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有哪些桥各自的资料
广州大桥
广州大桥位于中国广州市,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固原称广州珠江第三桥。 广州大桥长988.4米,宽24米,其中车行道2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主航道通航净高8.7米,主桥有三跨,北端的东侧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于1983年4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通车。 由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是广州市一条南北重要干道,每日有许多车辆通行,交通堵塞严重。广州市政府已着手兴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导广州大道的交通压力。
金沙洲大桥
金沙洲大桥连接广州市金沙洲与广州中心区,于2003年1月20日上午正式通车。 金沙洲位于广州西北部,东靠珠江,北依南海,是广州“西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带环境优美,山水并存,拥有长达四公里的江岸线,空气清新,但也正因为隔着珠江,交通十分不便。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往来市区常需摆渡,去一趟市中心,摆渡、转车往往需要近一个小时。金沙洲面积为6.72平方公里,作为广州市第二块大规模储备用地和未来的纯居住区,已经完成基础配套建设。金沙洲地势平缓,周边无大型工业区,西有浔岗峰等连绵青山,湖泊散布,广州市政府希望把其建设为一个拥有原生植被的纯居住区。
金沙洲大桥的正式通车,使全洲继广州北环高速公路之后,又多了一条人、车都可通行的便道。大桥与内环放射线直接连接,从洲上去往市中心,平均可节约半个小时以上。据统计,如今从金沙洲驱车到上下九、北京路、天河体育中心,均不超过20分钟。
珠江大桥
珠江大桥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跨江桥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大桥分为东桥及西桥,东桥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岛,长约336米,通航净高8.5米;西桥由大坦沙岛跨越珠江接广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长约415.5米,通航净高6米,桥宽23米,两桥距离为1.5公里,中间是一条双轨铁路-广三铁路,两侧为单线公路及人行路。建成以来,一直是广州通往粤西地区的必经之路,并且是芳村维一的陆路通道,自从珠江隧道、鹤洞大桥通车后,大桥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车辆可改行其它通道,市民更可乘搭地铁,但由于交通极为繁忙,大桥每天仍然是车水马龙,有见及此鹤洞大桥
鹤洞大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和荔湾区之间的珠江后航道上,大桥全桥总长2300米,主桥为双塔空间索拉复面斜拉桥,长648米,主跨为360米,桥下通航净高34米。桥面宽30.3米,其中行车道22.5米,两侧各设2米宽的人行道,设计时速为60公里。于1998年7月建成通车。
解放大桥 (广州)
Wikipedia,自由的网络全书
解放大桥位于中国广州市,为连接珠江两岸的桥梁。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大桥全长923米,宽25米,双向4车道,两侧各有3米宽的人行道。
华南大桥
华南大桥位于中国广州市,是跨越珠江的一条大型桥梁,两端连接华南快速干线。
大桥北端位于天河区猎德村,桥南端位于海珠区赤岗磨碟沙的海军码头。主桥长410米,桥宽36米,双向八车道,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是目前广州珠江前航道上桥面最宽的桥梁。
⑵ 广州珠江上的几座大桥分别叫什麽
广州珠江上的几座大桥分别叫:
1、解放大桥:
解放大桥简称解放桥,于1994年12月动工,1998年2月通车。位于中国广州市,为跨越珠江两岸,连接越秀区与海珠区的一座桥梁。
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大桥全长923米,宽25米,双向4车道,两侧各有3米宽的人行道。解放大桥原为收费桥,后在2001年停止收费,划归市政府。
2、江湾大桥:
江湾大桥位于中国广州市,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桥梁,连接越秀区和海珠区。1994年11月动工,1998年1月通车。大桥北端与东濠涌高架路连接,设置匝道与东华南路相接。南端跨越滨江路后与江湾路相接,设置匝道与滨江路和纺织路相接。是内环路的跨江大桥之一。
3、洛溪大桥:
洛溪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海珠区和番禺区的过江通道,位于珠江主航道,是广州市东南部城市主干道组成部分,也是珠江后航道上的标志性桥梁通道。
洛溪大桥始建于1984年10月14日;于1988年6月28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1988年8月28日通车运营,于2018年5月2日进行拓宽工程。
4、珠江大桥:
珠江大桥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跨江桥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大桥分为东桥及西桥,东桥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岛,长约336米,通航净高8.5米。
