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地名的来历
一、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因此得名,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历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
。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治所再次迁回,并改名广州。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其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
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
(1)广州在什么时候建城扩展阅读
广州的地理环境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
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狂藏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⑵ 广州市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厅,广州正式建市。孙科被委任为市政厅厅长。孙科曾在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对都市规划甚感兴趣,留意市政建设,归国以后,撰有《都市规划》专着。他认为原来市政公所的工作只限于拆城开路,过于单纯,整体规划也欠周全,乃建议建立新的制度,组织现代都市市政系统,并请授予全权创立新市制。在接受市政厅长任命当晚,即尽力起草了《广州市暂行条例》57条。2月中旬,条例获省政府通过并公布执行。按照暂行条例,市政首长改称市长,粤军总司令兼省长陈炯明遂任命孙科为首任广州市市长。
孙科上任后,依据《广州市暂行条例》对广州的市政建设进行规划、管理,批准了工务局长程天固起草的《广州城市计划概要草案》。当时,广州市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仍是继续市政公所之所为,拆城墙、填濠沟、迁民居、筑道路,开辟城内各支线马路和西关各马路。由于广州革命政府初创,财政十分困难,市政建设费用全由市政厅设法筹集,开辟城内支线马路的费用由当时筹办的电车公司缴纳的专利款拨充,开辟西关马路的费用则由沿路铺户业主摊派。
孙科首任广州市长至1922年7月,在这一年半时间内,拆除约10公里的城墙,填平了1300米旧运河,拆除了3000多间房屋,在旧城墙基上建起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路、丰宁路、大德路、越秀路、文明路、长庚路等路段,拓宽了路面。筑路工程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孙科亲自出面做工作。“九大善堂”和七十二行商绅士借口风水受损联合反对拆除双门底及移走门楼上的“铜壶滴漏”,鼓动市民晚上提灯示威游行。孙科召集商董们详加解释,并答应将“铜壶滴漏”移至海珠公园,平息了风潮。拆除西城时,西关商董惟恐拆城有损自身商业利益,以拆城必使西关水浸为由,再次挑起示威游行。孙科当时兼任广东治河督办,为防止西、北江水涨使西关受淹,已聘请了外国工程师柯内(Maor Oliver Crona)在三水芦苞设计建筑新式活动水闸,他再次召开座谈会,让柯内出面解释,事态才趋缓和。拓宽长堤、西堤工程,需要教会办的博济医院拆围墙让地,美国领事馆副领事径至市政厅求见并威胁孙科,如不撤回拆令,停泊在白鹅潭的美国炮舰将限时轰击市政厅。孙科将其严词斥退,随即通知工务局会同财政局与博济医院协商,应允补偿医院损失,事情遂告解决。
孙科首任市长期内,除了筑路之外,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清除水沟126条共长53公里,录用千余名清扫工定期清扫搬运垃圾,将市区划分为6个卫生小区,每区有5人负责监督。在公用事业方面,设立邮政总局、市立图书馆等。在治安、公共场所统一管理、民众教育等方面也有举措。
1923年2月至1924年9月,孙科再任广州市长。其时,他是主持国民党中央党务的要员之一,无暇顾及市政建设,但仍为市政各局配备了有经验的专家,继续各项建设。交通方面,修建了2公里的水泥道路;公共卫生方面,定期派专家检查食用水,预防传染病;公用事业方面,修建了东山公园,规划修建越秀公园。
1926年6月至1927年5月孙科三任市长,时间不足一年。这期间国民政府组织北伐,财政经费筹集困难,市政规划的不少项目未能实施,但仍铺设了近3公里沥青路面街道。
下表是中国各市设立时间
城市 设市时间
1.广州 1921.2.15
2.汉口 1926
3.上海 1927.5
3.南京 1927.5
3.杭州 1927.5
6.北平 1928.6
7.天津 1929.6
8.青岛 1929.7
9.成都 1930.2
9.济南 1930.2
11.贵阳 1930.8
12.汕头 1930.12
13.衡阳 1933.4
14.长沙 1933.8
15.厦门 1935.3
15.昆明 1935.3
17.武昌 1935.7
17.南昌 1935.7
19.连云 1935.12
20.重庆 1939.5( 应为1927年设市,后来撤消,1936年重新设市,1939年5月改为直辖市。)
21.桂林 1940
22.自贡 1942.8
23.迪化 1945.8
24.大连 1945.9
24.哈尔滨 1945.9
26.徐州 1945.10
26.威海 1945.10
28.西宁 1945.11
29.福州 1946
30.太原 1947.4
31.石门 1947.5
31.唐山 1947.5
33.沈阳 1947.6
33.长春 1947.6
33.西安 1947.6
33.安东 1947.6
33.吉林 1947.6
33.鞍山 1947.6
33.牡丹江 1947.6
33.齐齐哈尔 1947.6
33.张家口 1947.6
33.佳木斯 1947.6
33.锦州 1947.6
33.营口 1947.6
33.通化 1947.6
33.四平 1947.6
33.北安 1947.6
48.兰州 1947.7
49.蚌端口 1947.9
50.归绥(呼和浩特)1948
⑶ 广州什么时候诞生
广州,简称“穗”,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1],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⑷ 广州城址历史变迁
公元前214年,秦朝分军五路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象、桂林3郡,原秦军统帅大将任嚣就任南海尉,他在南海郡治番禺(非现今番禺区)筑城,世称任嚣城,这便是广州建城之始了。其时,任嚣城规模很小,其位置在今中山四路北面旧仓巷以西一带的高地,约是今文德路、北京路向北延伸线、省财厅一带。当时珠江江岸在今西湖路一带,任嚣依山傍水筑城,亦有防御外敌作用。
