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冬至吃什么火锅

广州冬至吃什么火锅

发布时间: 2022-07-17 23:40:51

㈠ 广州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冬至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2、冬至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

3、冬至吃鸭汤

广东冬至的美食还有鸭汤。冬至是最宜养生,最宜食补的时候,如果说在冬至前适宜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对抗阴气,那么,在冬至后则可选择老鸭汤来滋阴润燥,平抑体内的热气。

(1)广州冬至吃什么火锅扩展阅读:

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冬至这天,不少数广东人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此外还有冬至有吃姜饭等。

㈡ 冬至广东人吃什么

1、冬至吃烧腊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
2、冬至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值得提醒的是,糯米不易消化,对于患有胃肠道功效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朋友不宜多吃汤圆。
3、冬至吃鸭汤
广东冬至的美食还有鸭汤。冬至是最宜养生,最宜食补的时候,如果说在冬至前适宜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对抗阴气,那么,在冬至后则可选择老鸭汤来滋阴润燥,平抑体内的热气。
鸭子的药性偏凉,它的“气”是较为平和的,对于体质偏弱的阴虚者来说,吃鸭汤正可以起到养阴的功效。同时,鸭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食疗功效明显。除了阴虚者外,平时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常觉劳累的中青年人,皮肤干燥的女性朋友都可以选择常喝鸭汤,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养阴润燥。
4、冬至吃狗肉
冬至将近,狗羊遭殃。习俗中,每到冬至要食用狗肉、羊肉等。狗肉火锅是很美味的,然而人们在冬至这天纷纷食用,并不完全是为饕餮美食。《本草纲目》“狗肉”条记载:狗肉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宜肾,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补五劳七伤……狗肉不但肉嫩味香,营养丰富,而且产热量大,增温御寒能力较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那时候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5、冬至吃鱼生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谚云:冬至鱼生,夏至狗肉。”清末《时事画报》载“粤讴”说:“大餐只有两趟,冬至食过鱼生,又到夏至,正有狗肉香。狗肉纵唔得食,捞啖汁亦心头爽。”
书有记载:“粤人多有鱼生之会。取鱼之初出水者,去其皮鬣,洗其血腥,细刽为片。红肌白理,轻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热酒,和以椒盐。入口冰融,号为甘旨。”可见鱼生是如此形美味甘,可口诱人。
6、冬至吃糍粑
岭南文献中,多有提及冬至糕点的。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冬至为米糍曰冬丸。”干隆《广东通志》说:“冬至作冬糍。”陈澧《香山县志》说:“冬至炊笼糕,大者至米数斗,其以糖炊者曰甜糕,否则曰白糕;豆壳灰和粉炊者曰鹻糕;黄叶汁和粉炊者曰黄叶仔糕;其炊糯米为饭作饼者曰白糍。”这几则文献共同提到的一种糕点是“糍”,有的地方也称滋粑。

㈢ 广州冬至吃什么食物

1、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每逢冬至日清晨,广东一些传统习俗保持得比较好的地区,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广东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还会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而在广州也是如此。40、50年前的广州,家家户户需要自己手工制作小糕点,每逢冬至前后,珠村的街坊邻里一般喜欢制作糖心丸或粉果。

2、吃饺子

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随着新广东人的增多以及文化交流,如今冬至吃饺子也在广东流行,而且,吃饺子确实比其他食物更能保暖御寒。但你知道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习俗亦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3、冬吃萝卜

广东人常说“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意思是要在适应不同季节进食恰当食物,以达到养生目的。冬季人们为御寒,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食用萝卜能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夏日食姜则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有人认为,有关冬至的民间谚语,虽无法考究其科学依据,但古人通过日积月累的生活和自然现象总结,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先辈更好地生活。

4、打边炉

到了冬至晚上,广东人一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享用团圆饭。他们最愿意吃的,就是打边炉。这样一边煮一边吃,维持食物的新鲜和温度,哪怕家里还有人没回来,但等着他的,仍然是滚烫热辣的“住家饭”。这样一来,包保他一进门就“热泪盈眶”。

然而“打边炉”这个颇为古怪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却是众说纷纭。明人笔记以为边炉其实是“便炉”,取其方便;《清稗类钞》认为“以创自边某,故曰边炉”。

5、糯米饭

很多广东人小时候的冬至记忆,离不开一碗糯米饭,这碗饭来之不易:通常由妈妈掌厨,买腊肉、腌制鲮鱼,再加上虾米、冬菇、萝卜等几种材料,分别放进有公鸡图案的“八角碗”中,做出一道混合各种美味的腊味糯米饭。

冬至吃上一碗糯米饭,御寒滋补,吃完后胃也暖暖的,而且糯米饭有很多好处,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的正气,有暖胃及补中益气的效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食用。

㈣ 南方冬至吃什么 冬至美食大盘点

1、吃糍粑: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作“小糍”。

2、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3、吃红豆糯米饭: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㈤ 广东各地冬至习俗:冬至吃什么+为啥说“冬至大过年”

广东各地冬至习俗是每逢冬至,广东不少地方的人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周秦时期,曾以冬至为岁首,代表新年第一天。所以说“冬至大过年”。

除了各家各户都要准备酒肉三牲、果品、汤圆祭拜外,还有在宗祠祭祖。祭祖通常由宗族统一举办。往往举行一些杀猪宰牛、演戏酬神等追念先祖的仪式。如宣读族谱、讲述家史等。

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肥冬瘦年”、“冬至大过年”,是所有的广州人从小就知道的两句谚语。

这样的习俗难得地坚持到了今天。虽然没有雪,虽然冬天温度之高在全国数一数二,可是广州人硬是拿出最大的热情迎接冬天的到来。

每年一到冬至,虽然没有长假期,没有春节举国兴腾的气氛,可是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馆会家家爆满,广州人会举家团聚、大鱼大肉地吃上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你或许可以说广州没有冬天,却绝对不能质疑广州人对冬天的热爱。


㈥ 广东人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东人在冬至这一天都会吃汤圆,因为冬至吃汤圆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而且在广东省特别流行。在广东省的广州市,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在冬至这一天的中午,会让家人团聚在一起,亲手来做汤圆儿,做好以后一起吃,取其团圆之意。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酬神祭祖祭典完毕之后,通常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许多地方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6)广州冬至吃什么火锅扩展阅读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

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不返没祖先”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㈦ 顺德冬至吃什么

顺德冬至吃:打边炉、汤圆、做腊味糯米饭。

在顺德,还有“围坐打边炉过冬至”的民俗,表示团团圆圆,暖暖和和过好这个冬,一家人平安,保健康,迎春节。打边炉实际为打甂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粤菜系。广式火锅。主要食材是生鱼片、鱿鱼片、生虾片等。

主要烹饪工艺是煮。“打边炉”与一般的所谓“火锅”不同。火锅是坐下来吃的,而“打边炉”是站着吃的;火锅用金属器具,中间烧木炭,“打边炉”是用瓦罉,“打边炉”的筷子也是竹制的,便于站立涮食。

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亚岁、肥冬、喜冬、履长节、长至、短至。“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