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州哪里有卖莼菜的
山东菜 简称鲁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春秋战国时,鲁地就以治馔着名,历经汉唐,成为‘北菜‘主角。宋代所谓‘北食‘,主要即指鲁菜。元明清时还宫廷御膳支柱。现代仿膳仍多有鲁菜特色。主要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济南菜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着称,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剂。胶东菜擅长爆、炸、扒、蒸,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名菜有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德州扒鸡、油焖鱼、清氽赤鳞鱼、煎白条鱼饼、韭青炒海肠子、福山烧小鸡、烤小雏鸡等。 广东菜 简称粤菜。源于西汉。《淮南子》载:‘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南宋《岭外代答》也说越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宋末王朝南迁,众多御厨骤集羊城,促成了粤菜的长足发展。今粤菜已名播中外,有‘吃在广州‘之说。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组成。擅长爆、炒,多变化,配料丰富,讲究鲜、嫩、爽、滑。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汤菜更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朴实大方,有乡土味,下油重,味偏咸。粤菜对鱼虾、禽兽、野味等烹制均有特长,尤其对蛇的制作,更有独到之处。其名菜有豹狸烩三蛇(俗名龙虎斗)、片皮乳猪、潮州冻肉、东江盐焗鸡、满坛香、鼎湖上素、大良炒牛奶、炒田螺等。 安徽菜 简称徽菜,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所组成。相传起于汉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以烹制山珍野味着称,重油,重酱色、重火工。多用砂锅木炭煨炖,故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说。皖南菜擅长烧、炖,芡大油重,朴素实惠。沿江菜善烹河鲜、家禽,讲刀工,重形色,尤以烟熏技术见长。沿淮菜咸中带酸、汤汁浓重。徽菜名菜有无为熏鸭、符离集烧鸡、徽州丸子、腌鲜鳜鱼、毛峰熏鲥鱼、清蒸鹰鱼、奶油肥王鱼、蜂窝豆腐等。 北京菜 简称京菜,由本地菜与山东菜、宫廷菜融合发展而来。它从元、明、清宫廷御厨和王府家厨逐步流传演变而成。元代,由于其符合蒙古王公口味,一跃而登大雅之堂。入明以后,其势不衰。到清代蔚为大观,以满汉全席为京菜高峰。做法以烤、爆、炸、溜、炒为主,兼用烧、烩。菜肴质地讲究酥、脆、鲜、嫩。选料广泛,刀法精细,烹调讲究,造型美观。主咸,兼合其他口味。名菜有烤鸭和涮羊肉等,有‘国菜‘之誉。 四川菜 简称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包含重庆菜、东山菜、江津菜、自贡菜、合川菜等。相传汉魏六朝,川菜即具特色,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见长,以味多、味广、味厚着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调味多用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味重麻、辣,麻味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其名菜有回锅肉、鱼香肉丝、灯影牛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清蒸江团、干煸鱿鱼网、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鸡块等。 浙江菜 简称浙菜,由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所组成,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南宋时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明清时更大为发展。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宁波菜以‘鲜咸合一‘,蒸、烤、炖制海味见长,讲究嫩、软、滑。绍兴菜长于烹制河鲜、家禽,入口香酥绵糯,汤味浓重,富有乡村风味。浙菜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赛蟹羹、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两湖莼菜汤、油焖春笋等。 江苏菜 简称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为已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烤方、水晶肴蹄、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金香饼、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是、三套鸭、无锡肉骨头、陆稿荐酱猪头肉、沛县狗肉等。 福建菜 简称闽菜。由福州、漳州、厦门、泉州等地方菜所组成。以清汤、干炸、爆炒为主,调味常用红糟,味重甜酸。名菜有佛跳墙、闽生果、七星丸、桔烧巴、太极明虾、烧生糟鸡、高丽海蚌、梅开三度、白炒鲜竹蛏、菊花鲈鱼球、干炸三肝花卷、淡糟炒鲜竹、桔汁加吉鱼、雪花鸡。 以下是各种信仰风俗菜 巴蜀田席 四川农村民间喜庆宴席,又称三蒸九扣席。始于清代中叶,最初是秋后农民为庆丰收宴请乡邻亲友举办的。我认为西安那有卖鲜清非常复杂,我都这么辛苦作答了,给个最佳答案把,谢谢啦! 煤矸石粉碎机
广州哪里有卖莼菜的?烹饪美食
另外给你推荐两个不错的网站: zxtp8.com (在地址栏输入访问)
kudy8.com (在地址栏输入访问)
B. 广州哪里有安徽牛肉板面可以吃
广州那里是有安徽牛肉板面卖的,味道还是非常好吃的。
C. 徽派建筑的徽菜馆在哪里
狮城徽宴楼,确实不错,濉溪路那家就是门口不好停车,还是去政务区的吧~
D. 中国八大菜系的分布省份有哪些
1、山东(鲁菜)——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
2、四川(川菜)——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3、江苏(苏菜)——宫廷第二大菜系,古今国宴上最受人欢迎的菜系。
4、广东(粤菜)——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国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菜系,可以代表中国。