公元前208年任嚣过世,随其出征的秦将赵佗继任其位。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建南越国。执政后,赵佗将任嚣城扩大为周长十里的大城,俗称“赵佗城”。今北京路基本处于“赵佗城”中心轴线位置,位于北京路北段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依“赵佗城”的遗址为基础而建成的。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南越国原有属地上设置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自此,岭南地区正式纳入汉朝郡县版图。
东汉末期,岭南已属吴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郡治迁到番禺,进而控制了岭南形势。步骘重修番禺旧城,并扩大赵佗城,后世称之为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为了加强对岭南的行政管理,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州与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番禺也成了广州的郡治。
至唐代时,《唐大和上东征传》记广州“州城三重”,唐代三城一为以今北京路为中心的主城,另一为甘溪故道(今仓边路)以东的南越城东部残垒,第三座城可能是“蕃坊”。蕃坊范围在今光塔路怀圣寺一带。这三城均未超出今越秀区范围,仍以今北京路为中心。
唐代天祐末年(907年),岭南的最高权力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下令凿平番山、禺山扩城,拓展了城区商业中心。刘隐逝世后,其弟刘岩在岭南建立政权,史称“南汉”,把广州改名兴王府,为南汉国首府,并作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建设。
当时广州城分内城与郭城,内城包括宫城与皇城。宫城位于今中山四路以北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一带,乃皇族居住区及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宫城之南是皇城,大约在今中山路以南、西湖路以北,并以北京路为中轴线,高级官衙即设于此。
皇城以南是郭城,范围大约是今西湖路以南、文明路至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区域,商铺布列于左右(称“左街”、“右街”),乃商业繁华区,今大南路一线为当时珠江的河岸。南汉兴王府的西城内外有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东城即赵佗城东部一带,乃官僚贵族的居住区。
宋朝时期,兴王府复名广州。在广州的城建史上,宋代是一个辉煌时期,表现在建三城及雁翅城(均在今越秀区范围内)等。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朝廷批准广州修筑高级官衙所在地的子城,范围大约包括今吉祥路至仓边路(东西向)、中山路至越华路(南北向)一带,仍以今北京路为中轴线。
熙宁元年(1068年),朝廷拨巨资修广州东城,东城位置由子城之东至今德政路稍西的范围。熙宁四年(1071年),又开始兴建广州西城。西城比子城、东城的总和还大,工程进行了十个月,终于落成。范围约包括今吉祥路以西、东至人民路、北至百灵路、南至大德路一带。嘉定三年(1210年),又新筑东西雁翅城,即从东、西两城的南城墙向江边延伸,以保护南临珠江的新城区。
明代广州的城垣有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三城合一。大约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前后,除了拆去中城与东、西城之间的城墙外,还扩大了城区范围,向北跨到越秀山之上,向东亦有所扩展。到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565-1566),又在城南加筑外城。
晚明时人称明初筑的为“老城”或“旧城”,嘉靖年间筑的为“新城”。老城南界为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为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新、老城的东界为今越秀路,西界为今人民路。明代的城墙至清代仍然未变。但明末珠江北岸已南移数十米,故清初顺治年间,官府增修东西两翼城墙,直至珠江边。此后广州城墙只有修缮,未有扩展。
从历代广州古城范围的变迁,可知两千多年间广州城区中心的位置变化不大,均基本在今越秀区范围之内,一直以来北京路都处于广州城市的中轴位置。
(4)广州在什么时候建城扩展阅读
广州古城内的十座历史建筑
1、镇海楼
1380年,广州城扩建,于城北越秀山上修筑五层高楼的红色墙体,因当时珠江河道宽广似海而得名镇海楼。近千年来,为广州城制高点。
2、中山纪念堂
建于1929年,广州旧中轴线上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院子的北门有广州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木棉树,树龄349年。
3、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最早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期,吴国虞翻后人舍宅为寺。
寺中存留各朝代古迹甚多,有大菩提树一棵,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移植的菩提树。传说六祖惠能于此树下,见僧人辩论:风动耶?幡动耶?以一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语惊四座。
4、六榕花塔
梁大同三年,沙门昙裕法师从扶南请得佛陀舍利,于宝庄严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又名花塔。
5、光孝堂
光孝堂,建于1920年代,广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外观是中西结合的宗教造型,整个教堂最具特色就是2楼硕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午的阳光直射过来,透射在教堂内部的光线绚丽无比。
6、怀圣光塔
贞观元年,阿拉伯人远赴重洋,到达东土大唐,于广州修筑伊斯兰怀圣寺及邦克塔。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港口,珠江边数十米高的光塔一直都是外国商船的指路明灯。
沧海桑田,如今珠江水岸已南退数里,珠江浅海湾也冲击出了三角洲,或新或旧的现代建筑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独剩千年光塔遗世独立于楼群之中。
7、岭南第一楼
位于惠福西路五仙观内,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
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二楼正中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此钟是作为遇火警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禁钟”。