西桥由大坦沙岛跨越珠江接广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长约415.5米,通航净高6米,桥宽23米,两桥距离为1.5公里,中间是一条双轨铁路-广三铁路,两侧为单线公路及人行路。
5、海珠桥:
珠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和越秀区的跨江通道,横跨珠江水系上,是广州最早的中轴线组成之一、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1963年版的羊城八景之一、市区南北交通要道。
海珠桥始建于1932年12月,建成于1933年2月15日,重建于1950年3月25日。维修于1995年5月、2012年2月28日、2019年8月3日。
⑶ 中国的桥梁近代史是什么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在当时居全国悬索桥之首,辅航道桥则更以270米的跨径一举夺得连续刚构桥当时的世界纪录。
“拱桥王国”的复兴
因为赵州桥等一批古代拱桥的惊人成就,中国一直被誉为“拱桥王国”。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动摇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根基。中国人基于对“拱”的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造了双曲拱桥这一令当时的中国人骄傲的桥型。
八十年代以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刚架拱桥以及桁式组合拱桥等多种桥型渐渐取代了石拱桥和双曲拱桥的地位,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浇筑等多种工艺日臻完善。1987年,四川省采用转体施工法相继建成巫山龙门桥和涪陵乌江桥两座上承式箱形拱桥,跨径达到122米和200米。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 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
九十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实用性和优美外型的良好结合,成为各地桥型选择中的佼佼者。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2000年广东省广州市内建成了一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 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钢拱桥建设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数座跨径500米以上的钢拱桥,中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建成了两座跨径180米左右的钢拱桥,而且在此之后并无建树,这是中国拱桥的遗憾。今天,这个遗憾即将交给历史,上海卢浦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以550米的跨径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而且将要把主要形式的拱桥跨径纪录一举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拱桥王国”。
异军突起的斜拉桥
现代斜拉桥,五十年代于欧洲兴起,七十年代传入中国,由于优质钢材的运用和设计建造中的复杂计算,低合金钢冶炼、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介入了桥梁建设,使斜拉桥成为与以往任何桥型都截然不同的崭新桥型。1975年先后在四川省云阳县和上海市建成主跨为75.8米和54米的试验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云阳汤溪河桥和上海新五桥。在这个基础上又建成几座跨径120米左右的实用桥,为后来斜拉桥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座突破跨径200米的斜拉桥是1982年建成的上海泖港大桥,几乎同时,济南黄河大桥将中国斜拉桥的跨径提高到220米,此后斜拉桥成为中国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八十年代相继建成的跨径200米以上的斜拉桥还有天津市永和桥、重庆市石门大桥、安徽省蚌端口淮河大桥、湖南省长沙湘江北大桥、四川省犍为桥、安徽省凤台淮河桥和台湾省高屏溪桥等。其中高屏溪桥和石门大桥为独塔斜拉桥,两侧跨径分别为330米、180米和230米、200米,在当时已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首,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臻成熟。
进入九十年代,斜拉桥的跨径突破了400米。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建成,跨径达到423米,两年以后,上海杨浦大桥实现了斜拉桥跨径600米的突破,达到602米。到2000年中国建成的跨径 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就有4座,除杨浦大桥外,还有福建省青州闽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跨径分别为605米、618米和628米。在世界最大跨径的10座斜拉桥中,就有6座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斜拉桥逾百座,跨径在400米以上的有20座,现已开工的江苏省苏通长江大桥和香港昂船洲大桥将以千米以上的跨径改写斜拉桥的世界纪录。
