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福德老爷广州哪个寺庙里
扩展阅读
福州租房没手续投诉哪里 2025-08-03 10:03:36
杭州房屋防潮怎么处理 2025-08-03 09:49:59

福德老爷广州哪个寺庙里

发布时间: 2022-07-17 05:19:01

1. 福德老爷到底是位什么样的神明为什么到处都有

2. 什么是伯公庙

伯公庙即土地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在台湾,土地神有财神的能力,商家会在旧历的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祭拜土地公,称之为“作牙”。台湾各地均有供奉土地公的习俗。另一方面。常见供奉土地公的,还有台湾的墓园,都会设有土地神之神位“后土碑”或土地公神像,用以祭祀。此外,许多地区会有大型的土地公庙,如台北市的景福宫、台北县中和市的烘炉地土地公庙。

3. 凤隐岩在哪

揭东名胜凤隐岩的古迹与传说揭东名胜凤隐岩的古迹与传说
揭东名胜凤隐岩座落在揭东县云路镇棋盘村后山,于清朝干隆十五年(1750年),由潮州府海阳县县令梁秋水倡建。传说梁县令为择一风水宝地,足迹踏遍潮汕名山,未有所获。一天,梁县令伴着地师,登山涉水来到这个胜地,从山下遥遥仰望,看到半山腰白云缭绕,似有仙气。及至山上,忽听地师一声惊喜道:“多美的一只仙凤啊!”但见这里巨石嶙峋,气势磅礴。地师勘察测量一番后叹气道:“可惜,此处不宜作墓园,此乃仙佛居所,宜建庵立寺。”梁县令从其言,即回海阳县,筹集资金,择吉在这里动土兴工,建起了岩寺,取名“凤隐岩”。

凤隐岩建岩后这二百多年来,经过了几次重修,其中有民国十二年(1923年)潮安县人陈明智、吴明珍重修、民国24年(1935年)揭阳县人高世善重修和1992年揭阳渔湖镇人陈碧坤、林赛囗(“艹”下加“样”字,我的电脑打不出这个字)重修。2001年3月29日,凤隐岩被揭东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登记单位(揭东府函[2001]17号)。

潮汕地区的人和到揭东公干旅游的人,忙里偷闲,驱车来到这里,观赏自然风景,倾听动人传说,令人心旷神怡,人间你争我夺、勾心斗角,一切不如意事尽抛脑后,不觉产生当了半日神仙之感。要是你有兴趣,让我带着你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介绍游览一番如何?

从棋盘中学校园经过,转身就来到山下。举目眺望,隐约可望到在满山翠绿中露出凤隐岩的一角。进入山门不远,但见这里耸立两块巨石,一高一低,高者被雷电辟掉一角,低者完整躺在坑窝,且石身上有一孔。这就是凤隐岩的一景:石公石妈。传说,这石公石妈原是一对恩爱仙侣,因相爱而触犯天规,被玉皇大帝派五雷击掉男仙的下身并赶下人间的,但这对仙侣仍然相爱相守,忠贞不渝,久而久之,就成了今日的石公石妈。昔时年轻男女到这里游览,都要站在石公身上,向石妈阴部(就是那个石孔)掷石祈祷,希望能找到一个美貌的好伴侣。许多旅游景点要许愿,掷的是铜钱硬币,或是其它以钱为代价的东西,向石公石妈许愿掷的却是石头!也许暗示着这里许愿的爱情是如同石头这样朴素,却如同石头这样坚定,不受铜臭腐蚀的纯洁爱情。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往上走,在即将进入凤隐岩主殿堂的一旁,并排盖着三间庙。中间是福德老爷庙,右边是将军庙,左边是三山国王庙。福德老爷就是镇山伯公“感天大帝”,他的座像是手提宝剑、一脚踩着老虎、一脚踩着长蛇,是保佑人民的福神。将军庙和三山国王庙都各有故事。

