——“五羊衔谷,革于楚庭。”
据广州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恽统治岭南,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又称楚庭。关于五羊的由来及其传统有三个版本。
版本之一:周夷上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版本二:五仙降临的情形差不多,但传说中的时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的时候,即战国周显王时期。
版本三: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现在的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这个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吴修还未到任,怎么看得到已经来到广州州治厅堂上的五仙样貌,并且在厅堂上绘出来?
而据《广东通志》记载,五仙观的观址历代曾多次迁建。宋代时在十贤坊(今北京路省财厅一带),南宋后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带)。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赵嗣坚持将原五仙观改作广丰库,于今惠福路坡山现址再建五仙观。在今五仙观的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江砂岩似脚印状的凹穴,称为“仙人拇迹”(即仙人脚印)。
听起来这也有点太不严肃了,仙人们的降临之地一忽儿被搬到这,一忽儿被搬到那,搬来搬去还搬出了个脚印来了,未免有些儿戏。不过,反正是有个他们落脚的地方,以供大家伙儿纪念也就是了。有趣的还是那个脚印,有这么天真可喜的一说,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认可了。屈大钧的《广东新语》里说:“‘穗石洞有一巨石,广可四五丈,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明清两代,这个“仙人拇迹”还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 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广州人在这一档子事上的“求其”(随随便便兼漫不经心)和天真,令人若尔。
至于最后落脚到惠福路的五仙观,在解放前就已经荒废了,建国后才重加修葺,可是五{山人像和五头石羊未能在观内复原。倒是在越秀公园用一百三十多块花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据说,光是主羊头部的那块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五仙的坐骑为什么是羊,而不是其他狮子老虎大象之类,有人做过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会时期,并且说可能是由广州地区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而来。那时我国南方曾经存在过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用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相区别,他们崇拜羊,认为羊是吉祥的象征,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广州地区从事原始农业的“黄羊”一支最为兴盛,传说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种水稻,还是高产的,由此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看来“黄羊”这一部族的人不仅培育良种水稻有一手,还捎带着出伟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会,他们就已经创作了这么一个万古流芳的流行小说了。还好那是原始社会,又没版税,要不然他们肯定不搞良种水稻,全当专业作家了
② 关于广州的资料..急用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东省的省会。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誉。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 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生动地反映了广州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广州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近代和现代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风云,同样在此留下辉煌的过去。英雄的史迹,令人缅怀追思,肃然起敬。同时,广州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谖夜?酝饪?诺难睾V匾?劭诔鞘校嚅?俳釯酝饩?梦幕狎涣骱陀押猛?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千古不衰的繁荣、兴旺、美好的景象。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别具特色的南国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及发达的商贸旅游服务行业,使广州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今日广州,百业繁荣,日新月异。这一座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名城、旅游胜地,正以迷人的风采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另外,文学名着《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 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广州在远古时曾是一片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如今这里仍是植物的王国。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充分展现了南国的园林特色,市郊还有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等等。
当地的主要人文景观有南越王墓、镇海楼、西关大屋、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可供后人缅怀先人的英雄事迹。
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网站、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市,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土地资源及基本特征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12.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30.92万公顷。广州市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市的东北部山区,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
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市以及市区东郊、北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
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
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活,是本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5、滩涂。主要分布在番禺市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广州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1~1959.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109.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1.4~21.8℃,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无霜期北部290天,南部346天。
广州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89.3~1876.5毫米,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因受地形影响,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了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光温水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的,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
水源特征
广州市本地水资源较少,人均占有量不高。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增江、流溪河,东江流经本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水资源总量81.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0.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20.3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0.82亿立方米。以河川径流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8.2万立方米,人均1375立方米,公顷均49425立方米,与广东全省平均相比,每平方公里占有量多6.3万立方米,人均少1808立方米,公顷均少19830立方米。广州南部河网区处在潮流区范围内,珠江的虎门、蕉门和大洪奇沥3个口门在本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属珠江水系河口区范围,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总量达124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的15倍。其中,东江北干流经增城市境204亿立方米;北江经芦苞、西南两闸和平洲水道、大石涌等流入广州水道共300亿立方米;西、北江分别经思贤窖、甘竹滩和东海水道调节后流入番禺河网水道共741亿立方米。