斜拉桥已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悬索桥的三次飞跃
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与其争锋。 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广东省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号角。仅仅一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同年,香港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国桥梁跨径之首。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中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跨越长江下游的开阔江面,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是一座钢箱梁悬索桥。桥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塔高196米,通航净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散装货船,主缆长2200米,直径 86厘米,重达16800吨,主缆由169股束组成,每股束又由127根5.35毫米的镀锌钢丝组成,钢丝总长达95000公里,桥面总宽37米,为双向六车道,工程历时5年,于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正在建设中的江苏省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将以1490米的跨径再创中国桥梁的跨径纪录。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⑷ 广州大桥属于哪个区
广州大桥属于越秀区辖区。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市区东部,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北端东侧设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所以原称珠江第三桥。 广州大桥长988.4米,宽24米,其中车行道2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主航道通航净高8.7米,主桥有三跨,北端的东侧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于1983年4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通车。 由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是广州市一条南北重要干道,每日有许多车辆通行,交通堵塞严重。广州市政府已着手兴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导广州大道的交通压力。
⑸ 现在广州有名桥梁
有人让我说说广州珠江上的桥,好让他了解一下,同时也让我温习一下,很好的理由嘛!对于如此好学上进、有谋有略的好青年,就算是陈词滥调,也得唱下去了。
广州珠江上可以说是大桥较多的,因为广州市因珠江而划开了两半,虽然早期珠江以南的城区不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已经开始“分庭扩礼”,实现“对话”了。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上的桥的建设速度可以说是以现代化的速度与时俱进,从早期的两座到了现在的近十座,形式各异,用途巨大。至于非珠江上的桥就更多了,以前广州只有一座叫“彩虹桥”的旱桥,但现在属于旱桥方式的高架桥比珠江上的桥长得多,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在广州,桥便是路”。
首先还是说说珠江上的桥的名字,我一向认为广州政府在给珠江上的桥命名时是过于拘紧的,这也与广州本土文化中诗化思维和形象思维比较欠缺是有关系,但也表明了本土文化比较务实和沉稳的一面。广州的桥名,大多只是用地名沿用到桥名上,如建在海珠广场(昔海珠石)上的叫海珠桥,建在人民路上的叫人民桥,建在海印上的叫海印桥,建在广州大道上的叫广州大桥(也因为是广州城区的珠江上第三道桥而被称为三桥),建在白鹤洞的叫鹤洞大桥,建在解放路上的叫解放大桥。。。。。。
总而言之,这些桥名都属于缺乏创意,但却能让人很容易从桥名上判断到桥的两端连接的位置,是优是劣不好评论,我想,它也代表了广州的性格吧。
我曾经在去婺源的车上说过这个问题,比较过婺源人和广州人在起名这个习惯上的区别,记得我列举过婺源的好多地点和桥名,像紫阳、思溪、江湾、李溪、浙源、虹关等的,一听就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因为那里也是中国读书人最密集的地方,文化的底蕴较深,也形成了事事首重文化的习惯,它们的思维里有太多诗化的生活元素,因此那里的名字起得好是必然的,这也是当地文化和一种体现。但在求实和进取方面,自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广州人显得更为自如一些。