先说将军庙香炉的故事:在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凤隐岩也和中国大地许多古迹一样遭遇一场浩劫。多年无人看管,禅房倒塌,佛像毁没,古刹荒废。1992年春,揭阳渔湖溪南村陈碧坤、林赛囗等人多方筹资,善信纷纷捐资重修凤隐岩,复其旧制,古刹重光。棋盘村人阿哺伯自愿在此守岩。一天夜里,阿哺伯梦中见到一位将军来到他床前,诉说如今诸神均已升座复位,享受香火,唯独他仍在山坑下,并说出所在方位。阿哺伯醒后觉得蹊跷,想起从前山门老爷庙旁确有一将军庙,随按梦中指点方位到山坑下去找,果然在草丛中找到一个以前供奉在将军庙前的香炉!通过“掷杯”(乡人与神沟通的一种方式。取辟开两半的竹头于手,就某事向神祷告,然后抛掷于地,看竹头向背断知神旨意),择吉日把香炉抬上来,并重建将军庙。现在游客来到庙前,就会看到福德老爷的香炉是大理石新制的,三山国王的香炉是陶瓷的,而将军的香炉是原来的普通山石刻的。

再说三山国王庙的故事:三山国王原在揭阳市区榕城内的一处庙中。因榕城进行城区改造,拟迁往他处,但通过“掷杯”,拟迁往的好几个地方都掷不到“胜杯”,最后才在凤隐岩掷出“胜杯”,终于迁址到这里。也许三山国王也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吧。

再向前走十几步,凤隐岩的龙凤门即映入眼帘。门上书有“凤隐岩”三个字。龙凤门为凤隐岩主岩的出入口,东西各一,为1992年重修时新建。

进入龙凤门东门,即到了凤隐岩的主岩。主岩的建筑古朴独特,一块天然巨石,盖住了宏济堂、注生娘娘殿、首先流徽厅三间主体建筑的屋顶,形成了天然的石庙宇。这是凤隐岩的一大建筑特色。

宏济堂在这三间建筑的中央,正座供着五尊大佛,座前一尊十手八脚娘娘,两侧排着十八罗汉,一侧还有一身轮转王。宏济堂左右有联曰:“宏开宝筏登天界;济渡迷津上佛坛。”固守横幅绣有“燃灯古佛”四字。原来这里供的是佛教过去世庄严劫一千佛首领。他还是释迦的启蒙老师呢。

岩内又有联曰:“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见如来。”从这题十手八脚娘娘的联可以推出,十手八脚娘娘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对世俗来说,辈份太高、地位太高的阿弥陀佛,一般善众是敢与他直接对话。比较起来,神仙中上“基层干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传说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得力助手)更显得平易近人,她有慈母之爱,女性之美,且是“观”人“世”苦难之“音”,又似乎“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更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以信赖。心中有急事难事,口中不由自主地念出“南无观世音菩萨”。然观世音菩萨就这么一位,芸芸众生千万上亿,要做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不仅要能力强,办事效率也要高,所以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变化出十手八脚。这大概就是十手八脚娘娘的由来。再后来,人们觉得十手八脚可能还不够用,于是“千手观音”就出现了。以此推之,“十手八脚娘娘”的出现要比“千手观音”早得多。

来凤隐岩的善众,对观音菩萨也都抱着高度的信赖,虔诚地向他祈求灵签,以卜祸福,趋吉避凶,以求达到心灵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安慰。

宏济堂的右边是注生娘娘庙。注生娘娘原在佛经中称为鬼子母,生有500儿,本是专吃人的恶神,又称暴恶母。释迦牟尼为感召她,隐藏其一子,鬼子母悲叹求之,佛曰:“你有500子,尚怜一子,况余人只有一二耶?”将心比心,鬼子母因有痛失爱子的深切体会,在儿子失而复得并昄依佛门后,便发誓保护小儿,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后人们又把她与妇女生育联系起来,被视为送子娘娘。这就是一个佛门劝人改恶从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例子。