从化温泉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值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性,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着称,共有14类近400个品种。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产,包括观花、观叶和观叶赏果三大类,主要有白兰、桂花、茉莉、米仔兰、含笑、剑兰、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余个品种。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共有500多个品种,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誉称“岭南四大佳果”。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目前已发现52个矿种,探明或作远景评价的35种;主要产地396处,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其余均为小矿点。矿种包括黑色金属和冶金辅助原料、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稀有金属,以及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种,其中主要有煤、铁、铅、锌、稀土、瓷土、黄金、大理石、钽、坭等,尤以建设材料资源最为丰富。
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石材、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砂岩、高岭土、霞石、正长石、钾长石、石墨、陶土、石英砂等。其中,建筑石料储量6.5亿立方米,河沙1.74亿立方米,装饰石材可采储量100万立方米。水泥石灰岩18处,探明储量3.699亿吨。品位平均含氧化钙51%。水泥配料粘土7处,探明储量294万吨。水泥配料砂2处,探明储量2443万吨。
旅游资源
广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景点达数十处,其中以百粤冠祠(陈家祠)、云台花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五羊仙庭。镇海楼(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莲花晓晴(莲花山旅游区)、珠江两岸景观带、越秀山、中信广场(瀑布)、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西关商廊(广州商业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洪秀全故居、宝墨园、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广州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等景点最具盛名。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特建“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年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到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至1921年成立市府厅,才特指广州这个城市。
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称花城。相传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广州是秦汉繁华都会。在世界历史名城中,除故罗马、雅典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广州年轻。广州是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和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广州的名胜古迹众多。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56处。其中国家级16各,省级28个,市级112个。城区中山四路一带发掘秦汉造船遗址和西汉南越国宫署御花园遗址,已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正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着名的三元里抗英斗争、黄花岗民主革命战役、广州公社起义均发生在广州。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③ 广州和深圳是什么关系
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内两个最大城市之间的关系。在全国的角度来讲都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兄弟距离又近,广州作为老大哥,深圳就是小兄弟,虽然深圳的经济实力毕大哥还要强,但是不影响大小。
广州和深圳的关系
广州和深圳相聚仅仅100公里,同时作为国际认同的一线城市,理论上可以相辅相成,同舟共济,双强联动,共同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单纯和理想化。我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广深关系,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一些层次的关系。
广东省内两个最大城市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广深关系的表述,肉眼就能看得到,无需多讲。
中国实力最强大的孖仔城市关系。我用了一个粤语里面的词汇形容来广深关系,这是放在全国视角看,在全国来讲都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相邻两大城市的关系,关于这个研判,可能京津有不同意见,其他孖仔双城应该都没有意见。
其四,因距离、实力相近而形成的双城竞争关系。我们知道,城市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相邻的、实力又比较接近的两个城市,这种城际竞争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内具有这种特征的城际竞争案例很多,比如京津、成渝、济青、沈大、福厦等等,都很类似。广深相聚仅100公里,经济体量又非常接近,都是副省级城市,城际竞争自然不可避免。
④ 请介绍一下有关于广州的地域文化的知识!
广州特色: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广州旅游: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 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 广州自驾游
气候特点:春季的广州潮湿多雨,夏季稍稍炎热,时常会有台风;秋季温度适宜,凉爽多风,好天气可持续到11、12月份,最适宜于旅游,因此10至12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冬季稍寒但时间短,当北方大雪纷飞时,在广州穿一件毛衣即可过冬。
广州饮食:生活在广州这个美食聚集之地,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已不单是满足温饱,而成为了一种享受,一天除了早、午晚三餐之外,加上下午茶和宵夜这两餐,不少人一天吃足五餐。<<详细 丝袜奶茶 沙河粉
广州购物:要数广州最豪华的百货店,算来算去只能是丽柏广场。“丽柏”雄踞广州市核心商业地段环市东路,与五星级花园酒店、四星级白云宾馆以及友谊商店和世贸新天地共同构成广州最顶端的高档品牌购物商圈。<<详细 个性书店 广州旺地小店
广州交通:广州市公交运力不断增强,先后修建了多条城际间高速公路,市内也修建了高架路、公路桥、过江隧道等。广州的长途汽运有到临近地区的长途汽车及穗港之间的直通巴士,市内交通有公共汽车、电车、专线车、地铁等。广州的出租车,起步价为7元,大车每公里2.6元,小车每公里2.2元;地铁有一号线路和二号线。
⑤ 广州被称为“羊城”,与羊有关吗
我国武汉因长江与汉江在武汉进行交汇,因此武汉人则常以江城人自居,所以武汉也可以被称之为“江城”。再看看重庆,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都是依山而建的,因此重庆又被称之为“山城”。
在祈祷完了之后,五位神仙便飘然离开了。离开的时候留下了金灿灿的谷穗以及五只眷恋人间的仙羊。之后人们将这些金灿灿的稻种撒到了稻田之中,从此以后年年大丰收,而那五只仙羊也化作为了石羊。
而这五只石羊却永远的保佑着广州人们风调雨顺,吉祥幸福。因此广州“羊城”的叫法就是这么得来的,除了“羊城”也可以叫做“穗成”,另外还有个外交叫做“花城”。
⑥ 广州和广州是什么关系
广东省有两个与“广州”这个名字有关的地方,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广东省会的“广州市”。另一个是在湛江市的“广州湾”。地点如附图。图中的A、B、C各点均带有广州湾的称呼,据说,广州市的名字与广州湾也有连带关系。锏惧害鍦板浘
⑦ 广州和广西有什么关系
广州和广西并没有什么关系。广州是广东省省会,而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相邻。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
广西,简称桂,首府南宁市。得名于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西谓广西。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
(7)广州跟什么有关扩展阅读:
广西:属百越之地一部分,壮族、侗族是岭南广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分别源于先秦百越不同的越人支系。
秦汉后汉、苗等北方中原民族南迁与土着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各族之间相互融合孕育各种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在原百越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桂柳、岭南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