珠江上的桥,以珠海桥最有历史了,也是珠江最早的一座桥。“海珠桥”是在1929年始建,由美国公司负责设计及承建,直至1933年2月才全部完工,当年的工程进展也是够慢的了。这是当时中国惟一的一座可开合铁桥,当在船经过的时候,桥的中央部位可以向两边拉起,让船只通过后再放回,我想那时候经过珠江的大船是极少的,多数都只是那种小小的船,不用经常把桥拉起。如果这桥用在现在珠江的状态下,一拉起来大概就别想再放下了。
1949年在国民党撤退时,曾经定下炸毁海珠桥和桥边的发电厂的方案,他们想让共产党得到的是一座交通不畅而且还是黑灯瞎火的“死城”,由于地下党的努力,电厂保护下来了,但海珠桥还是被炸了。
当地国民党一连长负责爆破此桥,在装好炸药准备驱赶桥上的人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打到越秀山附近,情急之下,国民党连长在堑口码头的船上匆忙引爆,海珠桥顿时灰飞烟灭,桥上经过的人死伤无数,桥附近的居民建筑的玻璃窗全部震碎。
现在的桥是在解放后改建的,在1974年又加宽了一次,尽管经历磨难,海珠桥仍是广州珠江上最古老的大桥。
1967年的五一节,人民桥正式通车,这是广州珠江河面上第二座桥梁,由于当时广州两大群众组织“武斗”一触即发,因此没有举行通车仪式。可以说这桥是“文革产物”,在只管斗争不管生产的岁月里,广州能够建成这种一座桥,我想已经是个奇迹。
广州大桥于1985年5月建成通车。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的桥梁,北端东侧设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由于是珠江上第三座大桥,故当地人简称为“三桥”。
珠江大桥为铁路、公路两用桥,是广州往西面的主要出口1958年兴建,1960年建成通车。桥分东桥和西桥两座,中间为双轨铁路线,两侧为公路线。珠江大桥气势宏伟,曾是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的标志。该桥建设比“三桥”和人民桥还早,为何没有被排进去呢,其实是因为桥所在的位置当年还是郊区,所以广州人没有把它当作是市区内的桥。
海印桥是1986年通车的,为广州第一座双塔单索斜拉桥,结构和我们熟悉的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相仿,两个高塔犹如两个高大的帆影,有形象丰富的寓意,夜色之下,灯火这中,海印桥的美景为珠江增添灿烂。
在1997年底到1998年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广州又相继通车了江湾大桥的解放大桥,把东濠涌高架和解放路延至了江南。半年后,鹤洞大桥也通车了,广州城区的建桥工程告一段落。
广州城区在珠江的大桥从东往西共七座(珠江大桥未算在内),依次为:
1、广州大桥
2、海印大桥
3、江湾大桥
4、海珠桥
5、解放大桥
6、人民桥
7、鹤洞大桥
(注:在广州市区边缘的珠江大桥、洛溪大桥、东圃大桥、琶州大桥、华南大桥、东江大桥、番禺大桥均未列入此列,而珠江在夜色是开灯的航段,也基本在上述七座桥的范围内)
有句话说:山东的路,广州的桥。
可见广州的桥是有名的,当我们静下心来,在夜色和凉风中走在珠江的两岸,欣赏着那美丽的夜景,我们会发现,那七座桥是很优美的把珠江两岸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那七座桥是很顺畅的把我们的生活与城市的节奏联系在一起的!
⑹ 大桥长约1000米还是1000千米
1000米。
广州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越秀区与海珠区的跨河通道,位于珠江之上,是广州市区主干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公路网北京—澳门公路的组成部分。
广州大桥始建于1983年4月,1985年5月建成通车,2017年9月21日完成扩建改造工程,大桥北起越秀区东山街道、南至海珠区赤岗街道,全长约1000米;桥面为双向十车道主干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简介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市区东部,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北端东侧设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所以原称珠江第三桥。 广州大桥长988.4米,宽24米,其中车行道2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主航道通航净高8.7米,主桥有三跨,北端的东侧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
由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是广州市一条南北重要干道,每日有许多车辆通行,交通堵塞严重。广州市政府已着手兴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导广州大道的交通压力。广州大桥整饰完成后的非机动车道宽达3.5米。
⑺ 广州大道属于广州的什么区
请问具体是广州大道那个位置,广州大道跨越了白云、天河、海珠区
⑻ 港珠澳大桥长约多少千米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西起大屿山岛散石湾,向东经沙螺湾水道至赤鱲角岛屿南部,再向北经观景山,沿赤鱲角东岸线至香港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东起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向西依次经过拱北湾西南部海域、陆地茂盛围边境特别管理区、前山河、白面将军山,至拱湾港东北部;澳门连接线起于珠海澳门人工岛,经友谊圆形地至填海新区。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