从佛殿前向下望去,只见山谷中群石嵯峨,草木茂盛,这里就是放生石栏。解放前,善众捕到巨蟒时不忍杀生,就地放生又恐危及禽畜或小孩,固常把捕到的巨蟒抬到这石栏中放生。巨石的缝隙和茂密的树木草丛很适合野生生物栖息生活,直至解放后,这里还有虎豹的行踪。据笔者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回忆,解放初期的某天晚上九点多钟,有老虎(并没人新眼看到,只是从脚印判断为老虎或是豹子,这一带活动的多为华南虎)偷走棋盘顶乡二荫城一村民家的猪,居住在寨前的一位村民听到猪叫等异常声音,开门举灯火出来看看,发现有一头猪留在寨前,头骨已破。原来野生老虎异常灵敏,听到声音立即舍猪逃跑,到下乡偷另一村民的猪。无奈他家的猪圈加有铁栏,老虎可以从铁栏上的孔钻入猪圈,却无法拖着猪一起钻出来。老虎看不能得手,转而到新厝围偷又一位村民的猪。得手后老虎拖着猪翻过围墙,穿过田园,并游过一口池塘,不拐弯地来到凤隐岩山下,喝尽猪血后舍猪而去。清早猪主沿老虎留下的痕迹寻回他的猪,损失不算大。棋盘村虽与老虎居所邻近,但未闻过有老虎伤人,也极少被蛇所伤。传说这是镇山伯公“感天大帝”驯服的功劳。

走出龙凤门西门,来到僧舍北角,有一个长寿凤泉,亦称莲花井,是凤隐岩“三特”之一,泉水极其清洌甘甜。凤泉之特在于:如果没有人舀水,泉水基本不外溢;如果舀得多,泉水也出得多,井口水位基本不变。在这半山腰上,四周均无泉眼、无水塘,即使在大旱天从不断流。1992年重修期间以及第二年重光挂牌期间,这口凤泉居然能满足建筑用水和那么多人做饭、饮食用水!用此泉水泡茶,清香扑鼻,饮之有洗心涤肺之感。

从凤泉转到佛殿后,有一无底古洞,人称“仙人洞”。洞高约2.5米,另一端深不可测。曾有不少探险者点烛燃薪,进洞探奇,皆因洞深缺氧半途而废。悠悠古洞更给凤隐岩增添几分神秘感。

从无底古洞口攀岩而上,来到覆盖着三间殿堂的巨大岩石顶端,可看到粗犷隶书“天趣”二字,乃1924年潮安少庵陈松手书,意即:凤隐岩的奇特景观和动人传说,真是妙趣横生,“天大的趣味”!

前面提到凤隐岩的“三特”之一凤泉,另两特为:山间林下蚊子多而岩内无蚊子;冬暖夏凉。凤隐岩的殿堂,座北朝南,背面小山作屏,东西有叠石山、倒盖金钟山朝拱,前面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冬天的北风被背面的小山拦住,太阳把这里照得暖烘烘的;夏天,东南风沿峡谷的树林吹上来,凉爽非常。这大概就是“冬暖夏凉”的地理原因。至于凤泉的奇特和为什么岩内无蚊子,笔者愚笨,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4. 感天大帝大还是福德老爷大

感天大帝大

5. 福德老爷的起源

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即有祭祀上地的仪式,在礼记载有:“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小牢”。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天子祭地神,以牛羊猪三牲为大牢,而诸侯祭地神,则以羊猪二牲为小牢。
我国古代设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五官之长称正,左传注有:“五正,五官之长”,又注“土正曰后土”,后土既为土官之名,亦为土神之名。
据白虎通谓:“社,土地之神也”。又谓:“为天下求福,人非土不立,非谷耳,封土立社”。
礼记亦谓:“王为群姓立社”,又谓:“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牝焉”,并疏:“后土,即社神也”。
通俗篇谓:“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楚辞曰:“土伯”。
五经异义谓:“今人谓社神为社公”。
根据以上各种古书记载中,已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各称呼。或因社神管祈福报功,而有“福德正神”的尊称。
在地以称土地老爷,或称土地爷爷为多。而在潮汕地区,则以“福德正神”及“后土”居多,有均称为“土地公”、“伯公”或“福神”。又在城镇及庙祠多用“福德正神”字样,在郊野及墓地则惯用“后土”。
禅林象器笺谓:“土地神,守护地方之神”。
左传注:“二十五家为一社”。
由此看来,古代的社已遍及各地。汉族居台湾,开拓峦荒,并手胝足,内心自然产生于土地所求恩赐丰收,以得生存的祷望,不仅视土地之神能护佑五谷丰收,且能保佑家畜兴珏,人与天争,祈神保佑,自属难免,致有“田头田尾土地公”之说。
土地公的来历,实际上是综合了古代君主所祭“天、地、社、稷”中的地祇和社、稷之神。本来天地之神,民间是不得祭祀的,大概是后来土地公由“自然神”进化为“人格神”,掌管一小地方,如一区、一里、一邻之事,是个小神,只能镇压小鬼怪,所以人们对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比方说希望他坐镇在街头街尾,或田头田尾,求求“兴利发财”而已,他虽然是个小神,但在他管辖地区内,是那地区的神,所以不能看轻他,俗语说:“得罪土地公,饲无鸡”,就是这个意思。