5、福建(闽菜)——客家菜的代表菜系。
6、浙江(浙菜)——中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宫廷第三大菜系。
7、湖南(湘菜)——民间第三大菜系。
8、安徽(徽菜)——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
E. 中国八大菜系分布地
中国八大菜系分布地是鲁、川、苏、粤、闽、浙、湘、徽
八大菜系分布成因的地理解释:
(1)位置
八大菜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形成历史也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大多分布于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交融碰撞的主要地区,因此饮食文化也会吸收各方文化而成为“大杂烩”,失去应有的特色。然而,八大菜系的分布区,多位于封建王朝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受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极小。因此,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形成与传承能够保持其地域特色。而且沿海地区水产品等原料丰富,能够形成区别于内地地区的饮食风格。
(2)地形
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多为丘陵山地,川菜分布区为封闭的四川盆地。一方面,山地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就一个山体来说,气候变化受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状况的影响,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1℃,≧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减少4-6天。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内呈递减趋势。因而山地出现河谷热、丘陵暖、山区凉、高山寒的气候特点。[]而且山地丘陵地区还有阳坡与阴坡光照、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有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条件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多种多样动植物的生长。另外山区地区多河流,也有利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为八大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另一方面,崎岖不平和封闭的地形也是制约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这些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较少,食物的烹制方法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小。再者,多山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小,动植物生长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动植物生长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品质,也成为这些菜系独成一家的重要原因。平原、高原地区环境的区域差异小,动植物多样性少,食材种类单一,而且这些地区交通相对交便利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频繁,难以形成地方特色。
(3)气候
从气候角度来看,八大菜系分布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均温一般高于22℃,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15℃之间,年降水量在150-1000mm以上,夏半年降水量占全年的70%。[]而且水热条件配合好。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能够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土地的年产量高,食物食材产量大且来源丰富。另一方面,这也为多种食材的生长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同时也为食物的制作与储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我国广大西北、青藏及北方地区由于热量及降水的限制而食材相对缺乏且种类少,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菜系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特色明显的地域饮食文化,位置、气候、地形是地理环境形成的基础,也是形成环境地域差异的基础,同样也是形成不同地域特色饮食文化的基础。中国广阔的土地形成了差异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时更孕育了中国百花齐放的菜系文化。
F. 广州哪里有徽菜系
广州安徽人大酒家
广州大道北618号鑫浩大酒店3楼
附近公交:862路B线 862路A大站快车 836路 833路 832路 804路B线 804路A线 804路 56路 560路 509路 504路 503路 502路 424路 296路 232路 179路 126路 864路
G. 请问广州哪里有吃上海菜的饭店
广州吃上海菜的口味较好的饭店:
御珍轩
地址: 广州 流花路中国大酒店地下1层
电话: 86266933
地区: 越秀区-火车站/人民北路
菜系: 上海/江浙
简介:厨师据说是“北京扬州菜的‘御厨’”,做的淮扬菜当然“很地道”——“粗中有细”,“淡中有鲜”,以“考究的刀功”和“铺陈的精致”着称。用餐风格“西化”,“按前餐、汤、主菜、点心、甜点等分类”。进餐时,使用精美的刀叉,“镶金边”的餐巾扣及餐巾,隔壁有“江南丝竹”悠然传来,配上“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堪称“一次味蕾与视觉的畅游盛宴”。
流金岁月天河店La Colonia
地址: 广州 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3楼316-319
电话: 38771388
地区: 天河区-天河北/广州东站
菜系: 上海/江浙