8、圣心石室大教堂
1856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将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之后历时二十多年,于这一旧址上修建了这一石结构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在每年的平安夜晚上,教堂迎来每年一度的亮灯,向世人展现这座十九世纪建筑的全部光辉。
9、鲁迅纪念馆
建于1920年代的黄色钟楼式建筑。原来是国立中山大学钟楼,鲁迅任教期间曾居住于此,是中山大学校徽的原型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现今是广州鲁迅纪念馆。
10、爱群大厦
1937年落成于沿江西路,高64米,共18层。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是沿江西路作为广州“外滩”的历史见证。
⑸ 广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大约有2220年。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旧称省城。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是全国着名的华侨之乡,也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2007年,广州市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352.35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06.08万人,港澳同胞87.72万人,分布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市内归侨1.68万人,侨港澳眷属156.87万人。
中文名称: 广州
外文名称: Guangzhou、Canton
别名: 五羊城、羊城、穗城、花城
行政区类别: 省会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区等
政府驻地: 越秀区
电话区号: 020
邮政区码: 510000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
面积: 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
人口: 1018.2万人
方言: 广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 黄埔军校旧址、沙面建筑群、白云山风景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
机场: 新白云机场
火车站: 广州站、东站、北站、西站、南站
车牌代码: 粤A
城市地标: 五羊塑像、中山纪念堂、海珠桥
市花: 木棉花
市鸟: 画眉鸟
着名高校: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目录
城市简介
历史沿革羊城传说
文物古迹
地理环境地理方位
气候环境
自然条件
文化艺术岭南文化
行花街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骑楼—建筑风格
西关古老大屋
曲艺戏剧
行政区划
外籍人士经济环境
对外开放重点区域
农业
工业
外贸
商业
旅游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电信业
广州经济开发区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交通运输海运
铁路
公路
高速公路
公交
地铁
摩托车
空运
对外交流
科学教育
城市建设城市地标
城市媒体
饮食文化餐饮简介
特色小吃
娱乐简介
餐饮名店
酒吧
旅游景点爬山休闲
博物馆、历史遗址、烈士墓园景点
游乐场景点
动物园景点
最佳旅游时间
历史名人
历任市长
广州2010亚运会城市简介
历史沿革 羊城传说
文物古迹
地理环境 地理方位
气候环境
自然条件
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行花街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骑楼—建筑风格
西关古老大屋
曲艺戏剧
行政区划
外籍人士 经济环境
对外开放重点区域
农业
工业
外贸
商业
旅游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电信业
广州经济开发区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交通运输 海运
铁路
公路
高速公路
公交
地铁
摩托车
空运
对外交流
科学教育城市建设
城市地标 城市媒体饮食文化
餐饮简介 特色小吃 娱乐简介 餐饮名店 酒吧旅游景点
爬山休闲 博物馆、历史遗址、烈士墓园景点 游乐场景点 动物园景点 最佳旅游时间历史名人历任市长广州2010亚运会展开 编辑本段城市简介
广州(汉语拼音:Guǎngzhōu,邮政式拼音:Kwangchow,耶鲁拼音:Gwóngjàu,粤拼:Gwong² zau1;官方外文名称为Guangzhou,传统外文名称为Canton),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古称番禺或南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型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交通枢纽。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着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广州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是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特色语言:广州话(或称白话、粤语或广东话) 通行语言:广州话 英文名称:(Cantonese) 城市地标:广州塔(海心塔) 五羊石像 中山纪念堂 镇海楼 中信广场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广州双子塔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广州南站 城市美誉: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广州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 行政区域: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萝岗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市、从化市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称:广东省(Guangdong Province) 政府:广州市政府位于越秀区。现任市委书记张广宁,现任市长万庆良。 面积: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2009年末建成区面积(不含县级市)达到935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 海拔:全市平均海拔11米,天堂顶为广州市内最高点,海拔1210米。 人口 :全市人口1035万人(2009年末统计),比上年末增长3.0%。出 广州夜景