6. 土地公硬闯南天门 是个什么故事

何福德老爷是中国供奉的保护神,广东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何伯公”,或“土地伯公”。拜伯公是潮汕地区百姓最平常的事。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除农历7月15外),很多百姓都会到老爷宫去朝拜。福德老爷的造型几乎都是白须、白发,笑容可掬,地方员外打扮,一手拿元宝,一手执如意或拐杖,充分表现出慈祥温和的长者风范。和西新村福德老爷庙的福德老爷便是左手拿元宝,右手执拐杖。
究竟福德老爷是什么神呢?他原来就是“地神”,也就是一种自然神。我国自古代就已经祭地神了,人们以为有土地才能够生长五谷,有了五谷方能养活人类。所以对于土地渐渐地发生感谢之念,后来便把土地视为神明了。特别我国以农立国,一般的人怎样重视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福德老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信仰,而在我国的民间俗念中,总喜欢将神明予以人格化,加以传说赞扬。人格化的何伯公是谁呢?其说法不一。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甚多,下列摘要介绍几种。
其一,福德老爷也称福德正神,姓何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从小就是个天资聪颖又极为孝顺的小孩;三十六岁时,当上朝廷的总税官,为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过世,享年一百零二岁。神奇的是,他死后三天,容貌都没有改变;有一贫穷人家用四块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何福德老爷,过了不久,居然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何福德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打造金身膜拜何福德,因此生意人常祭拜福德正神何福德。
其二,福德老爷原为周朝士大夫的家仆,名叫何明德。他的主人赴远地上官就任,家中留有爱女,其幼女思念心切,欲往见父亲,何明德乃伴她千里寻父,途中遇到风雪,女孩受冻将死。为避免让小姐受冻,何明德乃脱衣给小姐穿,自已只穿单薄的衣物,却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气而冻死。就在此时,天空显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谢他的恩德,于是建庙奉祀。周武王时,赠封后土,后世尊为土地公,土地何公。
其三,昔时有一何老翁,于路上拾得驽卵一个,带回家让母鸡孵出一条蛇来,何老翁饲养于家中,不料有一天何老翁外出时,该蛇闯出捕食邻人鸡鸭,老翁知悉后,乃将蛇放逐于山中。但在此后,蛇经常加害人畜,皇帝则布令除其祸害,但是没人敢冒险。此时,何老翁遂奋勇而去,将蛇刺杀。何老翁要求皇帝赐他为公,此后就司掌土地,称为土地伯公,或土地何伯公。

7. 福德老爷的介绍

福德老爷,流行于全国各地。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 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爷, 土地爷、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称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汉族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客家人则称为“伯公”。潮汕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福德老爷,“伯公”,或“老伯公”,其庙叫福德庙。