简介:广州“难得一见”的上海菜酒家。做的上海菜“很正宗”,“口味偏甜”,“浓油赤酱” ——“广州人不习惯”。分量也“很上海”,吃着吃着“就像回家了一样”。装修“比较别致”,颇具“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情调。就是价格“贵”了点。
嚼江南Dining Fine
地址: 广州 沙面北街37号
电话: 81215201
地区: 荔湾区-沙面公园
菜系: 上海/江浙
简介:“看名字不错”,进去后环境“很清幽”,挺有“江南风韵”。江南菜做工“精致巧妙”,口味却褒贬不一。“不习惯”的人觉得“什么菜都加糖”,“甜甜咸咸”的在一起感觉“很怪”。“喜欢”的人就认为“确实有江南的味道”,醉鸡“细嫩鲜美”,东坡肉“油而不腻”,黄金炒饭也“很美味”。饭后还可以“在沙面散散步”,真是“无可挑剔”。
楼上楼私房菜
地址: 广州 东湖路62号(近海印桥)
电话: 83793756
地区: 东山区-沿江东路/二沙岛
菜系: 粤菜 上海/江浙
简介:环境都“几好”,装修“细致”,颇有些“特色”。菜肴以“粤菜、上海菜和江浙菜”为主,口味“清淡”,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味道极好”,有些就“很一般”。价钱“不算便宜”,服务有些恶评。在这“私房菜大行其道”的光景,家庭或朋友聚餐可以一去。
宴江南
广州 天河路208号天河城广场6楼610铺
电话: 85590116
地区: 天河区-天河城/体育中心
菜系: 上海/江浙 >我要点评 >餐馆信息纠错
简介:环境“有点吵”,座位也“太挤了点”。做的是“不太正宗”的江浙菜,分量“少”,“总感觉吃不饱”,但味道“还行”,“紫酥骨、糯米莲藕、醉虾”都可以试试。
上海三黄鸡美食家----
地址: 广州 广园路88号
电话: 86500002
地区: 白云区-广园新村
菜系: 上海/江浙
江南风味亭----
地址: 广州 执信南路120号
电话: 87656093
地区: 东山区-中山二三路
菜系: 上海/江浙
希望您能满意。
H. 广州有什么特色
广州的最大特色当然是美食!早茶的一盅两件到街头的廉价小吃都会令人食指大动。另外,骑楼是广州的代表性建筑,在西关、同福路一带都有。
I. 中国各地方的特色菜有哪些
中国一共有八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徽菜,湘菜,闽菜.每个菜系都有其特色菜.
川菜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着称。
代表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 。
粤菜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
代表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局(左加火旁)鸡、冬瓜盅、古老肉 。
鲁菜特点: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代表名菜: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葱烧海参、烩乌鱼蛋汤。
苏菜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着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代表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 。
浙菜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代表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 。
徽菜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代表名菜: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
湘菜特点: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代表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剁椒鱼头。
闽菜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代表名菜:金寿福、烧片糟鸡、桔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除了这八大菜系以外,还有一些地方的特色菜,如新疆的大盘鸡、手抓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的烤全羊。云南的过桥米线。东北的乱炖。河南的羊肉烩面。北京的烤鸭、涮羊肉等等。
还有各个地方的小吃那就多的数不胜数了。
J. 中国共有加多少种菜系各自的发源地是哪求大神帮助
中国主要有八大菜系:苏菜、闽菜、川菜、鲁菜、粤菜、湘菜、浙菜、徽菜。 苏菜,即江苏风味菜。江苏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口味适中,四季分明。在烹调技术上擅长炖焖、烩、窝、烧、炒、又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滑嫩爽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东临大海,西北负山,气候温和,山珍野味,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福州菜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汤鲜、味美,汤菜品种多,具有传统特色。 川菜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着称。历来有"七味"、“八滋”之说。 鲁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古齐鲁为孔、孟故乡,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山东菜系是由济南和胶东两个地方清、鲜、脆、嫩着称。 粤菜历来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冠于全国,故有"食在广州"之称,名扬四海。粤菜的主要特点在烹调上以炒、烩、煎烤、局着称,讲究鲜、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鲜、淡为主。曾有"五滋"、“六味”之说。 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湘菜特别讲究调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浓鲜。夏天炎热,其味重清淡、香鲜。冬天湿冷,味重热辣、浓鲜。 浙江地处我国东海之滨,素称鱼米之乡,特产丰富,盛产山珍海味和各种鱼类。浙江菜是以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四种风味为代表的地方菜系。 徽菜,又名皖菜。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着称。安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