生率为9.45%,低于全省(11.96%)2.5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 4.20%,低于全省(4.66%)0.4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5%,低于全省(7.02%)1.77个千分点。 民族:全市汉族人口为1020.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98.58%。少数民族人口为14.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2%。 宗教:广州市主要宗教信仰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地区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2010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6.01亿元,同比增长13.6%,继续保持内地城市第三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广州(7张) 广州 镇海楼
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着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管理广州港。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着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92年曾邦哲于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讨会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医学概念与模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既有“五羊雕塑”,此传说已经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处。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地理方位
广州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自然条件
广州目前已发现50多个矿种,其中矿点17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0%。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粮食作物以籼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普通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一枝梅花。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⑹ 广州市成立于何时
1949年10 月28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⑺ 广州建城的时间
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实行交、广分治,分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治所番禺,命吕岱为剌史(合浦以南仍属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3郡,治所龙编,戴良为剌史)。是为首次实行交、广分治,置广州。这是历史上广州建史之始。但一年后,交、广再度分治,仍置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治所仍在番禺。此后交、广分治成为定制。
⑻ 广州建城的历史有多久,现在人口有多少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自秦汉以来,广州就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叫任嚣城。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的周夷王八年,“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宋代广州就有八大“卫星城”,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人口393.52万人。
⑼ 请问。广州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⑽ 广州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始建于
广州(8张)
公元前214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10],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扬粤”“南海”[13],这里的“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13],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设三郡,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10]。秦末大乱,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
广州天河之夜(8张)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元封五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晋代 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10],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10]。917年,刘䶮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10],史称南汉。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