8. 福德老爷的祭祀

农历二月初二,是伯公的诞辰日,这一天汉族民间都要杀鸡宰鸭,虔诚祭拜伯公、伯婆,土地庙多要演梨园,以祝“福德正神”千秋。不只二月初二要祭拜伯公,八月十五日还要举行一次祭典,前者是奉祭,祈求福气,后者是秋祭,答谢伯公的庇佑。这种风俗,自古至今,未曾中辍。
不但是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要依例致祭,每逢初二和十六日,商家都有“做牙”祭拜伯公。因为伯公是商业的保护神,一般商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首次的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最后次的牙),其他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分别才祭拜伯公,特别是头牙和尾牙,祭典较为盛大隆重。除了商家初二、十六做牙祭拜伯公、伯婆外,一般农家都保持初一、十五拜伯公的习俗。至于逢年过节,庙的香火更为鼎盛,家家户户部要准备祭品,虔诚祭拜伯公。
除了一般家户、商家、农人都要祭拜伯公、伯婆外,村落村野到处也有人祭拜,可见伯公庙之多,崇拜者范围之广,可为各种神明之冠。甚至制造阴间天庭用的货币商(俗称金银纸商)还特别制售伯公的信徒来烧给伯公。“福金”的纸宽大约三寸,长三寸二,每张表面的金箔○.五寸平方,十张装成一束。另外,在路旁或田畔,桥头等地常可看到竹枝挟着一束福金插在那里,这是要献给该地的土地公,祈求保佑,免除天灾地变。
还有,在祭宗祠、扫墓、工程破土等,当祭祀要开始之前,也总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一般坟墓旁边,往往都有一个“后土”或“福神”﹂石碑,那就是一种土地公。负责保护该地安宁。

9. 潮汕福德老爷对联

福星照人春常在,

德泽传世功永垂。

(嵌字联:福德老爷庙)

10. 潮汕地区的多神崇拜的神的大小如何排的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老爷”的分类 及其拜祭重要老爷的程序

潮汕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在潮人民间,既崇拜原来的道教、佛教及民间神明,还有闽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长的神灵,因此在潮汕地区神灵名目繁多,神庙祠堂也举目皆是。潮信对神庙不论规制大小,统称“老爷宫”,神明概称“老爷”。在潮汕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十分得心应手。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这些属于"自己"的神最为可靠,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对之礼拜最勤。平时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死后多奉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统。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风物传说。如“莱芜神女”、“风雨圣者”等
雨仙庙是祭祀雨神的寺庙。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为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加着名。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他的先祖谢邦彦是宋代着名词人,父亲谢钥着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亲移居临安的时候只有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于南剑州(州治在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其家资,奔赴国难,率领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当时谢翱27岁。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再到梅县,攻占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的妻子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后来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找到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王小姐介绍说: “谢翱为了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就选择了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是纪念‘风雨圣者’。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爷”对潮汕人民的影响
潮汕人喜欢信佛拜神,在我看来,拜老爷”是潮汕女子婚后的“专利”,不管信佛信道,还是皈依基督教,她们认定的是一个“善”字,不欺弱小,施舍救孤,尽显美德。其实她们拜神并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于给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险渠道。潮汕地区是天然的市场经济,男子经商外出,风险难料,女子帮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祷的份,当然也有祈祷生子的愿望.

在她们看来,拜老爷是一神圣无比的事,她们在拜老爷前要洗澡,换衣,梳头。而且每天拜的老爷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爷
初三,十七。妈祖
初四,十八。财神爷
初五,十九。五谷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
初八,二十二。寿星公
初九,二十三。观音
初十,二十四。如来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骚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后的两天老爷双休日。(我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

在潮汕地区,无论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庙。比粮食店要多。长得时间比较长的大树也是当地人跪拜的对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终。据说,在年终众老爷都在到天上开会。这时,每家都要大肆铺张地拜老爷。佛品,水果,三生,样样有。而且在拜时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为供拜的老爷做衣服,帽子,阴钱(要给老爷到天上购物消费的)在拜完以后全部付之一炬烧成灰。

因此,在年终时,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时到处都是面目狰狞,面带倦意的人在家门口烧哪些阴衣,阴钱。哪种情形鬼见了也会害怕,就别说是人了。

到了初五,众老爷要下来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阵忙碌,要接老爷了。等到接好了老爷,有的年老体弱的已经累得病倒了。她们就心惊胆跳,以为供拜的老爷不满意了,她们又一翻补拜。

潮汕人很信风水运程,外出打工要看个好日子,买房子要看个好日子,结婚要看个好日子,上任要看个好日子,买股票要看个好日子,据说有的生小孩也要看个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个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区的任何寺庙终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后,我才发现,潮汕人在拜老爷时并不是拜,他们并不是说感激老爷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安静和力量。他们是在求老爷。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们把供品摆上,添了香油,点了香,然后就跪在老爷的面前朝拜。一边拜,一边口中振振有词。
开药店的求货如轮转。
开诊所的求客如云来。
开寿衣店的求生意兴隆。
开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开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